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4.18)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9 10: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峯生
研究生(外文):Lin Feng Sheng
論文名稱:國內營建人事風險成本現況初探:以台灣南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the cost risk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personnel: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Taiwan
指導教授:賴進華
指導教授(外文):Lai Jin Hu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高苑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5
中文關鍵詞:職業災害勞工保險風險成本
外文關鍵詞:occupational accidentlabor insurancecost ris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主要針對國內營建業的人事風險成本,進行探討與分析。了解目前職業災害補償對營建公司營運成本的影響,並提供公司一客觀的意外險投保建議,以降低其經營的風險,達到穩定的資金規劃。
首先,本文蒐集及彙整歷年國內職業災害和營建業勞工平均死亡給付補償金額等相關資料。其次,根據勞工平均薪資、平均投保額度,探討國內營建業職業災害的保險規劃和補償現況,並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南區勞動檢查所統計的勞工發生案例,進行職災補償金額回歸分析。最後,藉由回歸分析後的結果,探討其實際直接成本與風險成本之關係,是否符合其益本比。
由本文研究成果得知,國內一般勞工保險死亡給付平均金額不足125萬,但南區營建業勞工死亡之實際給付平均補償金額在324萬至435萬之間,故須由雇主負擔其差額作為補償,亦即營建業者宜依勞工實際作業狀況,適度投保意外險,以降低其人事風險成本。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cost risk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personnel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demn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accidents to the operation costs of the company.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n objective proposal of accident insurances for the company to reduce its cost risk, and reach the most stable scheme of capital planning.
Firstly,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domestic occupational accidents and the average indemn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bor death over the year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salary and insure limit of labor, the status of insurance planning and compensations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company are discussed. Also, the instances of indemn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accidents of labor compiled by Southern Region Inspection Office of the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are analyzed by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Finally, by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benefit ratio between the direct costs and risk cos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y results, the compensation for death of labor insurance is generally provided by less than NT$ 1.25 million, but the average compens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up to NT$ 3.24-4.35 millions in southern Taiwan. Therefore, the employer must be required to burden the differences. So, for reducing the cost risk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he company should suitably insure accident insurances based on the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labor.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2
1.4 本文章節內容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國內相關職業災害現行法令 4
2.1.1 勞工保護法 4
2.1.2 社會保險法 6
2.2 職業災害研究探討 6
2.2.1 職業災害的發生原因與預防 7
2.2.2 職業災害補償理論 9
2.3 營建工程風險研究探討 11
2.4 工程保險研究探討 14
2.4.1 勞工保險 14
2.4.2 工程保險 15
第三章 資料蒐集與案例分析 17
3.1 勞工保險條例規定及相關統計資料 17
3.2 職業災害統計資料蒐集與彙整 21
3.3 職業災害保險給付資料搜集與彙整 24
3.4 國內意外險之投保成本 27
3.5 實際雇主補償金額案例分析 29
3.6 企業團體意外險建議 29
3.7 實際案例探討 30
第四章 營建業風險成本探討 33
4.1 職災死亡雇主風險成本分析 33
4.2 勞保給付各風險成本之比較分析 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0
5.1 結論 40
5.2 建議 41
誌謝 41
參考文獻 42
附錄 46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慶煌、陳昭宏、王美慧 (1998),營造綜合險核保危險性之評估,土木水利,第二十五卷,第二期,第48至57 頁。
王慶煌、邱銓城、丁伯川 (2001),營造綜合險危險評等模式之建立,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 13 卷,第1 期,第847 至853 頁。
王卓甫 (2003),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王澤鑑 (1998),侵權行為法,初版, 第231頁以下,台北:三民書局。
王鳳生、蔡憲唐 (1994),我國職業災害損失推估模式可行性之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行政院勞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王嘉琪、鄭雅文、王榮德、郭育良(2009),職災補償制度的發展與台灣制度現況,台灣衛誌2009。
毛儒 (2008),新世紀工程風險管理趨勢,營建知訊,第306期,第1至2頁。
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2001),勞工安全管理師教材。
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2001),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教材。
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2002),勞工衛生管理師教材。
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2002),甲種勞工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訓練教材。
史尚寬 (1983),債法總論,第161頁。
江朝國 (2003),保險法基礎理論,新修訂4 版, 第413頁,瑞興圖書。
曲晉興 (2009),建立營建業勞工安全管理機制-降低職業災害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行政院勞委會南區勞動檢查所 (2002-2008年),重大職業災害彙整管制表,行政院勞委會南區勞動檢查所。
宋明哲 (1984),風險管理,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台北。
林金穗、林信宏、王宏遠 (2008),保險防損營造風險專業管控,營建知訊,第306期,第1至2頁。
林楨中、陳俊瑋 (2005),營造業職災風險量化與決策支援系統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
林更盛(2002),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 期,第31頁。
林進基(2006),安全文化與職災預防,第二屆安全文化研討會,專題研討論文。
邱駿彥 (1998),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17 期,第207頁。
吳佳樺 (2001),建築工程損失機會預測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吳凱勳 (1983),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中國社會安全協進會,社會安全第5卷,第1期,第19頁。
洪明芳 (2008),台電員工職業災害與災害原因之研究,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柯木興 (1999),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協會,第133-137頁。
袁宗蔚 (1995),保險學,33 版,第738頁,台北:三民書局。
凌志同 (2006),營造綜合保險爭議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專班營建技術與管理組碩士論文。
陳彥良 (2008),論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成 (2003),以案例式推理推估營造綜合險保險費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繼盛、吳慎宜、謝棋楠 (1997),從先進國家經驗探討我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制度,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第6頁、第79頁。
張金鏘 (2009),學校實驗試暨實習工廠安全衛生自主管理檢查之建議與探討,專題演講報告,高雄:高苑科技大學土木系。
郭斯傑、邱必洙 (2000),建築工程營造綜合保險自負額之決策模式,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2 卷,第2 期,第423 至434 頁。
郭斯傑、邱必洙、張嘉仁 (2001),隧道工程保險自負額上限之決策分析模式,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3卷,第1期,第171至179 頁。
郭斯傑、邱必洙、蔡逸霖 (2002),營造綜合保險經驗修正係數之建立,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4卷,第1期,第175至183頁。
郭建志 曹常成 張祐語 (2006),台灣營建業安全文化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15卷第1期 第91至103頁。
黃清江 (1993),工程保險費率釐定之研究,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工程保險協進會。
傅還然 (2007),2006年我國職業災害情勢與對策展望,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16至40頁。
最高法院法律叢書委員會(1987),中華民國五十九年至七十四年最高法院民事裁判專輯,最高法院出版。
楊瑩 (2001),各國社會安全制度要覽,勞工保險局出版,第13至14頁。
詹火生 (1985),社會保險在社會變遷中的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29號,社區發展雜誌社,第6至7頁。
蕭雅方 (2006),我國職業災害保險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蔡宏昭 (1994),職災保險責任歸屬與災害預防,勞工行政,第75 期, 第14頁。
廖義宏 (2008),建築工程損失機會預測-應用演化式支持向量機推論模式(ESIM),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雪吟 (2008),台灣地區職業災害損害模型與試故成本效益分析,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碩士論文。
潘惟潮 (2005),營造業工地與製造業工廠安全衛生管理的差別,工業安全衛生月刊。
鄧家駒(1998),風險管理,華泰文化,台北。
戴基福、張承明(1996),職業安全衛生的最新趨勢,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二十期。魏朝光(1992),勞動職業災害之補償,勞工研究資料中心基金會年, 第48-52頁。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2010年),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給付人次(含年金給付) 網址:http://statdb.cla.gov.tw/html/mon/26070.xls (2010年04月17日)。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2010年),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承保業務012、013網址: http://www.bli.gov.tw/sub.aspx?a=O2lL2ho9XQM%3d (2010年04月17日)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10),統計資料庫查詢,網址: 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50f92d3 (2010年04月17日)。
行政院勞工保險局(2010),行政院勞工保險局 歷年來勞工保險職業災害實計保險給付網址:http://www.bli.gov.tw/attachment_file/report/year/097/h220.csv (2009年04月18日)。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10),勞工法令查詢系統,網址:http://laws.cla.gov.tw/Chi/FLAW/FLAWDAT0201.asp (2010年05月18日)
外文文獻
Herbert W. Heinrich (1968),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Fourth Edition, McGraw Hill, New York。
Frank E. Bird, Jr. (1996), Safety and the bottom line, International Loss Control Institute, Georgia.
Kris N. (1984), “Managing Risk in the Field, “Journal of Construc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2, pp.264-275.
Williams Jr.(1964), C.A. & Heins, R.M.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McGraw-Hill, America, pp. 8-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慶煌、陳昭宏、王美慧 (1998),營造綜合險核保危險性之評估,土木水利,第二十五卷,第二期,第48至57 頁。
2. 王慶煌、邱銓城、丁伯川 (2001),營造綜合險危險評等模式之建立,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 13 卷,第1 期,第847 至853 頁。
3. 林金穗、林信宏、王宏遠 (2008),保險防損營造風險專業管控,營建知訊,第306期,第1至2頁。
4. 邱駿彥 (1998),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17 期,第207頁。
5. 吳凱勳 (1983),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中國社會安全協進會,社會安全第5卷,第1期,第19頁。
6. 郭斯傑、邱必洙 (2000),建築工程營造綜合保險自負額之決策模式,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2 卷,第2 期,第423 至434 頁。
7. 郭斯傑、邱必洙、張嘉仁 (2001),隧道工程保險自負額上限之決策分析模式,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3卷,第1期,第171至179 頁。
8. 郭斯傑、邱必洙、蔡逸霖 (2002),營造綜合保險經驗修正係數之建立,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4卷,第1期,第175至183頁。
9. 郭建志 曹常成 張祐語 (2006),台灣營建業安全文化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15卷第1期 第91至103頁。
10. 傅還然 (2007),2006年我國職業災害情勢與對策展望,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16至40頁。
11. 潘惟潮 (2005),營造業工地與製造業工廠安全衛生管理的差別,工業安全衛生月刊。
12. 戴基福、張承明(1996),職業安全衛生的最新趨勢,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二十期。魏朝光(1992),勞動職業災害之補償,勞工研究資料中心基金會年, 第48-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