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王明元、林倩綺、許浴蒼(2008) 鹿港地區居民對城市觀光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 2(4),228-247。
王柏青、侯錦雄(1995) 關渡溼地遊客環境態度類群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 1(4),1-20。王瓊淑譯(1999) Hope, J. & Hope, T. 著, 笑傲第三波,經典傳訊,台北。
王本壯、周芳怡 青年參與社區總體營造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
文建會(1995) 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8) 文化白皮書,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環境基金會(1999)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江秋君、簡勇成(2008) 社區實質發展過程歷史分析,立德管理學院環境與發展論壇-永續城鄉發展研討會。
江哲銘、陳星皓、潘智謙(2009) 永續校園實質環境評估指標之研究─以台灣國民小學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67期 P1~23 頁。朱益生 社區總體營造的美麗與哀愁,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吳宗瓊(2007) 鄉村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探討,鄉村旅遊研究 1(1),29-57。吳綱立(2007) 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以縣市社區營造為例,住宅學報第十六卷第一期,學術論著,第21—55頁。吳俊憲(2006) 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李松根譯、Norbert Elias(1998) 社會學在搞什麼名堂,台北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學會。
李永展(2003) 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
呂嘉泓(2000) 社區營造在永續發展中之角色--以嘉義縣山美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俊成、陳麗琴(2006) 福山植物園生態旅遊服務品質研究,台灣林業科學 21(4),473-489。
林士彥、吳忠宏、陳智峰(2006) 解說員特質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遊客的觀點,環境教育研究 4(1),22-62。林明瑞、陳柏言(2007) 社區營造對居民自然保育態度、行為模式影響之探討─以南投縣桃米生態社區為例,環境教育研究 5(1),73-129。
林正賢(2009) 職業教育發展類型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私立高職為例,立德大學城鄉與資產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文信(2006) 漁港多功能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基隆地區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瑩、徐富珍校訂,Earl Babbie原著(2006), 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雙葉書廊。
林玉婷(2002) 社區營造永續觀光評估模式之研究,南華大學旅行事業管理碩士論文。林振春(1999) 原住民社區教育活動的推動策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原住民族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81-206。
林會承(1996) 由社區的本質看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研討會議
實錄,東吳大學發展處,頁58-69。
林吉郎(2007) 邁向永續社區發展的地方治理模式—以竹山鎮大安社區為例,研習論壇月刊第74期。周宗德 (2006) 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節慶活動發展之探討,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施國隆(2002) 社區營造文化政策永續發展可能性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柯崑城、黃森楠、廖蓓慈、王清鈺、吳仲常、王聖華、呂郁靜、杜基旺、李麗雪、李坤昇、段洪坤、曾壬保、等社造專家訪談(2010)未出版。
高松根 (2010) 營造地方魅力與社區美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博士候選人,未出版。
宮崎清(1999) 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II ,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張慶安、趙信甫、劉瓊如(2004) 遊客對七股地區生態旅遊服務品質評價之研究,臺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3-104。
張學聖、胡茂榮、葉啟煒(2006) 居民對觀光衝擊認知之研究-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為例,立德學報 4(1),72-87。張徐錫(2001) 地區主要貨櫃港SWOT分析量化模式構建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張宏政(2007) 基層農業推廣組織參與台灣鄉村社區營造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2007第120期,頁312-328。張志弘(2009) 影響社區永續發展之關鍵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奇岩社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張淑君、邱燕華、曾佩琳 農村規劃與永續經營—以信義酒庄為例,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十二期。陳光華(1996) 生態旅遊旅客行為模式之建構—以旅遊動機為中介變項,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 1(1),1-18。陳青玉(2003) 運籌管理體系競爭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陳錦煌、郭程元(2004) 社造十年的省思,迎向下一個十年。
陳光雄(2005) 民眾參與海洋資源保育行動之策略,研考雙月刊 29 卷 4 期 。陳其南(1999) 從社區營造談永續台灣,文化視窗第8 卷:14-21。陳其南(1997) 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社區總體營造與生程學習,宜蘭仰山基金會。
陳宜清、張清波(2008) 探討農田濕地化及其發展生態旅遊之環境衝擊因子,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第四卷第一期。陳其南、陳瑞樺(1998) 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期頁:21-37。陳其南(1995) 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手工業研究所主辦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論文集。
陳其南(1996) 社區營造與文化建設,地球村中的台灣,正中,頁437-450。
陳其南(1998) 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241 期,頁5-7。
陳錦煌(1999) 新港社區終身學習中心,對話新港-紀錄臺灣新港移風易俗的腳步,
新港文教基金會,頁327-328。
陳文忠(2006) 新港文化休閒產業之展望,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研討會手冊,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4~6。
陳錦煌、翁文蒂(2003) 以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終身學習、建構公民社會,國家政策季刊第二卷第三期,頁63-90。陳宜清、張清波(2008) 探討農田濕地化及其發展生態旅遊之環境衝擊因子,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第四卷第一期。陳文超(2005) 高雄港區遊艇產業發展與漁村社區總體營造海洋局。
莊士弘(2007) 社區營造關鍵成功因素之分析-應用分析層級程序法,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所碩士論文。莊翰華、吳郁萍(1999) 社區總體營造之闡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0期,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頁170。許瑞君(2007) 社區故事,翰林出版。
彭秀萍、毛冠貴(2004) 臺灣農村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3(2),86-100。彭國棟(2006) 永續發展與生態社區營造,自然保育季刊2006.3第53期。曾旭正(2007) 台灣的社區營造,遠足文化 。
曾馨賢、王上銘(2004) 以社區營造的觀點來看馬興社區與益源古厝未來發展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9):77-110。黃俊英(1996) 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黃祺惠(2004) 休閒農業結合農村永續發展之探討—以台南縣下營鄉為例,台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
黃文吉、李國良、劉知新(2003) 國際競爭層面之生產加值行運籌管理體系指標分析,2003 海峽兩岸交通運輸研討會。
黃尊賢(2008) 保險類型特性之研究,僑光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暨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翠瑛、宋洪丁、陳德福、郭柏村(2007) 原住民地區居民對生態觀光旅遊發展策略認同之探討,運動休閒餐旅研究 2(2),1-26。
黃武忠(2001) 社區總體營造之理念與實務,行政院社區總體營造規劃師研習手冊,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黃營杉譯(1999),原著Fred R. David, 策略管理,新陸出版。
褚麗絹、曾秀米、許崑峰(2006) 居民對社區營造員於社區總體營造之角色期望,環境與管理研究第七卷第一期。楊以曼(2005) 社區總體營造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宜蘭珍珠社區個案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5) 92年至94年度發展鄉村社區小企業輔導社區產業自主輔導計劃成果專輯,5。
蔡榮光(2008) 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評估,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方案(2005),社區發展季刊 110 期。
監察院(2001) 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頁246-278,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劉瓊如、李銘輝(1995) 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遊客對解說服務需求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 1(4),21-38。劉至得(1997) 中正國際機場至台北捷運路線方案評估,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劉文正(1996) 社區總體營造之衝突管理─以苗栗縣三義鄉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所。
鄧振源(2009) 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第二版,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系列叢書T001。
鄭心儀(2005)以鄉村旅遊活化地區發展之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欣怡,(2006) 宜蘭社區營造的回顧與前瞻-永續發展觀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蘇哲能、張淑鳳、陳榮基、潘豐泉、陳清軒、劉偉文(2008) 台灣健康知能量表之初探性研究,台灣醫學 12(5),525-536。
蘇育南(2004) 社區營造中民眾參與空間營造角色課題之初探─以台南縣三個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二、英文資料
Alvi, A. U. & Labib, A. W. (2001) Selecting next-generation manufacturing paradigms-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criticality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15(12): 1773-1786.
Chung, E. & Lee, K. (2009) Prioritization of water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ility using hydrologic simulation model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echniqu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90(3): 1502-1511.
Dey, P. & Ramcharan, E. (2008)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helps select site for limestone quarry expansion in Barbado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88(4): 1384-1395.
Hwang, H. S., Moon, C., Chuang, C. L. & Goan, M. J. (2005) Supplier selection and planning model using AH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1(1): 47-53.
Jeffrey C.Bridger ,A.E Luoff(1999)Toward 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 to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5 (1999) 377- 387
Krajnc, D. & Glavič, P. (2005a) How to compare companies on relevant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Economics, 55(4): 551-563.
Krajnc, D. & Glavič, P. (2005b) A model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43(2): 189-208.
Kuo-Liang Lee & Wen-Chih Huang & Junn-Yuan Teng(2009)Locating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 of global logistics hub using quantitative SWOT analytical method,Qual Quant(2009)43: 87-107 DOI 10.1007/s11135-007-9087-1 .
Lakin,Rebecca Lakin , Annette Mahoney (2006) Empowering youth to change their world: Identifying key components of a 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 to promote positive development ,513–531,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4
Lee, Y. & Lee, S. J. (2006)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major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17(2): 211-221.
Nielsen, R. J. & Mathiesen, C. (2006)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for danish fisheries management of sand eel and Norway pout, Fisheries Research, 77(1):92-101.
Rao, R. (2008)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ufacturing programs using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ethod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22(3): 441-451.
Wang, X. & Feng, Z. (200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ergy and its appraising system in China,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6(4): 395.
Wan, N., Jiang, J., Ji, X. & Deng, J. (2009)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based model of ratio of comprehensive cost to comprehensive profit (RCCCP) in pest management, Ecological Economics, 68(3): 888-895.
Wattage, P. & Mardle, S. (2005)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towards conservation versus development for a wetland in Sri Lank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77(2): 122-132.
Yau, Y. (2009)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for urban built heritage conserv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ournal of Building Appraisal, 4(3): 191-205.
Zhu, X. & Dale, A. P. (2001) Java AHP: A Web-Based Decision Analysis Tool for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16(3): 251.
三、網路資料
三造起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120800992 2008
文建會(2005)。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
http://www.cca.gov.tw/news/news /index.htm
永續發展指標/台中縣永續發展主題網
http://effect.teepb.gov.tw/sust/about.asp?a_id=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營造計畫/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績效評核細部指標、權重及評分基準
http://www.cca.gov.tw/ccaImages/download/77/3-4-4.doc
社區知識庫之社區分類
http://www.ldm.leader.edu.tw/2007/knowledge-3.html
林振春(1999)終身教育與社區總體營造
http://w2.nioerar.edu.tw/basis1/699/a11.htm
陳濟民(2006)社區總體營造十大類別
http://eysc.tw-npo.org/files/file20060928.ppt
陳彥伯、莊翰華,彰化縣永樂社區營造治理策略之初探,網路文章,http://www.ntpu.edu.tw/rebe/study/study_2_document/2005_REBE_conference/2005REBEconference_showings/F/F_02.pdf
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網答客問Q&A
http://community.bocach.gov.tw/ch/08_contact/01_info.asp?faq_id=13#
維基百科之社區總體營造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4%BE%E5%8D%80%E7%B8%BD%E9%AB% 94%E7%87%9F%E9%8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