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6 12: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家銓
研究生(外文):Chia-Chuan Cheng
論文名稱:國際性跆拳道組織談判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Negoti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Organizations
指導教授:牟鍾福牟鍾福引用關係吳政崎吳政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Fu MouCheng-Chyi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推廣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71
中文關鍵詞:跆拳道談判結構
外文關鍵詞:Taekwondonegotiation struc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9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目前國際性跆拳道組織分為國際跆拳道聯盟( ITF )與世界跆拳道聯盟( WTF )兩大主流,本研究旨在探討跆拳道發展過程與現況,並針對兩大聯盟之談判結構進行分析,期能瞭解跆拳道未來可能走向;研究方法上,採用結構研究途徑、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與訪談法行之。本研究經過實際訪談後,獲致結論如下:
一、價值結構:雙方之「目標點」與「支撐點」形成「協議區」,ITF與WTF在「協議區」中進行談判,雙方總裁於2002年已達成「跆拳道統一」之共識,故目前雙方仍以此為最終目標,希望在談判中達成雙贏。未來要如何擴展兩大聯盟之共同利益,加強維持雙方長期的合作關係,乃一重要課題。
二、環境結構:2002年起ITF與WTF進行數次見面,除2007年4月6~9日ITF前往WTF總部進行親善之旅外,其餘各次見面皆於第三地舉行。2006年11月24~25日雙方共同成立「合併發展委員會」,專司談判相關事宜。在期限壓力上,ITF之最終目標為「跆拳道整合」,故較無期限壓力;WTF之目標為「留在奧運會」,故期限壓力為2013年,若2013年以前無法提出具體整合方案向IOC陳報,WTF將可能被排除於2020年奧運會之外。
三、議題結構:兩大聯盟係屬「多議題談判」,並將各項議題合起來分成多次談,其中具象議題多於抽象議題,目前雙方立場不再對立,並願意為了跆拳道未來發展共謀利益,雙方自談判之初,討論議題皆以比賽規則與競賽方式為先,兩造間互相參考對方規則,並進行研擬修正。
四、權力結構:就總和結構權力之「外交權力」而言,2002年以前WTF有金雲龍在位,故WTF之外交權力大於ITF,2004年金雲龍下臺後,ITF之外交權力則大於WTF;在「內政權力」上,ITF逐漸接納WTF體系之學習者,並期望在各項制度中取得共同點。「特定議題結構權力」方面,ITF選項多於WTF,就控制力而言,雙方對於談判結果有一定之期待,故在「協議區」中兩造皆有穩定之「堅持度」。雙方談判在行為權力之「相關資訊」已互相掌握;「談判經驗」中ITF認為WTF較無誠意,WTF則因擔心跆拳道在奧運會之前途,故與ITF談判;在「專業知識」上,雙方皆為跆拳道背景,雖然技術體系與競賽方式有所差異,但雙方已對此進行討論,故專業知識尚屬對等。
五、成員結構:談判者由雙方總部共同推薦,成立「合併發展委員會」;兩大聯盟談判將影響雙方會員國之未來發展,故若干教練正透過各種管道,對談判狀況進行關切;雙方談判中IOC介入甚深,另外早期韓國跆拳道教練對此議題也深感關切,希望談判能有結果。

A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Negoti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Organizations

Abstract

The two mainstream Taekwondo organizations are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and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The research attempted to explore rec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Taekwondo, and to analyze the negotiation structure of the two federations.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also tried to find out the future trend of Taekwondo. Structural approaches,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y and interview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1) Value structure: The "target point" and the "resistance point" formed "Agreement Area". ITF and WTF negotiated affairs in "Agreement Area". The two chairmen have achieved cognition of integrating Taekwondo. They keep this as the final target, and hope to reach win-win situation. In the future, how to extend common benefits and to strengthen long term partnership between two federations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 2)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ITF and WTF have met several times since 2002. The meetings were usually held at the place which was excluded from the location of ITF and WTF. Nevertheless, there was one exception that ITF visited WTF’s headquarter for showing friendly during April 6th~9th 2007. "Coordination Committee for Taekwon-do Integration" was established on November 24th /25th 2006 by ITF and WTF. It transacts negotiation-related affairs. The ultimate goal of ITF is to integrate Taekwondo into one system, so there is no pressure of time-limit. The other side, the ultimate goal of WTF is to keep itself staying in Olympic game. However, if WTF can not raise a specific program of integrating to IOC before 2013, WTF might be banished from the Olympic game in 2020. 3) Issue structure:ITF and WTF both are "multiple issues negotiation", they organize all kinds of issues and discuss them in many different times. In the issues, specific ones are more than abstract ones. Presently, they do not stand at an opposing position anymore, and they are willing to share benefits for Taekwondo’s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the beginning of negotiation, the issues about rules or competitions have priority in discussing. 4) Authority structure: "Diplomacy Power" in "Aggregate Structural Power": Kim Un Yong was in power until 2004. Therefore, WTF had higher diplomacy power than ITF before 2004. After that, the situation is reverse."Domestic Affairs Power": ITF accept learners from WTF gradually, and they hope to get common points among all kinds of systems. Issue-Specific Structural Power": The options of ITF are more than WTF. For controlling, both sides have great expectation toward negotiation, so their insistence on "agreement area" is stable. "Behavior power": They both understood behavior power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Negotiation Experience": ITF thinks that WTF showed less sincerity. WTF was worried about the future of Taekwondo in Olympic game, so they negotiated with IT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y have the same background of Taekwondo although the fighting skill and the competitive way are different.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elongs to the same level. 5) Member structure: The negotiators are recommended from both sides’ headquarter, and formed the "Coordination Committee for Taekwon-do Integration";two federations’ negotiation will impact future development to both sides’ members. Therefore, some coaches are showing their concern over the situation by many different ways;IOC has deeply intervened on negotiation, and elder Korea coaches also concerned a lot about this issue, they all hope that there will be a satisfied result in the end.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跆拳道發展相關文獻-----------------------13
 第二節 談判學理--------------------------------33
 第三節 談判結構分析-----------------------------51
第四節 談判相關研究-----------------------------70
 第五節 本章總結--------------------------------75
第三章 研究途徑與方法----------------------------79
第一節 談判研究途徑及其目的與限制------------------79
第二節 研究設計---------------------------------86
第三節 研究者之角色定位---------------------------89
第四節 訪談對象暨翻譯人員名單----------------------9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95
第六節 信、效度檢驗------------------------------98
第四章 談判結果與討論------------------------------101
第一節 ITF與WTF現況分析-------------------------101
 第二節 ITF與WTF談判價值結構分析-------------------121
 第三節 ITF與WTF談判環境結構分析-------------------147
第四節 ITF與WTF談判議題結構分析-------------------156
 第五節 ITF與WTF談判權力結構分析-------------------164
 第六節 ITF與WTF談判成員結構分析-------------------174
 第七節 本章總結---------------------------------1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95
 第一節 結論------------------------------------195
 第二節 建議------------------------------------199
參考文獻----------------------------------------203
附錄--------------------------------------------231
附錄一 劈掌術史料-------------------------------231
附錄二 大韓跆拳道協會成立-------------------------247
附錄三 跆拳道友好使節團---------------------------249
附錄四 國際跆拳道聯盟成立-------------------------251
附錄五 國技院外觀--------------------------------253
附錄六 金雲龍貪污案件報導--------------------------255
附錄七 趙正源當選為世界跆拳道聯盟總裁-----------------259
附錄八 跆拳道教本---------------------------------261
附錄九 《跆拳道》與《韓國自衛術──跆拳道續集》----------267
附錄十 Encyclopedia of Taekwon-do---------------269
附錄十一 Encyclopedia of Taekwon-do精華版---------271
附錄十二 Taekwon-do And I------------------------275
附錄十三 朴正熙總統親提「國技跆拳道」-----------------277
附錄十四 《綜合跆拳道全書》-------------------------279
附錄十五 《Taekwondo Textbook》------------------281
附錄十六 跆拳道相關研究----------------------------283
附錄十七 葉霽翔(2000)碩士論文摘要------------------295
附錄十八 歐陽弘(2007)碩士論文摘要------------------297
附錄十九 連恆欣(2008)碩士論文摘要------------------299
附錄二十 國內談判相關博、碩士論文--------------------301
附錄廿一 2006年3月ITF國際教練班--------------------313
附錄廿二 ITF黑帶稱號------------------------------315
附錄廿三 羅棟民師賢來臺授課-------------------------317
附錄廿四 Joel Denis師範來臺授課--------------------319
附錄廿五 2007年亞洲武術大賽------------------------321
附錄廿六 國際武術競賽委員會-------------------------323
附錄廿七 訪談問題設計------------------------------325
附錄廿八 崔泓熙將軍拜訪薩瑪蘭奇----------------------329
附錄廿九 崔泓熙將軍之墓----------------------------331
附錄三十 崔將軍遺言-------------------------------333
附錄卅一 ITF標誌---------------------------------337
附錄卅二 ITF總裁改選------------------------------343
附錄卅三 WTF總裁改選,趙政源連任---------------------345
附錄卅四 跆拳道哲學與教育價值------------------------347
附錄卅五 張雄與金雲龍2002年在美國見面-----------------357
附錄卅六 張雄與趙正源在2004年雅典會面相關報導----------359
附錄卅七 2005年雙方總裁於IOC總部進行會談-------------363
附錄卅八 2005年9月ITF總部信件----------------------367
附錄卅九 2005年12月ITF總部信件---------------------369
附錄四十 ITF總裁歡迎IOC總裁信件---------------------371
附錄四十一 2006年9月ITF總部信件---------------------379
附錄四十二 成立「合併發展委員會」,並簽署雙邊協議--------383
附錄四十三 雙邊協議--------------------------------387
附錄四十四 2007年3月ITF總部信件---------------------391
附錄四十五 第三次合併發展委員會聯合聲明----------------395
附錄四十六 第四次合併發展委員會聯合聲明----------------399
附錄四十七 2008年9月合併發展委員會聯合聲明-------------403
附錄四十八 ITF與IOC以及GAISF對談--------------------407
附錄四十九 ITF與GAISF的會談-------------------------409
附錄五十 羅格與張雄在新加坡會晤-----------------------411
附錄五十一 正統跆拳道-------------------------------413
附錄五十二 象徵朝鮮半島統一--------------------------415
附錄五十三 跆拳道精神-------------------------------417
附錄五十四 朝鮮訪談札記摘要--------------------------419
附錄五十五 俄羅斯訪談札記摘要------------------------445


參考文獻
于永愛(2008)。人情面子因素對商務談判結果的影響:中國大陸跨國企業與中國大陸本土企業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竹市。
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2007)。奧林匹克憲章。臺北市:作者。
中華民國國際跆拳道聯盟推廣協會(2009)。成立大會手冊。臺北縣:作者。
中華民國國際跆拳道聯盟推廣協會(2009)。初階教練養成班研習手冊。臺北縣:作者。
王順合(2000)。中共對臺談判之結構因素分析。高雄市:尚友。
王翔星(2000)。彈震式與漸進式阻力訓練對跆拳道選手爆發力增強練效果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臺北市:學富。
王時帆(2008)。跆拳道變換踢擊間歇訓練對體循環與新陳代謝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王明松(2008)。跆拳道──品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王貞雅(2009)。兩岸談判的雙層賽局分析──以2002台港航權協商與2008江陳台北會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政治學系,臺北市。
王世寧(2009)。交通建設BOT計畫之特許年期與權力金談判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市。
王汝森(2009)。商業談判模式實證研究:以臺灣及菲律賓華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竹市。
毛彥明(2007)。跆拳道選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基因型分類對體能訓練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尤意善(2008)。債權、可談判債權與可轉換債權之契約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高雄市。
包嘉源(2005)。兩岸海運通航談判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基隆市。
田哲榮、司徒懿譯(2010)。解析質性研究法與資料。臺北縣:韋伯。
牟傳琳、牟傳珩(1991)。談判學研究。北京市:中國華僑。
朱水文(2007)。臺灣鐵路管理局民營化過程中勞資談判之研究:以2003年間談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嘉義縣。
朱浤源主編(2008)。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
朱木炎(2010)。跆拳道優秀與次優秀選手慣用腳與非慣用腳、雙腳連續旋踢探討比較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李成根(1969)。高麗時代的手博戲和跆拳。載於崔泓熙(主編),跆拳道(頁22)。朝鮮平壤:蒼軒跆拳道財團。
李岳牧(1995)。中共對台談判型模之研究「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案例分析(1993~1994年)。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臺北市。
李沛慶(2001)。率先讓步談判策略之國際比較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
李岳牧(2007)。當代中國談判模式研究(1949~2007)。未出版博士論文,珠海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香港。
李仲維(1995)。談判前置時期研究──以第一次辜汪會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柳汶(2003)。大學院校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李建興(2005)。不同急速減重計畫對高中男子跆拳道選手血液電解質與運動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後政(2005)。運動員吸煙對過氧化傷害的影響:以跆拳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李文雄(2005)。協商與談判──商機與創造價值。臺北縣:新文京。
李昆鴻(2006)。個別勞資爭議處理過程中影響談判行為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嘉義縣。
李尚肯(2006)。新回合農業談判取消出口補貼對臺灣農業部門之影響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政霖(2007)。跆拳道三百六十度跳後踢擊破動作之生物力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李奕揚(2008)。2007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金牌技術分析──吳靜鈺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李後坤(2009)。2006杜哈亞運跆拳道比賽男子第二量級技術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宋景宏(2005)。配對假設的放鬆訓練處方對跆拳道精英選手的狀態焦慮與技能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宋玉麒(2005)。2005東亞運跆拳道比賽三強技術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宋茂玄(2006)。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屏東市。
何忠鋒(1998)。跆拳運動員模擬比賽後對血、尿生化指標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何輝慶(2000)。1934華滿通郵之談判。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臺北市。
何牧(2005)。韓國四總統合傳。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立安(2005)。不同技能水準的跆拳道選手對旋踢攻擊前線索表現及預期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初國華(2007)。不對稱權力結構下的兩岸談判:辜汪會談個案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臺北市。
吳秀光(2001)。政府談判之博弈理論分析。臺北市:時英。
吳百峻(2006)。如何應用整合型談判架構解決衝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昱助(2007)。同步與非同步電子化談判之差異:以即時回饋探討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吳文欽(2007)。2005年中美、中歐紡織品配額貿易談判之政治經濟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臺北市。
吳奇霖(2007)。急速減重對跆拳道選手專項體能與腎功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吳珊慧(2007)。奧運跆拳道第二量級男子優秀選手體能與不同時間踢擊運動負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吳燕妮(2008)。跆拳道運動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吳念祺(2009)。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臺北市。
吳坤瑤(2009)。南投縣跆拳道館學員參與動機、體驗程度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運動管理學系,臺中市。
邱共鉦(2005)。2004年奧運會跆拳道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朱木炎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邱共鉦、蔡明志(2007)。臺灣跆拳道競技發展時期劃分與演進過程之探討。臺灣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62-373頁。臺北縣:輔仁大學。
邱婉真(2006)。開放大陸人士赴台觀光旅遊談判之結構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邱國展(2007)。從溝通探討表情符號對談判過程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邱苑伶(2007)。臺灣貿易商高階經理人所需具備之談判能力。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臺南縣。
邱盟仁(2009)。跆拳道攻擊得分動作及區域之研究:以2008年第五屆總統盃跆拳道錦標賽女子組前八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金炳運、金正祿(1985)。綜合跆拳道全書。韓國:書林。
竺靛芸(1988)。1977年至1979年間美國與以埃和談之研究──兼論第三者在國際談判中所扮演的角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臺北市。
呂文玲(2007)。大專院校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屏東市。
林文程(1997)。中共談判策略研究教授教法之探討,兩岸關係研究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臺北縣,頁71-85。
林建發(1999)。跆拳道之屈膝下壓踢與直膝下壓踢之運動學分析與打擊力量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林文程(2000)。中共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林純如(2000)。紡織品貿易之國際規範,爭端案例與自動出口設限談判。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永盛(2005)。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計畫談判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林德昭(2005)。連續高強度跆拳道訓練對選手白血球吞噬功能與自然殺手細胞活性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揚城(2006)。臺灣農產品輸銷大陸之談判關鍵議題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林君憶(2006)。文化差異對線上談判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高雄市。
林瑞瑜(2006)。運動特質性心理堅韌力與賽前狀態性焦慮對跆拳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林俐君(2006)。海峽兩岸商務談判之分析與研究:從文化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林奕辰(2006)。情緒與認知需求在談判策略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臺中縣。
林皇吉(2006)。時間壓力對於電子化談判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林思萱(2006)。世界貿易組織海運服務新回合談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開南管理學院航運與物流管理系,桃園縣。
林秋吟(2007)。中美紡織配額談判之權力與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林乾隆(2007)。中日馬關條約談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君隆(2007)。情緒智力與情緒策略相關性研究:以雙邊談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學系,雲林縣。
林嘉君(2008)。談判之開價策略、交易渴望程度、價格建構,對開價與還價之動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林坤緯(2009)。單次振動刺激對跆拳道選手前線索視覺敏銳度及專項敏捷性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林易霖(2009)。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選手參賽滿意度之研究──以跆拳道公開組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怡君(2009)。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運動管理學系,臺中市。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三民。
周桂名(1995)。跆拳道攻擊動作之反應及動力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周宏達(2007)。表情符號對線上談判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周琰(2008)。實用談判技法大全。北京市:電子工業。
周威秀(2009)。從法律層面探討世界貿易組織( WTO )杜哈( Doha )回合談判下對地理標示保護之可行方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新竹市。
卓翌涵(2006)。談判決策類型與過程之研究:社會交易潛在價值與經濟交易潛在價值之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屈李坤、趙圍、樊海軍譯(2004)。國際談判──分析、方法和問題。北京市:華夏。
范巧雯(2008)。200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跆拳道中華隊與韓國隊比賽技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洪漢鼎(1995)。詮釋學從現象學到實踐哲學的發展。載於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一輯《現象學的基本問題》,上海譯文出版社。
洪彰岑(1997)。跆拳道後踢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洪秀炅(1998)。韓國與中共建交談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臺北市。
洪佳君(2003)。2000年雪梨奧運女子跆拳道49公斤以下級比賽之技戰術分析與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洪培鈞(2006)。後冷戰時期以、巴衝突與談判對處理臺海爭端支啟示。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臺北市。
洪秀珍(2008)。競爭性談判採購在我國適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洪俊安(2008)。優秀跆拳道選手滑步旋踢的慣用腳與非慣用腳動作之差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競技運動學系,臺中市。
洪谷松(2009)。大專跆拳道社團學生人格特質與運動態度對於運動承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縣。
柯玉貞(2002)。跆拳道後旋踢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胡幼慧(2009)。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胡家華(2010)。性別差異對於電子化談判回應策略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香港武術競賽委員會網站。歷史背景。2009年8月2日,取自http://www.hkmgc.org/c_history.html
香港跆拳道吾道館網站。跆拳道簡介。2010年6月16日,取自http://www.ohdokwan.org.hk/cmain.html
孫敬先(1994)。兩岸談判策略之研究:以辜汪會談為案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翁樹忠(2007)。工會之談判策略研究:以台勤高雄產業工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高雄市。
翁仁禮(2009)。臺灣跆拳道道館經營理念、困難因素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徐繼達(1994)。模糊集合理論應用在貿易談判上可行性之研究:以中美牛內談判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臺北市。
徐李家(2006)。人質危機談判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縣。
徐慎宜(2008)。文化對電子化談判策略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徐溢志(2008)。補充刺五加能量棒對於跆拳道運動員血液生化值及運動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臺北縣。
徐玉蘭(2008)。血管張力素轉化酶及α-輔肌動蛋白基因對跆拳道訓練後基本技能與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徐志寬(2008)。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勞資談判:勞方的勝利?暫緩民營化過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竹市。
高敬文(2002)。質化研究方法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宏銘(2007)。法律議題的談判。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臺北市。
高霈詠(2008)。2008年北京奧運女子跆拳道49公斤級技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高琬菁(2010)。以談判為基礎來探討供應鏈協同合作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臺北縣。
馬鈺龍(2005)。雅典奧運中華跆拳道隊隊奪金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馬維隆(2009)。文化特質對談判者讓步傾向及僵局傾向的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凌文通(2008)。企業關廠下勞工行動與勞資談判:以納貝斯克可口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嘉義縣。
凌鳳儀(2007)。兩岸空運通航談判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基隆市。
袁士明(2007)。工會與雇主的探戈:中鋼公司2002年考績制度中的衝突與談判。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秦玉芳(1997)。跆拳道運動。未出版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崔泓熙、嚴雲奎、南泰熙、玄鍾明(1958)。跆拳道。韓國漢城:跆拳道吾道館。
莊閎棋(2009)。增補共軛亞麻油酸對跆拳道運動員身體組成、血液生化及生理值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臺北縣。
曹永坤(2000)。兩岸協商談判之研究──從兩階段談判與第三方介入角色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嘉義縣。
康照宗(2000)。談判群體之風險衡量模式: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計畫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市。
國際跆拳道聯盟譯(2006)。跆拳道。蒼軒跆拳道財團,奧地利維也納。
國際跆拳道聯盟中國地區總部官方網站。跆拳道創始人。2009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taekwondo-web.com/cn/Index.htm
陳伯璋(198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市:南宏。
陳英杰(1995)。中共對台談判模式──1986至1993兩岸事務性談判案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臺北市。
陳瑞嘉(2003)。跆拳道訓練對不同水準運動員最大攝氧量及尿液生化值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陳志文(2004)。間歇性連續踢擊對跆拳道優秀與一般選手反應時間與攻擊力量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俊安(2006)。經濟制裁在國際談判中的角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臺中市。
陳玉翎(2006)。中美關係正常化談判之研究:背景、經過與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臺北市。
陳春長(2006)。談判藝術於民事事件之運用。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縣。
陳森豐(2007)。以無形資產評價輔助談判決策之應用 -以專利侵權訴訟和解談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組,臺北市。
陳寶丞(2007)。全球貿易自由化對台灣經濟之影響:以杜哈回合談判與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臺北市。
陳維新(2007)。青少年跆拳道菁英選手運動表現與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淑貞(2007)。跆拳道對打比賽攻擊技術型態之研究──以2006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高中女子組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陳彥豪、張琦雅(2007)。談判學(5版)。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陳天聲(2008)。從九二香港會談論中共對台談判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臺北縣。
陳文章(2008)。交通事故談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陳漢鵬(2008)。情緒智力對談判者策略選擇與談判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陳筑音(2008)。性別差異對線上談判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陳志雄(2008)。資訊專案糾紛之研究:從賽局與談判理論論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向明(2008)。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靜如(2008)。跆拳道運動之休閒涉入與性格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陳彥行(2009)。公司策略對談判力及罷工後公司營運績效之影響。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金融財務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威仰(2009)。華人文化特質對情緒智力及談判滿意度之調節作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陳福進(2009)。2008年北京奧運跆拳道選手動作技術分析──男子第二量級宋玉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陳明蕙(2009)。苗栗地區跆拳道館經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體育推廣學系,桃園縣。
陳健宏(2009)。兩岸直航談判之研究:從雙層賽局理論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臺中市。
陳廖霞(2010)。我國中等學校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學系,花蓮縣。
陳珮珍(2009)。專業英語在談判英語的應用:臺灣出版談判應與用書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許夆池(2002)。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中韓女子選手比賽主動攻擊被動攻擊及得分動作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許如雅(2005)。我國跆拳道優秀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許家豪(2006)。政治定位在兩岸談判中的角色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臺北市。
許芷菱(2007)。2006杜哈亞運女子跆拳道金牌選手比賽技術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連恆欣(2008)。臺灣跆拳道、文化與意識形態:歷史社會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張榮三(1997)。跆拳道旋踢攻擊動作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張庭語(2002)。跆拳道選手目標取向、知覺動機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張惠玲(2003)。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之整合談判過程與臺海兩岸協商經驗之比較。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高雄市。
張婉貞(2005)。不同外在回饋訊息對跆拳道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張天佑(2007)。臺日漁權談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臺中市。
張玉佩(2006)。免疫乳漿蛋白增補對跆拳道選手之T淋巴細胞的活化效果及踢擊能力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鵬遠(2006)。優秀跆拳道選手血管張力素轉化酶及α-輔肌動蛋白-3基因多型性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展瑋(2007)。跆拳道旋踢攻擊之被動攻擊技術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張國忠(2007)。談判:原理與實務()4版)。臺北市:前程。
張秀鈴(2007)。金融機構關鍵購併談判議題研究:以富邦金購併北市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張文雄(2007)。大專跆拳道選手運動傷害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張維剛(2008)。不同性別跆拳道選手空中兩腳旋踢支撐腳著地期間之膝關節三維動力學與肌電活化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張簡鴻藝(2008)。馬來西亞與台灣跨文化商業談判型態之研究:以雙關心模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竹市。
閔傑輝(2008)。古巴飛彈危機之邊緣戰略及整合性談判。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組,臺北市。
郭展義(1993)。太極形的哲理及其戰略運用:跆拳道的形對教育及戰略意義考察。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專科學校。
崔方璇(2010)。利用Rasch測量分析跆拳道比賽。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傅岳邦(1998)。現階段我國政府大陸政策之評估:台港航運談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臺北市。
程俊堅(2002)。雲林縣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彭賢旭(2005)。我國國家級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彭瑞煜(2007)。中華電信民營化後員工對團體協商談判事項認知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苗栗營運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所,苗栗縣。
湯惠雯(2001)。跆拳道五種不同類型旋踢攻擊動作之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湯惠婷(2002)。跆拳道──後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崔泓熙(1971)。韓國自衛術──跆拳道續集(曾金山、李清漢)。臺北市:文智(1965)。
崔泓熙(1971)。跆拳道(曾金山、李清漢)。嘉義市:震平(1965)。
曾思涵(2005)。冰敷、肌肉伸展對跆拳道運動員恢復急性肌肉疲勞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傷害防護研究所,桃園縣。
曾志勳(2006)。臺灣跆拳道單項體育運動之發展:系統動態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彰化縣。
曾傳真(2008)。臺北市跆拳道館學員消費動機與消費行為及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曾勢棠(2009)。交易成本與網絡關係對外包談判策略之研究:以臺灣科技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費彥誠(2008)。中俄邊界談判史:從尼布楚條約到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臺北市。
游國豪(2006)。跆拳道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游紹緯(2008)。京都議定書多邊談判研究:權力、議題、戰術。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臺北市。
黃光榮(2002)。新厚黑學的談判技巧。臺北市:華文網。
黃志雄(2002)。2000年雪梨奧運男子跆拳道第一量級之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黃秀蘭(2004)。我國跆拳道選手上端攻擊得分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黃靜美(2006)。高中男子跆拳道選手急速減重及恢復期高醣攝取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黃慶豐(2006)。2004雅典奧運男子組第一量級跆拳道之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黃俐燕(2006)。我國談判博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黃明進(2006)。國民小學跆拳道社團學員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臺中縣。
黃瓊儀(2007)。策略談判人員職能模型之研究:看奧會模式談判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人力教育與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黃世豪(2007)。權力結構對戰術與結果影響之分析:以台灣高速鐵路談判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黃映菁(2007)。面子工夫和情緒對談判策略結果接受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黃秋琴(2007)。跆拳道兩種360°旋轉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黃俐燕(2007)。我國談判博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黃軍華(2008)。以賽局理論在孫子兵法之虛實篇應用之研究:以稅務談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屏東縣。
黃于倫(2008)。以整合型觀點提出談判之整體解決方案:應用電腦模擬軟體。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雅琳(2008)。優秀跆拳道運動員之體能測驗結果對於運動傷害發生率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運動保健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黃啟賢(2009)。跨文化商業談判研究:以中國與北美文化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臺北縣。
黃健良(2010)。論權力在談判中之運用──理論與個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高階公共管理組,臺北市。
黃千綺(2009)。跆拳道運動員與一般健康人之視覺技巧差異。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朝鮮日報中文網(2003)。金雲龍牽連跆拳道不正之風案。2009年11月30日,取自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3/12/10/
20031210000026.html
朝鮮日報中文網(2003)。金雲龍涉嫌挪用跆拳道贊助委託金。2009年11月30日,取自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3/12/29/
20031229000023.html
朝鮮日報中文網(2004)。我們必須保住跆拳道正式比賽項目的地位。2009年11月30日,取自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4/01/
28/20040128000026.html
朝鮮日報中文網(2004)。趙正源當選世界跆拳道聯盟總裁。2009年6月1日,取自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4/06/11/
20040611000028.html
賀仲民(2006)。勞資雙方談判態度與策略對談判結果的影響:以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停車管理處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新竹市。
婁自德(2009)。跆拳道假動作對比賽得分之研究:以2008年總統盃跆拳道錦標賽男子組前四量級前八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楊開煌(1996)。綜論兩岸尋雙贏。臺北市:歷史智庫。
楊孟容(2003)。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專跆拳道運動員傷害後情緒反應之研究:以性別角色、社會支持為指標。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楊淑惠(2005)。中等學校跆拳道社團學員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臺中縣。
楊紋貞(2006)。臺中縣國小跆拳道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楊敏珍(2007)。一場生死的談判:器官勸募作為一個死亡說服的場域。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臺中市。
楊志賢(2007)。彰化縣跆拳道館學員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彰化縣。
楊偉亮(2007)。韓國國技院。2009年7月22日。取自李奧的武道空間http://mable88andy.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
leId=672435
楊璁儐(2009)。負面情緒策略對外交談判結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詹世嵩(1998)。跆拳道旋踢動作下肢主要作用肌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詹昆霖(2007)。併購交易之價值創造管理模式:談判、架構設計與締約。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臺北市。
葉霽翔(2000)。跆拳道運動在臺灣發展過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葉信宏(2006)。以賽局理論在孫子兵發之九地篇應用之研究:以商業談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屏東縣。
廖運正(1994)。跆拳道館業者經營重要因素與行銷策略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廖彩秀(2007)。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學生對英文談判態度與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臺南縣。
廖冠華(2007)。兩岸談判的利益考量與策略選擇: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之比較(1986~2006)。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廖國良(2007)。人格特質、信任傾向與談判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雲林縣。
廖家興(2008)。2006年杜哈亞運跆拳道男子組第六量級比賽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廖禾露(2008)。以社會資本觀點論技術移轉的整合式談判:以產學技轉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廖安迪(2008)。情感策略對電子化談判行為與結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市。
廖嘉立(2008)。最適環境政策的三個議題:工資談判、效率工資與策略性委任的應用。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臺北市。
廖健良(2008)。實證探討美國創投與創業家間資訊不對稱與相對談判優劣勢,對其融資工具選擇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程,新竹市。
廖崇翰(2010)。兩岸空運包機談判之雙層奕局結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臺北縣。
賓靜蓀譯(1993)。樂在談判。臺北市:天下。
維基百科(2009)。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2009年12月2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蔡葉榮(1999)。跆拳道下壓踢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明志(1998)。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得牌選手攻擊動作型態之攻擊率,得分率及成功率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蔡婉如(2007)。負面情緒對談判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新竹市。
蔡明傑(2007)。電腦輔助談判軟體之發展與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臺北市。
蔡葉榮(2008)。跆拳道兩種預備站姿跳後踢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蔡友文(2008)。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蔡宗廷(2008)。權力來源與談判策略對通路衝突管理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花蓮縣。
蔡忠雄(2009)。華人商務談判衝突解決之研究:以臺灣與日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竹市。
蔡翊(2009)。中國人的談判行為:特性與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雲林縣。
歐陽弘(2007)。聖經與老子之道:論跆拳道之道與文化。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鄧寀縈(2006)。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鄭芬姬(2005)。溝通與協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新陸。
鄭惠如(2008)。工資調整指數、最適貨幣政策與績效契約談判。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臺北市。
鄭家銓、牟鍾福、吳政崎(2009)。國際跆拳道聯盟與世界跆拳道聯盟談判結構之探討。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第9期,135~161頁。
鄭家銓、牟鍾福、吳政崎、陳天賜(2010)。國際跆拳道聯盟與世界跆拳道聯盟談判環境結構分析。99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313~320頁。
樊建廷(2001)。企業商務談判。臺北市:新陸。
鄧哲君(2008)。語言使用對於電子化談判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劉必榮(1993)。不對稱結構下之談判行為分析。東吳政治學報,2,219-267。
劉昭晴(1997)。跆拳道。未出版技術報告書,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劉必榮(2005)。談判(3版)。臺北市:時報。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芳竹(2006)。幽默影響談判績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臺北縣。
劉文賢(2007)。財政政策、工會談判與內生經濟成長。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花蓮縣。
劉其昌(2008)。專利授權與授權談判之案例探討:以掃瞄器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劉怡伶(2008)。跆拳道品勢太極1~8場動作意涵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競技運動學系,臺中市。
劉自平(2009)。美國貿易談判策略分析:以美韓互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政治學系,臺北市。
劉必榮(2009)。學會談判。臺北市:文經社。
劉豐源(2009)。跆拳道品勢運動之參與動機、專門化與深度休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縣。
盧志強(2006)。2006年ITF國際教練班授課記錄。國際跆拳道聯盟香港地區總部,香港。
盧捷義(2009)。跆拳道學習行為之研究──以高高屏跆拳道學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屏東縣。
賴韻宇(1995)。不同的減重計劃對於跆拳道運動員身體組成、運動表現及生理功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賴志超、蔡宏文、賴慧萍、陳嘉彬(2006)。談判理論解析與實務運用。臺北縣:華立。
賴孟維(2006)。線上談判決策支援模式:談判情竟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賴綉雯(2008)。跆拳道旋踢動作表現與膝關節屈、伸肌肌力比率相關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賴世豪(2009)。談判力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及決策研究所,桃園縣。
賴鐘惠(2009)。權力金談判與經濟成長。未出版博士論文,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臺中市。
賴偉正(2009)。以孫子兵法在團體保險之談判策略──賽局理論之應用。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金融財務研究所,屏東縣。
賴士豪(2009)。談判力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臺北市。
諾幹斗烈(2010)。利用Rasch測量分析跆拳道男子重量級。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鍾從定(2000)。談判研究途徑分析。談判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靜宜大學企管系,臺中。
鍾從定(2001)。談判理論與實務──商管學院的談判教學。商管科技期刊,第2卷第3期,頁230-251。
鍾從定(2008)。國際談判學。臺北市:鼎茂。
鍾宜真(2008)。大學跆拳道選手賽季間生理及生化變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競技運動學系,臺中市。
鍾蕙先(2009)。國際環境多邊談判聯盟構成要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高雄市。
韓三軍劈掌團,明日來華訪問。(1959年,3月10日),中央日報,第五版。
韓陸軍劈掌隊,延期來華表演。(1959,3月11日),中央日報,第五版。
韓三軍劈掌隊,十六自越來華。(1959,3月13日),中央日報,第五版。
韓劈掌術隊,今訪華表演。(1959,3月16日),中央日報,第五版。
韓國劈掌術隊訪華,今在臺北勞軍表演。(1959,3月17日)。中央日報,第五版。
韓三軍劈掌術隊,昨訪華勞軍表演。(1959,3月18日)。中央日報,第五版。
謝雄玄(1959,3月16日)。韓劈掌術簡介。中央日報,第五版。
謝孟樺(2006)。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謝清光(2006)。任務複雜程度與談判支援工具對談判行為與結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市。
謝其光(2008)。談判任務和線上溝通支援工具之適配性對電子化談判績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市。
謝春鳳(2008)。跆拳道裁判資歷與給分差異之相關探討──以2007年全國運動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戴照煜(1993)。談判‧談判。臺北市:成長。
戴淑華(2006)。跆拳道旋踢動作踝關節蹠屈及無蹠屈攻擊力與穩定度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戴裕聰(2006)。設立行動電話基地臺與抗爭民眾談判之研究:以中華電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臺中市。
戴博倫(2009)。崔將軍遺言。2009年6月5日。取自ITF跆拳道http://
itfinfo.spaces.live.com/blog/cns!73C72A2E6BBBA337!1630.entry
簡玉霖(2007)。編製高中男子跆拳道專項體能組合測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簡澤民(2008)。跆拳道館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蕭振寰(1991)。談判的理論與實務──以中美著作權系列談判個案研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臺北市。
蕭志達(2005)。四週乳漿蛋白增補對跆拳道訓練誘發之氧化壓力與抗氧化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蕭淑萍(2005)。跆拳道兩種空中兩腳旋踢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蕭景琪(2009)。跆拳道優秀與次優秀選手連續旋踢下肢運動學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顏秀如(2008)。兩種動態平衡測試應用於腳踝不穩定之非運動員與跆拳道選手:測力板、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運動保健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羅月英(2001)。柔軟度對於女子跆拳道選手上端旋踢及下壓踢踢擊動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羅子衡(2006)。權力位階與信任關係對外包談判策略的影響:以交易成本理論與鑲嵌理論解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桃園縣。
蘇海潮(1997)。貿易談判技巧。臺北市:漢宇。
蘇麗文(2006)。持續八週的跆拳道社團活動對國中青少年體能商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蘇鵬程(2006)。配對市場中雙邊契約和不對稱談判力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南投縣。
蘇泰源(2007)。優秀跆拳道選手主動與被動空中兩腳旋踢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臺北市。
蘇維雅(2009)。跆拳道學員對道館行銷策略知覺與教學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Choi Hong Hi ( 1993 ). ENCYCLOPEDIA of TAEKWON-DO ( 3th ed. ). Vienna Austria: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Choi Hong Hi ( 2001 ). TAEKWON-DO And I. Vienna Austria: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GTF ( 2010 ). About GTF. Retrieved June 16, 2010, from http://web.mac.
com/gtftaekwondo/iWeb/GTF/About%20GTF.html
Habeeb, M. W. ( 1988 ). Power and Tactic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How Weak Nations Bargain With Strong Nations, Baltimore, M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Hopman, P. T. ( 1998 ).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7th de. Columbia, pp.66-69.
Ikle, F. C. ( 1964 ). How Nations Negotiate, New York: Harper & Rowe Publisher.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 ( 2004 ). TAEKWON-DO ( 5th ed. ). Vienna Austria: Choi Hong Hi.
ITF ( 2010 ). Home. Retrieved June 14, 2010, from http://www.itftkd.org
ITF Tran ( 2010 ). Home. Retrieved June 15, 2010, from http://www.
tkd-itf.org/pub_web/ver_eng/index.html
ITF Choi ( 2010 ). Home. Retrieved June 16, 2010, from http://www.
itf-administration.com/
ITA ( 2010 ). The International Tae Kwon Do Association™. Retrieved June 16, 2010, from http://www.itatkd.com/tkdmeminfo.html#theita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Institute ( 2010 ). About Grand Master Sun Duk Choi. Retrieved June 16, 2010, from http://www.aztaekwondo.com/
About_Choi.htm
Kim Joong Young ( 2006 ). Taekwondo Textbook, Seoul: Kukkiwon.
Kukkiwon ( 1973 ). Kukkiwon History. Retrieved November 30, 2009, from http://www.kukkiwon.or.kr/english/introduce/introduce03.jsp?
div=03
Rubbin Z. Jeffery & Bert R. Brown ( 1975 ).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Bargaining and Negoti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cott Shaw ( 2001 ). The History of the Korean Martial Arts. Retrieved July 18, 2009, from http://www.scottshaw.com/history/
WTF ( 2009 ). WTF NEWS. Retrieved Octorber 20, 2009, from http://www.
wtf.org/wtf_eng/site/news/wtfnews.html
WTF ( 2010 ). Home. Retrieved June 14, 2010, from http://www.
wtf.org/wtf_eng/main/main_eng.html
WTA ( 2010 ). Home. Retrieved June 15, 2010, from http://wtaonline
.net/index1.htm
Young,O. ( 1975 ). Bargaining,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Zartman, William I. ( 1978 ).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everly Hills, CA: Sage.
Zartman, William I .and Maureen R. Berman. ( 1982 ). The Practical Negotiato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Zartman, William I. ( 1983 ). The 50% Solu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順合(2000)。中共對臺談判之結構因素分析。高雄市:尚友。
2. 李柳汶(2003)。大學院校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臺北縣。
3. 林永盛(2005)。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計畫談判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臺南市。
4. 徐繼達(1994)。模糊集合理論應用在貿易談判上可行性之研究:以中美牛內談判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臺北市。
5. 陳伯璋(198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市:南宏。
6. 許如雅(2005)。我國跆拳道優秀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7. 張鵬遠(2006)。優秀跆拳道選手血管張力素轉化酶及α-輔肌動蛋白-3基因多型性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8. 湯惠雯(2001)。跆拳道五種不同類型旋踢攻擊動作之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9. 黃慶豐(2006)。2004雅典奧運男子組第一量級跆拳道之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臺北市。
10. 蔡友文(2008)。97年全中運國女組跆拳道前三量級技戰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11. 鄭家銓、牟鍾福、吳政崎(2009)。國際跆拳道聯盟與世界跆拳道聯盟談判結構之探討。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第9期,135~161頁。
12. 鄭家銓、牟鍾福、吳政崎、陳天賜(2010)。國際跆拳道聯盟與世界跆拳道聯盟談判環境結構分析。99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313~320頁。
13. 劉必榮(1993)。不對稱結構下之談判行為分析。東吳政治學報,2,219-267。
14. 鍾從定(2001)。談判理論與實務──商管學院的談判教學。商管科技期刊,第2卷第3期,頁230-251。
15. 蕭振寰(1991)。談判的理論與實務──以中美著作權系列談判個案研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