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3.239.33.139) 您好!臺灣時間:2021/03/08 18:3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詳目顯示
:::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趙偉忠
研究生(外文):
Chao, Wei-Chung
論文名稱:
破壞性創新個案研究 ---聯發科的中國山寨機藍海策略
論文名稱(外文):
A Case Study of Destructive Innovations – The Blue Ocean Strategy of MediaTek for the China Mobile Market
指導教授:
朱博湧
指導教授(外文):
Chu, Po-You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
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
學門:
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
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4
中文關鍵詞:
破壞性創新
、
採用生命週期
、
價值鏈演進
、
企業策略
外文關鍵詞:
Disruptive Innovation
、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
Value Chain Evolution
、
Corporate Strateg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8
點閱:2653
評分:
下載:353
書目收藏:0
在科技發展歷史上出現許多既有領導企業被新興企業利用破壞性創新取代的案例。對既有企業而言,藉由評估破壞性創新,可以對即將面對的衝擊早一步採取因應措施,使競爭優勢得以維持;對新興企業而言,評估破壞性創新即是找出成長的利基,並可依此進入主流市場甚至擊倒既有領導企業。本研究發現,聯發科在手機晶片產品上不是先行者而是後進者,在「技術採用生命週期」已經跨越「鴻溝」後,在市場即將掀起「龍捲風暴」的時間點附近,聯發科才正式切入市場。另外,聯發科以「持續性創新」來建立核心技術能力,以「破壞性創新」作為公司產品發展策略。
身為後進者的聯發科在切入市場後,能夠進而成為市場領導者,透過重組價值鏈的掌控與擴展,改寫 IC設計公司與系統廠之間原有的遊戲規則,提升系統廠自身的競爭力,為客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而聯發科的創新成功,歸功於聯發科本身札實的研發能力,要先建立研發人員在產品不同的階段,做不同任務的認知與能力,亦積極透過策略併購方式、技術授權方式、及技術合作方式來建立更完整的核心能力;另外,透析產業的發展商機,調整公司產品發展策略,創新價值鏈的多贏。
Christense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explain why the established firm failed when facing new market of new technology. However, Christensen just proposed the idea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but he didn't clearly define what "disruptive innovation" is.
Mediatek is the largest fabless IC design house in Taiwan. In 2009, is the 4th largest fabless design house in the world with year revenue was achieved to USD 3.5 Billion. The optical storage chipset shipment ranked no. 1. Product lines of Blu-ray DVD chipset, mobile phone chipset and digital TV chipset were time-to-market and achieved leading positions in a short time effectively. The theme of this thesis is to decrypt the hidden formula of Mediatek’s growth strategy.
From our study, Mediatek is not the first-mover at all. Instead, it is a follower. During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Mediatek always entered markets after the stage of ‘crossing the chasm’ and before the stage of ‘tornado’. So Mediatek’s key strategy was kept in ‘sustaining innovation’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Mediatek continued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ing value chains, changing the original rule of the game between IC design houses and the whole ecosystem by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ystem maker itself, and shortening the product developing time for customers.
The success of innovation was based to their core technology competence, and clea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core competence was gain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ir own R&D capability, complementary acquisition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warrant technology utilization. Mediatek applied this success model in each product roadmap and achieved a win-win for all participating members of the new ecosystem.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步驟 3
1.5 本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創新理論 6
2.2 破壞性創新理論與種類 7
2.3 價值鏈演進理論 9
2.4 創新擴散與破壞性創新 11
2.5 企業策略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第四章 聯發科技公司簡介 18
4.1 發展歷史 18
4.2 無線通訊發展現況 20
4.3 IC產業供應鏈結構 21
4.4 技術佈局與擴張策略 23
第五章 個案公司分析 24
5.1 手機產業分析 24
5.1.1目前手機晶片廠商發展概況 24
5.1.2全球手機市場一樣,朝向大者恆大之方向發展 26
5.2 山寨市場需求趨勢 27
5.3 品牌手機公司(如Nokia, Sony)的商業模式 31
5.4 聯發科公司的商業模式探討 33
5.4.1手機晶片的破壞性創新 33
5.4.2提供完整的供應鏈服務 36
5.4.3價值創造、價值分配、價值擷取 37
5.4.4. 獨特有價值的定位、取捨、配適價值鏈活動 38
5.4.5 關鍵的技術策略佈局與擷取 40
5.4 聯發科之Value-Price-Cost分析 43
5.5 個案公司之財務分析 4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1
未來的瓶頸與挑戰 51
參考文獻 53
1.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史考特.安東尼 (Scott D. Anthony)、艾力克.羅斯 (Erik A. Roth)(2005),創新者的修練,李芳齡譯,天下雜誌。
2.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邁可.雷諾 (Michael E. Raynor),(2004),創新者的解答,李田樹、李芳齡譯,天下雜誌。
3. Everett M. Rogers (2006) ,創新的擴散,唐錦超譯,遠流出版社。
4.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 (1997), 創新的兩難—企業面對新科技的掙扎與抉擇,吳凱琳譯,商周出版。
5. 朱博湧(2006),藍海策略,台灣版,天下文化。
6. Charles W. L. Hill & Gareth R. Jones (2007),策略管理 七版,朱文儀、陳建男、黃豪臣譯,華泰出版社。
7. 吳琬瑜( 2007),「獨家傳授股王聯發科的拳王心法」,天下雜誌第 383期,2007年 10月 24日。
8. 吳琬瑜( 2007),「聯發科技—揭開聯發科策略地圖」,天下雜誌第 383期,2007年 10月 24日。
9. 殷建松(2007),「藍芽、Wi-Fi和 GPS在手機市場的應用前景」,In-Stat China,2007年 8月 7日。
10. 趙凱期(2007),「聯發科手機晶片狂掃兩岸市場 2005年業績爆發有看頭」,電子時報,2004年 10月 15日。
11. 李永健(2007),「聯發科砸 3.5億美元吃下 ADI手機晶片」,拓墣產業研究所,2007年 9月 26日。
12. 林宏文(2007),「股王再起聯發科市值五年增加3500億的關鍵之戰」,今周刊第560期,2007年09月12日。
13. 「中國手機產業發展新趨勢」,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年 4月。
14. 「破壞式創新—Netbook掀起NB市場滔天巨浪」,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年 十月。
15. 聯發科歷年年報。
16. C.K. Prahalad, Kenneth Lieberthal, 「Corporate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P102-128, July/August 1998.
17. Clayton M. Christensen / Michael E. Raynor(2003),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 .
18. Clayton M. Christensen / Scott D Anthony / Erik A. Roth (2004), Seeing What’s Next: Using the Theories of Innovation to Predict Industry Change.
19. Clayton M. Christensen(1997),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
20. Danneels, Erwin (2004). Disruptive Technology Reconsidered: A Critique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1(4): 246-258.
21. Everett M. Rogers(1962),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p.162.
22. Geoffrey A. Moore(1991), “Crossing the Chasm”.
23. Geoffrey A. Moore(1995), “Tornado”.
24. John D. Wolpert, 「Breaking Out of the Innovation Box」,Harvard Business Review,P60-79, August 2002.
25. Moore, Geoffrey A. (1998). Inside the Tornado. Marketing Strategies from Silicon Valley’s Cutting Edge. Oxford, UK: Capstone Publishing Ltd.
26. Schumpeter, Joseph (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矛盾領導行為與部屬工作行為表現關聯性之探討:以部屬思維層面變數與矛盾追隨行為為中介變項
2.
連鎖運動健身俱樂部創新營運模式之研究
3.
分析消費性電子企業品牌延伸的關鍵成功因素-以華碩電腦的ASUS品牌為例
4.
商業模式創新:以IKEA的逆向定位為例
5.
中國山寨機的發展與兩岸產業分工模式分析
6.
SWOT-Scorecard建構成功商業模式-以金弘笙連鎖汽車百貨為個案
7.
科技校院系所主管組織承諾、創新工作行為與破壞式創新關係之研究
8.
從財報分析角度來檢視聯發科與高通之經營績效
9.
假OBM、真OEM?中國山寨機的品牌之路
10.
山寨機的技術與政治
11.
解讀聯發科的成長密碼
12.
破壞性創新個案研究-以A公司為例
13.
台灣電腦晶片組廠商在固態硬碟控制晶片產品之機會與競爭優勢研究---以L公司為例
1.
43. 陳榮輝,幾丁質、幾丁聚醣的生產製造、檢測與應用,科學發展月刊,第29卷,第10期,776-787
1.
解讀聯發科的成長密碼
2.
應用結構-行為-績效模式探討台灣IC設計產業-以聯發科為個案
3.
山寨產業之經營策略探討—以聯發科為例
4.
電子科技產業面臨山寨文化衝擊之因應對策
5.
山寨機的技術與政治
6.
中國大陸山寨產品研究
7.
破壞性創新產品屬性、環境因素與消費者特性對購買意願之影響 -以山寨手機現象為例
8.
聯發科山寨策略成功秘訣
9.
矛盾領導行為與部屬工作行為表現關聯性之探討:以部屬思維層面變數與矛盾追隨行為為中介變項
10.
山寨手機競爭策略分析:破壞性創新概念
11.
山寨產業市場的形成 --- 以山寨手機為例
12.
山寨機炫耀行為之研究-以虛榮程度為干擾
13.
消費者對破壞性創新產品之屬性評估與購買意願–以山寨機為例
14.
中國山寨機的發展與兩岸產業分工模式分析
15.
破壞性創新個案研究-以A公司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