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史料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5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選集》,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書信選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1月)。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2年)。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會,《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27-1936)》,第2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會,《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66-1977)》,第7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
(二)專書
芭芭拉.巴努茵(Barbara Barnouin)、余長更著,馬繼森譯,《周恩來的政治生涯》(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英)克萊爾‧霍林沃思(Clare Hollingworth)著、高湘澤、尹趙、劉辰誕譯,《毛澤東和他的對手們》(Chairman Mao and His Opponents)(台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5月)。
人民出版社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丁凱文主編,《重審林彪罪案》,下冊(香港:明鏡出版社,2005年11月)。
卜行覺、葉暉南,《鄧小平在歷史轉折關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
卜偉華,《「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1968)》(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小川平四郎,《鄧小平》(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9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回憶鄧小平》,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王力,《王力反思錄》,上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
王力,《王力反思錄》,下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
矢吹晉,《外國人眼中的鄧小平》(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1994年)。
史雲、李丹慧,《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從批林到批鄧(1972―197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
朱仲麗,《毛澤東王稼祥在我的生活中》(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朱元石等訪談整理,《吳德口述:十年風雨記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
安建設編著,《周恩來的最後歲月(1966-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
呂星斗等編,《周恩來和他的事業-研究選萃》(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3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冊(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2月)。
李穎編,《從一大到十六大》(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8月)。
李海文主編,《中共重大歷史事件親歷記(1949-1980)》,第2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李曙新,《中國共產黨理論探索成果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5月)。
汪東興,《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11月)。
余伯流,《偉人之間:毛澤東與鄧小平》(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沈志華,《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08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第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范碩,《葉劍英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范碩,《葉劍英在非常時期,1966-1976》,下冊(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師哲,《在歷史的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徐景賢,《十年一夢――前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文革回憶錄》(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6年11月)。
馬齊彬、陳文斌、林蘊暉、叢進、王年一、張天榮、卜偉華,《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馬繼森,《外交部文革紀實》(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郭華倫、桑原壽二等著,《「十大」後之中共》(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4年8月)。
黃麗鏞編著,《毛澤東讀古書實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陳登才主編,《毛澤東的領導藝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6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陳伯達著、陳曉農編著,《陳伯達遺稿:獄中自述及其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陳曉農編纂,《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香港: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6月)。
陳丕顯,《陳丕顯回憶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張玉鳳等著,《毛澤東軼事》(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張化主編,《回首「文革」》(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年1月)。
張繼祿、周銳京主編,《鄧小平與巴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素華,《七千人大會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6月)。
張戎(Jung Chang)、喬‧哈利戴(Jon Halliday),張戎譯,《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香港:開放出版社,2006年)。
馮治軍,《林彪與毛澤東》(香港:皇福國際有限公司,1996年)。
楊尚昆,《追憶領袖戰友同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楊炳章,《小平大傳1904-1997》(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
齊茂吉,《毛澤東和彭德懷、林彪的合作與衝突》(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
鄭德榮、邵鵬文、朱陽、顧民主編,《新中國紀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7月)。
劉濟昆編,《毛澤東詩詞全集》(台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4月)。
劉曉,《意識型態與文化大革命》(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劉武生,《周恩來的晚年歲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曉亮、文軍主編,《十大元帥之謎》,上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曉風、明軍主編,《毛澤東「九‧九之謎」》(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rick MacFarquhar)、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著,關心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Mao''s Last Revolution)(台北:左岸文化,2009年6月)。
嚴家其、高皋合著,《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下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
權延赤,《走下聖壇的周恩來》(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
(三)學位論文
王振國,〈鄧小平研究(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二)〉,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王涵江,〈周恩來外交思想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唐國英,〈周恩來與中共政權之建立〉,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陳建隆,〈周恩來政治人格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陳有昇,〈鄧小平時期中共黨政改革之研究(1978~1992)〉,台北: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許瓊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曾素瑩,〈中共十五大「鄧小平理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鍾延麟,〈重重帷幕後的總書記:鄧小平與「文革」前的中共政治,1956-1966〉,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四)期刊論文
丁東,〈質疑成說,可圈可點――讀史雲、李丹慧新著「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記憶》,期6(2008年),頁2-6。
王寧,〈毛澤東與鄧小平〉,《黨的建設》,期3(1995年),頁42-45。
王桂強,〈「文化大革命」後期鄧小平的復出〉,《福建黨史月刊》,期2(2003年),頁7-9。
尹書博,〈周恩來與1975年的全面整頓〉,《黨史博采》,期2(2008年),頁4-6。
申淵,〈鄧小平彭真的反右角色〉,《開放雜誌》網路版,期4(2007年)。
余汝信,〈新瓶裡的舊酒――新書「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的舊思維〉,《記憶》,期6(2008年),頁6-20。
何立波,〈「文革」期間的鄧小平與周恩來〉,《老年人》,期11(2004年),頁38-40。
何立波,〈周恩來與鄧小平的最後政治交代〉,《文史精華》,期5(2005年),頁4-10。
李海文,〈中共中央書記處的由來及職權〉,《晚霞》,期2(2007年),頁29-30。
李東朗,〈毛澤東「最後決定權」的來龍去脈〉,《領導文萃》,期12(2009年),頁98-101。
汪浩,〈關於周恩來精神研究的幾個問題〉,《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期1(2009年),頁1-8。
金沖及,〈毛澤東晚年對鄧小平是用還是批充滿矛盾〉,《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范曉春,〈也談「高饒事件發生的某些因素」〉,《二十一世紀》網路版,期5(2008年)。
柳守忠,〈艱難備嘗鄧小平第二、三次復出始末〉,《世紀橋》,期7(2008年),頁20-23。
袁任遠,〈從百色到湘贛〉,中共黨史資料編輯部編,《親歷重大歷史事件實錄》,第1卷(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秦九鳳、高雲,〈晚年周恩來與鄧小平二三事〉,《黨史博采》,期9(2004年),頁44-45。
秦昊揚,〈實事求是與知遇之恩──第二次復出的鄧小平與毛澤東關係辯〉,《浙江萬里學院學報》,期11(2007年),頁2-4。
夏杏珍,〈毛澤東為什麼對調八大軍區司令員〉,《報刊薈萃》,期8(2009年),頁18-20。
傅學正,〈舉國上下哭總理〉,《百年潮》,期1(2005年),頁20-24。
陳建坡、丁清曄,〈中共「十大」錯失歷史機遇探析〉,《社科縱橫》,期4(2009年),頁132-134。
張化,〈鄧小平政治生涯的第三次低谷〉,《百年潮》,期1(2004年),頁10-17。
張家康,〈住進三0五醫院後的周恩來〉,《黨史博采(紀實)》,期1(2010年),頁18-22。
曾昭鐸,〈周恩來與鄧小平戰友情深〉,《福建黨史月刊》,期4(2008年),頁4-5。
楊親華,〈鄧小平與毛澤東的交往史〉,《四川黨史》,期4(1994年),頁12-17。
楊尚昆,〈回憶高饒事件〉,《黨的文獻》,期1(2001年),頁14-22。
楊俊,〈「文革」初期的毛澤東與鄧小平〉,《黨史博采》,期8(2004年),頁4-9。
齊茂吉,〈毛澤東欽定林彪為接班人之探討〉,《兩岸發展史研究》,期2(2002年),頁199-227,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鄭克卿、常志,〈毛澤東七評鄧小平〉,《黨史博采》,期3(2005年),頁20-22。
穆華瑩,〈毛澤東思想提出始末〉,《軍隊黨的生活》,期4(2008年),頁89。
薛慶超,〈天安門事件與鄧小平再次落難〉,《黨史天地》,期11(2004年),頁4-8。
鍾延麟,〈鄧小平在1957年中共整風、「反右派」中之角色〉,《中國大陸研究》,期4(2007年),頁87-116。韓同友,〈論周恩來和鄧小平新中國建設思想的契合點〉,《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期4(2000年),頁10-12。
鐵驥,〈周恩來與“長沙決策”〉,《決策與信息》,期4(2008年),頁26-30。
《當代世界》編輯部,〈毛澤東的晚年打算與鄧小平的三大任務〉,《當代世界》,期4(1997年),頁40-42。
二、報紙
《人民日報》,1957年10月19日。
《人民日報》,1969年04月28日。
《人民日報》,1971年10月14日。
《人民日報》,1972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2年04月24日。
《人民日報》,1973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3年08月10日。
《人民日報》,1974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4年04月11日。
《人民日報》,1975年02月09日。
《人民日報》,1976年01月01日。
《人民日報》,1978年12月09日。
《光明日報》,1972年10月06日。
三、網站資料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http://books.sina.com/salonbook/salon/2009-09-25/002620726.html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706064.htm
《中國網》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http://big5.china.com.cn/ch-80years/lici/8/8-3/3.htm
《明報》電子版,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820/4/7svp.html
《開放雜誌》網路版,http://www.open.com.hk/0704p67.html
《環球人物》,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7/976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