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王學新編譯,2003,《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下)》。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王叔慧,2007,《水水軟橋導覽手冊》。新竹:怡然自得人文生態工作室。
王良行、陳俞伊撰,2007,《竹東鎮誌--經濟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出版社。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編,2008,《竹東大圳-綠色水路生活地圖》。新竹: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尹章義,1989,《台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
白順裕,2004,《清代竹塹地區的交通》。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呂順安,1995,《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1923,《新竹州第一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4,《新竹州第二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5,《新竹州第三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6,《新竹州第四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7,《新竹州第五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8,《新竹州第六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29,《新竹州第七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0,《新竹州第八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1,《新竹州第九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2,《新竹州第十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3,《新竹州第十一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4,《新竹州第十二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5,《新竹州第十三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1936,《新竹州第十四統計書》。新竹:臺灣新聞社。
仲摩照久主編、葉婉奇譯,2002,《北台灣文史踏查》。臺北:原民文化。
吳學明,1998,《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2005,〈姜阿新歷史研究初探〉。頁17-36,收錄於吳學明編《北埔姜阿新故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林于煥、王良行撰,2005,《竹東鎮誌--地理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林于煒,2001,《竹東的聚落發展(1718-2000)-一個空間史的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林滿紅,1978,〈台灣茶、糖、樟腦的出口及生產分析(1860~1895)〉,《茶、糖、樟腦與晚清台灣》。臺銀研究叢書,第115種。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97,《茶、糖、樟腦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聯經。
范瑞珍,1995,《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客家人拓墾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經濟活動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添福,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施雅軒,2003,《台灣的行政區變遷》。臺北:遠足文化。
洪麗雯,2007,《殖民主義與經濟活動形塑: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經濟活動的發展》。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柯志明,2001,《蕃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蕃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徐瑞仙,2008,〈淺談竹東圳生態走廊〉。頁128-141,收錄於客家文化學會編,《慶祝竹東大圳竣工80週年紀念林春秀公逝世5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中華客家台灣文化學會。
徐正光,1998,〈台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的回顧〉,《客家文化研究通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盛清沂,1980,〈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31(4):154-176。
陳其南,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台灣和人社會的發展模式〉,頁335-366,收錄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板,1999,《水與竹塹:新竹水文化導覽手冊》。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____,2002,《化邊緣為資源:台灣客家文化經濟活動化策略》。
張文亮,2006,《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臺北:文經。
張谷誠,1996,《新竹叢誌》。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張乾榮,2005,〈竹東林場沿革〉,《新竹文獻》20:6-15。新竹:新竹縣文化局。張維安,2000,〈台灣客家族群的經濟活動〉,《客家文化研究通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張翰璧,2000,〈桃、竹、苗茶經濟活動與客家族群經濟生活間的關係〉,《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袁明道,2005,〈竹東林場的發展歷程〉,《新竹文獻》20:30-48。新竹:新竹縣文化局。森丑之助原著、楊南郡譯註,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臺北:遠流。
曾光宗,2008,《新竹縣竹東圳文化地景整體規劃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桃園:中原大學。
黃智麒,1999,〈新竹茶葉的迷失與省思〉,《竹塹文獻》11:50-57。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黃紹恆,1999,〈簡述北部台灣樟腦製造史〉,《竹塹文獻》11:74-87。
______,2000,〈客家族群與台灣的樟腦業史〉,《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1921,《臺灣電氣事業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土木局。
廖經庭,2009,〈空間建構與意象形塑:以「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為例〉。發表於「根源與路徑:台灣文化研究十周年」文化研究學會2009年年會,臺北:台灣師範大學,2009年1月3 -4日。
______,2007,《家族記憶與族群邊界:以台灣彭姓祭祖儀式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女豪,2006,《新竹縣橫山鄉內彎聚落的社會經濟變遷》。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振豐等,1993,《樹杞林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森松,2005,《竹東鎮誌—歷史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鄧毅中,2003,《由經濟活動設施發展歷程論城鄉文化資產的保存—以竹東鎮為例》。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賴玉玲,2002,〈清代鹹菜甕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客家人的拓墾〉。論文發表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10月30 -31日。
鍾淑敏等,1997,《殖產方略—台灣經濟活動開發(1895~1945)》。臺北:立虹。
蕭新煌、黃世明,1998,〈「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研究撰述綱要〉。《客家文化研究通訊》。1:68-77。
藍鼎元,1721,〈紀竹塹埔〉,《東征集》。頁87-88,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
櫻井勉任編著,1897,《新竹縣志初稿》。新竹支廳,台灣大通書局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