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3: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姚志成
論文名稱: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圖形單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s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on Junior High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e Graphs of Linear Equations with Two Variables
指導教授:莊智鋒莊智鋒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合作學習法學習動機學習成效
外文關鍵詞:cooperative learninglearning motivationlearning achie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5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圖形單元之「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根據研究結果及發現,探討原因提出具體結論及建議,作為國中數學課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圖形單元教學之參考。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模式進行。以國中一年級的兩個班級共61位為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班和控制班。實驗班級以合作學習教學法進行教學,控制班級則維持一般傳統講述式教學法,進行為期八週的實驗教學。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國中數學學習成效測驗、國中數學學習動機量表等。研究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無母數統計分析及共變數分析等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施學習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學習二元一次方 程式及其圖形單元之「學習成效」測驗,表現顯著優於傳統講述式教學法。
二、實施學習合作學習教學法的班級學生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圖形單元之「學習動機」測驗「總分」及「自我效能」、「主動學習策略」、「學習投入」、「表現目標導向」、「成就目標」、「學習環境誘因」各分量表皆顯著優於傳統講述式教學法。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對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於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圖形單元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合作學習法、學習動機、學習成效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learning a quasi-experimental pretest-posttest design. A total of 61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of the first year junior high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lass, as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respectively. In eight week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ught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research included “achievement t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 “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in learning Mathematic”.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Kolmogorov–Smirnov test and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Studen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of traditional approach on the Mathematic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of the graphs of linear equation with two variables.
2. Cla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approach in “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total score”, “self efficiency ”, “active learning strategy”, “learning involvement”,“performance goal”, “achievement go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timul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results, a list of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applied in teaching the graphs of linear equation with two variables,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目 次

摘要............................................Ⅰ
ABSTRACT..................................... Ⅲ
目次........................................... Ⅴ
圖次........................................... Ⅷ
表次........................................... 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2
第六節 名詞釋義............................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7
第一節 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概念迷思及相關研究...............................17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定義與發展................21
第三節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與特色............26
第四節 合作學習教學法的類型與實施方式......36
第五節 合作學習與學習動機的關係............45
第六節 合作學習相關研究....................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57
第二節 教學設計............................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64
第四節 研究實施............................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7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79
第一節 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80
第二節 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之影響............83
第三節 綜合討論............................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主要發現............................93
第二節 結論................................94
第三節 建議................................95
參考文獻....................................99
壹、中文部分................................99
貳、西文部分...............................106
附  錄...................................109
附錄一 各式合作學習表單.................109
附錄二 合作學習「教學實施流程表」.......120
附錄三 學習成效測驗卷雙向細目表「前測」.121
附錄四 學習成效測驗卷雙向細目表「後測」.123
附錄五 學習成效「前測」測驗卷專家內容
效度檢核表.....................125
附錄六 學習成效「後測」測驗卷專家內容效度檢核
表.....................132
附錄七  學習成效「前測」測驗卷預測試題.139
附錄八  學習成效「後測」測驗卷預測試題.142
附錄九  學習成效「前測」測驗卷正式試題.146
附錄十  學習成效「後測」測驗卷正式試題.149
附錄十一 國中數學科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檢核
表.................152
附錄十二 國中數學科學習動機調查問卷預試
     量表...........................155
附錄十三 國中數學科學習動機調查問卷正式
     量表...........................157
附錄十四 學習動機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159
附錄十五 研究工具專家內容效度審查委員名單(依姓氏筆畫排
列)...........160

圖次

圖1-1 研究步驟流程圖.........................11
圖2-1「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單元教材地位圖.......19
圖3-1 研究架構圖.............................57

表次

表2-1 學者對合作學習的定義......................22
表2-2 合作、競爭、個別學習三者之差異關係表......32
表2-3 傳統學習團體與合作學習團體之差別..........33
表2-4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38
表2-5 小組遊戲競賽法(TGT).......................39
表2-6 拼圖法第二代(JigsawⅡ)....................42
表2-7 共同學習法(LT)............................43
表2-8 團體探究法(GI)............................44
表2-9 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54
表3-1 實驗組設計模式............................59
表3-2 實驗組、控制組的依變項及實驗處理方式......60
表3-3 受測學生之能力分組........................62
表3-4 試題的鑑別指數與優劣之評鑑................66
表3-5 「數學科學習成效測驗」前測試題分析........67
表3-6「數學科學習成效測驗」後測試題分析........68
表3-7 學習成效測驗「前測」雙向細目表(刪選後)....69
表3-8 學習成效測驗「後測」雙向細目表(刪選後)....69
表3-9 動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73
表3-10學習動機量表各題之分配...................74
表3-11 學習動機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75
表3-12各項測驗量表實施日期(2009年)..............76
表3-13教學進度表..............................77
表4-1 國中一年級數學科上學期學期成績比較........81
表4-2 學習成效測驗前測資料分析假定考驗..........81
表4-3 學習成效前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82
表4-4 學習成效測驗後測資料分析假定考驗..........83
表4-5 學習成效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83
表4-6 學習成效測驗前測資料分析假定考驗..........84
表4-7 學習動機前測t考驗........................84
表4-8 學習成效測驗後測資料分析假定考驗..........85
表4-9 學習動機後測t考驗........................86
表4-10 國中數學學習成效前、後測比較表...........88
表4-11 國中數學學習動機前、後測比較表...........9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研究,38,22-28。
方靜丘(2003)。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教學法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479006。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復文。
王垣(2002)。中國教育學刊,2002(1),32-35。
王岱伊(2002)。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研究所碩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TU0394094。
尤菊芳(1999)。合作學習之理論篇。台北:敦煌。
尤詩憶(2004)。試行價值導向的PCDC教學於國中數學課室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231047。
朱文雄(1994)。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5NCCU2331005。
余能義(2003)。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於高工機械力學科目對學生學習成就及使用學習策略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6009。
呂孟宜(2008)。合作學習法對國中學生英語科學習動機與學成就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7NTCTC576020。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淑琳(2001)。國中生線型函數概念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NU0479014。
吳偉銍(2005)。探討網路教學與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中資訊護照檢測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YUNT5396005。
吳國業(2002)。主題統整課程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CTC147040。
李日順(2000)。國中地理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立順天國中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CUE0136005。
李咏吟(1998)。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咏吟(1998)。合作學習的技術層面。教育研究所彙編,35,153-168。
李欣潔(2004)。屏東地區高中生關於直線方程式錯誤類形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479035。
李錫津(1990)。合作學習的應用。教師天地,47,48-54。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2NCCU0332012。
周立勳(1998)。分組合作學習中兒童的情意表現。嘉義師院學報,12,39-72。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運用。教育研究資訊,10(2),87-103。
林珮璇(1992)。台灣省高職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0NTNU2231033。
姚季沁(2006年4月15日)。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4。2008年2月19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4/index.htm。
紀安珍(2005)。合作學習在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HCT5115004。
段曉林、靳知勤和謝祥宏(2001)。科學學習動機的效化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之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
張世濬(2001)。國小 STS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HLT1576002。
張春興(1982)。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菁珊(2004)。台北市國中學生函數概念學習之狀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479025。
張聖麟(2001)。改善教學品質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生活科技教育,34(1),9-14。
教育部國教司(2008年)。97年國民中小學數學領域課程綱要。2008年7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1?site-content-sn=15326。
曹永松(2001)。以合作學習教學法來迎接九年一貫課程。公教資訊季刊,5(2),43-50。
許錫珍(1979)。教師期待與師生社會互動及學生個人品質之關係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2,183-194。
郭生玉(1994)。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東華。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東華。
郭惠茹(2002)。高職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231002。
黃金山(2002)。高職汽車科學生專業實習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037020。
黃光雄、簡茂發(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林珮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陳弘晉(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學習動畫軟體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CUE5037004。
游鯉謙(2004)。台中地區國二學生在坐標平面單元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479035。
楊麗華(2001)。「合作--省思」數學教學活動方案對國小資優兒童解題能力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MTC0576012。
葉重新(2005)。教育心理學。台中:國家圖書館出版品。
劉青欣(2003)。國小英語教學實行合作學習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0576021。
劉瑞芬(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國語文閱讀及動機能力之影響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TCU05331010。
劉錫麒(1991)。數學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姿妤(2004)。護專學生學習化學學科之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相關性研究。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PU005500008。
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CUE5231003。
鄭仰哲(2004)。高職學生物理學習動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198004。
賴敏雄(2004)。國中理化科網路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果及其態度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TCU05331002。
戴文賓(1999)。國一學生由算術領域轉入代數領域呈現的學習現象與特徵。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7NCUE0231005。

二、西文部分
Anastasi, A. (1982). Psychological testing (5th ed.). NY: Macmillian Publishing.
Arends, R, I. (2004). Learning to teaching (6th ed). NY: McGraw-Hill Companies.
Arter, J, A. (1987). Assessing school and classroom climate: A consumer’s guid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95301)
Chase, C. I. (1978). Measurement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nd ed.).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Dansereau, D. F. (1985).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J. Segal, S. Chipman, & R. Glaser (Eds), Thinking and learning skills: Relating instruction to basic research (pp.209-240). Hillsdale, NJ: Erlbaum.
Ebel, R. L. & Frisbie, D. A. (1991).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Farivar, S. H. (1985). Develop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in a elementary classroom: Comparative study of innovative and tradition midd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CA: UCLA.
Gilliam, J. H. (2002). The impa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urse learning environment factor on learning outcomes and overall excellence in the community college classroom. The EdD of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July 10 , 2008, from http://www.lib.com/dissertations/fullcit/3048915
Hamachek, D. (1995). Psychology in teaching in teaching, learning, & growth.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9). Toward a cooperative effort: A response to Slav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7), 80-81.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3).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4th ed.). Needham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Knight-Giulani, L. F. (2002). The benefits og student interaction among adult students in th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The EdD OF Rutger of the State University in New Jersy. http://www.lib.com/dissertations/fullcits/3047837
Matthews, D. B. (1991). The effects of school environment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Humanistic Eduction and Development, 30, 30-36.
McCown, R. R., Driscoll, M., & Roop, P. (1996). Facilitating student motivation. In R. R. McCown, Marcy Driscoll, & Peter Roop(Eds.), Eductional Psychology (2nd ed.), 278-309.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Midgley, C., Maehr, M. L., & Urdan, T. C. (1993). 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survey.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ewman, R. S. (1990). Children’ s help-seeking in the classroom: The role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Eductional Psychology, 82(1), 71-80.
Pintrich, P. R., & De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tional Psychology, 82, 33-40.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2nd ed.). NJ: Prentice Hall.
Slavin, R. J. (Ed.). (1996).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NJ: Prentice Hall.
Stahl, R. J. (Ed.). (1996).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cience, a handbook for teacher. Menlo Pard, C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Taymanns, J. M. (1989).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learning disabled adolescents. The Pointers, 33(2), 28-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