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YUNT5571004。王國浩(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TPTC576127。王婉玲(2006)。國中輔導人員角色壓力、輔導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NU5328015。王富民(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YU5576007。王欽洲(2005)。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YU5576018。王琡棻(2004)。臺北市、高雄市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PTTC284004。江麗美(2001)譯。Gerard Hargreaves 著。有效壓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智庫股份有限公司(頁6)。
余玫芬(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TMTC5778037。何信煒(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HCT5626013。吳水丕、呂佩珊 (2008)。大台北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1(1),13。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TKU05631034。吳宗達(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284051。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CUE0331012。吳清山、林天祐(2005)。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5。
吳楦晴(2006)。大學校院課外活動組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U5051009。吳榮福(2002)。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TNT1626007。吳憲銘(2007)。南投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CTC576019。吳錦隆(2000)。影響國中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CUE0037060。呂幸珠(2008)。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42。呂美玲(2008)。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46。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CTC576045。李小娟(2008)。桃園縣國中英語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CYCU5331035。李世同(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PTC576054。李秀穗(2003)。大專院校體育室主管的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PE5567045。李玫玲(2004)。兒童英語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質性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SYS5007076。李彥君 (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CTC576067。李昱憲(2008)。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內涵與相關研究分析及其對國民小學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57,1-36。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0331006。李翠英(2008)。國民中學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師生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CUE5331003。李麗君(2007)。國民中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US5677001。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PTT1576058。周元璋(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TCTC576051。林克泓(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TMTC5778018。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KNU0036003。林純文(198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4NPTT2576001。林堯仁(2007)。桃園縣國中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CYCU5331025。林雅薰(2004)。中等學校已婚女教師工作壓力、家務壓力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NU5261018。林銘科(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1576026。邱姮娟 (200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PTT1576015。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1142002。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侯敏儷(2007)。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CUE5331009。帥澤芬(2008)。職業倦怠教師的美麗與哀愁~掙扎於理想與現實的教師生命經驗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CUE5464016。施淑芬 (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8NCUE2464001。柯純義(2007)。成就動機、內外控、工作特性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公立高級中學教師為例。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MCU05457042。洪于仁(2005)。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調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284061。洪文章(2005)。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CYU1576034。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TPTC576036。洪國生(2009)。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8NPTT5576005。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KNU0332028。紀翠玲(2002)。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制握信念、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TNT1626010。唐麗英、王春和(2005)。SPSS統計分析(12.0中文版)。臺北市。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徐淑玲(2007)。臺北市高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TIT05677029。高國慶(2005)。高中職學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NU5037051。張弘勳、蔡淑苓(2007)。教師工作倦怠的成因與預防。幼兒保育論壇,2,18。
張育成(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者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TPTC576060。張坤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主任)的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SYS5331022。張春興(2000)。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CYU0576018。張淑貞(2007)。台中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CYUT5709020。張華堂(2005)。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NU5037056。張嘉茹(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TPTC576025。張曉雲(2007)。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51009。教育部(2004)。『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教育部(2004)。『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
教育部(2008)。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工員額編制標準。
梁昭元(2008)。國民小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CUE5316014。莊淑灣(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TCTC576024。莊淑灣、呂錘卿(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 (2),24。許光溫(2007)。臺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TKU05631014。許善博(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知覺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7NTPTC576086。許總智(2005)。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U5037042。許瓊月(2008)。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63。陳 必(2008)。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衛生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PTC576084。
陳玉華(2003)。國中教師生活滿意度與職業倦怠關係之探討~以中、南部公立國中教師為例。私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DYU00630013。郭志純(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0576010。陳廷楷(2003)。國小教務主任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對策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1576058。陳秀卿(2000)。從契合理論來探討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8NCCU0071004。陳明正(2008)。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CUE5316041。陳青勇(2001)。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TCT3576005。郭晏庭(2006)。桃園巿國民小學普通班級任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YZU05457056。郭浚經(2007)。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332022。陳素惠(2005)。教師工作壓力探討。諮商與輔導,229,28-34。陳新文(2004)。教師對行政工作的角色定義與兼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國中教師為樣本。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YZU00457008。陳榮茂(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TCTC576098。陳碧雲(2007)。新竹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TKU05631005。陳德宗(2005)。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之關係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HU05457001。陳蓮妃(2002)。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KNU0332032。陳錫港(2005)。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NCYU1576029。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PTT1576017。曾華源、郭靜晃(2002)。心理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出版社。
曾錦泉(2003)。國民中學組織變革與校長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0331004。程一民 (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4TMTC0212012。程言美(2003)。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生活品質和人格特質對工作倦怠與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軍訓教官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HU05457001。馮世昌(2006)。國民小學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T5576016。黃桐良(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NU5332066。黃淑月(2009)。南投縣國民小學兼行政主管教師工作壓力及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THMU4742022。黃淑嫆(2004)。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TNTC096001。馮勝苓(2008)。台北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56。馮意雄(2005)。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兼職行政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U5567077。黃義良 (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7NPTT3576003。黃詩婷(2009)。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TTTC576072。黃臺生(1998)。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Golembiewski階段模式的探討與驗證。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6NCCU3055002。黃臺生(2001)。工作倦怠理論研究。中華行政,70,37-68。
黃慶化(2007)。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PTC576066。黃寶園(2009)。工作壓力對工作滿足、職業倦怠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取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0(3), 439-462。黃寶園(2009)。不同職業類別人員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3(1),23-49。楊清源(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學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50。楊福誠(2008)。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對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創造力工作環境節制效果之驗證。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CJU05457048。楊麗香(2004)。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PUST677005。葉砡秀(2007)。臺南市國民小學初任總務主任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TNT5576038。詹寶完(2008)。國小教師兼任組長工作壓力之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TCTC576005。廖光榮(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0037038。廖郁映(2005)。基隆市國小兼任總務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PTC576046。臺北市政府(2009)。臺北市立國民中學組織規程。(中華民國98年06月29日臺北市議會第10屆第12次臨時大會第3次會議三讀通過)
臺北市教育局(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基準。(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97年5月2日北市教中字第09734113200號函修訂)。
臺北市教育局(2009)。臺北立市國民中學分層負責明細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8.9.18北市教人字第09838491700號函)。
臺北縣政府(2008)。臺北縣立各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國民中小學組織規程。(民國97.09.10 97年9月10日臺北縣政府北府法規字第0970647151號令)。
臺北縣政府(2008)。臺北縣立國民中學教師員額編制作業要點。(臺北縣政府教育局97年12月17日北教國字第0970876321號)。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8)。臺北縣中小學教務行政手冊。(臺北縣政府教育局97.08.20 北教國字第0970530821號函修正)。
劉亞媛(2008)。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PTC284009。劉奕宏(2009)。台北縣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CCU5626018。劉淑貞(2004)。員工工作特性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技術學院行政人員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CYCU5121100。劉淑慧(1987)。助人工作者職業倦怠量表之編製與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75NCUE2464002。劉祥亞(2008)。職業倦怠自救手冊。台北市:新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劉祥業(2006)。職業倦怠自治手冊。台北市:代表作國際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劉潔心、晏涵文、邱詩揚、廖梨伶、廖靜宜、洪惠靖(2007)。國民中學健康教學者的工作狀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係探討。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6(3),12。潘梨秋(2007)譯。James Maktelow 著。3天速成!壓力管理(Manage Stress:take back control in your life)。中國生產力中心。
歐慧敏 (2008)。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之適應歷程。教育研究月刊,166,109-123。蔡孟翰(2001)。中年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KNU0142014。蔡明霞(200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其角色衝突與幸福的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NTNU5037055。蔡連鳳(2005)。高中職校護理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TIT05677019。蔡澍勳(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HCT1626019。蔡寶俊(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TMTC0576053。鄭全利(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壓力知覺、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1328010。鄭明珠(2007)。高級職業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TIT05677017。鄭春月(2007)。縣市政府研考主管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5NCUE5316041。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9NKNU2331007。鄭洸鍵(2005)。我國高中職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U5037026。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CYCU5331001。鄭麗芬(1994)。國中輔導人員工作環境、專業心理需求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81NCUE0464008。賴姿璇(2003)。輔導人員工作壓力、控制信念、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TMTC0576045。謝中平(200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7NCUE5037059。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78NKNU2331013。謝祥永(2001)。參與九年一貫課程教師之工作特性與專業倦怠。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89NCKU0331010。簡秀鶴(2004)。台灣地區山地鄉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2NCNU0631014。簡驪潔 (2007)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研究~ 以三鶯地區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TNU5483026。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藍采風(2003)。壓力與適應。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顏秀香(2003)。國小校長領導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PTTC576026。顏耀南(2002)。教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CCU00331001。羅文興(2006)。國小教師職業倦怠、因應策略興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NU0464006。羅世彬(2005)。基隆市國小總務主任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3TMTC0576058。蘇俊華(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TNT5576006。蘇睦淳 (2008)。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6TKU05631012。貳、西文部份
Atkinson, J. W. (1988). Copying with stress at work. Wellingborough : Thorsons Publisher Limited.
Austin, V. (2005). Teacher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to reduce stress. 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12(2),63-80.
Baggaley, R., & Sulwe, J. (1999). HIV stress in primary teachers in Zambi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77(3), 284-288.
Benmansour, & Naima (1998). Job Satisfaction,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Moroccan high school teachers.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3(1), 13-33.
Billings A. G., & Moo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Blasé, J. J. (1982). A social-psychological grounded theory of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8(4),93-113.
Brown, M., Ralph, S., & Brember, I. (2002). Change-linked work-related stress in British teachers. Research in Education, 67, 1-13.
Carroll,J.X., & White,W. (1982). Theory building: Integration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fctors within an ecological framewwork. In W. S. Paine(ed.) Job stress and burnout. Beverly Hills,CA: Sage Publications,44.
Chan, D. W. (2002). Stress,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prospective teachers in Hong Ko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2(5),557-570.
Chaplain , R.P. (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15(4), 473-489
Cherniss, C. (1980). Professional burnou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Chris, K. (2001). Teacher stress :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 53(1), 27-41.
Cordes,C.L., & Dougherty, T. W. (1993). A review and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4),621-656.
Cresswell, J. W. (2002).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Upper Saddle River, N. J.:Pearson Education, Inc.
Dewe, P. ,Leiter,M.,& Cox,T. (2000). Coping, health and organizations.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Inc.
Edelwich, J. , & Brodsky,A. (1980). Burnout: Stage of disillusionment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New York:Human sciences press.
Folkman, S., R. S. Lazarus, R. J. Guren, & Delongis, A. (1986) . Appraisal, coping,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 571-579.
Freudenberger, H. J.(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31(3),159-165
Gmelch,W.H.(1982). What stress school administrators have and how they cop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8760)
Greenglass, E., Fiksenbaum, L., & Burke, R. J. (1996). Components of social support, buffering effects and burnout: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9(2), 185-197.
Harrison,W. D. (1980). Role strain and burnout in child protective serbice workers, Social service Review,54,3d1-44.
Hipps, E. S., & Halpin, G.(1992).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er and principals’general stress and stress related to performance-based accredit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3345.
Howard, S., & Johnson, B.(2004). Resilient teachers: Resisting stress and burnout.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7, 399-420.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 Scott foresman. In J. W. Jones(Ed.) The Burnout syndrome: Current research theory. IL : London House Press.
Ivancevich,J.M., Konopaske,R., & Matteson,M.(200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management(7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Iwanicki,E. F.(1983). Toward understanding and alleviating teacher burnout.(Payclit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Jc:1783)
Jacobsson, C., Pousette, A., & Thyelfors, I. (2001). Managing stress and feelings of mastery among Swedish comprehensive school teach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5(1),37-53.
Kudva, P.(1999). Impact of selected professional aspects on teacher burnout. India;1999. Retrieved September 18,2002,from ProQuest-Education Complete database.
Kyriacou, C.(1987).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Educational Research, 29(2), 146-152.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 159-167.
Lazarus, R.S.,&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Co.
Lazarus,R.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Leach, D.J.(1984).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17(2), summer, 157-171.
Lee,R.T., & Ashforth,B.E.(1993).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burnout among supervisors and manager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Leiter and Maslach.(1988) and Golembiewski, et al.(1986). Model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4(3),369-398.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Luxembourg (2007). 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Expert forecast on emerging psychosocial risks related to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http://osha.europa.eu/en/publications/factsheets/74).
Lyle.H.M., & Alma, D.S.(1997). The stress solution. http://helping.apa.org/work/stress6.html
Martin, T. N., & Scherment harm, J. R. (1983). Work and non work influence on health: 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3,8(4). 650-659.
Maslach, C., & Leiter, M. P.(1997). The truth about burnout: How organizations cause personal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aslach,C., Jackson,S.E. & Schwab,R.L. (1986) MBI manual.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Maslach,C.,& Jackson,S.E.(1981).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2(1),99-113.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May, 549-552.
Needle, R. H., Griffin, T., Sevendsen, R., & Berney, C. (1980). Teacher stress: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February, 96-99.
Pithers, A.F. (1995).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stress. Journal of Heath & Social Behavior, 30, 241-256.
Rieg, Sue A. , Paquette, Kelli R.,&Chen, Yijie (2007). Coping with stress: An investigation of novice teachers’stressor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Education; Winter2007, Vol. 128 Issue 2, 211-226, 16p, 1 Chart.
Salo, K.(1995). Teachers-stress processes: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Sca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 205-217.
Savicki, V. (2002). Burnout across thirteen cultures: Stress and coping in child and youth care workwes. London:Westport, Connecticut.
Schaufeli,W.B. & Greenglass,E.R.(2001).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on burnout and health. Psychol Health. 16,501-510.
Selye, Hans (1976). The stress of life (rev. ed.),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Shirom , A.(1989). Bumout in work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Wiley:25-48.
Stansfeld,S.,& Candy,B.(2006).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a meta-analytic review.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32: 443-462.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1 (3), 160-177.
Stevenson,J.G.(1994). Employee burnout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Health and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16(3),350-367.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Travers, C. J. ,& Cooper, C. L.(1996). Teachers under pressure: 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Weiten, W. ,& Lloyd, M. A. (1997).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Adjustment in the 90s. (5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Westman, M. (2001). Stress and strain crossover. Human Relation,54,71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