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王啟柱(1971),”水稻之開花結實與休眠性”,科學農業,第三期,第十九卷,頁106-108。2. 王義壽(1987),”防風網不同間距配置功效之風洞試驗”,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
3. 王冬成(1994),”斜風影響防風網防風效果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 王啟柱(1994),中國農業起源與發展,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王浩中(1996),”防風構造物防鹽功效之風洞試驗”,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6. 王淑嫻、劉進義(2002),”濱海工業區防風林及綠化規劃”,中興工程,第七十四期,頁53-71。7. 台灣農家要覽策劃委員會編輯委員會(1980),台灣農家要覽(上),台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8. 甘偉航、胡大維(1987),”海岸防風林破壞跡地林下栽植更新試驗”,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第一期,第二卷,頁1-12。9. 江永哲、李遠慶(1974),”現存耕地防風林之功效探討(1)密度對風速之影響”,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一期,第五卷,頁1-25。
10. 江永哲、李遠慶、陳文福(1977),”現存耕地防風林之功效探討(2)風口對風速之影響”,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一期,第八卷,頁100-107。
11. 江永哲,李遠欽(1985),”海岸防風林不同林帶寬度消減風力之效果”,農林學報,第一期,第三十四卷,頁37-50。12. 江永哲、游繁結、黃隆明(1987),”不同海岸防風林型態與風速之關係試驗”,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一期,第十八卷,頁14-26。13. 江永哲、黃隆明(1988),” 澎湖海岸防風林構造物之探討(2)防風網、海岸防風林與防風牆之防風防鹽功效之比較實驗”,農林學報,第二期,第三十七卷,頁21-44。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3),植物保護圖鑑系列—水稻保護(下冊),台北。
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2003),92年農業統計年報,台北。
16.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3),民國92年氣候資料年報第一部分-地面資料,台北。
17. 何坤益、張怡萱、鄧書麟、莊安靖(1996),”四湖地區木麻黃防風林空隙地的更新栽植”,台灣省林業試驗所專訊,第三期,頁13-15。
18. 何坤益、蔡忠勳、張怡萱(1997),”西海岸防風林天然林以海檬果為例”,台灣省林業試驗所專訊,第四期,頁13-15。
19. 李成章(1972),”水稻生育期遺傳研究之檢討”,科學農業,第五期,第二十卷,頁302~310。20. 李遠慶、陳文福(1978),”耕地防風林風口影響風速之探討”,農林學報,第二十七期,頁99-140。21. 李遠欽譯(1983),”複層林之營造”,台灣林業,第七期,第九卷,頁13-15。
22. 李蒼郎(1990),”氣象因子對水稻產量構成因素之影響及產量估計模式”,中興大學農業學術所碩士論文。23. 李炳和(1996),”台灣地區農作物風害與其因應對策之建議”,台灣農業,第三期,第三十二卷,頁37~47。
24. 沈堯鑫(1948),”耕地防風林對水稻的效果”,台灣省立院學生畢業論文。
25. 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1999),台灣樹木解說(三),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6. 周國隆(1995),”澎湖耕地防風宜行農林混植”,高雄區農業專訊,第十四期,頁26-27。
27. 周國隆(2000),”澎湖林混植之研究(1)檉柳防風林高度對落花生與甘藷生產之影響”,中華農學會報,第一期,頁75-88。28. 林茂生(1971),”彰化海埔地防風效果試驗”,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一期,第二卷,頁178-190。
29. 林謂訪(1973),”台灣造林樹種之觀察”,林務局今日造林,第四十八期,頁68。
30. 林鴻淇、張則周、陳素如、鍾仁賜、陳玉蘭(1978),”水稻對光氣候其溫度的形態生理反應”,台灣大學農學院研究報告,第二期,第十八卷,頁21-39。
31. 林信輝、陳明義、陳清義、李遠欽(1988),”木麻黃防風林群落對海岸砂丘地環境應力之反應”,中華林學季刊,第三期,第二十一卷,頁3-16。32. 林信輝、陳明義、陳清義(1990),”防風林植物對微氣象因子之生理反應”,農林學報,第三十九期,頁89-103。33. 林孟輝、陳素娥、張學琨、林文龍(1994),”東北季風對水稻生育之影響及防風林之防護效果”,台灣農業,第三期,第一卷,頁107-114。
34. 林孟輝、張學琨(1995),”東北季風對早晚熟稉稻稻米品質之影響”,中華農業氣象,第一期,第二卷,頁23-30。35. 林孟輝(1997),”防風林對北部沿海農作物的重要性”,桃園區農業專訊,第二十一期,頁17-18。36. 邱垂錫編譯(1983),農業氣象學,台北,徐氏基金會出版。
37. 邱啟芳(1987),”海岸防風林與防風牆之防風防鹽功效比較實驗”,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38. 邱茂英(1996),中華民國農業科技研究成果,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39. 吳約西(1981),”海岸防風林消滅風力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40. 吳田泉(1993),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1. 姜善鑫(1990),”防風林對作物的影響”,農藥世界,第八十八期,頁85-87。
42. 紀水上(1998),台灣的氣候,台北,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印行。
43. 胡金印(2000),”恆春地區居民在瓊麻與洋蔥產業活動時對落山風之調適”,雄中學報,第三期,頁45-73。44. 胡金印(2000),”恆春風吹沙地區人類對落山風氣候環境的調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六期,第十卷,頁46-63。45. 胡金印(2000),”恆春地區農業活動在種植時序方面對落山風氣候之調適進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三十三期,頁104-127。
46. 胡金印(2001),”恆春地區農作空間對落山風之調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三十四期,頁1-34。
47. 姚鶴年編撰(2001),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華林學會。
48. 徐森雄(1989),”農業氣象災害”,台灣地區農業氣象資源應用研討會報告,頁326-327。
49. 高清(1983),”澎湖造林之研究”,台灣林業,第九期,第九卷,頁28-31。
50. 高世民(1991),防風網高度與間距配置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1. 張正賢譯(1988),”稻作學精要”,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52. 許溢明(1953),”台灣之林業”,台灣省立農學系畢業生畢業論文。
53. 許堯雄(1960),”防風林之設置及其效能之研究”,台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學士論文。
54. 許添籌、林俊寬譯(1985),植栽理論與技術,台北,詹氏書局。
55. 郭慶桐(1956),”森林理水防砂”,台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學士論文。
56. 郭寶章(1980),”澎湖環境與造林(一)(二)(三)”,台灣林業,第十二期,第五卷,頁7-13。
57. 郭寶章譯(1983),森林影響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58. 郭寶章(1989),育林學各論,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59. 郭寶章(1989),”生態造林—海岸防風林永續之路”,農政與農情,第七十八期,頁44-46。60. 陳永源(1953),”台灣防風林之重要性及其應有政策”,台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學士論文。
61. 陳文福、李遠慶(1978),”耕地防風林風口影響風速之探討”,農林學報第二十七期,頁99-140。62. 陳文福(1987),”耕地防風林風口影響風速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研究所碩士之論文。63. 陳昌秀(1983),”澎湖縣擴大造林的構想”,台灣林業,第二期,第九卷,頁21-23。
64. 陳清義、翁仁憲、方榮坤(1983),”木油桐及黃槿生理特性之研究,光合成作用及蒸散作用之特性”,中興大學理工學報,第二十期,頁29-38。65. 陳財輝、許博行、張峻德(1998),”四湖海岸木麻黃林分土壤養分量調查”,台灣林業科學,第三期,第十三卷,頁225-235。
66. 陳鍵鑫(2001),”防風林地赤水對土層養分循環之影響”,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67. 盛志澄、康翰(1961),”台灣之防風林”,農復會特刊,第32號。
68. 曾文柄、朱鈞、郭文礫、楊之遠(1984),”台灣地區農業氣候資源應用之研究”,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補助計劃,頁5-7。
69. 曾富生、吳詩都著(1996),農藝,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70. 游繁結(1983),”海岸防風林帶抗風效應之研究(1)摩擦抵抗係數之測定”,國立中興大學農林學報,第一期,第三十二卷,頁29-45。
71. 游繁結、江永哲、李遠欽(1984),” 海岸防風林帶抗風效應之研究(2)地形對林帶摩擦抵抗係數之影響”,農林學報,第二期,第三十三卷,頁55-76。72. 游繁結(1986),”海岸防風林帶抗風效應之研究(3)林帶冠層上方氣流特性之探討”,農林學報,第二期,第三十四卷,頁89-102。73. 程連瑞、劉正平(1971),”人工防風設施對瓊麻栽培之影響”,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一期,第二卷,頁191-219。
74. 湯文通、高景輝(1972),”溫度對水稻生育之影響---生育期間溫度對水稻產量與量與農藝性狀之影響”,中華農學會報,第一期,第三十三卷,頁51-59。75. 黃聲蘋(1978),”水田微氣象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學士論文。
76. 黃大宏、楊之遠(1987),”台灣之季風及其對作物栽培影響之研究”,氣象學報,第二期,第三十三卷,頁19-26。77. 黃隆明(1989),”防風網型式對防風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78. 黃隆明、江永哲(1989),”澎湖海岸防風構造物之探討(3)咾咕石防風牆對防風及防鹽功效之研究”,農林學報,第一期,第三十八卷,頁31-48。79. 楊燿桐(1955),”台灣林業之經營”,台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學士論文。
80. 楊之遠(1980),”農作物之風害原因及其預防方法”,科學月科,第十一期,第十一卷,頁65-67。
81. 楊之遠、曾文柄、朱鈞(1984),”防風網對水稻生育及產量的影響”,中華民國農學團體73年度聯合年會特刊,頁35-48。
82. 楊之遠、朱鈞(1985),”風對植物之影響”,科學農業,第三十三卷,頁51-59。83. 楊之遠、張鏡湖(1989),”台灣地區農業氣象災害之探討”,台灣地區農業氣象資源應用研討會報,頁364。
84. 楊政川、陳財輝(1985),”木麻黃國際研討會與會心得”,台灣省林業試驗所專訊,第四期,頁13-15。
85. 楊政川(1997),”環境保護林永續經營體系之建立”,台灣省林業試驗所專訊,第四期,頁1-4。
86. 楊純明(1995),”台灣地區農業氣象災害(1945-1993)及因應之研究方向”,中華農業氣象,第一期,第二卷,頁31-35。87. 楊清華(2004),”防風柵透風間隙配置對防風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8. 經濟部工業局(1998),台灣地區濱海型工業區綠化實用圖鑑。
89. 詹文陽(1993),”海岸防風林帶內風速與鹽分分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0. 廖大牛、林守誠、伍木林(1976),”建立台灣省整體性防風林之調察研究”,加速農村建設76(ARDP)-3.4-N-45(11)計畫。
91. 葛兆年、莊貴紅、王世津、黃貞榕(1997),台灣省林業陳列館解說手冊,台北,台灣省林業試驗所。
92. 熊中果(1984),農業發展策略,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93. 劉志魁(1953),”農用林概論”,台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學士論文。
94. 劉一新、洪富文、陳慈安、林國詮、陳財輝(1982),”台灣西部重要海岸防風林生長現況之評估”,台灣林業,第二期,第十八卷,頁25-31。
95. 劉正平、陳朝圳(1983),”澎湖防風林之建造研究(1)防風網對防風林建造之效用”,屏東農專學報,第二十四期,頁74-90。96. 劉正平、陳朝圳、鍾玉龍(1986),”澎湖防風林之建造研究(3)澎湖不同土壤類型與植生相關性之研究”,農專學報,第二十七期,頁69-93。97. 劉正平、陳朝圳、范貴珠(1988),”澎湖複層海岸防風林之建造及重要海岸林樹種需光量之研究”,屏東農專學報,第二十九期,頁37-46。98. 劉正平、陳朝圳、鍾玉龍、范貴珠(1990),”澎湖海岸防風林建造之研究---木麻黃林下直播造林法可行性之研究”,屏東農專學報,第三十一期,頁55-68。99. 劉正平、葉慶龍、范貴珠(1994),”澎湖複層海岸防風林之建造試驗”,台灣林業,第十二期,第二十卷,頁6-13。
100. 劉南威主編(1992),地理景觀,台北,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
101. 鄭元春(1997),台灣的常見野花,台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102. 蔡建成(1957),”鹿港附近之防風林調查”,台灣省立農學院森林學系學士論文。
103. 葉茂生著(1994),農業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104. 蔡正忠(1998),”複式防風構造物防風效果的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105. 盧英權(1994),作物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106. 謝平芳、單玉珍、邱茲容編著(1980),植物與環境設計,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07. 蔣丙然編著(1972),農業氣象,台北,正中書局。
108. 羅紹麟、林喻東(1980),”本省海岸防風林經濟利用之研究(一)木麻黃之更新及木材利用”,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報告第二號。
109. 羅紹麟(1983),”台灣海岸防風林經濟效益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第一期,第十六卷,頁25~33。110. 真木太一(1995),”農業氣象災害特別是風災及其防止法”,中華農業氣象,第四期,第二卷,頁135-147。英文部分
1. Bates, C. G.(1911)Windbreaks:Their influence and value.,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 Budyko,M. I. And K. P. Pogosian(1959) “Modification of climate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atmosphere,” Weekly Weather and Crop Bull, 46(48):7-8.
3. Chang, S. K.(1987) “The cause of low yield of the second crop rice in relation to th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its productivity in central Taiwan,” Spec. Publ, 9 Taichung DAIS.
4. Emil Simiu(1978) “Wind Effects on structure:an introduction to wind engineering,” Wiley, New York.
5. Frank, A. B. and W. O. Willis(1972) ”Influence windbreaks on leaf water status in spring wheat,” Crop Sci., 12:668-672.
6. Grace, J.(1977) Plant response to wind,Academic Press,London, 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