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煌,<淺談藝術治療在兒童輔導的應用>,2005,http://www.aerc.nhcue.edu.tw/paper/%A4%FD-%C3%C0%B3N%AAv%C0%F8.htm。
王承陽、林婉茹,〈解析電腦動畫〉,2005,http://library.ksvs.kh.edu.tw/article/disquisition/2005102820563169.pdf。
李戊崑,《什麼是數位藝術》,國立台灣美術館,2003,「漫遊者-數位時代中的藝術思考」論壇峰會。
沈幗英,《數位藝術-數位與科技的連體嬰》新加坡,聯合早報,2002,副刊。
昊筱琳,〈試論中國水墨動畫的當下境遇及其出路〉,江蘇: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林美君,〈中國水墨動畫的民族風格-以視覺圖像的內涵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林晉毓,〈『谿山之城』電腦動畫之創作研究〉,臺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林書民,《什麼是數位藝術》,國立台灣美術館,2003,「漫遊者-數位時代中的藝術思考」論壇峰會。
林泰州、喬慰萱譯,Taylor, Richard,《動畫技巧百科》,臺北:遠流出版,2000。
胡悅編輯,〈各國動畫簡史(3)中國動畫〉,2004,http://big5.cctv.com/gate/big5/www.cctv.com/cartoon/20040915/101529.shtml。
范梅君,《數位內容:虛擬與真實交界的產業=Digital content》,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4。
袁信忠翻譯,Jeremy Cantor、Pepe Valencia合著,《創意3D動畫短片製作》(Inspired 3D Short Film Production),臺北:碁峰資訊,2006。
高惠珊,〈水墨動畫《牧笛》的圖像詮釋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藝術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2004。張心龍譯,Pierre Cabanne著,《杜象訪談錄》,臺北:雄獅圖書公司出版,1986。
張文華,〈科藝與藝術的結晶〉,《能力雜誌559期》,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2002。
張毓吟,《圖像符號傳播的語文式思考:以符號學詮釋國劇臉譜為例》,臺北市:北市美術館,1995。
郭於菱,《以3D電腦動畫圖像表現兒童節目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郭禎祥,《藝術教育多媒體教學研究與設計》,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
陳娟宇翻譯, Michael O’Rouke著,《3D電腦動畫原理》(Principles of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 Animation),臺北:旭營文化,2004。
陳麗秋,〈從數位藝術之世界潮流談台灣藝術教育之現代化〉,《在歷史的長廊中頻頻相會-資訊科技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001。
馮娟,〈墨趣—中國水墨動畫的生命魅力〉,西北大學美術學碩士論文,2008。
黃玉珊、余為政,《動畫電影探索》,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
楊安,〈點滴之間-水墨畫視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8。
蔡明燁,〈新獨立製片的大夢-訪黃玉珊〉,網路查詢http://blog.chinatimes.com/mingyeh/archive/2008/01/06/232936.html,2009年12月15日。
謝長臻,〈2D平面動畫表現反傳統民間故事創作研究以白賊七為例〉,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簡瑞榮,《學院數位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國立嘉義大學與吳鳳技術學院Maya 3D動畫教學為例》,臺北:師大師苑,2007。
羅煒,《Maya 3D動畫紹技人才養成班講義》,臺北:易禧科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