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9 22: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欣怡
研究生(外文):Hsin-I Kuo
論文名稱:出土文獻中的晏子文本研究──以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上博六‧競公瘧》為主要研究文本
指導教授:魏慈德魏慈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ute W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14
中文關鍵詞:出土文獻戰國文字齊國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晏嬰銀雀山竹簡晏子春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7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以「出土文獻中的晏子文本研究──以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上博六‧競公瘧》為主要研究文本」為題,共分四章。
第一章「緒論」,先界定了論文研究的範圍,包括對出土文獻一詞的界定,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晏子故事的研究現況以及研究材料上的取捨。
第二章、第三章為本文論述重點,分為以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上博六‧競公瘧》為主要研究文本,就出土文獻逐字釋讀,並逐句與傳世文本的內容進行對讀,希望藉由出土文獻中所見的晏子文本作為研究對象,比較與傳世文本的異同,讓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較早的晏子文本為何,而哪些部分則可能應為流傳過程中後人所增添、刪改的痕跡,而對於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子其言、其人、其事有更進一步了解,繼而進行深層意義的分析,藉此凸顯晏子故事的價值,並賦予其應有的定位。
第四章為結論,總結前兩章出土文獻中晏子文本的類型和內容,整理出土文獻中的晏子文本與傳世本本對讀結果。並對出土文獻中可見的晏子文本類型進行歸納有五類:「諫君之縱欲」、「祈福與禳祟」、「外交軍事類」、「治國與事君」、「反繁文縟節」。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現況──────────────────────────────────10
第三節──研究方法及步驟────────────────────────────15

第二章──銀雀山漢墓竹簡中晏子文本──────────────────────17
第一節──銀雀山漢墓竹簡中《晏子春秋》概況──────────17
第二節──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釋文────────────────19
第三節──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釋讀────────────────53
第四節──與傳世文獻的對讀──────────────────────────269

第三章──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中晏子文本──────────────────291
第一節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中晏子文本概況──────────291
第二節《上博六‧競公瘧》釋文──────────────────────294
第三節《上博六‧競公瘧》釋讀──────────────────────305
第四節 與傳世文獻的對讀───────────────────────────379

第四章──結論──────────────────────────────────────────397

參考文獻──────────────────────────────────────────────407


參考文獻
(以下依朝代、筆劃、時間先後順序排序)

一、古籍
先秦‧左丘明著、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先秦‧呂不韋編、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台北:學林,1984)
先秦‧墨翟:《墨子》,(台北:世界書局,1988)
漢‧孔鮒:《孔叢子》,(台北:中華書局,1966)
漢‧王充:《論衡》,(台北:臺灣商務,1979)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51)
漢‧桓寬:《鹽鐵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
漢‧劉向:《新序》,(台北:臺灣商務,1975)
漢‧劉向:《說苑》,(台北:臺灣商務,1977)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2)
晉‧張華:《博物志》,(台北:台灣古籍,1997)
北齊‧顏之推著、周法高彙注:《顏氏家訓彙注》,(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93)
唐‧馬總:《意林》,(台北:臺灣商務,1979)
唐‧虞世南:《北堂書鈔》,(台北:臺灣商務,1983)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臺灣商務,1983)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遠流,1983)
宋‧吳淑:《事類賦》,(台北:新興書局,1972)
宋‧李昉:《太平御覽》,(台北:臺灣商務,1980)
明‧梅膺祚:《字彙補》(上海:上海辭書,1991)。
清‧于鬯:《香草校書》,(北京:中華書局,1984)
清‧于鬯著、張華民點校:《香草續校書》上、下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63)
清‧王念孫:《讀書雜志(中冊)‧晏子春秋雜志》(台北:廣文書局,1963),頁518-558。
清‧王念孫:《讀書雜志》上、中、下三冊(台北:廣文書局,1963)。
清‧俞樾:《諸子平議》,(台北:世界書局,1973)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萬卷樓,2002)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台北:華正書局,1987)
清‧孫星衍校、蘇輿校:《晏子春秋》,(台北:廣文書局,1991)
清‧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趙靑黎:《讀左管窺》,(台北:中華書局,1985)

二、近代專著
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台北:台灣古籍,2000)
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台北:樂天出版社,1960)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共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
王更生校注:《新編晏子春秋》,(台北:臺灣古籍,2001)
王叔岷:《諸子斠證》,(台北:世界書局,1964)
王國維:《王國維學術經典集》,(浙江:浙江人民,1997)
王淑玫:《晏子春秋假借字集證》,(台北:文史哲,1974)。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一冊,(上海:上海教育,1999)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二冊,(上海:上海教育,2000)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三冊,(上海:上海教育,2001)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四冊,(上海:上海教育,2001)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五冊,(上海:上海教育,2002)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六冊,(上海:上海教育,2003)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七冊,(上海:上海教育,2002)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八冊,(上海:上海教育,2003)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2004)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冊,(上海:上海教育,2004)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一冊,(上海:上海教育,2004)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二冊,(上海:上海教育,2004)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建:福建人民,2008)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4)
吳九龍《銀雀山漢簡釋文》,(北京:文物,1985)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2)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
李萬壽譯注:《晏子春秋全譯》,(貴陽:貴州人民,1993)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7)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長春:長春出版社,1992)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82)
李正光編:《馬王堆漢墓帛書竹簡》,(湖南:湖南美術,1988)
孫彥林等譯注:《晏子春秋譯注》,(濟南:齊魯書社,1991)
容庚編:《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簡》(北京:文物,199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200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200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2003)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2004)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200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2007)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2008)
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
張守中、張小滄、郝建文:《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2003)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1996)
張涌泉:《漢語俗字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
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台北:世界書局,1955)
莊適選註:《晏子春秋》,(台北:臺灣商務,1972)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1986)
陳瑞庚:《晏子春秋考辨》,(台北:長安,1980)
陳濤譯注:《晏子春秋譯注》,(天津:天津古籍,1996)
陶梅生注譯,葉國良校閱:《新譯晏子春秋》,(台北:三民書局,1998)
陶鴻慶:《讀諸子札記》,(台北:世界書局,1962)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84)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1995)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
黃俊傑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黃暉:《論衡校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新出土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2007)
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2001)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文化,198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上、下冊,(高雄:復文,1991)。
楊樹達:《詞詮》,(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1999)
賈連敏:《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2003)
鄒太華輯注:《晏子逸箋》,(台北:中華書局,1973)
廖名春:《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北京:清華大學,2003)
廖名春:《出土簡帛叢考》,(湖北:湖北教育,2004)
趙蔚芝注解:《晏子春秋注解》,(濟南:齊魯書社,1997)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1975)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北京:文物,2010)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二)》(台北:大新書局,1965)。
劉殿爵編:《晏子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1995)
錢熙祚校:《晏子春秋》,(上海:大東書局,1935)
駢宇騫:《晏子春秋校釋》,(北京:書目文獻,1988)
駢宇騫:《銀雀山竹簡《晏子春秋》校釋》,(台北:萬卷樓,2000)
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2004)
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2005)

三、碩博專論
林心欣《《晏子春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宋華強:《新蔡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7)
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論文,2008)
金俊秀:《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四)疑難字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在職進修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高榮鴻:《上博楚簡齊國史料研究》,(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劉嬌《西漢以前古籍中相同或類似內容重複出現現象的研究──以出土簡帛古籍為中心》,(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9)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四、單篇論文
〈河北定縣40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8期,頁11-13。
〈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夏侯墓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2期。
凡國棟:〈上博六《景公虐》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7。
凡國棟:〈《景公虐》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9。
于省吾〈從古文字學方面批判清代文字、聲韻、訓詁之學的得失〉,《歷史研究》,1962.5。
毛曦、李仙娥:〈《晏子春秋》的成書時間與思想特徵〉,《人文雜誌》,1997,第6期。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楚簡一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研究網》,2007/07/09。
何有祖:〈上博六《景公虐》初探〉,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1。
何有祖:〈釋《景公虐》的「良翰」〉,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5。
何有祖:〈《景公虐》札記四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7。
何琳儀:〈滬簡詩論選釋〉,《簡帛研究網》,2002/01/17。
呂斌:〈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齊魯學刊》,1985,第1期。
宋‧鄭樵:《通志》,(台北:世界書局,1988)
李天虹:〈上博五《競》、《鮑》篇校讀四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02/19。李天虹:〈《景公瘧》「市」字小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7。
李天虹:〈上博(六)劄記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1。
李天虹:〈《景公虐》校讀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4。
李天虹:〈《景公虐》校讀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6。
李天虹:〈鮑叔牙與隰朋之諫》5-6號簡再讀〉,《簡帛》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李天虹〈上博六《景公瘧》字詞校釋》〉,收錄於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李天虹〈簡本《晏子春秋》與今本對讀劄記〉,《齊魯學刊》2009年第3期
李佳興:〈《競公瘧》試釋三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9/11/25。
李家浩〈睡虎地秦簡《日書》「楚除」的性質及其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本第四分,1999
李零:〈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一)《子羔》篇「孔子詩論」部分〉,《簡帛研究網》,2002/01/04。
李學勤〈釋郭店簡祭公之顧命〉,《文物》第7期,1998。
李學勤:〈談《詩論》『詩無隱志』章〉,《清華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3)
李佳興:〈〈競公瘧〉簡1的「珪(璧)」〉,《簡帛研究網》,2008/09/15。
沈培:〈周原甲骨文裡的「囟」和楚墓竹簡裡的「囟」或「思」〉,《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頁345-366。
沈培:〈從戰國簡看古人占卜的「蔽志」——兼論「移祟」說〉,《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
沈培:〈關於抄寫者誤加「句讀符號」的更正意見〉,《簡帛網》,2006/02/25。
沈培:〈《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0。
沈培:〈《上博六‧競公虐》「正」字小議〉,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31。
周鳳五:〈楚簡文字的書法史意義〉,《古文字與商周文明-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字學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02)
林聖峰:〈上博六〈競公瘧〉「疥」字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8/03/29。
林文華:〈《上博六.景公虐》「吾用晏子是襄桓之言也」新解〉,武漢大學《簡帛網》,2008/08/02。
侯乃峰:〈上博(五)幾個固定詞語和句式補說〉,《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侯乃峰:〈上博六賸義贅言〉,《簡帛研究網》,2007/10/30。
范常喜:〈讀《上博六》札記六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5。
范常喜:〈《上博六‧競公虐》簡9「勿」字補議〉,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8。
凌迅:〈晏子與《晏子春秋》〉,《文史知識》,1984,第12期。
唐蘭:〈司馬遷所沒見過的珍貴史料──長沙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戰國縱橫家書‧附錄》,(北京:文物,1976)
孫綠怡:〈《晏子春秋》的文學價值〉,《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82,第5期。
徐在國:〈上博(六)文字考釋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3。
郝士宏:〈初讀《上博簡(六)》〉,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1。
高亨:〈晏子春秋的寫作時代〉,《文學遺產》,(增刊)1961,第11期。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高亨著作集林》第一卷,(北京:清華大學,2004)
高榮鴻:〈讀《上博六‧競公瘧》札記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10/01。
張季平:〈晏子和《晏子春秋》〉,《管子學刊》,1987,第2期。
張崇禮:〈釋《景公虐》中的「偶言」〉,《簡帛研究網》,2007/07/23。
張崇禮:〈釋《景公虐》中的「敷情不偷」〉,《簡帛研究網》,2007/07/24。
張崇禮:〈《景公虐》第九簡解詁〉,《簡帛研究網》,2007/07/28。
張崇禮:〈釋《景公虐》中的「製蔑耑折」〉,《簡帛研究網》,2008/02/19。
張崇禮:〈釋「 」及相關的一些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06/28。
張新俊:〈釋新蔡楚簡中的「柰(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05/03。
梁靜:〈《景公虐》與《晏子春秋》的對比研究〉,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8。
梁靜:〈《上博六.景公瘧》重編新釋與版本對比〉,武漢大學《簡帛網》,2008/11/25。
淺野裕一:〈「上博楚簡」〈競公瘧〉的為政與祭祀咒術〉《第十一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東西政治哲學的交談》,台北:華梵大學,2008/03/28‐29。
郭永秉:〈《景公虐》的「襄桓之言」〉,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5。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09。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之二〉,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09。
陳偉:〈《景公虐》9號簡中的「物」應指鬼神〉,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9。
陳惠玲:〈上博六《競公虐》釋「疥」及「旬又五公乃出見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10/23。
陳劍:〈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中央研究院成立75週年紀念論文集─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史語所,2003。
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02/19。
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03/2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九簡研讀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0/05/30。
曾憲通:〈從曾侯乙編鐘之鐘虡銅人說「虡」與「業」〉,《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程燕:〈讀上博六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4。
黃天樹:〈甲骨文中有關獵首風俗的記載〉,《中國文化研究》第2期,2005。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載於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1998)
楊天堂:〈《晏子春秋》的性質思想和藝術〉,《暨南學報》,1982,第1期。
楊華:〈《天子建州》禮疏〉,《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7年11月10-11日。
楊寬:《馬王堆帛書戰國策的史料價值》,《文物》,1975,第2期。
楊澤生:〈《上博五》零釋十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03/20。
楊澤生:〈說《上博六‧競公虐》中的「欽」字〉,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0。梁靜:〈《景公虐》與《晏子春秋》的對比研究〉,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8。
董治安:〈說《晏子春秋》〉,《山東大學學報》,1959,第4期。
董治安:〈與吳則虞先生談《晏子春秋》的時代〉,《文史哲》,1962,第2期。
董珊:〈楚簡中從「大」聲之字的讀法(二)〉,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08。董珊:〈讀《上博六》雜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0。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一)〉,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1。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二)〉,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1。
裘錫圭:〈戰國文字中的「市」〉,最早發表於《考古學報》1980年第3期,後收入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史語所合編,1998。
裘錫圭:〈公盨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6期,2002。
路安:〈從臨沂出土漢簡《晏子》殘章看《晏子春秋》中的批孔材料〉,《文物》,1974,第6期。
趙平安:〈戰國文字的「 」與甲骨文「 」為一字說〉,《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
趙平安:〈「達」字「針」義的文字學解釋──從一個實例看古文字字形對於詞義訓詁研究的特殊重要性〉,《語言研究》第2期,2008。
劉文斌:〈20世紀《晏子春秋》研究綜述〉,《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05,第1期。
劉信芳:〈上博藏六《景公瘧》簡4、7試解〉,《簡帛研究網》,2007/07/28。
劉信芳:〈《上博藏六》試解之三〉,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8/09。
劉釗:〈利用郭店楚簡字形考釋金文一例〉,《古文字研究》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
劉嬌:〈從相關出土材料看晏子書的流傳〉,《文獻天地》,頁41-45。
慶應義塾大學古代中國研究會〈銀雀山漢墓《晏子》譯注(稿)〉,《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2號,2008.3,頁134-190。
蔣文:〈上博六文字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08/02。
譚步雲:《銀雀山漢簡本《晏子春秋》補釋》,《古文字研究》24輯,中華書局,2002
譚家健:〈《晏子春秋》簡論——兼評《晏子春秋集釋‧前言》〉,《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2,第2期。
魏慈德:〈上博楚簡一字通讀為多字例探析〉,收錄於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第二十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2009.5,頁149-182。
蘇建洲:〈讀《上博六‧景公虐》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6。
蘇建洲:〈《上博(六)‧景公虐》補釋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10/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