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0: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貞蓉
論文名稱:經典文學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陳美如陳美如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閱讀閱讀教學經典
外文關鍵詞:Readread teachingclassic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93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之重點為閱讀理解與活動探討,經過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活動的實施,深入探討學生想法表達情形與活動實施遭遇的困難與因應對策。在研究者所服務的國小場域中,對六年級生進行一系列的閱讀教學活動,擬實施經典文學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並探討實際教學成效。
閱讀文學經典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藉以開拓培養自己的人生視野;也可以積累豐厚的人文知識,不斷強化我們內在的感受能力。因此在目前致力於提升閱讀力的種種行動當中,探討經典文學對於閱讀教育的意義與影響即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究學生在閱讀教學歷程中的態度。
二、探究經典文學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與表達能力方面提昇之成效。
三、省思教師在閱讀教學課程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
四、探討實際教學情境中,閱讀教學實施的限制與因應措施。
本研究焦點問題是研究在實際教學現場中,發現六年級學生在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不足,嘗試運用經典閱讀的構想與討論方式尋求改善,同時也提升研究者本身在閱讀教學方面的成長。 透過教室觀察、教學日誌、反省札記、教育團隊之對話等方法蒐集資料並予以分析,得到研究結果,並依此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在學生閱讀能力、看待事情的角度、教師角色的轉變與成長等四方面,均較實施教學前具有明顯的成長與變化,提出以下之結論:(1)閱讀活動的經營要簡單可行 (2)避免學習M型化的現象產生(3)要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4)老師的角色扮演是引導者(5)不要引起家長的反彈(6)部分學生要採強制閱讀的方式(7)零星時間能夠建立巨大的價值(8)善用圖書館的資源(9)老師要「以身作則」,不要「以聲作則」(10)多感官的閱讀 (11)開放問題也開放答案 (12)不要讓閱讀變成一種負擔
The focal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read understanding with activity, rea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 through the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probe into the difficulty that student's idea expression situation and activity meet thoroughly and becaus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untermeasure. In the field land of primary school that the researcher serves, grow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y of a series of to grade six, plan to implement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incorporate the action research of reading teaching, probe into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Read the intelligence that literature classics can draw forefathers, use to open up and train one's own visual field; Can accumulate generous humane knowledge too, is strengthening our inherent feeling ability constantly. Devoted to improving all sorts of actions of reading strength at present, it is mainspring and purpose that is originally studied to discuss classical literature for reading meaning and influence that is educ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s:
First, probe into student's attitude in reading the teaching course.
Second, probe into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read teaching and read the effect promoted with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o the pupil of primary school.
Third, think teacher in teaching course role acted implement, of reading.
Fourth, probe in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read the restriction implemented in teaching and becaus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measure.
This research focus problem to study, among actual teaching scene, find six grade student read interest and read deficiency to understand ability, the idea of trying to use the classics to read improves a researcher's growth in reading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with discussing the way is sought to be improved. Collect the materials and analyze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observing, diary for instruction, making a thorough review o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reading notes, educational group of the classroom,etc., receive the result of study, and the result of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is. Grow up and implement difficulty that course meet in student reading, angle, teacher transition of role to treat thing four respect, relatively have obvious growth and change before teaching, propos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1) Simple and feasible when read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activity ( 2) Phenomenon to avoid type of M learnt produce(3)Set up the good environment of reading (4)The teacher's role playing is persons who guide(5)Don't cause parents' rebounding
( 6) Some student want way that adopt by force reading (7)Fragmentary time can set up enormous value (8)Make the best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9)The teacher wants ' set an example ', don't ' do with ( 10) The reading of many sense organs ( 11) The matter of opening opens the answer too ( 12) Don't let, read, become a kind of burden
Key word: Read, read teaching, classical
經典文學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
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名詞釋義……………………………………………………………………5
第二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7
第二節經典閱讀探析 ……………………………………………………………19
第三節國外閱讀方案推動的現況 ………………………………………………25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研究方法及設計 …………………………………………………………33
第二節研究架構與程序 …………………………………………………………37
第三節研究情境脈絡 ……………………………………………………………40
第四節課程活動計畫 ……………………………………………………………45
第五節資料蒐集與分析 …………………………………………………………54
第六節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60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經典閱讀活動的實施歷程.………………………………………………63
第二節閱讀討論互動情形 ………………………………………………………72
第三節學生整體表現……………………………………………………………102
第四節教師的省思與態度的轉變………………………………………………107
第五節經典文學閱讀活動實施時遭遇的困難與因應對策………………11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結論………………………………………………………………………113
第二節建議 ……………………………………………………………………116
參考書目……………………………………………………………………………121
壹、中文部分……………………………………………………………………121
貳、英文部分……………………………………………………………………123



經典文學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
圖目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38
圖3-2 研究預定進度甘梯圖……………………………………………………39

表目次
表3-1 學生資料表………………………………………………………………42
表3-2 教學夥伴基本資料表……………………………………………………44
表3-3 閱讀?考書目一覽表……………………………………………………46
表3-4 資料蒐集表………………………………………………………………54
表3-5 逐字稿轉譯符號說明表…………………………………………………58
表4-1 上學期教學進度表………………………………………………………64
表4-2 下學期教學進度表………………………………………………………65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于漪 (2001)。于漪文集。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方隆彰(1999)。思想的引擎—讀書會的善問工夫。社教資料雜誌,251,3-6。
卡爾維諾(1991)。為什麼讀經典。台北市:時報。
朱自清(1993)。經典常談。新潮社。
李家同(2005)。李伯伯最愛的四十本書。台北市:圓神。
李玫燕(2006)。教育部「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實施現況之探討。
何琦瑜(2007)。香港:新課程改革。教出寫作力。台北:天下雜誌。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著Michael Quinn Patton(1980,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叔本華(1818)。意志與表象世界。
金元浦(1997) 。文學解釋學。東北師大。
周一貫(2001)。閱讀課堂教學設計論。寧波出版社,頁8~11。
周慶華、王萬象、董恕(2007)。閱讀文學經典。台北:五南。
林武憲(2000)。選購兒童讀物的指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6,15-16。
林翠釵(2002)。許兒童一個未來—談兒童閱讀。社教資料雜誌,267,3-6。
林志成、張學善(2006)。教育行動的覺知行思與經驗分享。載於新竹教育大學輔導叢書(75),2006地方教育輔導論文集(79~108)。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洪文瓊(1995)。兒童文學範疇論。東師語文月刊,9,130-143。
洪蘭 (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台北:天下雜誌2003年1月25日第一版,頁72~73。
胡德才(2006)。閱讀經典。巴蜀書社。
郝明義(2007)。越讀者。台北市:大塊文化。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著Altrichter,H,Posch,P.&Somekh,B.台北:遠流。
梭羅 (1847)。湖濱散記。台北市:志文。
許慎 (1980)。說文解字,段玉裁註。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596。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伯璋(198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陳慧婷(2007)。澳洲:語文教育大體檢。教出寫作力。台北:天下雜誌。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台北縣:木馬文化。
陳之華(2008.11.17)。芬蘭教改的成功之路。教育資料集刊第四十輯—各國教育 變革與發展。227—238。
游常山 (2002)。海闊天空IV--閱讀 新一代知識革命。天下雜誌263期。
傅林統(1990)。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
教育部(2007)。「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閱讀實施計畫。臺北:教育部。
曹明海(1998)。理解與建構?---語文閱讀活動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頁6。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湘君、葛琦霞(1999)。開放教育總動員—25本童書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天衛。
張清榮(2002)。少年小說研究。台北:萬卷樓。
張惠如(2007)。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齊若蘭(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那個國家的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台北市:天下雜誌2003年,頁28~29。
塗絲佳(2005)。國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高師大國文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6月,頁16~17。
楊佳羚(2007)。瑞典:我思故我寫。教出寫作力。台北:天下雜誌。
劉品岑、林倫全、王玉芬、黃世明(2003)。經典編纂與宗教閱讀:學術與宗教之間。南華出版社
歐用生(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料,11(2),1-6。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蔡玉蓉(2002)。從聽說故事提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鄭雪玫(2002)。兒童讀物的評鑑與選擇。輔仁學誌,15,211-220。
賓靜蓀(2007)。美國:從「壞孩子」變典範。教出寫作力。台北:天下雜誌。
鄧詠秋 李天英(2008)。 愛上閱讀。武漢。
三、 西文部分
Goodman, K. S.(1998)。談閱讀(On reading)。洪月女譯。台北:心理出版。
Laukkanen,R.(2008).Finnish strategy for high-level education for all.In N.C.Soguel & P.Jacobs(Eds.),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of education systems(p.305-324).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Group.
Lincoln,Y.S.,&Guba,E.G.(1985).Naturalistic Inquiry.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Inc.
Halinen,I.(2008,March).Special features of the Finnish education system.Papers presented at the Helsinki Conference.The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Finland.
Pahkin,L.(2007,September).Special features of the Finnish education system.Papers presented at the Helsinki seminar.The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Finlan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方隆彰(1999)。思想的引擎—讀書會的善問工夫。社教資料雜誌,251,3-6。
2. 方隆彰(1999)。思想的引擎—讀書會的善問工夫。社教資料雜誌,251,3-6。
3. 林武憲(2000)。選購兒童讀物的指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6,15-16。
4. 林武憲(2000)。選購兒童讀物的指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6,15-16。
5. 林翠釵(2002)。許兒童一個未來—談兒童閱讀。社教資料雜誌,267,3-6。
6. 林翠釵(2002)。許兒童一個未來—談兒童閱讀。社教資料雜誌,267,3-6。
7.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8.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9. 洪蘭 (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台北:天下雜誌2003年1月25日第一版,頁72~73。
10. 洪蘭 (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台北:天下雜誌2003年1月25日第一版,頁72~73。
11. 陳之華(2008.11.17)。芬蘭教改的成功之路。教育資料集刊第四十輯—各國教育 變革與發展。227—238。
12. 陳之華(2008.11.17)。芬蘭教改的成功之路。教育資料集刊第四十輯—各國教育 變革與發展。227—238。
13. 齊若蘭(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那個國家的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台北市:天下雜誌2003年,頁28~29。
14. 齊若蘭(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那個國家的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台北市:天下雜誌2003年,頁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