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9: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元檜
研究生(外文):Yuan-Kuai Lin
論文名稱:斜齒輪之精密鍛造製程開發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Precision Forging Process for Helical Gear
指導教授:楊俊彬楊俊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g,Jin-B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溫間鍛造精密鍛造斜齒輪
外文關鍵詞:Precision ForgingDEFORM-3DAMTECWarm Forg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以大型車用之傳動斜齒輪為研究載具,開發斜齒輪之溫間精密鍛造製程,配合冷精整模具,提昇精度。期望減少傳統機械加工之成本及時間,提昇齒面精度,讓齒面不需再經過昂貴之滾齒等機加工,大幅減少製造成本,並配合浮動模組來達到對向成形之效果,使得鍛件成品之成形性及齒面有更好的結果,再由預成形來做胚料定位跟去鏽動作,使得鍛件表面粗糙度得以提昇,增加所要求之研究載具精度。首先使用AMTEC軟體設計齒輪齒面,DEFORM-3D軟體進行各項成形之優缺點比較,結果以兩道次雙向成形做實際鍛造,模仁收縮率採用17/1000做放大,齒面部分再增加0.1mm以利冷精整作業,最後驗證設計成果、產品缺陷等,再進行鍛件成品量測動作,找出未符合規定之尺寸,進行回饋動作,修改設計至目標值。

關鍵字:斜齒輪、精密鍛造、溫間鍛造、AMTEC、DEFORM-3D。
The pro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vehicles helical gea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warming forging and cold forging, it is expected to reduce machining time and costs; and the development even can boost the accuracy of tooth flank. Consequently, it is no need to have the gear hobbing process of the tooth, which cost a lot. In addition, with the floating mold, it can reach the goal of two-way multi-action forming; by doing so, the formability and tooth flank of forging products will be better. An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reform forging, fix forging position and remove the rust can make the surface smoother; and advance the accuracy of product. First of all, used AMTEC to design gear tooth flank; and then used DEFORM-3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forming. Finally, take the results to conduct experiment on preform forging and two-way multi-forging. In the experiment, the mold shrinkage is enlarged by 17/1000, and the tooth surface was offset by 0.1mm to finish cold-forging.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prove the analysis of design; but there is still the shortage. To make measurement of forging product; figure out the products which are substandard; and not stop modifying the negative feedback until get the positive feedback.

Keyword: Precision Forging、Warm forging、AMTEC、DEFORM-3D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齒輪加工與原理概論 3
1.3 鍛造技術概論 11
1.4 電腦輔助模擬工程分析 15
1.5 文獻探討 19
1.6 研究目的 21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2
2.1 研究方法 22
2.2 研究載具 25
2.3 齒型軟體齒型曲面建立 27
2.3.1. 斜齒模仁縮放 31
2.4 鍛造成形CAE模擬規劃分析 31
2.5 CAE模型建構 33
2.5.1. 單向成形模擬設計 35
2.5.2. 雙向成形模擬設計 37
2.5.3. 預成形高度對成形性之影響分析 39
2.6 斜齒精密鍛造模具設計與製造 44
2.6.1. 浮動模座做動原理 44
2.6.2. 斜齒模組設計與原理 46
2.7 加工製程規劃 54
2.8 成形實驗 54
2.9 製程參數 56
2.10 實驗設備及機台 57
2.10.1. 熱處理爐 65
2.10.2. 感應式加熱爐 66
2.10.3. 鍛造負荷量測設備 67
2.10.4. 瓦斯噴槍 68
2.10.5. 石墨加壓攪拌器 68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 69
3.1 鍛造成形CAE分析結果 69
3.1.1. 從動輪單、雙向成形對材料充填性的影響 69
3.1.2. 從動輪單、雙向成形對成形負荷的影響 70
3.1.3. 不同預成形高度對成形性的影響 73
3.1.4. 不同預成形高度對成形負荷之影響 76
3.2 鍛造實驗成形結果 80
3.2.1. 鋁合金(AA6061)試打成形性鍛造實驗(一) 80
3.2.2. 鋁合金(AA6061)鍛打成形實驗(二) 82
3.2.3. SCM420從動輪鍛造實驗 88
3.2.4. SCM420修改後鍛造實驗 93
第四章. 結論 98
參考文獻 99


圖目錄
圖 2 1 研究架構 23
圖 2 2 研究步驟 24
圖 2 3齒輪基本參數 27
圖 2 4 齒輪最佳化結果 28
圖 2 5 齒輪輪廓 29
圖 2 6 輸出曲面 29
圖 2 7 齒面建構流程 30
圖 2 8 模擬規劃流程 32
圖 2 9 CAE模型建構 34
圖 2 10 各部件名稱 46
圖 2 11 3D組立圖 47
圖 2 12 斜齒模仁 48
圖 2 13 補強環 49
圖 2 14 浮動模組 53
圖 2 15 實驗流程 55
圖 2 16 春木1600噸油壓機 58
圖 2 17 春木1500噸油壓機 60
圖 2 18 申琪2000噸鍛機 62
圖 2 19 鍛機尺寸 63
圖 2 20熱處理爐 65
圖 2 21感應式加熱爐 66
圖 2 22 Load Monitor外觀 67
圖 2 23 瓦斯噴槍之外觀 68
圖 2 24 石墨加壓攪拌器 68
圖 3 1 車削加工後從動輪成品 90
圖 3 2 定位壓環 91
圖 3 3 冷精整模具 92
圖 3 4 模座組合圖 94


表目錄
表 1 1 單一周節誤差容許值(μm) 3
表 1 2 累積周節誤差容許值(μm) 4
表 1 3 法缐周節誤差容許值(μm) 5
表 1 4 齒形誤差(μm) 5
表 1 5 齒輪偏心誤差(μm) 6
表 1 6 齒筋方向誤差(μm) 6
表 1 7 咬合誤差容許值(μm) 7
表 1 8 齒輪材料熱處理法別分類 9
表 1 9 國內外齒輪設計與生產比較 10
表 1 10 冷間、溫間、熱間鍛造比較表 13
表 2 1 成品加工圖面 25
表 2 2 齒輪參數 26
表 2 3 成品3D圖 26
表 2 4 3D模型剖面 33
表 2 5 單向成形結構 36
表 2 6 雙向成形結構 38
表 2 7 兩道次從動輪 41
表 2 8 兩道次雙練輪 42
表 2 9 作動原理 45
表 2 10 上下沖頭 50
表 2 11 製程參數 56
表 2 12 規格表 59
表 2 13 規格表 61
表 2 14 規格表 64
表 2 15熱處理爐規格表 65
表 2 16 量測設備性能表 67
表 3 1 單、雙向成形分析 70
表 3 2 從動單、雙向成形負荷曲線圖 71
表 3 3 從動單向成形負荷 72
表 3 4從動雙向成形負荷 72
表 3 5 主動輪材料流動性 73
表 3 6主動輪長出毛邊時之高度 75
表 3 7預成形打扁80mm 75
表 3 8從動輪長出毛邊時之高度 76
表 3 9預成形40mm之主成形負荷曲線圖 77
表 3 10主動輪成形負荷 77
表 3 11預成形高度20mm之從動輪成形負荷曲線 78
表 3 12從動輪成形負荷 79
表 3 17 預成形過程 80
表 3 18 主成形過程 81
表 3 19 鋁合金從動輪成形過程 83
表 3 20 一道次成形過程 84
表 3 21 齒輪咬合 85
表 3 22 車削加工後成品 85
表 3 23 量測結果 86
表 3 24 鋁合金主動輪成形 86
表 3 25 成形鍛機 88
表 3 26 從動輪成形過程及成品 89
表 3 27 成品逆向尺寸 90
表 3 28 各項收縮率 90
表 3 29 表層鏽皮 92
表 3 30 鍛造成形結果 94
表 3 31 跨齒量測值 95
表 3 32 平行度量測值 96
1.張猛,論鍛造技術之發展,鍛造,第十卷,第二期,P19~23,中華民國鍛造協會,2001。
2.王如鈺、王雲峰,1995,齒輪原理概要,憬藝企業有限公司。
3.賴耿陽 譯著,1989,齒輪加工技術,復漢出版社。
4林秀貞等,1997,鍛造技術手冊-鋼鐵鍛造製程設計與應用資料,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5.周金龍,林文樹,鍛造模擬解析技術應用實例,機械月刊,第十八卷,第十二期,P159-168,越吟出版社,1992。
6.勾淑婉,電腦輔助工程技術於鍛造業之應用,鍛造,第六卷,第一期,P56-59,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7。
7.鄭炳國等,精密鍛造技術手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0。
8.王凱弘等,2000,精密鍛造技術手冊-鍛造製程電腦模擬技術之應用,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9.Dean, T. A., “The net-shape forming of gears”, Materials and Design, UK, vol. 21,pp. 271-278, 2000.
10.Douglas, R., D. Kuhlmann, “Guidelines for precision hot forging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A, vol. 98, pp. 182-188.
11.Lee, Y. K., S. R. Lee and C. H. Lee, “Process modification of bevel gear forgingus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Technology, Korea, vol. 113, pp.59-63, 2001.
12.Bochniak, W., A. Korbel and R. Szyndler, “New forging method of bevel gearsfrom structural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Poland, vol.167, pp.488-493, 2006.
13.Tamostu, N. and K. Osaka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precision forgingtechnology in Japa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vol.26, pp.339-346, 2005.
14.楊東昇,正齒輪鍛造之有限元素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刊,第二十六卷第五期,第553-557 頁,94 年。
15.楊俊彬,李少濠,多軸複動化鍛造模組設計與製程研究開發,鍛造,第九卷,第四期,P15-26,中華民國鍛造協會,2000。
16.蔡盛祺等,鍛造模具設計手冊,第二版,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2。
17.林文樹等,鍛造技術手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997。
18.鄭炳國等,精密鍛造技術手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0。
19.楊俊彬,溫間無毛邊鍛造技術之研究,鍛造,第三卷,第一期,P93-104,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4。
20.呂璞石,黃振賢,金屬材料,增訂版,文京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6。
21.周金龍,林文樹,鍛造模擬解析技術應用實例,機械月刊,第十八卷,第十二期,P159-168,越吟出版社,1992。
22.王凱弘,電腦鍛造模擬分析軟體DEFORM應用於等速接頭設計實例,鍛造,第八卷,第四期,P12-27,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9。
23.陳裕仁,垂直複動化鍛造模組機構設計研究與其成形製程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2。
24.陳明源,多軸向複動化鍛造成形分析與模組化機構設計研究-以十字萬向接頭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3。
25.邱松茂等,模具處理手冊,二版,模具技術手冊系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高雄,1999。
26.楊俊彬等,垂直複動化鍛造模具與其複動化機構設計之研究,模具技術成果暨論文集,2002。
27.林豐智等,複動化鍛造成形模擬分析,鍛造,第九卷,第四期,P38-41,中華民國鍛造協會,2000。
28.陳文雄、林文樹、楊俊彬,軸對稱複雜形狀鍛件製程開發研究,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991。
29.DEFORM-3D Users Manual,Version 5.0,Secientific Forming Technologies Coporation,20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淑娟(1999)。口述故事教學策略在語言治療之應用。進修學訊年刊,5,139-159。
2. 冉崇屏(2002)。經驗分享-我在資源班的語文教學。國教天地,147,94-95。
3. 王瓊珠(2002)。如何與閱讀障礙孩子共讀。國小特殊教育,33,23-26。
4. 秦麗花(2003)。結合讀寫的資源班語文教學。國小特殊教育,36,73-79。
5. 韋金龍、陳玉美(1994):突破常態編班教學困境之途徑:合作學習。教育研究雙月刊,35,59-65。
6. 余民寧、潘雅芳、林偉文(1996):概念構圖法:合作學習抑個別學習。教育與心理研究,19,93-124。
7. 張英鵬(2003)。多元智慧教學方案在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之實施模式與成效實驗。屏東師院學報,18,121-154。
8. 黃玉枝(1993):國中資優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249-276。
9. 洪淑娥、吳耀宗(2008)。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學障學生識字教學之探討。特教園丁,23(4),11-18。
10. 侯雅齡(2003)。語言學習困難學生的教學策略—語言經驗法及集中識字教學的應用實例。屏師特殊教育,7,24-31。
11. 張英鵬(2000)。普通班中學習障礙兒童的教學調整之道。國小特殊教育,31,61-63。
12. 孟瑛如、鍾曉芬(2003)。資源班國語科注音符號教材設計原則探討。國小特殊教育,36,63-72。
13. 孟瑛如、張淑蘋(2003)。資源班語文教學-有趣的識字教學設計。國教世紀,
14. 吳芝儀(1999)。從建構論觀點探討當前台灣大學生的生涯價值。輔導季刊,35(1),42-54。
15. 林智娟(2009)。八八風災後的教與學—以生活經驗為設計概念的實用語文教材。特教園丁,25(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