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猛,論鍛造技術之發展,鍛造,第十卷,第二期,P19~23,中華民國鍛造協會,2001。2.王如鈺、王雲峰,1995,齒輪原理概要,憬藝企業有限公司。
3.賴耿陽 譯著,1989,齒輪加工技術,復漢出版社。
4林秀貞等,1997,鍛造技術手冊-鋼鐵鍛造製程設計與應用資料,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5.周金龍,林文樹,鍛造模擬解析技術應用實例,機械月刊,第十八卷,第十二期,P159-168,越吟出版社,1992。
6.勾淑婉,電腦輔助工程技術於鍛造業之應用,鍛造,第六卷,第一期,P56-59,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7。7.鄭炳國等,精密鍛造技術手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0。
8.王凱弘等,2000,精密鍛造技術手冊-鍛造製程電腦模擬技術之應用,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9.Dean, T. A., “The net-shape forming of gears”, Materials and Design, UK, vol. 21,pp. 271-278, 2000.
10.Douglas, R., D. Kuhlmann, “Guidelines for precision hot forging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A, vol. 98, pp. 182-188.
11.Lee, Y. K., S. R. Lee and C. H. Lee, “Process modification of bevel gear forgingus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Technology, Korea, vol. 113, pp.59-63, 2001.
12.Bochniak, W., A. Korbel and R. Szyndler, “New forging method of bevel gearsfrom structural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Poland, vol.167, pp.488-493, 2006.
13.Tamostu, N. and K. Osakad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precision forgingtechnology in Japa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vol.26, pp.339-346, 2005.
14.楊東昇,正齒輪鍛造之有限元素分析,中國機械工程學刊,第二十六卷第五期,第553-557 頁,94 年。
15.楊俊彬,李少濠,多軸複動化鍛造模組設計與製程研究開發,鍛造,第九卷,第四期,P15-26,中華民國鍛造協會,2000。16.蔡盛祺等,鍛造模具設計手冊,第二版,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2。
17.林文樹等,鍛造技術手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997。
18.鄭炳國等,精密鍛造技術手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0。
19.楊俊彬,溫間無毛邊鍛造技術之研究,鍛造,第三卷,第一期,P93-104,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4。
20.呂璞石,黃振賢,金屬材料,增訂版,文京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6。
21.周金龍,林文樹,鍛造模擬解析技術應用實例,機械月刊,第十八卷,第十二期,P159-168,越吟出版社,1992。
22.王凱弘,電腦鍛造模擬分析軟體DEFORM應用於等速接頭設計實例,鍛造,第八卷,第四期,P12-27,中華民國鍛造協會,1999。23.陳裕仁,垂直複動化鍛造模組機構設計研究與其成形製程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2。24.陳明源,多軸向複動化鍛造成形分析與模組化機構設計研究-以十字萬向接頭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3。25.邱松茂等,模具處理手冊,二版,模具技術手冊系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高雄,1999。
26.楊俊彬等,垂直複動化鍛造模具與其複動化機構設計之研究,模具技術成果暨論文集,2002。
27.林豐智等,複動化鍛造成形模擬分析,鍛造,第九卷,第四期,P38-41,中華民國鍛造協會,2000。
28.陳文雄、林文樹、楊俊彬,軸對稱複雜形狀鍛件製程開發研究,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991。
29.DEFORM-3D Users Manual,Version 5.0,Secientific Forming Technologies Coporation,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