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一、專書
Arend Lijphart著;高德源譯,民主類型:36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類型與表現(台北:桂冠,2001年)。
C. Wright Mills著;王逸舟譯,權力菁英(台北:桂冠,1994年8月初版)。
David Easton著;王浦劬等譯,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桂冠,1992年)。
David Marsh、Gerry Stoker等著;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吳宜璇、何景任雲楠等譯,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2007年1月)。
David B. Truman著;張炳九譯,政治過程-政治利益與輿論(台北:桂冠,1998年2月初版)。
Gabriel A. Almond著;曹沛霖等譯、比較政治學(台北:五南,1991年初版)。Michael Roskin、Robert L. Cord等著;劉后安、洪聖斐等譯,政治學的世界
(台北:時英,2002年7月)。
Paul Pennings、Jan-Erik Lane等著;國立編譯館主譯、何景榮譯,比較政黨制度變遷(台北:韋伯,2006年11月初版)。
方鵬程,台灣海基會的故事(台北:台灣商務,2005年)。
谷光宇,政黨論-革命民主政黨與其它政黨得比較研究(台北:黎明,1983年9月)。
邵宗海,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生智,2001年)。
若林正丈;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1994年)。
若林正丈;賴香吟譯,蔣經國與李登輝(台北:遠流,1998年初版)。
孫治民,國父的政黨理論(台北:黎明,1984年7月)。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2002年初版十刷)。
許介麟,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資料研究中心,1990年3月2版)。
高永光著;陳義彥主編,「國家論」,政治學(下),(台北:五南,2005年初版)。
郭洪紀,新國家主義(台北:揚智,1996年5月初版)。
楊泰順編,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台北:台灣民主基金會,1991年11月)。
鄧學良,兩岸憲法歷次變革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國際勞資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7月)。
二、學位論文
沈莒達,1983年7月,「中山先生萬能政府的系統分析原理」,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范碩銘,2008年7月,「民主化下台灣的社會運動外部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周靜苓,2008年1月,「公民投票的理論侷限與實踐節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智聖,2000年7月,「解嚴以來我國釋憲制度與人權保障之系統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鄭明德,2003年12月,「民進黨派系政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三、中文期刊論文
王業立,2007年12月3日,「黨團協商,豈能不改」,中國時報。
艾明江、张永汀、葉迎,2008年10月,「两岸关系的新路径选择:和平发展中的两岸多轨治理探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卷第5期。
吳玉山,1998年3月,「三黨大陸政策的趨同:選民偏好的常態分配與選票極大化策略」,理論與政策,第12期第3卷。吳東欽,2008年9月,「從議事阻撓觀點探討我國中央分立政府運作之影響」,台灣民主季刊,第5期第3卷。李家泉,2008年8月,「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学ü53;,第4期。
宋學文,1998年2月,「議題聯結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7卷2期林 冈,2008年,「美国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台湾研究集2008卷第3期。
邵宗海, 「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分析與兩岸關係的影響」,臺灣研究集刊(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004年第2期)。徐 青,「民进党“学运世代”两岸政策主张的特点及其影响」(The Character and Its Influence of the Mainland Policy of SMG from DPP),台湾研究集刊,2008卷3期。
侯漢君,2005年9月,「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過程與政治效應」,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陳陸輝、連偉廷,2008年9月,「知性、黨性與資訊-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3期。陈先才,2008年10月,「国民党全面执政与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卷第5期。
陳健民,1994年9月,「大陸政策之評析:“無決策”制定模式」,中國行政評論,第3期第4卷。陳宏銘,2007年12月,「台灣半總統制下“少數政府”的存續:2000~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4期。張麟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瞻」,海峽評論,第212期,頁55-58
張麟徵,2008年11月,「兩岸關係轉機中的隱憂,從臺灣政局談起」,海峽評論,第215期。張婉玲, 「大陸情勢-對台政策」,大陸情勢(台北: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2005年7月)。
黃秀端、何嵩婷,2007年12月,「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34期。葛永光,2005年9月,「國民黨主席選舉-意義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湯紹成,2008年9月,「中共對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初探」,海峽評論,213期。楊開煌,2008年6月,「520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海峽評論,210期。蔡佳泓,2007年6月,「民主深化或政黨競爭?初探台灣2004年公民投票參與」,台灣政治學刊,第11卷第1期。
劉長敏,2008年7月,「從兩會復談看兩岸關係的基本走勢」,海峽評論,211期。劉 偉,2002年7月,「尋求國家與社會的統一-試論黑格爾對市民社會與國家關係的論述」,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卷第3期。
刘相平,2008年5月,「2008台湾大选后的两岸关系走向蠡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卷第3期。
外文部份
一、日文專書
飯坂良明、井出嘉憲、中村菊男,現在の政治學(日本東京:学陽書房,1978年6月14版)。
モートン˙A˙かプラン著;田中靖政、武者小路公秀訳,「システム理論」,現代政治分析(II)(日本東京:岩波書房,1971年5月初版)
影山日出彌,憲法の原理と国家の論理(日本東京:勁草書房,1973年4月2版)。
藪野祐三著;平井有義、毛利敏彥、山口 定編,「D˙イ─ストン政治理論における統合と抵抗-「権威」概念を中心として」,統合と抵抗的政治(日本東京:有斐閣,1985年3月初版)。
二、英文專書
David Easton,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avid Easton, 1990,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tructure.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Press.
Howard A. Scarrow, 1969, Comparative Political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James C. Charleesworth, ed., 1967,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alysis. London: New York Collier-Macmillan Limited Press.
Pendlenton Herring, 1940, The Politics of Democracy. New York: reinhardt.
Tse-Kang Leng, 1996, The Taiwan-China Connection, Democracya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New York: Westview Press.
Talcott Parsons, 1971, The System of Modern Societies.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Co. Limited.
三、日文期刊論文
岡沢 憲芙,1973,「政党に対する国庫補助制度−スウェーデンの経験」,早稲田社會科學研究,Vol.12,頁25-58。
岡沢 憲芙,1974年,「動態的安定論−成熟社会の政治システムへの一試論」,早稲田社會科學研究,第13卷,頁25-74。
岡沢 憲芙,1975年,「動態的安定論−コンセンサスポリティックスの理論モデル」,早稲田社會科學研究,第14卷,頁1-34。
大橋 憲広,1984年3月,「社会システム論と規範法ニクラス・ルーマンの法社会学について」,早稲田法学会誌,Vol.35,頁27-56。
福寿 幸男,1969年,「政治システムと境界の問題」,東海大學紀要-政治経済学部(日本東京:東海大学出版会),第1卷,頁67-90。
福寿 幸男,1976年,「わが国における政治システム論の展開」,東海大學紀要-政治経済学部(日本東京:東海大学出版会),第8卷,頁1-14。
岸本 哲也,1982年6月,「利益集団を含む政党競争モデル」,国民経済雑誌,145卷6号,pp.62-79。
伊藤 陽一,2007年,「意見風土、空気、民主主義」,慶應義塾大学メディア˙コミュ二ケ-ション研究所紀要,No.56,頁3-27。
福岡 政行,1978年2月,「論説四日市市の政治システムと政治文化:公害地域の政治意識研究」,政治学論集,第7卷,(日本東京:駒沢大学法学部),頁54-102。
福岡 政行,1978年6月,「論説四日市市の政治システムと政治文化 (II)」,政治学論集(日本東京:駒沢大学法学部),第8卷,頁33-78。
福岡 政行,1979年3月「論説四日市市の政治システムと政治文化 (III)」,政治学論集,(日本東京:駒沢大学法学部),第9卷,頁58-111。
杉山 正三,1986年,「工業化と政治システム:シンガポールの場合」,東海大學紀要-教養学部,(日本東京:東海大学出版会),第17卷,頁15-28。
ドンスバッハ˙ヴォルフガング著,2002年7月,「メディア・デモクラシーメディアは政治システムをどのように変えるか(メディア・政治・権力)」(日本東京:日本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会),第61号,頁 51-77。
四、英文期刊論文
David Easton, Apr. 1957,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Vol. 9, No. 3, pp. 383-400.
David Easton, Sep. 1976,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Suppor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Support”,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 science politique, Vol. 9, No. 3, pp. 431-448.
David Easton, 1959, “The Political System Besieged by the State”, Bienni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 1, pp. 210-262.
David Easton, Jun. 1957, “Tradition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Tradition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2, No. 1, pp. 110-115.
Gabriel A. Almond, Jan. 1965,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Vol. 17, No.2, pp. 183-214.
Gabriel A. Almond, “Communism and Political Culture Theory”,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15, No.2, pp. 127-138.
Gabriel A. Almond, Sep. 1988, “The Return to the Stat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2, No. 3, pp. 853-874.
Henrik P. Bang, Jun. 1998, “David Easton''s Postmodern Images ”, Political Theory, Vol. 26, No. 3, pp. 281-316.
John D. Astin, Dec. 1972, “Easton I and Easton II”,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Vol. 25, No. 4, pp. 726-737.
J. S. Sorzano, Mar. 1975, “David Easton and the Invisible Han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9, No. 1, pp. 91-106.
R. C. Pratt, Aug. 1954, “A Note on David Easton''s Approach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conomique et de Science politique, Vol. 20, No. 3, pp. 371-375.
Tracy B. Strong, Jun. 1998, “David Easton: Reflections on an American Scholar”, Political Theory, Vol. 26, No. 3, pp. 267-280.
Thomas J. Lewis, Dec. 1974, “The Normative Status of Talcott Parsons'' and David Easton''s Analyses of the Support System”, Canadian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 science politique, Vol. 7, No. 4, pp. 672-686.
新聞、網站
一、新聞
何醒邦,2009年2月28日,「兩岸協議先簽後審?蔡英文:傲慢摧毀民主」,中時電子報。
呂采千,2009年3月2日,「民進黨製作反兩岸經濟架構協定(ECFA)說帖」,中央廣播電台。
呂采千, 2009年4月22日,「民進黨517動員規格比照去年1025,至少動員60萬人」,中央廣播電台。
呂采千,2009年4月20日,「民進黨517大遊行,以『保台』為訴求主軸」,中央廣播電台。
黃明璽、溫貴香,2009年5月19日,「蔡英文:一年內推EACF公投,阻止馬政府親中」,中央通訊社。
溫貴香、謝佳珍,2009年4月11日,「賴幸媛:ECFA不涉主權,不需公投」,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年6月6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有關報載『馬政府抗拒公投,形成民主獨裁』之說明」,中央通訊社。
李佳霏,2009年10月10日,「總統國慶談話,溝通凝聚兩岸政策共識」,中央通訊社。
周永婕,2009年10月17日,「ECFA國會監督,馬英九:簽前報告簽後送審」,中央通訊社。
網路新聞,2008年12月4日,「馬王不同調,王金平:歡迎達賴」,TVBS。
王可莉,2009年9月9日,「內五人小組成員,出掌行動內閣」,新新聞。
網路新聞,2008年12月7日,「呂秀蓮辦報、謝長廷開節目,綠營想靠媒體身?!」,今日新聞。
網路新聞, 2009年3月13日,「ECFA∕雙英會下戰書,馬總統:蔡主席可當面說我哪裡天真?」,今日新聞。
何醒邦、朱真楷,2009年5月22日,「呂秀蓮:雙英會不如開國是會議」,中時電子報。
黃悅嬌,2009年2月13日,「陳其邁:民間國是會議就是『雙英會』最好場合」,中廣新聞網。
程 平,2009年5月4日,「綠委鎖門阻議程 王金平:妨礙公務違法」,中廣新聞網。
程 平,2009年5月26日,「在野黨連續癱瘓立院 執政黨該硬起來了」,中廣新聞網。
李欣芳、施曉光,2009年12月15日,「綠提ECFA三項呼籲,要求公投」,自由時報。
鄒景雯、王貝林、彭顯鈞、邱燕玲,2009年12月31日,「馬:ECFA會送國會審議 反對公投」,自由時報。王可莉,2009年09月09日,「內五人小組成員,出掌行動內閣」,新新聞。
黃瑞弘,2008年11月25日,「強化以黨輔政,薛香川等任國民黨中常委」,中央通訊社;網路新聞,2008年11月25日,「國民黨臨全會新增5中常委,尹啟銘、李述德等政務官入列」,今日新聞。
彭顯鈞,2008年12月13日,「國黨緩議,隱藏府黨矛盾」,自由時報。
黃名璽,2009年4月23日,「吳伯雄:國民黨一定當江丙坤後盾」,中央通訊社。
邱燕玲、羅添斌、林毅璋、彭顯鈞,2009年4月22日,「綠委轉述 江丙坤說忍耐國民黨很久了」,自由時報。
網路新聞, 2009年4月23日,「還原江丙坤拜會內容,柯建銘:他說被黨內惡鬥整得慘」,今日新聞。
彭顯鈞、施曉光、曾韋禎、邱燕玲,2009年4月23日,「綠委:江丙坤是國民黨的深宮怨婦」,自由時報。
鄒景雯,2009年5月9日,「這場辭官戲 馬、江都受重傷」,自由時報;廖芳潔,2009年12月30日,「江陳會∕口誤?江丙坤坦承是『橡皮圖章』」,TVBS。
網路新聞,2008年12月4日,「馬王不同調,王金平:歡迎達賴」,TVBS。
網路新聞,2009年2月26日,「CECA先簽後審?王:都簽了還要審嗎?」,TVBS。
網路新聞,2009年3月3日,「ECFA先簽後審,馬王開會有共識」,TVBS。
楊舒媚、陳嘉宏,2009年4月23日,「馬啟動世代交替,老人嘆難堪」,中時電子報。
程 平,2009年4月29日,「馬回任黨主席?王金平:好好溝通伯公會支持」,中廣新聞網。
社 論,2009年6月8日,「國民黨永遠擺不脫公公老老的糾纏」,中時電子報。
曾薏蘋、羅暐智、劉尚昀,2009年4月15日,「近馬立委:馬不可能常讓自己無可奈何」,中時電子報。
網路新聞,2009年5月24日,「兼黨魁? 馬直言:以黨輔政運作順暢」,今日新聞。
桂宏誠,2008年7月17日,「馬扮折衝者:府院黨溝通模式成形」,中華日報。
張德厚,2008年12月3日,「江丙坤:兼國民黨副主席無利益衝突問題」,中廣新聞網。
張德厚,2009年12月16日,「江丙坤球員兼裁判?海基會:台聯打擊談判隊伍」,中廣新聞網。
廖芳潔,2009年12月30日,「江陳會∕口誤?江丙坤坦承是『橡皮圖章』」,TVBS。
朱真楷,2009年4月11日,「呂秀蓮:對等尊嚴 不反對訪中」,中時電子報。
李信寬,2009年5月21日,「大陸學者:陳菊訪陸反映民意及為連任鋪路」,中央通訊社。
溫貴香,2009年6月3日,「陳其邁:因應新局勢 民進黨應辯論中國政策」,中央通訊社。
吳琍君,2009年5月25日,「李文忠肯定陳菊大陸行,認有助民進黨突破兩岸思惟」,中央廣播電台。
何宏儒,2009年3月1日,「經部說帖:兩岸簽經合協議 台GDP增3.3%」,中央通訊社。
彭顯鈞、邱燕玲、洪瑞琴,2009年02月25日,「黃昆輝︰CECA是國共、財團勾結產物」,自由時報。
鄒景雯,2009年3月2日,「蔡英文:簽ECFA 台灣會被中國鎖住」,自由時報。
陳文信,2010年1月9日,「黨政軍投資媒體,NCC擬鬆綁」,中時電子報。
鄭英廷,2005年12月28日,「2005十大傳播新聞-第6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銘報即時新聞。
林欣玫,2005年12月15日,「黨政軍退出媒體,媒改社主張台視與華視皆公共化」,銘報即時新聞。
陳文信,2010年1月9日,「黨政軍投資媒體,NCC擬鬆綁」,中時電子報。
程燁睿、鍾家豪,2009年8月30日,「達賴訪台,國民黨緊急啟動國共平台」,今日新聞。
陳洛薇、曾薏蘋、黃馨儀,2009年9月1日,「達賴效應,大陸訪台降層級,推遲採購團」,中時電子報。
程燁睿、鍾家豪,2009年8月31日,「達賴來台∕國民黨冷處理,五巨頭避會面」,今日新聞。
李人岳,2009年12月6日,「三合一選舉結果,學者:馬執政嚴重警訊」,中廣新聞網。
網路新聞,2009年12月6日,「外媒評論台灣選舉,馬政府大挫敗」,TVBS。
二、網站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
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97speak.html
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ly.gov.tw/
中央選舉委員會資料庫網站:
http://210.69.23.140/Excel/candidateDef.asp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網站:
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data/TaiwanChineseID.htm
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
http://www.gvm.com.tw/gvsrc/index.asp
TVBS民意調查中心網站:
http://www.tvbs.com.tw
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193005
銘報即時新聞網
http://mol.mcu.edu.tw/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np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