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20: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子州
研究生(外文):Tze-chou Wu
論文名稱:政黨對大陸政策之影響:系統論的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on Taiwan’s Policy toward Mainland China: A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指導教授:顧長永顧長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amuel C. Y. K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0
中文關鍵詞:大衛伊斯頓大陸政策政黨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國共平台分立政府一致政府系統理論
外文關鍵詞:DDPUnified GovernmentKMTDivided GovernmentSystem TheoryPolitical PartyTaiwan&apos&aposs Policy toward Minland ChinaDavid EastonSystem The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2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國自1996年實行總統普選起,至2010年的14年間,旋即發生兩次和平的政黨輪替,我國在對大陸政策上處於政治分裂的兩大政黨-中國國民黨以及民主進步黨,也因此在執政黨與在野黨的身分上迅速轉換了兩次。我國政治環境已發生了前所未見的迅速巨變。
本文以大衛伊斯頓的政治系統理論做為一般理論和途徑,期望進一步建立以政黨為研究核心的政治系統局部理論,以此層層剖析我國政黨自1996年以來,在「內外環境→要求或支持輸入(demand and input)→政治系統→回饋輸出(feedback and output)→內外環境→再輸入」的政治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並且會對大陸政策產生如何的影響?
本文發現在系統理論中,政黨不僅僅只是向政治權威施壓的壓力團體,而是同時活躍在整個政治系統的內、外部與系統邊際上,甚至能進一步壓制政治權威以完成自身期望的大陸政策。政黨不論是執政或在野,或者是在一致政府或分立政府時期,都能透過政黨機制來影響國會投票、議事癱瘓、與其它政治系統合作來提高支持、進行社會的動員創造要求、形成政治爭議…等方式對政治權威施壓,對大陸政策的產生高度的影響力。最後,本文認為,中國國民黨由於國共平台的有效配合,已經在我國大陸政策上形成一種近似政治權威的主導地位。
Since 1996, the president of Taiwan''s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suffrage since 2010 in 14 years, There have been twice to replace the regime of peace, Taiwan''s policy toward mainland China in the political division of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 the KMT and DDP and also so the identity of the ruling and opposition parties quickly converted twice. Taiwan''s political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an unprecedented rapid changes.
This article by David Easton''s system theory as a general theory and approaches, Looks forward to further establishing a political party as the core of the local theory, Analysis of Taiwan''s political parties since 1996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 demand and input → feedback and output → re-enter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what rol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As well as how the policies of mainland China affected?
 This article has found,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system theory are not only pressure groups for Political authority, And active in the political system''s internal, external and boundary, And can be further repression of political authority, the completion of its own expectations of mainland policy. Political parties, both ruling party or opposition parties or unified government or divided government, the political parties can control congress, congressional paralysis, cooperation with other political system, increased support by social mobilization, the creation of political controversy and use other methods to pressure on the political author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KMT and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platform, the KMT has similar status of political authority in Taiwan''s policy toward mainland China.
第壹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1
第五節 文獻回顧 ∕13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5
第七節 章節安排 ∕29
第貳章 理論回顧與政黨定位 ∕33
第一節 政治系統理論中的政黨與大陸政策 ∕35
第二節 國家理論中的政黨與大陸政策 ∕50
第三節 利益團體理論中的政黨與大陸政策 ∕58
第四節 菁英理論中的政黨與大陸政策 ∕62
第叁章 政黨在輸入端對大陸政策的影響 ∕71
第一節 政黨的守門人理論與大陸政策的正向輸入 ∕73
第二節 政黨的破門人理論與大陸政策的負向輸入 ∕91
第肆章 政黨在輸出端對大陸政策的影響 ∕101
第一節 政黨在大陸政策內輸入衝突下的策略 ∕103
第二節 政黨面對大陸政策多軌道化的策略 ∕121
第伍章 政黨在回饋流程對大陸政策的影響 ∕133
第一節 政黨對回饋刺激的影響 ∕136
第二節 政黨的回饋控制與內饋 ∕143
第陸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57
參考書目 ∕163
附錄 ∕172
中文部份

一、專書

Arend Lijphart著;高德源譯,民主類型:36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類型與表現(台北:桂冠,2001年)。
C. Wright Mills著;王逸舟譯,權力菁英(台北:桂冠,1994年8月初版)。
David Easton著;王浦劬等譯,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桂冠,1992年)。
David Marsh、Gerry Stoker等著;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吳宜璇、何景任雲楠等譯,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2007年1月)。
David B. Truman著;張炳九譯,政治過程-政治利益與輿論(台北:桂冠,1998年2月初版)。
Gabriel A. Almond著;曹沛霖等譯、比較政治學(台北:五南,1991年初版)。Michael Roskin、Robert L. Cord等著;劉后安、洪聖斐等譯,政治學的世界
(台北:時英,2002年7月)。
Paul Pennings、Jan-Erik Lane等著;國立編譯館主譯、何景榮譯,比較政黨制度變遷(台北:韋伯,2006年11月初版)。
方鵬程,台灣海基會的故事(台北:台灣商務,2005年)。
谷光宇,政黨論-革命民主政黨與其它政黨得比較研究(台北:黎明,1983年9月)。
邵宗海,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生智,2001年)。
若林正丈;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1994年)。
若林正丈;賴香吟譯,蔣經國與李登輝(台北:遠流,1998年初版)。
孫治民,國父的政黨理論(台北:黎明,1984年7月)。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2002年初版十刷)。
許介麟,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資料研究中心,1990年3月2版)。
高永光著;陳義彥主編,「國家論」,政治學(下),(台北:五南,2005年初版)。
郭洪紀,新國家主義(台北:揚智,1996年5月初版)。
楊泰順編,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台北:台灣民主基金會,1991年11月)。
鄧學良,兩岸憲法歷次變革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國際勞資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7月)。

二、學位論文

沈莒達,1983年7月,「中山先生萬能政府的系統分析原理」,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碩銘,2008年7月,「民主化下台灣的社會運動外部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靜苓,2008年1月,「公民投票的理論侷限與實踐節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智聖,2000年7月,「解嚴以來我國釋憲制度與人權保障之系統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明德,2003年12月,「民進黨派系政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三、中文期刊論文

王業立,2007年12月3日,「黨團協商,豈能不改」,中國時報。
艾明江、张永汀、葉迎,2008年10月,「两岸关系的新路径选择:和平发展中的两岸多轨治理探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卷第5期。
吳玉山,1998年3月,「三黨大陸政策的趨同:選民偏好的常態分配與選票極大化策略」,理論與政策,第12期第3卷。
吳東欽,2008年9月,「從議事阻撓觀點探討我國中央分立政府運作之影響」,台灣民主季刊,第5期第3卷。
李家泉,2008年8月,「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学ü53;,第4期。
宋學文,1998年2月,「議題聯結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7卷2期
林 冈,2008年,「美国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台湾研究集2008卷第3期。
邵宗海, 「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分析與兩岸關係的影響」,臺灣研究集刊(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004年第2期)。
徐 青,「民进党“学运世代”两岸政策主张的特点及其影响」(The Character and Its Influence of the Mainland Policy of SMG from DPP),台湾研究集刊,2008卷3期。
侯漢君,2005年9月,「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過程與政治效應」,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
陳陸輝、連偉廷,2008年9月,「知性、黨性與資訊-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3期。
陈先才,2008年10月,「国民党全面执政与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卷第5期。
陳健民,1994年9月,「大陸政策之評析:“無決策”制定模式」,中國行政評論,第3期第4卷。
陳宏銘,2007年12月,「台灣半總統制下“少數政府”的存續:2000~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4期。
張麟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瞻」,海峽評論,第212期,頁55-58
張麟徵,2008年11月,「兩岸關係轉機中的隱憂,從臺灣政局談起」,海峽評論,第215期。
張婉玲, 「大陸情勢-對台政策」,大陸情勢(台北: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2005年7月)。
黃秀端、何嵩婷,2007年12月,「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34期。
葛永光,2005年9月,「國民黨主席選舉-意義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
湯紹成,2008年9月,「中共對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初探」,海峽評論,213期。
楊開煌,2008年6月,「520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海峽評論,210期。
蔡佳泓,2007年6月,「民主深化或政黨競爭?初探台灣2004年公民投票參與」,台灣政治學刊,第11卷第1期。
劉長敏,2008年7月,「從兩會復談看兩岸關係的基本走勢」,海峽評論,211期。
劉 偉,2002年7月,「尋求國家與社會的統一-試論黑格爾對市民社會與國家關係的論述」,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卷第3期。
刘相平,2008年5月,「2008台湾大选后的两岸关系走向蠡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卷第3期。

外文部份

一、日文專書

飯坂良明、井出嘉憲、中村菊男,現在の政治學(日本東京:学陽書房,1978年6月14版)。
モートン˙A˙かプラン著;田中靖政、武者小路公秀訳,「システム理論」,現代政治分析(II)(日本東京:岩波書房,1971年5月初版)
影山日出彌,憲法の原理と国家の論理(日本東京:勁草書房,1973年4月2版)。
藪野祐三著;平井有義、毛利敏彥、山口 定編,「D˙イ─ストン政治理論における統合と抵抗-「権威」概念を中心として」,統合と抵抗的政治(日本東京:有斐閣,1985年3月初版)。

二、英文專書

David Easton,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avid Easton, 1990,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tructure.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Press.
Howard A. Scarrow, 1969, Comparative Political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James C. Charleesworth, ed., 1967,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alysis. London: New York Collier-Macmillan Limited Press.
Pendlenton Herring, 1940, The Politics of Democracy. New York: reinhardt.
Tse-Kang Leng, 1996, The Taiwan-China Connection, Democracya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New York: Westview Press.
Talcott Parsons, 1971, The System of Modern Societies.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Co. Limited.

三、日文期刊論文

岡沢 憲芙,1973,「政党に対する国庫補助制度−スウェーデンの経験」,早稲田社會科學研究,Vol.12,頁25-58。
岡沢 憲芙,1974年,「動態的安定論−成熟社会の政治システムへの一試論」,早稲田社會科學研究,第13卷,頁25-74。
岡沢 憲芙,1975年,「動態的安定論−コンセンサスポリティックスの理論モデル」,早稲田社會科學研究,第14卷,頁1-34。
大橋 憲広,1984年3月,「社会システム論と規範法ニクラス・ルーマンの法社会学について」,早稲田法学会誌,Vol.35,頁27-56。
福寿 幸男,1969年,「政治システムと境界の問題」,東海大學紀要-政治経済学部(日本東京:東海大学出版会),第1卷,頁67-90。
福寿 幸男,1976年,「わが国における政治システム論の展開」,東海大學紀要-政治経済学部(日本東京:東海大学出版会),第8卷,頁1-14。
岸本 哲也,1982年6月,「利益集団を含む政党競争モデル」,国民経済雑誌,145卷6号,pp.62-79。
伊藤 陽一,2007年,「意見風土、空気、民主主義」,慶應義塾大学メディア˙コミュ二ケ-ション研究所紀要,No.56,頁3-27。
福岡 政行,1978年2月,「論説四日市市の政治システムと政治文化:公害地域の政治意識研究」,政治学論集,第7卷,(日本東京:駒沢大学法学部),頁54-102。
福岡 政行,1978年6月,「論説四日市市の政治システムと政治文化 (II)」,政治学論集(日本東京:駒沢大学法学部),第8卷,頁33-78。
福岡 政行,1979年3月「論説四日市市の政治システムと政治文化 (III)」,政治学論集,(日本東京:駒沢大学法学部),第9卷,頁58-111。
杉山 正三,1986年,「工業化と政治システム:シンガポールの場合」,東海大學紀要-教養学部,(日本東京:東海大学出版会),第17卷,頁15-28。
ドンスバッハ˙ヴォルフガング著,2002年7月,「メディア・デモクラシーメディアは政治システムをどのように変えるか(メディア・政治・権力)」(日本東京:日本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会),第61号,頁 51-77。

四、英文期刊論文

David Easton, Apr. 1957,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Vol. 9, No. 3, pp. 383-400.
David Easton, Sep. 1976,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Suppor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Support”,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 science politique, Vol. 9, No. 3, pp. 431-448.
David Easton, 1959, “The Political System Besieged by the State”, Bienni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 1, pp. 210-262.
David Easton, Jun. 1957, “Tradition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Tradition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2, No. 1, pp. 110-115.
Gabriel A. Almond, Jan. 1965,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Vol. 17, No.2, pp. 183-214.
Gabriel A. Almond, “Communism and Political Culture Theory”,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15, No.2, pp. 127-138.
Gabriel A. Almond, Sep. 1988, “The Return to the Stat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2, No. 3, pp. 853-874.
Henrik P. Bang, Jun. 1998, “David Easton''s Postmodern Images ”, Political Theory, Vol. 26, No. 3, pp. 281-316.
John D. Astin, Dec. 1972, “Easton I and Easton II”,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Vol. 25, No. 4, pp. 726-737.
J. S. Sorzano, Mar. 1975, “David Easton and the Invisible Han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9, No. 1, pp. 91-106.
R. C. Pratt, Aug. 1954, “A Note on David Easton''s Approach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conomique et de Science politique, Vol. 20, No. 3, pp. 371-375.
Tracy B. Strong, Jun. 1998, “David Easton: Reflections on an American Scholar”, Political Theory, Vol. 26, No. 3, pp. 267-280.
Thomas J. Lewis, Dec. 1974, “The Normative Status of Talcott Parsons'' and David Easton''s Analyses of the Support System”, Canadian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 science politique, Vol. 7, No. 4, pp. 672-686.

新聞、網站

一、新聞

何醒邦,2009年2月28日,「兩岸協議先簽後審?蔡英文:傲慢摧毀民主」,中時電子報。
呂采千,2009年3月2日,「民進黨製作反兩岸經濟架構協定(ECFA)說帖」,中央廣播電台。
呂采千, 2009年4月22日,「民進黨517動員規格比照去年1025,至少動員60萬人」,中央廣播電台。
呂采千,2009年4月20日,「民進黨517大遊行,以『保台』為訴求主軸」,中央廣播電台。
黃明璽、溫貴香,2009年5月19日,「蔡英文:一年內推EACF公投,阻止馬政府親中」,中央通訊社。
溫貴香、謝佳珍,2009年4月11日,「賴幸媛:ECFA不涉主權,不需公投」,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年6月6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有關報載『馬政府抗拒公投,形成民主獨裁』之說明」,中央通訊社。
李佳霏,2009年10月10日,「總統國慶談話,溝通凝聚兩岸政策共識」,中央通訊社。
周永婕,2009年10月17日,「ECFA國會監督,馬英九:簽前報告簽後送審」,中央通訊社。
網路新聞,2008年12月4日,「馬王不同調,王金平:歡迎達賴」,TVBS。
王可莉,2009年9月9日,「內五人小組成員,出掌行動內閣」,新新聞。
網路新聞,2008年12月7日,「呂秀蓮辦報、謝長廷開節目,綠營想靠媒體身?!」,今日新聞。
網路新聞, 2009年3月13日,「ECFA∕雙英會下戰書,馬總統:蔡主席可當面說我哪裡天真?」,今日新聞。
何醒邦、朱真楷,2009年5月22日,「呂秀蓮:雙英會不如開國是會議」,中時電子報。
黃悅嬌,2009年2月13日,「陳其邁:民間國是會議就是『雙英會』最好場合」,中廣新聞網。
程 平,2009年5月4日,「綠委鎖門阻議程 王金平:妨礙公務違法」,中廣新聞網。
程 平,2009年5月26日,「在野黨連續癱瘓立院 執政黨該硬起來了」,中廣新聞網。
李欣芳、施曉光,2009年12月15日,「綠提ECFA三項呼籲,要求公投」,自由時報。
鄒景雯、王貝林、彭顯鈞、邱燕玲,2009年12月31日,「馬:ECFA會送國會審議 反對公投」,自由時報。王可莉,2009年09月09日,「內五人小組成員,出掌行動內閣」,新新聞。
黃瑞弘,2008年11月25日,「強化以黨輔政,薛香川等任國民黨中常委」,中央通訊社;網路新聞,2008年11月25日,「國民黨臨全會新增5中常委,尹啟銘、李述德等政務官入列」,今日新聞。
彭顯鈞,2008年12月13日,「國黨緩議,隱藏府黨矛盾」,自由時報。
黃名璽,2009年4月23日,「吳伯雄:國民黨一定當江丙坤後盾」,中央通訊社。
邱燕玲、羅添斌、林毅璋、彭顯鈞,2009年4月22日,「綠委轉述 江丙坤說忍耐國民黨很久了」,自由時報。
網路新聞, 2009年4月23日,「還原江丙坤拜會內容,柯建銘:他說被黨內惡鬥整得慘」,今日新聞。
彭顯鈞、施曉光、曾韋禎、邱燕玲,2009年4月23日,「綠委:江丙坤是國民黨的深宮怨婦」,自由時報。
鄒景雯,2009年5月9日,「這場辭官戲 馬、江都受重傷」,自由時報;廖芳潔,2009年12月30日,「江陳會∕口誤?江丙坤坦承是『橡皮圖章』」,TVBS。
網路新聞,2008年12月4日,「馬王不同調,王金平:歡迎達賴」,TVBS。
網路新聞,2009年2月26日,「CECA先簽後審?王:都簽了還要審嗎?」,TVBS。
網路新聞,2009年3月3日,「ECFA先簽後審,馬王開會有共識」,TVBS。
楊舒媚、陳嘉宏,2009年4月23日,「馬啟動世代交替,老人嘆難堪」,中時電子報。
程 平,2009年4月29日,「馬回任黨主席?王金平:好好溝通伯公會支持」,中廣新聞網。
社 論,2009年6月8日,「國民黨永遠擺不脫公公老老的糾纏」,中時電子報。
曾薏蘋、羅暐智、劉尚昀,2009年4月15日,「近馬立委:馬不可能常讓自己無可奈何」,中時電子報。
網路新聞,2009年5月24日,「兼黨魁? 馬直言:以黨輔政運作順暢」,今日新聞。
桂宏誠,2008年7月17日,「馬扮折衝者:府院黨溝通模式成形」,中華日報。
張德厚,2008年12月3日,「江丙坤:兼國民黨副主席無利益衝突問題」,中廣新聞網。
張德厚,2009年12月16日,「江丙坤球員兼裁判?海基會:台聯打擊談判隊伍」,中廣新聞網。
廖芳潔,2009年12月30日,「江陳會∕口誤?江丙坤坦承是『橡皮圖章』」,TVBS。
朱真楷,2009年4月11日,「呂秀蓮:對等尊嚴 不反對訪中」,中時電子報。
李信寬,2009年5月21日,「大陸學者:陳菊訪陸反映民意及為連任鋪路」,中央通訊社。
溫貴香,2009年6月3日,「陳其邁:因應新局勢 民進黨應辯論中國政策」,中央通訊社。
吳琍君,2009年5月25日,「李文忠肯定陳菊大陸行,認有助民進黨突破兩岸思惟」,中央廣播電台。
何宏儒,2009年3月1日,「經部說帖:兩岸簽經合協議 台GDP增3.3%」,中央通訊社。
彭顯鈞、邱燕玲、洪瑞琴,2009年02月25日,「黃昆輝︰CECA是國共、財團勾結產物」,自由時報。
鄒景雯,2009年3月2日,「蔡英文:簽ECFA 台灣會被中國鎖住」,自由時報。
陳文信,2010年1月9日,「黨政軍投資媒體,NCC擬鬆綁」,中時電子報。
鄭英廷,2005年12月28日,「2005十大傳播新聞-第6名:黨政軍退出媒體跳票」,銘報即時新聞。
林欣玫,2005年12月15日,「黨政軍退出媒體,媒改社主張台視與華視皆公共化」,銘報即時新聞。
陳文信,2010年1月9日,「黨政軍投資媒體,NCC擬鬆綁」,中時電子報。
程燁睿、鍾家豪,2009年8月30日,「達賴訪台,國民黨緊急啟動國共平台」,今日新聞。
陳洛薇、曾薏蘋、黃馨儀,2009年9月1日,「達賴效應,大陸訪台降層級,推遲採購團」,中時電子報。
程燁睿、鍾家豪,2009年8月31日,「達賴來台∕國民黨冷處理,五巨頭避會面」,今日新聞。
李人岳,2009年12月6日,「三合一選舉結果,學者:馬執政嚴重警訊」,中廣新聞網。
網路新聞,2009年12月6日,「外媒評論台灣選舉,馬政府大挫敗」,TVBS。

二、網站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
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97speak.html
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ly.gov.tw/
中央選舉委員會資料庫網站:
http://210.69.23.140/Excel/candidateDef.asp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網站:
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data/TaiwanChineseID.htm
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
http://www.gvm.com.tw/gvsrc/index.asp
TVBS民意調查中心網站:
http://www.tvbs.com.tw
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193005
銘報即時新聞網
http://mol.mcu.edu.tw/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npf.org.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玉山,1998年3月,「三黨大陸政策的趨同:選民偏好的常態分配與選票極大化策略」,理論與政策,第12期第3卷。
2. 吳東欽,2008年9月,「從議事阻撓觀點探討我國中央分立政府運作之影響」,台灣民主季刊,第5期第3卷。
3. 宋學文,1998年2月,「議題聯結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7卷2期
4. 邵宗海, 「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分析與兩岸關係的影響」,臺灣研究集刊(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2004年第2期)。
5. 侯漢君,2005年9月,「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過程與政治效應」,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
6. 陳陸輝、連偉廷,2008年9月,「知性、黨性與資訊-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3期。
7. 陳健民,1994年9月,「大陸政策之評析:“無決策”制定模式」,中國行政評論,第3期第4卷。
8. 陳宏銘,2007年12月,「台灣半總統制下“少數政府”的存續:2000~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4期。
9. 張麟徵,2008年11月,「兩岸關係轉機中的隱憂,從臺灣政局談起」,海峽評論,第215期。
10. 黃秀端、何嵩婷,2007年12月,「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34期。
11. 葛永光,2005年9月,「國民黨主席選舉-意義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
12. 湯紹成,2008年9月,「中共對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初探」,海峽評論,213期。
13. 楊開煌,2008年6月,「520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海峽評論,210期。
14. 劉長敏,2008年7月,「從兩會復談看兩岸關係的基本走勢」,海峽評論,2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