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Robert A. Dahl著,張明貴譯,1988。《多元政治:參與與反對》,臺北:唐山出版社。
丁元竹著 景天魁總主編,2009,《社區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丁茂戰主編,2009,《我國城市社區管理機制改革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于雷、史鐵爾著,2005,《社區建設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中國統計年鑑:2008。北京:中國統計年鑑,2009年。
王則處著,2008,《在居委會換屆選舉中進行居民直選試點的建議》。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王振海 竇澤秀 王祖康 王治英 任以順合著,2003,《社區政治論-人們身邊悄悄進行的社會變革》。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田毅鵬 漆思著,2005,《單位社會的終結-東北老工業基地”典型單位制”背景下的社區建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石之瑜著,1994,《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五南書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中國研究導論上輯》。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中國研究導論下輯》。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何艷玲著,2007,《都市街區中的國家與社會:采街調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志華 崔桂萍 汪丹著,2008,《大都市社區治理研究:以上海為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吳鵬森 章友德著,2007,《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宋鎮造著,1995,《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書局。
李凡主編,2003,《中國城市社區直接選舉改革》。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李凡著,2002,《中國基層民主發展報告》。北京:東方出版社。
李英明著,2007,《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
汪大海 魏娜著,2005,《社區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林德昌著,2001,《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台北:成文出版社。
婁成武 孫萍著,2006,《社區管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常鐵威, 2005年1月,《新社區論》。北京:中國社區出版社。
張寶峰,2006年9月,《現代城市社區治理機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張寶鋒著,2007,《現代城市社區治理結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許義平 何曉玲著,2008,《現代社區制度實證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陳月生著,2007,《社區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研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陳幽泓著,2009,《社區治理的多元視角: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單菁菁著,2005,《社區情感與社區建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曾鵬著,2008,《社區網絡與集體行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楊宏山著,2004。《當代中國政治關係》。台北:五南。
鄒讜,1994,《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來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劉亞偉著,2005,《無聲的革命:村民直選的歷史、現實和未來》。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劉靜林、張檑,2005年9月,《社區服務》。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潘小娟,2004年1月,《中國基層社會重構—社區治理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黎熙元、何肇發著,1998,《現代社會概念》。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
謝伏瞻編,2007。《中國統計年鑑2007》。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謝伏瞻編,2008。《中國統計年鑑2008》。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謝守紅著,2008,《城市社區發展與社區規劃》。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二、中文期刊:
卜萬紅,2006年。〈中國城市社區參與的新發展〉,《城市管理》,第4期,頁23-27。
于采鋒、譚麗,2002年。〈居委會狀況的實證研究—對上海市楊浦區的調查分析〉,《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第一期,頁60-72。
王信賢,2008年9月。〈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3期,頁37–56。吳玉山,(998年6月。〈現代化理論vs. 政權穩定論: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頁443-464。沈秋貴,2004年1月。〈居委與物業管理關係七要素〉,《物業管理》,第211期,頁30-31。
周德鈞,2004年1月。〈社區建設的意義、目的及方針步驟〉,《湖北大學學報》,第31卷第1期,頁114-118。
林德昌,2006年10月。〈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模式:一項理論上的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七卷第四期,頁 1-13。唐正芳,2004年12月。〈居委會不能承受之重〉,《社區》,第12期,頁9-10。
徐勇,2001年5月。〈論城市社區建設中的社區居民自治〉,《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40卷第3期,頁5-13。
徐勇,2001年7月。〈論城市社區建設中的社區居民自治〉,《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3期,頁5-13。
徐斌,2004年11月。〈城市社區建設淺析〉,《廣西社會科學》,第11期,總第113期,頁160-162。
徐道穩,2001年。〈城市社區服務反思〉,《城市問題》,第4期,頁50-63。
徐道穩,2001年。〈城市社區服務反思〉,《城市問題》,第四期,頁50-63。
徐曉軍,2003年。〈城市社區自治與特色社區〉,《唯實》,第七期,頁74-77。
桂勇,2001年2月。〈略論城市基層民主發展的可能及其實現途徑--以上海市為例〉,《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期第1卷,頁24-27。
桂勇、崔之余,2000年8月。〈行政化進程中的城市居委會體制變遷--對上海市的個案研究〉,《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3期,頁1-5。
桂勇、黃貴榮、李潔瑾、袁靜,2003年6月。〈直選:社會資本還是行政推銷民主〉,《城市管理》,第6期,頁22-25。
耿曙、陳奕伶,2007年1月。〈中國大陸的社區治理與轉型前景:發展促轉或政權維穩?〉,《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八卷第一期,頁88。袁瑞青,2002年5月。〈社區建社〉,《攀登》,第3期第21卷,頁81-98。
張永恒、張娟,2006年,〈社區服務與社會和諧〉,《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四期,頁84-87。
郭聖莉,2006年4月。〈國家對社會關係視野中的當代中國城市社區發展〉,《改革與發展》,頁56-60。
陳小異,2006年。〈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的心理化戰略論〉,《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1期,頁18-21。
陳淳斌,2002年1/2月。〈大陸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實踐、效果與評估:相關文獻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1期,頁59-61。喬先華、王廣軍,2002年2月。〈如何理順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三者〉,《中國民政》,第2期,頁33-35。
彭勃,2006年。〈國家權力與城市空間:當代中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變革〉,《社會科學》,第9期,頁74-81。
費孝通,2002年。〈居民自治:中國城市社區建社的新目標〉,《天府新論》,第4期,頁104-107。
劉君德,2001年3月。〈中國城市社區組織制度的創新與思考〉,《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頁1-5。
蕭豔,2003年10月。〈社區居委會定位再探〉,《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第10期,頁117-119。
三、學位論文:
李晁慶,2008。《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轉變:農民工問題之探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邱崇原,2006。《先發制人?中國大陸後單位體制的社區政權建設》。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張雅雯,2005。《制度變遷、菁英回應、與民主進程:中國大陸頭前、後壁兩市「村改居」歷程的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陳奕伶,2006。《積跬步致千里:中國大陸城市基層選舉的動員參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陳映男,2005。《汰舊換新?論中國大陸城市居民對居民委員會與單位之參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黃秀薇,2009。《水庫興建與中國國家-社會關係之演變》,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詹為元,2008。《經濟帶動的參與:中國城市社區的政治參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廖筱縈,2008。《上海白領青年消費前衛之社區參與研究:城市青年與農村青年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四、英文書目:
Campbell, Angus. 1954.Gerald Gurin, and Warren Miller, He voter Decide, Evanston, IL:Row, Peterson.
Juan J. Linz & Seymour M. Lipset eds. , 1995, Polit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lorak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nd edition.
Rosenau, James N., 1997. Along the Domestic-Foreign Frontier: Exploring Governance in a Turbulent Wor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ng, Fei-Ling, 1998. From Family to Market: Labor Allo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White, Gordon, 1993, Riding the Tiger : The Political of Economic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五、英文期刊:
Diamond, Larry, “Limited Elec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Local Election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Does Limited Democracy Lead to Democracy?”,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ion,(1999), pp.16~25.
Nee, Victor, “Social Inequality in Reform State Socialism: Between Redistribution and Market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56, No. 3(1991), pp.267~282.
六、參考網站:
人民報:http://renminbao.com/
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
大紀元時報:http://www.epochtimes.com/
中國法律圖書網:http://www.law-lib.com/
中國法律網:http://www.realestatelaw.com.cn
中國政協新聞網:http://cppcc.people.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香港雅虎新聞:http://hk.news.yahoo.com/index.html
香港雅虎新聞:http://hk.news.yahoo.com/index.html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論天下論文網:http://www.lunwentianxia.com/
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