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94.1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6 16: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柯懿芝
研究生(外文):Yi-zhi Ke
論文名稱:蔣驥《楚辭說韻》研究
指導教授:金周生金周生引用關係林慶勳林慶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ou-sheng JinQing-xu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0
中文關鍵詞:楚辭說韻蔣驥
外文關鍵詞:Jiang JiChucishuoyu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蔣驥是清代研究《楚辭》的著名學者,所著的《山帶閣注楚辭》極負盛名,歷來學者對《山帶閣注楚辭》的研究,多僅止於卷首、註文及《楚辭餘論》,位於書末的《楚辭說韻》部分往往被忽略,鮮少有人對蔣驥的古音學說加以闡述或研究。蔣驥處於本音說與通轉說消長之時,其古音研究亦多折衷於顧炎武與毛奇齡之間,因此重新歸併《廣韻》韻目而分古韻為28 部,平上去入四聲相承,同一入聲韻部可與不同的韻部重複相配,同時兼配陰陽兩聲。韻部間依轉音關係遠近,以「通」、「叶」、「同母叶」相聯繫,「通」、「叶」、「同母叶」為蔣驥通轉叶音說之術語,三者皆建立於方音之上。
蔣驥在古音研究上的成就,有以下幾點:一、發現古韻支、脂、之三部合韻有別,主張支、脂、之三分;二、將入聲兼配陰陽,以「數平韻合一入部」;三、注意到古韻間的對轉現象;四、結合文字、聲韻、訓詁三種學科,從各個面向來研究古音。而蔣驥古音研究上最主要的缺失,在於他未能離析唐韻,以致產生許多問題:一、以通轉叶音說來解決古韻文中的合韻問題;二、支、脂、之無法真正三分;三、《楚辭》韻例歸納不夠精細。本文對《楚辭說韻》進行全面性的研究,祈能補《楚辭》學史對蔣驥古音學的認知不足,使前人心血結晶不被埋沒。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蔣驥生平及其著作 5
第三節 前人對蔣驥古音研究成果概述 7
一、姜亮夫《楚辭書目五種》 8
二、謝紀鋒〈蔣驥古韻學述評〉、〈蔣驥對古韻研究的貢獻〉 9
三、張民權《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10

第二章 《楚辭說韻》的體例 13
第一節 《楚辭》韻段與韻字 13
第二節 古韻分部及通叶表 16
第三節 古音理論總述 20
一、關於研究古音的術語 20
二、關於研究古音的材料 22
三、關於研究古音的意見 23
四、關於對前人的批評 24

第三章 蔣驥時代古音研究的學術背景 27
第一節 顧炎武的古音學 29
一、《音論》 30
二、《詩本音》 33
三、《易音》 37
四、《唐韻正》 37
五、《古音表》 39
第二節 毛奇齡的古音學 40
第三節 蔣驥對顧、毛學說的承繼與批評 46
一、叶音說 46
二、合韻問題 49
三、五部三聲兩界兩合說 50
四、入聲分部 52

第四章 《楚辭說韻》韻例析論 55
第一節 《楚辭》韻例整理 56
一、〈離騷〉韻例 58
二、〈九歌〉韻例 59
三、〈天問〉韻例 62
四、〈九章〉韻例 64
五、〈遠遊〉韻例 67
六、〈卜居〉韻例 68
七、〈漁父〉韻例 69
八、〈招魂〉韻例 70
九、〈大招〉韻例 71
第二節 《楚辭說韻》韻例分析 74
一、〈離騷〉部分 75
二、〈九歌〉部分 87
三、〈天問〉部分 90
四、〈九章〉部分 98
五、〈遠遊〉部分 109
六、〈卜居〉部分 110
七、〈漁父〉部分 111
八、〈招魂〉部分 112
九、〈大招〉部分 116
第三節 蔣、王二家韻例參差原因 120
一、韻部分部不同 120
二、韻腳認定不同 121
三、其他因素調整韻段劃分 122

第五章 《楚辭說韻》所呈現的古音觀 125
第一節 古韻觀與古韻分部 125
一、古韻韻分28部 125
二、支脂之三分說 132
三、對古入聲的看法 137
第二節 古韻通轉叶音說 144
第三節 古韻對轉現象 151
第四節 其他相關論述 154
一、說方音 155
二、說古今音變 157
三、說諧聲、轉注、假借 158

第六章 結 論 161
第一節 蔣驥古音研究的成就 162
第二節 蔣驥古音研究的缺失 163

參考書目 167

附錄一、諸家《楚辭》韻譜整理與重訂 175

附錄二、書影 217
一、古代典籍
毛奇齡:《韻學要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冊21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毛奇齡:《易韻》,《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冊242),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毛奇齡:《古今通韻》,《四庫全書珍本》本(冊72、73),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王 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王念孫:《讀書雜志》,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王念孫:《古韻譜》,《續修四庫全書》本(冊2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孔廣森:《詩聲類》,《續修四庫全書》本(冊24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永 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冊2、4),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朱 熹:《楚辭集注》,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
江 永:《古韻標準》,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編輯委員會編,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冊64),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江有誥:《音學十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李光地:《榕村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冊1324),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附《六書音均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4年
孫詒讓:《札迻》,《續修四庫全書》本(冊116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徐光啟:《毛詩六帖講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編:《徐光啟著譯集》(冊12-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陳彭年等:《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陳 第:《毛詩古音考》,台北:廣文書局,1977年
陳 第:《屈宋古音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冊237),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
陳子展:《楚辭直解》,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焦 竑:《焦氏筆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冊10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呂祖謙:《宋文鑒》,《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冊478),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湯成烈等纂,董似穀修:《武進陽湖縣志》,台北:學生書局,1968年
蔣 驥:《山帶閣註楚辭》,清雍正五年武進蔣氏山帶閣刊本,1727年
蔣 驥:《山帶閣註楚辭》,北京:來薰閣,1933年
蔣 驥:《山帶閣註楚辭》,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蔣 驥:《山帶閣註楚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劉 鑑等:《等韻五種》,台北:育民出版社,1982年
戴 震:《聲類表》,《續修四庫全書》本(冊24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釋智騫:《楚辭音》(敦煌殘本P2494),吳 平、回達強主編:《楚辭文獻集成》(冊19),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顧炎武著,張兵選注評析:《顧亭林詩文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顧炎武:《音學五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二、今人論著
王 力:《漢語史稿》,台北:泰順書局,1970年
王 力:《詩經韻讀楚辭韻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王 力:《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王 力:《清代古音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王國維:〈周代金石文韻讀序〉,《觀堂集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頁394-395
申小龍:〈清代古音學系統論〉,《申小龍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176-187
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新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金周生:《吳棫與朱熹音韻新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周祖謨:〈騫公《楚辭音》之協韻說與楚音〉,《問學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頁168-176
易重廉:《中國楚辭學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
林 尹:《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書局,1971年
林蓮仙:《楚辭音韻》,香港:昭明出版社,1979年
林慶勲、竺家寧:《古音學入門》,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竺家寧:《聲韻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
洪 固:《戴震及其小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
姜亮夫:《楚辭書目五種》,沈善洪、胡廷武主編:《姜亮夫全集》(冊5),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徐小蠻:〈徐光啟的《毛詩六帖講意》及其研究價值〉,席澤宗、吳德鐸主編:《徐光啟研究論文集》,上海市:學林出版社,1986年,頁187-192
陳新雄:《音略證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陳新雄:《古音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
陳新雄:《等韻述要》,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
張民權:《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冊上、下),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張民權:《宋代古音學與吳棫《詩補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張惟驤:〈清代毗陵名人小傳〉,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6年,頁73
程俊英:〈試論徐光啟的《詩經》研究〉,席澤宗、吳德鐸主編:《徐光啟研究論文集》,上海市:學林出版社,1986年,頁193-195
湯炳正:〈釋「溫蠖」-兼論先秦漢初屈賦傳本中兩個不同的體系〉,《屈賦新探》,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頁110-123
湯炳正:《屈賦新探》,山東:齊魯書社,1984年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
傅錫壬:《楚辭古韻考釋》,台北:淡江文理學院,1973年
傅錫壬:《楚辭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趙蔭棠:《等韻源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
聞一多:《楚辭校補》,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劉永濟:《屈賦通箋》,台北:學生書局,1972年
羅常培:《漢語音韻學導論》,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饒宗頤:《楚辭書錄》,香港:蘇記書莊,1956年

三、期刊論文
肖治強:〈蔣驥《山帶閣注楚辭》知人論世探析〉,《貴州文史叢刊》第1期,2007年,頁10-14
李思敬:〈論吳棫在古音學史上的光輝成就〉,《天津師大學報》第2期,1983年,頁75-81
李尚行:〈試論段玉裁「支脂之三分」說闡述的偏頗〉,《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85年,頁73-79、38
李永賦:〈釋「陰陽對轉」〉,《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6年,頁55-61
李妍周:〈清人論「陰陽對轉」的過程〉,《中國文學研究》第6期,1992年,頁47-74
李鵑娟:〈顧炎武陰入相配說今證〉,《輔仁國文學報》第25期,2007年,頁167-178
金淵洙:〈蔣驥家世與生平考略〉,《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8年,頁71-75
孟蓬生:〈「四聲一貫」說之我見〉,《河北學刊》第3期,1992年,頁101-107
林蓮仙:〈楚辭音說述評舉要〉,《崇基學報》第5卷第2期,1966年,頁126-149
張民權:〈李光地與《音學五書》〉,《南京社會科學》第8期,1996年,頁69-73
張民權:〈論顧炎武《詩本音》通韻合韻關係處理之得失〉,《語文研究》第2期,1999年,頁18-25
張民權:〈宋代古音學考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2年,頁76-87
程俊英:〈論徐光啟的《詩經》研究〉,《中華文史論叢》第3輯,1984年,頁1-17
楊端志:〈周易古經韻考韻讀〉,《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4年,頁1-16
賈豔琛:〈「陰陽對轉」研究綜述〉,《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3期,2003年,頁71-75
賴江基:〈吳棫的古音觀〉,《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期,1989年,頁30-36
謝紀鋒:〈蔣驥古韻學述評〉,《中國語文》第3期,1996年,頁214-219
謝紀鋒:〈蔣驥對古韻研究的貢獻〉,《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5期,1996年,頁41-47
謝豔紅:〈吳棫、陳第、江永、段玉裁與顧炎武古音研究比較〉,《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6期,2009年,頁29-31、39

四、學位論文
朴秋鉉:《聲韵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伍明清:《宋代之古音學》,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江美儀:《孔廣森之生平及其古音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吳家宜:《古音對轉說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妍周:《顧炎武的古音學》,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李鵑娟:《孔廣森及其古音學》,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呂兆歡:《毛奇齡韻學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慶勲:《段玉裁之生平及其學術成就》,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
倪瑋均:《徐光啟《詩經》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康欣瑜:《《集韻》增收叶韻字字音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文吉:《楚辭古韻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陳文玫:《吳棫《韻補》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志高:《六十年來之楚辭學》,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郭乃禎:《戴震《聲類表》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楊素姿:《先秦楚方言韻系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蕭夏煖:《蔣驥《山帶閣注楚辭》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