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 文 部 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2007)。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朱芳謀(2005)。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朱家瑞(2006)。「美國師資培育改革與教育評鑑發展趨勢」心得分享。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舉辦之「教師專業評鑑意見溝通研討會」,台北市。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就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榮東(2002)。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利一奇(2001)。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和堂(2002年12月)。認識教師評鑑。師友月刊,426,16-19。吳和堂、李清良(2001)。高雄市國小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第八次教育行政論壇(349-360),新竹。
吳政達(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e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政達(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政策實施之可行性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台北市。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8)。SPSS 操作與應用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初版)。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討論,177-192。台北市:師大書苑。何琦瑜(2008年8月號)。你所不知到的教育部長鄭瑞城。天下雜誌–親子天下,1,68-77。
林財丁、林瑞發(編譯)(2006),Stephen P.Robbins(著)。組織行為(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台北市:培生教育。
汪文豪(2008年10月號)。老師也該打考績。天下雜誌–親子天下,2,74–78。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碧珍(2001)。發展國小教師之學生數學認知知識-理論結合實務研究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9)。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之省思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178,47-57。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林雪美(2007)。屏東縣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徐美惠、高熏芳(1996)。重視教師評鑑落實「教評會」功能。台灣教育。544,11-19。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1970)。公立學校教職員成績考核辦法。2010年2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教育部(1970)。教育專業人員獎懲標準。2010年2月2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教育部(2008d)。高雄市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成果彙整。2008年10月20日,取自http://wpde.nhcue.edu.tw/downloads.jsp#5。
許德便(2003)。南部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新仁(2005)。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心理。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張德銳(1996)。國小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5),88-89。張德銳(1997)。教學評鑑。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頁303-339)。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0)。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見檢討與展望。師友月刊,381,5-80。
張德銳 (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11(3)134-143。
張德銳(2003)。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3,1-12。張德銳(2005)。形成性教師評鑑的規劃與實施芻議。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心理。
張豔華(2002)。建搆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秦夢群 (2007)。教育行政–實務部份。 台北市:五南。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219-228頁)。台北: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曾憲政(1998,4月27日)。老師的鏡子在哪兒?。中國時報,第7版。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市:師大書院。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黃嘉莉(2008)。教師素質管理與教師證照制度。台北市:學富。
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詹政道(2006)。各國教師評鑑制度之簡介。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舉辦之「教師專業評鑑意見溝通研討會」,台北市。
湯家偉(校譯)(2007)。Danielson & L.McGreal著。教師專業評鑑(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台北市:高等教育。
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劉文輝(2002):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劉松英(2005)。台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實施教學評鑑態度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劉美慧、黃嘉莉、康玉琳(2007)。台灣教師評鑑制度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5(3), 37-68。劉寶貴(2002)。我國高職教師評鑑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歐陽教(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玉鳳(200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明印、江妲姬(2006)。國外教師專業評鑑介紹。論文發表於教育部主辦之「教育部95年度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研討會」,台北縣。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陳奎憙(2008)。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陳寶山(2005)。學校行政理念與實踐。台北縣:學冠文化。
蔡婉儀(2009)。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謝文全 (2008)。教育行政學。 台北市:高等教育。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育評鑑。北縣教育,16,18-22。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69-270。
羅漢中(2006)。美國紐約州教師專業發斬評鑑制度。論文發表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聯合主辦之「200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藍瑞霓(2003)。不同地區與年資之國中教師的專業精神與教學態度之差異比較。測驗與輔導季刊,106,2142-2146。二、外 文 部 分
Barber, L. W. (1990). Self-assess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216-228).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ions.
DES. (1985). Better schools. London: HMSO
Dwyer, C. A., & Stufflebeam, D. (1996). Teacher evaluation, In, D.C. Berliner & R.C. Calfee(Ed.),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p.35-49). New York: MacMillan.
Goodison, M. (1985). Pros and cons of paper and pencil for teacher assess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76747).
Harris, B. M. & Hill, J.(1982). The DeTEK handbook. Austin, TX:Nat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Publishers.
Haefele, D. L. (1981). Teacher interview. In J. Millman (Ed.),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41-57). Beverly Hills, CA: Sage .
Holdzkom, D., & Brandt, R.M. (1995). From accountability to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in North Carolina, In D. Daniel (Ed), Teacher evaluation policy-from accountability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46-57).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use, E. R. (1993).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Sage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L.Darling 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158-174). Newbury Park, CA:Sage.
Jackson, J. A. (1970). Professions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yce, B., & Showers, B. (1996). The evolution of peer co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6), 12-16.
Kaiser, H.F. (1974). Little Jiffy, Mark IV.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4, 111-117.
Liberman, M. (1956).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Ea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Madaus, G., & Mehrens, W. A. (1991). Conventional tests for licensure. In J. Millman, & L. Dalring-Hammond (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p. 216-228). Newbury Park, CA: Sage.
McGreal, T.L. (1983). Successful teacher evalu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illman, J. (1981).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Beverly Hills, CA:Sag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48). The yardsticks of a profession. Washington D.C.: NEA
Peterson, K.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Scriven, M. (1994). Duties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8, 151-184.
Shannon, D. M. (1994). An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Evaluation Institute, Tennessee.
Stinnett, T. M. (1968). Professional problems of teachers. New York: Macmillan.
TTA.(2002b). Supporting induction: Part 2 support & mentoring of the newly qualified teacher. London: TTA
Wise, A. E., Darling-Hammond, L., McLaughlin, M.W., & Bernstern, H.T. (1984).
Teacher evaluation: A study of effective practices. Santa Monica, CA Rand.
Worthern, B.R. & Sanders, J. R.(1987).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ew York: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