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份
王如敏(2004)。國二學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式錯誤類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數學系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王貞琪(2005)。在動態幾何環境中進行一元二次方程式配方法補救教學之個案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班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王尉讚(2007)。以順序理論提昇貝氏網路診斷測驗之成效-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數列與圖形序列」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
王尉讚、曾筱倩、曾彥鈞、郭伯臣(2007)。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並結合順序理論之電腦化自動診斷測驗以及補救教學系統建置及其評估。全國計算機會議,2007年12月20-21日,亞洲大學。
王淑湘(2002)。以電腦作為心智工具在國小『時間』學習上的應用分析。國立
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數學碩士學位論文。台南市,未出版。
王黃隆(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江俊萍(2009)。屏東東港地區國一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錯誤類型分析。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江鈞正(2004)。線上多媒體教學系統對國小整數四則運算應用問題解題能力與
興趣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未出版。
朱經明(1995)。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臺北:五南出版社。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何政翰(2004)。國小數學領域電腦適性化測驗系統之建製。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數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吳雅淇(2003)。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解題成效之研
究。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汪端正(2008)。適性診斷測驗與數位個別指導教材之研發-以國小六年級質數與
合數單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台
中市,未出版。
李美娟(2008)。七年級「分數的加減」單元之線上適性學習系統編製。輔仁大
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未出版。
李俊儀(2005)。以貝氏網路為基礎的電腦化適性測驗選題策略-以國小數學科診斷測驗為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林垣圻(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的適性測驗電腦化的可行性評估-以國小數學科診斷測驗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林建福(2008)。以知識結構及貝氏網路為基礎進行國小五年級小數乘法單元課
程設計與評量建構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
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林秋榮(2002)。電腦化動態評量對國小三年級學習障礙學生整數四則問題之研
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
班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林榮政(2004)。以知識結構為基礎的線上動畫補救教學系統-以「分數的加減」
為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
林曉芳、余民寧(2001)。國中生在數學代數概念學習之評量研究-以二元一次方
程式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4,303-326。
周志清(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
以四年級數學領域之「代數、統計與機率」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
邱佳寧(2001)。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邱俊宏(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線對稱圖形成效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未出版。
孟瑛如(1999)。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孟瑛如、吳東光(1999)。數學學習障礙與多媒體教材之發展應用。特殊教育季
刊,72,13-18。
俞宗賢(2008)。數學低成就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數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施淑娟、吳玫君、許天維、陳淑勤(2008)。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概數與估算單
元數位個別指導模式之研發。論文發表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舉辦之
「TWELF'2008第四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學術研討會,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
柯華葳(1999)。基礎數學概念評量。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
作小組。
洪旭亮、劉育隆、郭伯臣、曾彥鈞(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適性學習系統
研究—以國小四年級「整數」能力指標為例。2006數理教學及師資培育研討
會,2006年11月3-4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洪敏甄(2007)。應用貝式網路進行國中數學學習診斷評量編製及適性補救教學設計—以「以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單元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未出版。
洪榮照、廖盈絜(2009)。國中輕度障礙學生數學學習之錯誤類型分析以「整數(正
整數、負整數)加減」為例。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3,24-31。
胡桂琴(2008)。自我教導訓練對國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
題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
市,未出版。
秦麗花 (1995)。數學學習障礙兒童解題錯誤類型分析。特殊教育季刊,55,33-38。孫碧霞 (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分數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未出版。康軒出版社(2009)。國中數學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康軒文教出版社。
陳文吉(2007)。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電腦輔助教學?師說,200,27-31。許天威(2002)。學習障礙者之教育。臺北:五南出版社。
許雅菱(2005)。貝氏網路在教育測驗分析上的應用。臺中師範學院測驗統計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郭伯臣(2004)。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2-2521-S-142-003)。
二、 英文書目
Bryant, D. P., & Dix, J. (1999). Mathematics interven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W. N. Bender(Ed.), Professional issues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pp. 212-259). Austin, TX: ProED.
Carroll, J. B. (1978). On the theory-practice Interface in the me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abilities. In P.Suppes (Ed.). Impact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Some case studie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Carnine, D. (1997).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mathematic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2), 134-141.
Cawley, J. F. (1984). Developmental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for the learning disabled. Rockville, Md. :Aspen sytems Corporation.
Cawley, J. F., Parmar, R., Yan, W., & Miller, J., (1998). Arithmetic computat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mplication for curriculum.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tice, 13, 68-74.
Englret, C. S., Culatta, B. E., & Horn, D, G. (1987). Influence of irrelevant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word problems on problem solv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Quarterly, 10, 29-35.
Fuchs, L., & Fuchs, D. (2001). Principl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Practice, 6(2), 85-95.
Geary, D. C. (2004). Mathematic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7(1), 4-15.
Hancock, V. E. (1992). The at-risk stud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0, 84-85.
Hasselbring, T. S. (1982). Remediating spelling problems of learning-handicapped
students through the ues of microcomput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2(4),
31-32.
Hegarty, M., Mayer, R.E., & Monk, C. A. (1995). Comprehension of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A comparison of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problem solv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7, 18-32.
Lerner, J. W. (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9th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erner, J. W., & Kline, F. (2006).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ord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10th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ester, F. K. (1980). Problem solving: Is it a problem? In M. M. Lindquist(Ed.), Selecte issue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 29-45). Berkeley Calif: McCutchan.
Lewis, A. B., & Mayer, R. E.(1987). Students”miscomprehension of relational statements in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9, 361-371.
Maccini, P., McNaughton, D., & Ruhl, K. L. (1999). Algebra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mplication from a research review.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22, 113-126.
Majsterek, D. J., & Wilson, R. (1989).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Consideration for practitioners. Learning Disabilities Focus, 5, 18-27.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Mercer, C. D., & Miller, S. P. (1992).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 in math to acquire understand, and apply basic math fact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3,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