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雅各(2004)。質行研究導論。收錄謝臥龍策劃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王怡又(2000)。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靜宜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王鍾和、郭俊豪(1998)。祖孫家庭與親職教育。學生輔導,59,50-61。田聖方、余玉眉、蔣欣欣編(1992)。質性研究—田野研究法於護理學之應用。台北:巨流
朱岑樓、高梓、趙錦華(1983)。談隔代教養問題。今日生活,203,6-13。
余振民譯(1997)。Roy Wilknson(1975)著。教育的藝術(CommonsenseSchooling)。臺北縣:光佑。
李健輝(2008)。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復原力之探究。濟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奉儒(譯)(2004。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載於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 (3版)。
李玉冠(2000)。隔代家庭祖孫關係之探討-以台北縣低入戶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李淑娟(1999)。團體諮商對父母離婚兒童人際關係及生活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沈芳榕(2008)。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需求之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怡嘉(2007)。隔代教養家庭中祖母角色與經驗學習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吳秀蘭(2003)。祖父母涉入學齡前孫子女生活情形與父母親職勝任感之關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邱珍琬(2002)。隔代教養祖孫需求初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057-2085。
邱珍琬(2004a)。隔代教養家庭優勢-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學報- 教育類,38(2),33-44。
邱珍琬 (2004b)。變化中的家庭---隔代教養。台北:學富文化。
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81-126。收錄於謝臥龍主編,質性教育。台北:心理。
林志忠(2000)。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及支持方案之分析。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課程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論文。
胡雅雲(2007)。金門縣隔代教養幼兒在幼稚園生活適應暨非語文智力表現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胡幼慧、姚美華 (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士女性研究實例。141-158。台北:巨流。
紀幸妙(2004)。隔代教養祖父母健康狀況與生活滿意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麗君、蔡文輝 (1985)。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許文震(2005)。澎湖縣國小隔代教養學童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玉玲(2000)。隔代教養學童的生活世界--一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2008)。扶持五歲幼兒教育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扶持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郭俊豪(1998)。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梁雅舒(2003)。祖父母的孩子-隔代教養家庭輔導。學生輔導,88,34-41。陳思璇(2008)。隔代教養類型與祖孫知覺親密感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翠臻(2008)。原鄉地區隔代教養之現狀分析:以花蓮縣光復鄉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學怡(2007)。東南亞籍移民家庭之子女在校同儕互動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麗欣、翁福元、許素維、林志中 (2000 a)。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成人教育通訊,2,37-40。
陳麗欣、翁福元、許素維、林志中 (2000 b)。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成人教育通訊,4,51-66。
陳麗敏(2006)。生命轉彎處-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之生活經驗探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怡玲(2008)。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五位隔代教養(外)祖父母的教育期望與教養方。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英鎮譯(2000)。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紅葉文化。
張慶熊 (1997)。生活世界是人類主體間交流的基礎。哲學雜誌(20)116-135。彭柑綾 (2006)。從隔代教養家庭探究祖孫對偶關係之生活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燕如(2000)。台中市單親國中少女教養需求與社會支持需求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黃韻瑜(2007)。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親職教育之研究--以嘉義縣三所教育優先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佳儀(2002)。隔代教養家庭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灣北區高年級學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吉(2000)。社會變遷中隔代教養與少年非行之關係實務調查研究。警學叢刊,31(3),97-109。黃淑容(2004)。生命的嫁接-隔代教養家庭祖孫生活重要事件與依附關係之敘說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所碩士論文。黃惠娟、楊少強(2004 a)。落跑父母激增。商業周刊,862,130-136。
黃惠娟、楊少強(2004 b)。隔代而與單親而趨勢調查—隔代教養出了什麼問題?。商業周刊,862,138-140。
黃富順(1995)。老人與健康。台北: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Fraenkel, J. R.&Wallen, N. E .著。教育研究法:研究實務(4版)台北:心理。
賈浩妃(1998)。祖父母協助托育孫子女的決定過程-運用家族治療中結構學派的分析。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齊力、林本炫編(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二版二刷)。南華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
劉淑慧(2000)。 Heppner, P. P., Kivlighan, D. M. & Wampold, B. E.(1992)著。諮商研究法(Research Design in Counseling。)台北市:五南。
劉怡妏 (2002)。帶孫行為與相關因素對祖母生活品質之影響,私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恆佳 (2003)。隔代教養高學業成就兒童之學習歷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謝家玹(2008)。一位90歲老阿嬤的隔代教養敘說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美惠譯(1998)。Foster W. Cline, M.D. & Jim Fay合著:祖父母當家。臺北:創意力文化。
英文部份
Bryson. & Casper,L. (1999), Nearly 5.5 million children live with
grandparent.http://www.census.gov/Press-Release/www/1999/cb
99-115.html.
Dannison L;Smith, A. B. & Tammy, V. H. (1998).“When‘Grandma’Is
‘Mon’:What Todays Teacher Need to Know”Childhood Education,
75:12-16.
Edwards, O.W. & Mumford,V.E. (2005). Children raised by
grandparents:Implications for social policy.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25(8),18-30.
Fuller-Thomson, E., Minkler,M.& Driver, D. (1997). A profile of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Gerontologisr,37(3),406-411.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90).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London: Sage.
Hannah, H. H. (2006).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households headed by a grandmother as caregiver.The Social Service Review,80(2),264-27.
Henderson, T. L. (2004). Grandparents rearing TANF: A study in
Virginia.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96(2),10-12.
Hirshorn, B. A. (1998). Grandparent as caregivers.In M.E.Szinovacz (ED).,Hardbook on grandparenthood,200-214. Westport,CT:Greedwood.
Henderson, K. A. (1991). Dimensions of Choice: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Recreation, Parks, and Leisure Research.Stage College, PA:Venture.
Kleiner, H. S., Hertzog, J. & Targ, D. B.(1998).Grandparents acting as parents.http://www.uwex.edu/ces/gprg/article.html.
Jones, M. R.; & Hansen, (1996). Caregiving Behaviors which Predict
Adjustment of Children Raised by Grandpar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ivision of child, Youth and Family Serv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9986)
Jendrek, M. P. (1994). Grandparents who parent their grandchildren:Circumstances and decisions.The Gerontologist ,34 (2),206-216.
Marshall, C.& Rossman, B. G.(1995).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econd edition. Newbury Park, CA:Sage.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 depth Interviewing, Seconne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Patton,M.Q.(1990).Qual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 Newbury Park, CA:Sage.
Solomon, J. C., & Marx, J.(1995).”To Grandmother's House We Go”:Health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Children Raised Solely By Grandparents.The Gerontologist, 35(3), 386-394.
Taks, M. (1995). Grandparents raiasing grandchildren: A guide to finding
help and hop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4712)
Tator, S. J. & bogdan, R. (1984).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London:Wilsy.
Woodworth,R.S. (1996).You’re not alone…You’re not in a million.Child
Welfare,75(5),619-635.
Yin, R. K. (1994).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Thousand Oaks, CA:Sage.
網路資訊
林天佑(2008)認識研究倫理 http://w2.nioerar.edu.tw/basis3/12/gf15.htm
摘自於98年6月30日。台北市立師院國教所
洪敬浤 (2006) 隔代教養-施援手小孩老人都受惠。臺中.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許芳菊(2006)。隔代教養好嗎—當祖父母變保母。http://www.npttc.edu.tw/academic/child/3-12-%A4W%BD%D2%A4%BA%AEe/%AEa%AEx%B1%D0%A8l/Web/web1/grandf&m_index.htm。
華視 / 2009/03/18 新聞報導。
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戶數及兒童少年人口推估(2008) 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兒少福利數據>隔代教養.外籍配偶及單親家庭子女人口推 http://www.cbi.gov.tw/CBI 2/internet/main/doc sec.aspx?uid=112摘自於98年12月1日。
一家人(詞:陳建名 曲:王建勛)。http://blog.xuite.net/ann_lin/tiandi/14971235
摘自於98年10月25日
生命圓舞曲(詞:姚若龍 曲:曹俊鴻)http://blog.xuite.net/ann_lin/tiandi/14971235
摘自於98年11月11日
生命的陽光(詞:洪予彤 曲:許勝雄)
http://blog.xuite.net/ann_lin/tiandi/14971235
摘自於98年11月30日
人間有愛(詞:姚若龍 曲:巫白雨)http://blog.xuite.net/ann_lin/tiandi/14971235
摘自於98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