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文科 (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沐錱 (2006)。國民中學集中式藝術才能班學生家庭背景與學習成就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秀槐 (1984)。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依慈 (2004)。學生家庭背景因素對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基隆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桂芳 (2006)。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高職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鐘和 (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政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麗華 (2006)。「結合動機之時間管理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時間管理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石家妃 (2004)。高工電機類科技能優秀學生時間管理與基本學科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朱文雄 (2005)。主管的時間管理。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行政院主計處 (2006)。家庭組成型態變遷。第3局第2科。
網址: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662814133871.pdf
李介麟 (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信念、單親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李隆盛、賴金春(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1(3),39。
呂欣怡 (2004)。個人特性、家庭背景與人群互動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 (2009)。歷年四技二專體一入學測驗各類別或群組報考人數統計(96學年度)。取自:http://www.tcte.edu.tw/four/maj_count_4y.php
周佳樺 (2005)。國中學生國語文學習態度、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明樂 (2004)。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林生傳 (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育如 (2006)。大學生生活型態與行動電話使用分析 —時間管理之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枝旺 (2006)。以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敬芹 (2007)。時間管理技巧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金武昌 (2004)。影響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卓思廷 (2008)。國三學生學習態度、家庭支持、數學學習環境與其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 —以基隆市某國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宗立 (2000)。學校行政決策。高雄:麗文文化。
吳泓泰 (2006)。國中生學習風格,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登坤 (2007)。嘉義縣市九年級學生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學習態度、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希勇 (2004)。族群 、地區與家庭背景對台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胡育如 (2003)。私立高職老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以一位幼保科老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胡雪燕 (2001)。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美合 (2006)。國小音樂班學生時間管理對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北縣四所音樂班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施信華 (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珍梅 (2007)。高職女生父母教養方式、同儕關係與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以台北縣某高職幼保科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澤佼 (2005)。高級職業學校學生音樂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學校為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永欽 (2002)。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國立暨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英豪 (2009)。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之初探。家庭教育雙月刊。18,94。
陳英三 (1984)。臨床學習心理學-以學業不振兒童為中心。臺北市:大洋。
陳建州、劉正 (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2(上),120。
陳建志(2000)。台灣地區科系、職業性別隔離與收入性別差異之變遷。教育與心理研究,23(2),285-312陳建良 (2002)。以人力資本的跨代轉移-家庭背景對18~19歲子女教育成就的影饗。國立暨南大學實證經濟研討會。
陳淑慧 (2008)。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以高職幼保科學生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陳雅玲 (2005)。一個台灣兩個世界-菁英部落。商業周刊。918 ,23。陳雅萍 (2004)。國中新生英語實力差異與其家庭背景關係之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景花 (1994)。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儀如 (1998)。國民中學學生時間管理、時間壓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家政群群科中心學校95年度成果報告書。國立台中家商編制。
教育部統計處 (2009)。國小、國中、高中、高職畢業生升學率(96學年度)。98年3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index08.xls
教育部 (2008)。九十八學年度技術校院四年制專科學校二年制日間部聯合登記分
發招生簡章。
郭靜宜 (2002)。高中職幼兒保育科應屆畢業生生計準備與生計選擇之研究---以北區高中職幼兒保育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麗玲(2002)。成功自我導向學習與五行。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莊惠雯 (2004)。大學生時間分配、社會支持來源、心理狀態、健康行為與自覺安適狀態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許文瑜 (2006)。高職幼保科「族群關係」教學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定邦 (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溫秀鈴 (2003)。高中職幼兒保育科學生職業認知之研究--以某私立高中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溫素敏 (2007)。國中生重要他人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仕強、石詠琦 (1994)。時間管理。台北:空大。
曾冠諦 (2007)。新竹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 (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素貞 (2003)。高中職幼保科實習課程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振成 (2001)。如何在社會便變遷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諮商與輔導。181,42-44。張倩純 (2007)。童年經驗、生涯抉擇與兒童觀關係之探討—以六位自願就讀幼保科學生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碧玉 (2006)。職校幼保科問題本位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黃如妤 (2007)。台中市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芳銘 (1998)。社會階層在家庭教育中控制結構與資源分配差異的探究。中大社會文化學報。6期,71。黃迺毓 (1988)。家庭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黃毅志 (2008)。如何精確測量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東大教育學報。19(1),157-158。
黃綺君 (2005)。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葉麗珠 (2006)。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蔡東敏 (2003)。職校學生之重要他人影響、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典謨 (1997)。「資優教育的革新與展望」-開發潛能培育人才。台北:心理。歐仁榮 (2004)。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對高職生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威翔、鄭景俗(2009)。RST探勘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相關因素研究。網路社會學
通訊(78),98年6月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8/78-17.htm
劉燕饒 (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鄭玉珠 (2008)。高級職業學校98家政群課程綱要分析-兼論幼保科師資結構之因應。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文琦譯 (2005)。Mark Forster 原著。搞定一切,還有時間玩(Get Everything Done-And still Have Time to Play)。台北:方智。
盧世傑 (2008)。國三學生時間管理之研究。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論文。盧玉芬 (2006)。不同年級幼保科學生知識信念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謝伯榮 (2005)。國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碩士論文。謝佳雯 (2003)。學校領導者的時間管理。教育行政雙月刊。24期(3),45-46。
謝亞恆 (2003)。族群、家庭背景與國中學業成就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敏青 (2006)。國中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中正國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謝嘉芳 (2007)。中部地區高職電機科學生人格特質、學習態度、班級學生行為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謝寶琳(2003)。高職幼兒保育科學生專業科目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戴振堯 (2007)。高中生的物理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碩士論文。戴源甫 (2007)。家庭背景、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結構方程模式之分析途徑。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藍采風 (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
韓京倫 (2009)。一個高職幼保科學生在實習中的幼兒教保進路歷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聯合報 (2009)。不景氣 「還是要顧興趣」。2009-02-22/C3版/教育。
蘇清守 (1987)。父母人格對資優子女的影響。資優教育季刊,22,20。【英文部分】
Coleman,J.S.(1988)Ed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New Hampshire:Ayer Compary.
Kimble,G.K.(1967).Foundation of condition and learning.New York:Appleton.
Kan,K.and Tsai, W.D. (2001),Parenting Practices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 Seminar on Panel Study of Family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Academia Sinica.
Kottman, T(1995). Partners in play: 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lay therapy.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Weeb,N.M.(1989).Pee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small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