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陳怡勝(1983)。電腦軟體在法律上之保障,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1995)。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標準化初探:根基於資訊安全政策與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政策。
3.蔡美智(1998)。電腦軟體開發契約之研究兼論電腦程式著作權之法律保護,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4.邱晧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
5.林敏惠、黃景彰(2001)。網際網路祕密投票之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第三卷第一期二○○一年一月。6.洪郁修、張育銘、陳建旭(2001)。電子通訊產品軟體介面評估系統之發展研究,九十年技術與教學研討會,頁121-126。
7.陳同孝、張真誠、黃國峰 (2001)。數位影像處理技術(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8.張真誠 (2002)。淺談數位浮水印。2009年5月20日,取自 http://beaver.dlc.ncnu.edu.tw/projects/emag/article/200203/download/淺談數位浮水印.doc. 。
9.歐上晉(2002)。網站首頁視覺設計要素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相關分析研究─以汽車製造業首頁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10.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2002)。政府機關公開金鑰基礎建設憑證政策第一版。2009年 9月2日,取自http://www.ctcn.edu.tw/cc/download/gpki_cp.pdf
11.方裕民(2003)。人與物的對話 – 互動介面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田園城市。
12.吳瑞明(2003)。 ERP系統使用者滿意度之關鍵因素研究-以K公司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13.陳星吏(2003)。一個以角色為金鑰管理基礎的企業數位版權管理,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14.陳俊宏、呂豐足(2003)。網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原則概觀,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2003(1)。15.許標能(2003)。FTTB寬頻接取網路系統服務品質及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研究所。16.蔡明誠 (2003)。數位時代著作權相關法律及管理問題之探討。國家政策季刊,2 (1),頁131-150。17.張柏任(2003)。應用於多媒體數位內容之數位版權管理機制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18.劉啟昇(2003)。利用離散小波包裹轉換的聲音浮水印系統,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網路與通訊研究所。19.詹德章(2003)。電子市集使用者滿意度衡量模式,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20.王采瑜(2004)。安全與效率之適用於資訊商品數位權利機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21.洪懷謙(2004)。本體論考量之教材數位版權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22.張鐸 (2004)。電腦與資訊倫理。台北:文魁。
23.斯其大科技總經理 吳端煇(2004)。Apache之模組化設計與開放。2009年 11月25日,取自http://210.240.189.212/dctelearning/type_resources/03_final/9612_final_report//Week11/bit095106/Appserv%20%E5%AE%89%E8%A3%9D%E8%88%87%E6%87%89%E7%94%A8.ppt
24.蔡文雄、楊中皇 (2005)。加入時戳服務的數位浮水印驗證機制。2009年5月20日,取自http://crypto.nknu.edu.tw/publications/2005IMPM-B40.pdf
25.林惠君(2006)。行動通訊加值服務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26.陳年興(2006)。數位內容保護技術。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中心通訊,八十七期,2009年6月2日,取自http://www.cert.org.tw/document/column/show.php?key=97
27.郭育郎(2006)。淺談檔案加密原理與實務應用,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7期,2006年10月15。
28.劉淑君(2006)。出版品版權發行管理機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29.王保進(2007)。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初版三刷)。台北:心理,頁455。
30.后思林(2007)。數位著作權管理機制可行性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
31.李宗翰(2007)。位置感知技術應用於華語文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研究所。
32.徐正達(2007)。像浮水印為基礎之數位文件的版權管理與保護,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33.陳秀峯(2007)。網路著作權,2009年8月28日,取自http://icerc.tnssh.tn.edu.tw/download/rs/9605_7.ppt。
34.謝銘洋(2008)。智慧財產權法,台北:元照。
35.維基百科編者 (2009). 數位浮水印. Wikipedia, . Retrieved 13:51, 6月 2, 2009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5%B8%E4%BD%8D%E6%B5%AE%E6%B0%B4%E5%8D%B0&oldid=10192923
36.著作及著作人,2009年8月25日,取自http://tc.genedu.fcu.edu.tw/info_index/a_report/data/972test.pdf
37.教育部顧問室安全聯盟,金鑰管理,網路安全第三章。2009年9月13日,取自http://www.ee.cgu.edu.tw/combrief/Module%2003-%E9%87%91%E9%91%B0%E7%AE%A1%E7%90%86.pdf
38.邱志仁、林華乙、趙信翔、潘德鈞。無線感應網路上採用身份識別金鑰管理機制資料安全傳輸模式,2009年9月23日,取自http://www.powercam.cc/home/read_attach.php?id=94
39.XOOPS 正體中文延伸計畫,2009年12月1日,取自http://xoops.tnc.edu.tw/
40.维基百科编者 (2010). RSA加密演算法. Wikipedia, . Retrieved 16:25, 4月 20, 2010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RSA%E5%8A%A0%E5%AF%86%E6%BC%94%E7%AE%97%E6%B3%95&oldid=12955535.
英文部分
41.Nunally, J.C. (1978). The Management Guide to Competi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New York, NY: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42.Wortzel, R.,. (1979). New Life Style Determinants of Women’s Food Shopping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43(3), 28-29.
43.Nielsen, J. (1993). Usability Engineering. Boston: AP Professional.
44.R.G. van Schyndel, A.Z. Tirkel and C.F. Osborne (1994). A digital watermark. Proc. of 1994 IEEE Int. Conf. on Image Proc., Vol II, pp. 86-90
45.W. Bender, D. Gruhl and N. Morimoto (1995). Techniques for data hiding. Proc. of SPIE, vol. 2420, pp. 40.
46.J. Brooke (1996). SUS: A quick and dirty' usability scale. Jordan, P. W., Thomas, B., Weerdmeester, B. A., & McClelland, I. L. (Eds.), Usability evaluation in industry, pp. 189-194.
47.G. Voyatzis and I. Pitas (1997). Embedding Robust Watermarks by Chaotic Mixing. Proc. of DSP 96, vol. I, pp. 213-216.
48.I.J. Cox, J. Kilian, T. Leighton and T. Shamoon (1997). Secure spread spectrum watermarking for multimedia.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vol. 6, pp. 1673-1687.
49.J.F. Tilki and A.A. Beex (1997). Encoding A Hidden Auxiliary Channel Onto A Digital Audio Signal Using Psychoacoustic Masking. Proc. engineering new century, pp. 331-333.
50.Y. Wang(1998). A New Watermarking Method of Digital Audio Content For Copyright Protection. Proc. ICSP’98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2, pp. 1420-1423.
51. Atul Kahate (2006).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McGraw-Hill Education.
52. Discussion Paper Copyright Reform and Digital Agenda. 10/21/2009, Retrieved from http://www.law.gov.au/publications/digita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