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hen, Anthony P. 1985 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ngland: Ellis Horwood and Tavistock Publications.
David, Harvey 1989 the urban experience .New York: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England: London.
Fischer, Claude S., 1976 The Urban Experien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Fischer, Claude S., Robert Max Jackson, C. Ann Stueve, Kathleen Gerson, Lynne McCallister Jones with Mark Baldassare 1977 Networks and Places: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Urban Set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Godfrey, Brian J. 1988 Neighborhoods in Transition: The Making of San Francisco’s Ethnic and Nonconformist Communiti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immel, Georg 1971 (1903)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Translated by Edward A. Shils. Pp.324-339 reprinted in Donald N. Levine (ed.), Georg Simmel on the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arl, Polanyi,黃樹民、石佳音、廖立文譯 1991《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台北:遠流
Soto, Hernando,王曉冬譯 2001 《資本的秘密》。台北,城邦。
Sennett, Richard,國立編譯館主譯,萬毓澤譯 2007 《再會吧!公共人》。台北:群學。
王世慶 1994 〈從清代台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清代台灣社會經濟》131-216。台北:聯經。
王崧興 1967 《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73 〈濁大流域的民族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
王文安 1987 《光復後臺灣居住空間型態的演變與未來發展之硏究》。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硏究所碩士論文。
文馨瑩 1990 《經濟奇蹟的背後: 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台北,自立晚報。
王振寰 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
王佳煌 2005 《都市社會學》。台北:三民。
文崇一、許嘉明、瞿海源、黃順二 1975 《西河的社會變遷》。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矢內原中雄著,周憲文譯 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
台北縣政府工務局使用管理課 2005 《公寓大廈管理維護相關法令使用手冊》。
林會承 1996 〈澎湖的聚落單位: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53-132。
林美容 1986 〈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2-114。
吳定,薄慶玖 1993 《大台北都會區行政區定位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吳森田 1994 〈所得,貨幣與房價—近二十年台北地區的觀察〉,《住宅學報》2:49-65。
莊金昌 1985 《住宅分層所有權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振民 1973 〈祭祀圈與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191-208。
涂爾幹著,渠東譯 2002 《社會分工論》。台北:左岸文化。
涂照彥 1999《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
張金鶚 1990 《住宅問題與住宅政策之硏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張景森 1993 《臺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台北,業強。
張珣 1996 〈光復後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81: 163-215。
張正瑜 1999 《住宅商品化設施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明 1972 〈祭祀圈之於居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49-57。
1973 〈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許坤榮 1987 《台北邊緣地區住宅市場之社會學分析》。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紹馨 1979 《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
陳建州 1990 《由社會背景與生活方式看平民居住空間:以1954年以後臺灣鄉村地區新建之平民住宅為硏究對象》。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硏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 1991 《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
陳玉璽 1992 《臺灣的依附型發展 : 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北,人間
陳東升 1995 《金權城市 : 地方派系、財團與臺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陳瑞樺 1996 《民間宗教與社區組織》。清華大學人社所畢業論文。
陳正祥 1997 《臺北市誌》。台北,南天。
葛伯納(Bernard Gallin) 1979 《小龍村》。台北:聯經。 楊弘任 2007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台北:左岸文化。
蔡勇美、郭文雄 1982 《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北:巨流。
曾旭正 1994 《戰後臺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硏究》。台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硏究所博士論文。
曾裕恆 1996 《臺灣住宅社區演變與發展之硏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硏究所建築規劃組碩士論文。
溫豐文 1984 《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台北,五南。
謝國雄 2003 《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南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黎淑慧 2003 《論「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對社區發展的影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硏究所博士論文。
關華山 1980 〈台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概念〉,《中研院民族所集刊》49:175-215。
魏家弘 1996 《臺灣土地所有權槪念的形成經過 : 從業到所有權》。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蕭惠文 1986 《臺北市都市集合住宅空間形式轉化硏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硏究所碩士論文。
董鑑霆 2001 《台灣住宅建築開發觀念與居住者使用態度演變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計畫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