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毛連塭、陳麗華、劉燦樑(1991)。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修訂報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2,29-56。王文科(1992)。資優課程設計。台北:心理。
王秋絨(1991)。批判教育論在我國教育實習制度規劃上的意義。台北市:師大。
牟宗三(2004)。理則學。台北:正中。
江芳盛(1997)。談邏輯性思考的教學。國教輔導,37,25-27。江淑卿(2007a)。兒童邏輯推理測驗之研發與初探。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8,39-70。江淑卿(2007b)。從心智模式論點探討兒童推理能力之發展。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1-32。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台北:心理。
吳俊德(2008)。不同推理能力學生猜測與驗證歷程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吳靜吉、葉玉珠(1992)。「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甲式」之修訂。測驗年刊,39,79-103。李丹(1989)。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李靜、宋立軍、張大松(1994)。科學思維的推理藝術。台北:淑馨。
杜聲豐(198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
周家卉(2006)。國小學童科學推理類型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林子育(2007)。國小學童科學推理能力測驗編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林碧珍、蔡文煥(2003)。四年級學生在國際教育成就調查試測的數學成就表現。科學教育月刊,258,2-20。林福貹、劉曼麗(2007)。推理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8,1-32。邱素真(1995)。台北市立國民中小學學生邏輯概念發展之橫斷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久賢(1993)。家政科批判思考教學之探討。中等教育,44(5),5-14。洪文東(1997)。思考的意義與性質。屏師科學教育,6,2-10。洪文東(2000)。從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學報,11,52-62。唐慧娟(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解題與推理思考能力相關因素之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
張春興(199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美玉、吳玉明(1999)。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表現的探討-解釋推理及問題解決能力。科學教育學刊,7(3),255-280。張筱珊(2004)。國小學童演繹邏輯推理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國民教育司。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郭生玉(1988)。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金美、李榮彬、余昌哲(2008)。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甲式改編與效化。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69~200。郭靜芳(1997)。國小資優生後設認知與推理思考能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陳波(2007)。邏輯學第一堂課。台北:書泉。
陳姿津(2007)。「科學類比推理」網路互動學習研究-促進國中生電學之概念建構與推理能力。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素玲(2002)。國小自然課本的數學概念與科學推理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陳麗華(1989)。國小社會科批判思考教學的省思。現代教育,7,121-135。黃秀青(2005)。電腦益智遊戲嶼國小學童推理思考過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黃幸美(1995)。類比推理思考及其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3(3),128-142。黃莉雯(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解決邏輯問題的表現之階層次序分析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判性思考教學。台北:洪葉。
葉玉珠(1991)。我國中小學學生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玉珠(2003)。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葉玉珠、葉碧玲、謝佳蓁(2000)。「中小學生批判思考技巧測驗」之發展。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7(1),27-46。劉春纓(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類比推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劉福增(2003)。邏輯思考。台北:心理。
潘志忠(2003)。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6,53-88。蔡志鵬(2003)。生活取向之批判思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歸納演繹能力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英耀、王文中、吳靜吉、黃正鵠(1996)。批判思考量表之編製初步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3,213-226。鄧雅瑛(2007)。國小高年級科學與科技批判思考能力量表發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佳鈺(2009)。國小學童邏輯推理能力養成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佳蓁(1999)。國小高年級學生多元智能、思考風格與批判思考能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簡茂發(2007)。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命題研究與測驗發展。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12-18。簡茂發、黃光雄(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
簡素真(1993)。兒童條件式推理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譚克平(2009)。TIMSS國際教育評比研究簡介。研習資訊,26(6),11-20。
蘇明勇(2003)。批判思考之思考批判:科學教育中的批判思考教學與評量。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003專刊,88-119。蘇明勇、黃萬居(2006)。蘇格拉底詰問模式對六年級學生批判思考能力與傾向之影響。科學教育學刊,14(5),597-614。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0)。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網站。2010年4月20日,取自:http://pisa.nutn.edu.tw/Comments%20the%20quantity%20connotation.html
英文部分
Bitner, C., & Betty, L. (1988). Logical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of sixth through twelfth grade students and formal reasoning modes as predictors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Lake of the Ozarks, MO.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Boston: D. C. Heath.
English, L. D. (1998). Children’s reasoning in solving relational problems of deduction, Thinking and Reasoning, 4(3), 249-281.
Ennis, R. H. (1987). A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 In J. B. Baron, R. J. Sternberg (Ed.),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pp. 9-26).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Ennis, R. H. (1985).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 45-48.
Henson (2001). Analyzing Product Innov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30.
Klahr, D., Fay, A. & Dunbar, K.(1993).Heuristics for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A development study. Cognitive Psychology, 25 , 111-146.
Kline,P. (1994).Intelligence: The pychmetric view. London, Routledge.
Krulik, S., & Rudnick, J.A. (1993).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 and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oston: Allyn and Bason.
Lipman, M. (1991). Thinking in educ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field, M. (1997). Thinking for yourself: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reading and writing. Belmont,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Nickerson, R. S. (1991). Modes and models of informal reasoning: A commentary. In Voss, J. F., Perkins, D. N. & Segal J. W.(Eds.), Informal reasoning and education(pp.291-309).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orris, S. P. (1985).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8), 40-45.
Norris, S. P. & Ennis, R. H. (1989). Evaluation critical thinking. CA: Midwest Publications.
Novak,J.D.,& Gowin,D.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ul, R. W. (1993). Critical Thinking: What Every Person Needs to Survive in a apidly Changing World (3rd ed.), USA: Jane Willsen and A. J. A. Binker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Ross, J. A., & Smyth, E. (1995). Thinking skills for gifted students: The case for correlational reasoning. Roeper Review, 17, 239-243.
Schauble, L. (1996).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in knowledge-rich contex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2(1),102-119.
Siegler, R. S. (1998). Children's thinking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 ce- Hall.
Swartz, R. J. & Perkins, D. N. (1990). Teaching thinking:Issues and approaches. Pacific Grove, CA: Critical Thinking Books and Software.
Warrick, P. D., & Naglieri, J. A. (1993). Gender differences in planning, attention,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cognitive process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 69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