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譯)(2002)。McMillan,J.H.和 Schumacher,S.著。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王景生(2005)。圖形組體應用在國小數學文字題解題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雅各(2004)。質性研究導論。質性研究,3-55。台北:心理。
王滿堂(2004)。視覺與知覺生理學。台北:藝軒。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古智有(2007)。在實習輔導過程中探討圖畫書運用於國小高年級數學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朱伶莉(2004)。幼兒對圖畫書回應行為之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朱敬先(1998)。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吳宗立(2000)。情境學習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3),157-164。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
何應傑(2003)。兒童閱讀圖畫書意義建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冠瑢(1997)。兒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圖畫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惠加(2005)。台灣幼兒圖畫書閱讀反應研究現況與考察。第九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55-276。台北:富春文化。
李雅惠(2004)。國小六年級師生對圖畫書中師生角色及互動觀分析—以John Burningham的《魔數小子》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易青(2006)。圖畫書融入數學教學對幼兒學習數概念效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真美(1996)。圖畫書—幼兒的閱讀之窗。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天衛文化。
林真美等(2004)。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台北: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禎川(2002)。國小四年級學童對 Leo Lionni 故事繪本主題詮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曉茹(2004)。生命教育融入九年一貫國語文教學活動探討--以繪本應用為例。第八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85-311。台北:富春文化。
邱玉娟(2004)。國小學童閱讀「生物腐化」相關繪本之「生物腐化」想法成因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貴發、鍾邦友(1993)。情境學習理論與電腦輔助學習軟體設計。台灣教育,510,23-29。
東霖教研室(2002)。多元智慧教學與評量--成功的數學教學。台北:冠學文化。
威斯納(1994)。瘋狂星期二。台北:麥田。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素霞(1996)。從美育觀點談—國內兒童讀物插畫品質的提升。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天衛文化。
徐素霞(2001)。兒童圖畫書的圖像特質與文字表現。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41-48。台北:藝術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張平東(1995)。國小數學教材教法新論。台北:五南。
張英傑、周菊美(譯)(2005)。John A. Van De Walle著。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一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莊雅茹(1998)。知覺、注意與學習。視聽教育,40(3),1-8。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忠侃(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海泓(1999)。讓兒童的想像力展翅飛翔—以《瘋狂星期二》導讀為例。語文教育通訊,18,43-54。
陳海鴻(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通訊,23,64-78。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研究與資料,25,47-55。
梁菁雯(2004)。不同讀者對林明子圖畫書插畫之反應。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承諄(2007)。數學繪本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給希望孩子看書的父母。台北:宇宙光。
黃迺毓(1999)。童書是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慧珊(2003)。兒童對幻想性圖畫書的反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叔卿(1993)。兒童圖畫書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33,65-72。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鄭日昌、周軍譯(2003)。Rookes, P. 和 Willson, J.著。知覺—理論、發展與組織。台北:五南。
鄭明進(2001)。圖畫書的主題與分類。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33-40。台北:藝術館。
蔡宛珊(2004)。成人讀者對圖畫書的解讀—以幾米作品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秉燁(2007)。促進理解的認知學習:國小數學學習地圖。台北:高等教育。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劉秋木(1984)。知覺歷程與閱讀。花蓮:花蓮師範專科學校。
劉秋木(2002)。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劉鳳芯(2000)。台灣之圖畫書批評語言與討論語彙。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323。台北:富春文化。
賴郁琪(2007)。運用圖畫書進行時間概念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鍾靜(2005)。數學繪本。第1531期九年一貫課程教學深耕種子教師研習資料--數學領域,93-97。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蘇振明(1986)。認識兒童圖畫書及其教育價值─從消基會評選優良兒童圖畫書談起。幼教天地,5,37-50。
蘇振明(2001a)。圖畫書與兒童教育。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28-32。台北市:藝術館。
蘇振明(2001b)。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13-15。台北:藝術館。
貳、英文部分
Gallagher,J.J.(1979). Basic skills common to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79(8),555-565.
Hechtman,J.,& Ellermeyer,D. (1998).Teaching math with favorite picture books. New York:Scholastic Professional Books.
Hellwig,S.J.,& Monroe,E.E.,& Jacobs,J.s.(2000). Making informed choices: Selecting children’s trade books for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7(3),138-143.
Jenner,D.M.,& Anderson,A.(2000). Experiencing mathematics through literature:the story of Neil.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6(9), 544-548.
Jenner, D.M. (2002). Experiencing and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in the midst of a story.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9(3), 167-171.
Krutetskii,V.A.(1993).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abilitier in school children. 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tinez,J.G.R.,& Martinez,N.C.(2001).Reading and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a guide and a resource book. Needham Height, MA:Allyn & Bacon.
McDonald,S.,& Rasch,S.(2004).Picture Books+Math=Fun. Book Links, 14(2),9-14.
McMath,J.,& King,M. A.(1994).Using picture books to teach mathematical concepts. Day Care & Early Education,21(3),18-22.
Murphy, S. J. (1999). Learning math through stories. School Library journal, 45(3), 122-124.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1977).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position statement on basic skills. Arithmetic teacher,25(1),18-22.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2000). Principle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Reston,VA:NCTM.
Niss,M.(1996).Goal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In J. Kilpatrick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section 1, 11-47.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The Netherlands.
Schiro,M. (1997). Integra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s in the classroom: children as meaning makers, problem solvers, and literary critic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Tischler, R. W. (1992). How to use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teach mathematics. NCTM.
Whitin, D. J.,& Gary,C.C. (1994). Promoting mathematical explorations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Arithmetic teacher,41(7),394-399.
Whitin,D. J.,& Whitin,P. (2004). New Visions for Linking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