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本國文獻
一、專書著作(以下皆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和雄,《論行政不作為之權利保護》,自版,1994年8月。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3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2000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三)》,學林,2004年7月。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1997年。
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義》,元照,2004年。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02年。
李惠宗,《憲法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1998年6月。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第5版,2003年。
李鴻禧等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元照,2002年。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1999年9月。
林明鏘,《行政契約法》,翰蘆,2006年4月。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三民,2001年。
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自版,1996年。
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三民,2001年。
邱聯恭,《爭點整理方法論》,三民,2005年。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蔚理法律,1989年。
周志宏,《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學林出版,2001年。周志宏,《大學自治與大學法》,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年。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文化,2003年。
孟德斯鳩(Montesquieu)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1998年。
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三民,初版,1991年
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元照,1976年。
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1994年。
翁岳生等著,《行政法2006(上)》,元照,2006年。
翁岳生編,《當代公法新論(中)》,元照,2002年7月。
翁岳生編,《當代公法(上)》,元照,2002年7月。
陳敏,《行政法總論》,第三版,自版。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自版,2005年。
陳愛娥譯,Karl Larenz,《法學方法論》,五南,2006年。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1999年。
許育典,《教育法》,五南,2007年。
程明修,《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新學林,2005 年10 月。
楊日然,《法理學》,初版,三民,2005年。
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初版,月旦,1997年。
董保城、湛中樂,《國家責任法》,元照,2005年8月。
廖義男,《國家賠償法》,三民,1988年。
廖義男,《國家賠償法:行政法論述之一》,自版,1993年。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元照,2000年1月,初版。
賴恆盈,《行政法律關係理論之研究》,元照,2003年。
羅明通,《國家賠償法上公權力概念之比較研究》,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行政法系列叢書,1995年。二、期刊論文及專書
李仁淼,〈教師對學生之體罰與國家賠償責任〉,《台灣法學雜誌》,149期,2010年4月。
李建良,〈公法與私法的區別(上)〉,《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2003年3月。
李建良,〈公法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39期,2009年11月。
李建良,〈行政法律關係序說〉,《月旦法學教室》,第30期,2005年4月。李建良,〈遭留校查看的私校學生〉,《月旦法學雜誌》,第6期,1995年10月。
李建良,〈大學自治與法治國家 -再探「二一退學制度」的法律相關問題〉,《憲法理論與實踐(三)》,學林,2004年7月。李建良,〈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 -「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之探討〉,《憲法理論與實踐(三)》,學林,2004年7月。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三八0號解釋及其相關問題〉,《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1997年。李建良,〈為「笨總統」上一堂憲法實例課〉,《台灣法學雜誌》,第117期,2008年12月。
李建良,〈基本權理論建構及其思考層次〉,《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2003年。
李建良譯,〈Christian Starck: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
李建良,〈試論大學評鑑結果之法律性質〉,《台灣法學雜誌》,第123期,2009年3月。
李惠宗,〈德國基本法所保障之職業自由〉,《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七)》,1997年6月。
李惠宗,〈憲法工作權保障系譜〉,《憲法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1998年6月。
李惠宗,〈從學術自由及大學自治行政權論大學退學制度之合憲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2期,2002年3月。
李惠宗,〈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9月。
吳志光,〈公立學校教師身分變更之行政救濟程序〉,《月旦法學雜誌》,第178期,2010年3月。
周志宏,〈私立大學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 -以日本法制為借鏡〉,《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三期。周志宏,〈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年12月。周志宏,〈學術自由之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李鴻禧等著,元照出版,2002年。周志宏,(接受大學教育是人民憲法上之權利?),《月旦法學教室》,第78期,2001年11月。周志宏,(教育文化人權入憲之研究),《法政學報》,第19期,2005年11月。周志宏,(學習權序論 -教育基本法學習權規定之解析),《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華誕祝賀論文集》,月旦出版。
法治斌,〈獨立於大法官解釋外之司法審查 -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89年訴字1833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年12月。
林三欽,〈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一〉,《月旦法學教室》,2007年3月,第53期。
林三欽,〈國家賠償的方法、範圍與當事人(下)〉,《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2008年7月。林三欽,〈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二 -怠於執行職務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5期。林三欽,〈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之三 -公共設施瑕疵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林子儀,〈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收錄於《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出版,1999年9月。
林錫堯,〈國家賠償法之分析與檢討(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2005年11月。城仲模,〈行政法上國家責任之理論與立法之研究〉,《行政法之基礎理論》,三民,初版,1991年。翁岳生,〈西德1981年國家賠償法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10卷第2期。
翁岳生,〈行政法與國家賠償法〉,收錄於同作者《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1994年。
陳春生,〈日本之行政過程論淺析〉,同作者,《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2007年,初版。
陳清秀,〈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上)〉,《月旦法學雜誌》,141期。陳愛娥,〈立法怠惰與司法審查〉,《憲政時代》,第26卷,第3期,2001年1月。陳愛娥,〈退學處分、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陳愛娥,〈公營造物的概念與公營造物利用的法律關係〉,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研究問題(下)》,2000年。
陳耀祥,〈德國的政黨法律地位〉,《憲政時代》,第17卷,第3期,1991年。許宗力,〈教育行政體制法治化之研究〉,《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1999年。
許宗力,〈行政處分〉,收錄翁岳生等著《行政法2006(上)》,元照,2006年。
許育典,〈學術自由作為大學法制的核心建構 -二一退學憲法爭議的省思〉,翁岳生編《當代公法(上)》,元照,2002年7月。
許育典,〈法治國原則在台灣教育行政上的建構2〉,《成大法學》,第二期。許育典,〈大學入學請求與多元入學方案的憲法問題〉,《成大法學》,第十期。許育典,〈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之衝突-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的悲歌〉,《台灣法學雜誌》,第115期,2005年11月。張桐銳,〈合作國家〉,收錄於:翁岳生編,《當代公法新論(中)》,元照,2002年7月。
張嘉尹,〈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地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2003年9月。張錕盛,〈行政行為之法律形式在補貼法上的地位〉,《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張錕盛,〈行政法學另一種典範之期待─法律關係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6月。程明修,〈民主國原則(一)〉,《月旦法學教室》,第18期,2004年4月。
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收錄於:《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新學林,2005 年10 月。
程明修,〈行政機關函覆拒絕人民申請或舉發案件之法律性質〉,同作者《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新學林,2006年,二版。
程明修,〈凱爾生純粹法學與行政法學之發展〉,同作者,《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006年,二版。程明修,〈根據私法契約羅致之私人之國家賠償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2003年9月。黃昭元,〈二一退學制度的憲法爭議,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9月。
黃昭元,〈攏愛講上帝-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2001年4月。黃帝穎,〈大學自治與學習自由〉,《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報》,第19輯,2008年1月。
黃帝穎,〈論縣市升格綁延選之合憲性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8期,2009年12月30日。
黃國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民事庭後之合法要件審查〉,《台灣法學雜誌》,第144期,2010年1月15日。
黃舒芃,〈我國行政權民主正當性基礎的檢視-以德國公法釋義學對民主正當性概念的詮釋為借鏡〉,《憲政時代》第二十五卷第二期。黃啟禎,〈國家賠償〉,收錄於李建良等著《行政法入門》,元照出版,1998年。
黃榮堅,〈問題不在暴力,問題在正當性〉,《台灣法學雜誌》,第117期,2008年12月。
黃錦堂,〈國家賠償法若干疑義問題初探〉,《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五南,2000年12月。
董保城,〈大學自治與退學處分之法律保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年12月。董保城,〈公權與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而生國家賠償責任之探討〉,《東吳法律學報》,第7卷,第1期。葉百修,〈國家賠償法〉,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二版,2000年。
蔡宗珍,〈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之國家賠償責任理論結構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創刊號,1999年。
蔡秀卿,〈行政規制權限不行使之國家賠償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年。
劉宗德,〈行政不作為之國家賠償責任-日本國家賠償訴訟之新動向〉,《政大法學評論》,第35期。劉宗德,〈行政法講座〈上〉─行政法學方法論〉,《日新》,第三期,2004年8月。三、學位論文
王怡文,《論私立大學學術自由與宗教自由之界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朱森村,《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行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林明昕,《立法不法之國家賠償責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10月。林淑真,《由憲法保障私人興學論國家對私立大學之監督》,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0月。洪詠智,《經濟輔助競爭者訴訟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張宗琦,《學術自由對我國國立大學組織設計與財務制度的規範要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張柄仁,《校園事故之國家賠償責任-以公立中小學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蔚宏,《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制度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地政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陳惠元,《軍訓教官法律地位之探討》,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黃兆揚,《國立大學法人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劉惠文,《學校事故的國家賠償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四、研討會論文
李仁淼,〈大學的退學處分與學生在學關係〉,「第三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2003年12月27日。
吳志光,〈教師申訴制度與訴願制度之關聯-以教師申訴制度之方向為核心〉,教育部主辦「教師申訴制度之法制變革學術研討會」,2006年12月1日。
吳志光,〈教師身分變更之行政救濟程序-以最高行政法院98年7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決議為核心〉,教育部主辦「當教育與到法律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23日。
林三欽,〈淺介國家賠償法未來修正之方向〉,「台北市政府95年度國家賠償實務研討會」,2006年7月20日。
程明修,〈公立學校與教師間之法律關係及教師權利救濟程序〉,「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九十三年度業務研討會」,93年12月9日及10日。
張桐銳,〈告別「特別權力關係」?〉,發表於台大公法中心等主辦之「第五屆行政法學術與理論」研討會,2006年1月7日。
黃帝穎,〈民主毀滅民主?人民怎麼辦?〉,台灣青年智庫「市民不服從與抵抗權座談會」,2009年1月4日。
黃帝穎,〈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評私立大學限制教授參與政論節目之合憲性〉,發表於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主辦「教師權利義務與專業發展法制研討會」,2008年11月22日。
詹鎮榮,〈學生受教權之暫時權利保護〉,「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九十三年度業務研討會」,93年12月9日及10日。
蔡震榮,〈私立大學組織之運作與學生管理之探討〉,「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九十三年度業務研討會」,93年12月9日及10日。
五、其他
黃帝穎,〈教官 教師還是軍官?〉,自由時報,2006年10月2日,A13。
「名嘴教授上電視,私立大學擬管制」,自由時報 2008年04月30日。
專訪李筱峰,「未來變數尚多 勝負關鍵在媒體」,新台灣新聞周刊,第516期,2006年2月9日。
外國文獻
壹、德國文獻
專書著作
Erhard Denninger, Rechtsperson und Solidarität, Metzner, 1967.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Verwaltungsverfahren, in: J. Isensee/P. Kirchhof (Hrsg.), HbdStR III, 1988.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 als Ordnungsidee – Grundlagen und Aufgaben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Systembildung, Springer, 1998.
Görg Haverkate, Verfassungslehre, C.H.Beck, 1992.
Jörn Ipsen,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Heymanns Verlag GmbH, 2001.
Martin Schulte, Schlichtes Verwaltungshandeln, Mohr Siebeck, 1995.
Norbert Achterberg, Die Rechtsordnung als Rechtsverhältnisordnung, Duncker & Humblot Gmbh, 1982.
Peter Michael Hub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Decker/Müller, Hdlbg., 1997.
Reimund Schmidt-De Caluwe, Der Verwaltungsakt in der Lehre Otto Mayers, Mohr Siebeck, 1999.
Wilhelm Henke, Das subjektive öffentliche Recht, Mohr Siebeck, 1968.
期刊及專書論文
Dirk Ehlers, Rechtsverhältnisse in der Leistungsverwaltung, DVBl. 1986, S.912-919.
Friedrich E. Schnapp, Rechtsverhältnisse in der Leistungsverwaltung, DÖV 1986, S. 811-819.
Görg Haverkate, Subventionsrecht, in: R. Schmidt(Hrsg.), Öffentliches Wirtschaftsrecht, Besonderer Teil 1, 1995, S. 331-420.
Hartmut Maurer, Der Verwaltungsvertrag – Probleme und Möglichkeiten, in DVBl. 1989, S. 798-799..
Hartmut Bauer, Verwaltungsrechtslehre im Umbruch? Rechtsformen und Rechtsverhältnisse als Elemente einer zeitgemäßen Verwaltungsrechtsdogmatik, DV 25, 1992 S. 301-309.
Hermann Hill, Das hoheitliche Moment im Verwaltungsrecht der Gegenwart, DVBl. 1989, S. 321-327.
Joachim Martens, Der Bürger als Verwaltungsuntertan? KritV 1986, S. 104-130.
Wilhelm Henke, Wandel der Dogmatik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JZ 1992, S. 541-548.
貳、日本文獻
池上洋通等著,《学校選択の自由化をどう考えるか》,大月書店,2000年8月1日。
鈴木英一 等著,《教育と教育行政─教育の創造'をめざして》,勁草書房,1993年10月15日,第1版第2刷。
永井憲一,《教育法学の原理と体系》,日本評論社,2001年3月10日,一版二刷。
真野宮雄,《教育権》,第一法規出版株式会社,昭和51年7月25日。
參、中國文獻
鲁鹏宇,<论行政法学的阿基米得支点-以德国行政法律关系论为核心的考察>,《当代法学(双学刊)》,吉林大学出版,第5期,2009年。
应松年,《中国当代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
湛中乐,《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實務見解
壹、司法院解釋
釋字第六五九號解釋
釋字第六四五號解釋
釋字第六二六號解釋
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
釋字第六一四號解釋
釋字第五八四號解釋
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
釋字第五四○號解釋
釋字第五○九號解釋
釋字第四六六號解釋
釋字第四六九號解釋
釋字第四六七號解釋
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
釋字第四五○號解釋
釋字第四四八號解釋
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
釋字第四四三號解釋
釋字第四○四號解釋
釋字第三八二號解釋
釋字第三八○號解釋
釋字第三○八號解釋
院解字第2928號
貳、法院決議
最高行政法院98年7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
最高行政法院97年5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
最高行政法院93年2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決議
最高行政法院91年10月、11月、12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決議
參、法院裁判
一、普通法院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1863號判決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2269號裁定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1695號判決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540號判決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920號判決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776號判例
最高法院79年度台上字第878號判決
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704號判例
台灣高等法院97年度上國字第13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96年度抗字第1185號裁定
台灣高等法院95年度智上字第37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93年度重上更(一)字第3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國字第11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7年度訴字第2864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6年重國字第2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6年度國字第35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5年智字第50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5年度勞簡上字第53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2808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國字第16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4031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2年度重訴字第556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國字第3 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2344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2548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1年度保險字第4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91年度訴字第4056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89年重國字第29號判決
新竹地方法院92年度訴字第667號判決
二、行政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92年判字第670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1年判字第2282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1年判字第467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91年判字第344號判決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8年訴字第1342號判決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訴字第3243號判決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訴字第3641號判決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89年訴字第2311號判決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89年訴字第1833號判決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89年訴字第1675號判決
肆、外國法院裁判
美國判決
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v.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512 U.S.622(1994).
Roth v. U.S., 354 U.S. 476 (1957).
U.S. v. Reidel, 402 U.S. 351 (1971).
Kois v. Wisconsin, 408 U.S. 229 (1972).
Miller v. California, 413 U.S. 15 (1973).
Police Department of Chicago v. Mosley, 408 U.S.92(1972).
Texas v. Johnson, 491 U.S. 397(1989).
Pruneyard Shopping Center v. Robins,447 U.S. 74(1980).
伍、行政機關函釋
教育部921016台人(二)字第0920133858號函
法務部81年5月11日法(81)律字第06909號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