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先分類再排序
經部相關著作
1. 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影印【清】阮元文選樓原刊嘉慶20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刊記》本
2.【隋】陸德明,《經典釋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一版,通志堂本
3.【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影印【清】阮元文選樓原刊嘉慶20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刊記》本。
4. 【宋】林之奇《尚書全解》,【清】徐乾學等輯《通志堂經解》第11冊,台北:大通書局,1969年
5. 【宋】王柏《書疑》,【清】徐乾學等輯《通志堂經解》第13冊,台北:大通書局,1969年
6. 【宋】蔡沈《書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7. 【元】許謙《讀書管見》【清】徐乾學等輯《通志堂經解》第15第,台北:大通書局,1970年
8. 【元】吳澄《書纂言》,【清】徐乾學輯等《通志堂經解》第14冊,台北:大通書局,1970年
9. 【元】王充耘《讀書管見》臺北:大通書局,1972,《通志堂經解》第十五冊
10. 【明】梅鷟《尚書考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4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1. 【明】陳第《尚書疏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4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 : 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2. 【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皇清經解續編》,台北: 藝文印書館,1965年
13. 【清】毛竒齡《古文尚書冤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6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4. 【清】毛竒齡《經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1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台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5. 【清】江聲《尚書集注音疏》,《續修四庫全書》第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乾隆58年近市居刻本影印,1995年
16.【清】王鳴盛《尚書後案》,《續四庫全書》第45冊,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45年禮堂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7.【清】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續修四庫全書》第5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史部相關著作
1. 【漢】班固《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9月
2. 【唐】魏徵等《隋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9月
3. 【清】朱彝尊著,許維萍、陳恒嵩等人點校《點校補正經義考》,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6月
4. 【清】馬驌《繹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月
5. 【清】紀昀等纂《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9月
6. 【清】皮錫瑞,(民國)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1日
7.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9月
子部相關著作
1. 【漢】王充《論衡》(中華書局主編《四部備要‧子部》,臺北市 : 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清】顧炎武《日知錄》(台中:明倫出版社,1958年1月)
2【宋】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年
3.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4. 【明】鄭瑗《井觀瑣言》,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5. 【明】顧炎武《日知錄》,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
6. 【清】朱彝尊《曝書亭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8冊,台北市 : 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7. 【清】王念孫《讀書雜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8. 【清】萬斯同《群書疑辨》,《續四庫全書》第1145冊,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十八年楊霖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9. 【清】章學誠著,倉修良編注《文史通義新編新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集部相關著作
1.【梁】蕭統編,【唐】李善註《昭明文選》,《四部刊要‧集部‧總集》,台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5年
2.【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3.【宋】鄭樵,吳懷祺校補《鄭樵文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
4.【元】吳澄《吳文正公集》,《元人文集珍本叢刊》 第3冊,台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1885年
5.【清】全祖望《鮚琦亭集外編》《四部叢刊初編集部》第95冊,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原刊本,台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6.【清】毛竒齡《西河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21冊,台北市 : 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7.【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現代人專著
1.白壽彝《朱熹辨偽書語》,北平:樸社,1933年4月
2.錢穆著《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40年6月
3.平岡武夫《經書の傳統》東京市:岩波書店,1951年1月
4.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11月
5.馬宗霍著《中國經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9月
6.王國維《觀堂集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7.陳新雄、于大成主編《尚書論文集》,1976年1月
8.吳璵《新譯尚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11月
9.張西堂《尚書引論》,台北:崧高書社,1985年9月
10.金德建《經今古文字考》,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11.朱廷獻著《尚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1月
12.蔣善國《尚書綜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13.傅兆寬《梅鷟辨偽略說及尚書考異證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7月
14.劉起釪著《尚書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第一版
15.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
16.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
17. 屈萬里著《尚書集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年7月
18.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9.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2月
20.楊佩昌《章太炎:在蘇州國學講習會的講稿》,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1999年4月
21. 吳雁南等主編《中國經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22.劉兆祐《中國目錄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3月
23.林慶彰主編《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5月
24.姜廣輝主編《中國經學思想史》(一、二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
25.陳夢家《尚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6月
26.劉人鵬《閻若璩與古文尚書辨偽:一個學術史的個案研究》,台北縣: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年
27.陳柱《尚書論略》,《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二輯,第29冊,台中:文听閣圖書, 2008年7月
28.程元敏《尚書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6月29.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12月碩博士論文
1. 蔣秋華《宋人洪範學》,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2. 蔡根祥《宋代尚書學案》上、下冊,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6月3. 劉人鵬《陳第之學術附錄論朱子未嘗疑古文尚書偽作》,台北: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88年5月單篇論文
1.李學勤《朱子的尚書學》《朱子學刊》,總第1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2. 李耀仙〈《偽古文尚書》與宋明理學〉,《中華文化論壇》1997年第3期)
3. 蔡方鹿〈朱熹尚書學析論〉,《孔子研究》1997年第4期
4. 王健〈《尚書》名稱及其意義辨析〉,《南京高師學報》第14卷第2期,1998年6月
5. 蔡方鹿〈吳澄的《尚書》學概要〉,收錄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337-362,台北 : 中研院中文哲研所籌備處,2002年
6. 楊善群〈古文《尚書》流傳過程探討〉,《學習與探索》2003年第4期
7. 張強〈司馬遷與《尚書》之關係考論〉,《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
8. 閆寶明〈毛奇齡《古文尚書冤詞》探微〉,《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