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專書
‧丁海翔、姚桂萍,2005,動畫概論,清華大學出版,北京市。
‧方成,1992,報刊漫畫,亞太圖書,台北市。
‧王唯,1997,戲劇原理與評析,小報文化,台北市。
‧石之森章太郎,1989,漫畫家入門,武陵出版,台北市。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1990,大美百科全書,光復書局,台北市。
‧余秋雨,2006,觀眾心理學,天下文化,台北市。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幼獅文化,台北市。
‧李明明,1992,形象與言語,三民書局,台北市。
‧李林之、胡洪慶,1990,世界幽默藝術博覽,上海文化,上海市。
‧沈謙,1991,修辭學,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
‧周安華,1993,幽默與言語藝術,商鼎文化,台北市。
‧周寧,1992,幽默與廣告,商鼎文化,台北市。
‧孟軍,2006,動畫電影視聽語言,湖北美術,武漢市。
‧姜龍昭,1983,戲劇編寫概要,五南圖書,台北市。
‧姚一葦,1996,藝術批評,三民書局,台北市。
‧姚一葦,2004,戲劇原理,書林出版,台北市。
‧段寶林,1992,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淑馨出版,台北市。
‧紀蔚然,2006,現代戲劇敘事觀:建構與解構,書林出版,台北市。
‧孫立,2008,影視動畫視聽語言,海軍出版,北京市。
‧徐天榮,2002,笑的藝術與理路,文史哲出版,台北市。
‧納蘭真,2005,漫畫編劇魔法書,杜葳文化,台北市。
‧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聯經出版,台北市。
‧高宣揚,1990,結構主義,遠流出版,台北市。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揚智文化,台北市。
‧高宣揚,2003,法國當代思想五十年,五南圖書,台北市。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成長基金會,台北市。
‧張覺明,1997,電影編劇,揚智文化,台北市。
‧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2006,社會心理學,雙葉書廊,台北市。
‧陳雪帆,1984,美學概論,文鏡文化,台北市。
‧馮俊,1994,當代法國倫理思想概論,遠流出版,台北市。
‧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遠流出版,台北市。
‧黃慶萱,1975,修辭學,三民書局,台北市。
‧傻呼嚕同盟著,2003,因動漫畫而偉大,大塊文化,台北市。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台北市。
‧萬書元,1993,幽默與諷刺藝術,商鼎文化,台北市。
‧葉立誠,2000,服裝美學,商鼎文化,台北市。
‧董季棠,1992,修辭析論,文史哲出版,台北市。
‧熊睦群,2004,戲劇幽默美學,普天出版,台北市。
‧管倖生 等編著,2006,設計研究方法,全華科技,台北市。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1988,簡明大英百科全書,臺灣中華書局,台北市。
‧劉立行,2005,影視理論與批評,五南圖書,台北市。
‧劉君業,2000,笑遍天下:如何成為幽默高手,桂冠圖書,台北市。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1998,藝術家出版,台北市。
‧歐崇敬,1999,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揚智文化,台北市。
‧蔡辰男,1984,中文百科大辭典,百科文化,台北市。
‧蔡辰男,1984,牛津英漢大辭典,百科文化,台北市。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三民書局,台北市。
‧蔡謀芳,1990,表達的藝術,三民書局,台北市。
‧鄧林,2008,世界動漫產業發展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上海市。
‧翰林,1997,大眾傳播理論Q&A,風雲論壇,台北市。
‧蕭颯、王文欽、徐智策,1991,幽默心理分析,智慧大學,台北市。
‧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威仕曼文化,台北市。
‧簡政珍,1993,電影閱讀美學,書林出版,台北市。
‧關紹箕,1993,實用修辭學,遠流出版,台北市。
外文專書
‧Jerry Beck,2005,The animated movie guide,Chicago Review Press,Chicago。
‧Vladimir Propp,1968,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Austin。
譯作專書
‧Andrew Glassner 著 闕帝丰 譯,2006,編故事互動故事玩家創意聖經,閱讀地球,台北市。
‧Bernard F. Dick 著 邱啟明 譯,1996,電影概論,五南圖書,台北市。
‧Bruce F. Kawin 著 李顯立 等譯,1996,解讀電影,遠流出版,台北市。
‧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 著 曾偉禎 譯,1992,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遠流出版,台北市。
‧David Bordwell 著 李顯立 等譯,1999,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遠流出版,台北市。
‧Don Richard Riso 著 吳振能 等譯,1991,性格型態,遠流出版,台北市。
‧Edmund Leach 著 黃道琳 譯,1987,結構主義之父,桂冠圖書,台北市。
‧Finlay Cowan著 張晴雯譯,2004,奇幻文學人物造形,視傳文化,台北縣。
‧Gillian Rose 著 王國強 譯,2006,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群學出版,台北市。
‧Graeme Turner 著 林文淇 譯,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遠流出版,台北市。
‧Jacques Maquet著 武珊珊 等譯,2003,美感經驗,雄獅美術,台北市。
‧Jill Nelmes著 陳云云譯,2006,電影學入門,韋伯文化,台北縣。
‧John Fiske 著 張錦華 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遠流出版,台北市。
‧Jonathan Culler 著 張景智 譯,1992,索緒爾,桂冠圖書,台北市。
‧Karen Webb 著 翁靜育 譯,2000,九型人格,團結出版,北京市。
‧Keir Elam著 王坤 譯,1998,符號學與戲劇理論,駱駝出版,台北縣。
‧Louis Giannetti 著 焦雄屏 譯,認識電影,遠流出版,台北市。
‧Mike Chinn 著 張晴雯 譯,2005,圖像小說的編寫與繪製,視傳文化,台北市。
‧Paul Wells著 張恩光、張裕幸等譯,動畫達人二部曲─劇本寫作,2007,旭營文化,台北市。
‧Paul Wells著 張恩光、張裕幸等譯,動畫達人首部曲─動畫基礎,2007,旭營文化,台北市。
‧Peter Ward 著 廖澺蒼 譯,2005,影視攝影與構圖,五南圖書,台北市。
‧Robert A. Baron , Donn Byrne , Nyla R. Branscombe 著 梁家瑜 譯,2009,社會心理學,心理出版,台北市。
‧Robert L. Solso 著 黃希庭 等譯,1992,認知心理學,五南圖書,台北市。
‧Robert Stam著 陳儒修、郭幼龍譯,電影理論解讀,2002,遠流出版,台北市。
‧Roland Barthes 著 李維 譯,1998,流行體系(II):流行的神話,桂冠出版,台北市。
‧Rudolf Arnheim 著 李長俊 譯,1976,藝術與視覺心理學,雄獅圖書,台北市。
‧Sharon S. Brehm , Saul Kassin , Steven Fein 著 王慶福 等 譯,2007,社會心理學,雙葉書廊,台北市。
‧Shelley E. Taylor , Letitia Anne Peplau , David O. Sears 著 張滿玲 譯,1999,社會心理學,雙葉書廊,台北市。
‧Syd Field 著 曾西霸譯,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遠流出版,台北市。
‧Tadeusz Kowzan 著 李春熹 譯,1975,戲劇美學:在符號的世界裡,洪葉文化,台北市。
‧Vincent Roger 著 沈台訓 譯,2007,喜歡與討厭美國的100個理由,玉山社出版,台北市。
‧鈴木秀子 著 沈永嘉 譯,1999,主宰成功關鍵的九種性格,上旗文化,台北市。
期刊
‧方裕民、林銘煌、廖軍豪,2006,失諧–解困理論與設計邏輯中的幽默理解歷程,設計學報 第11卷第2期。‧王鳳,2010,淺析美國動畫作品中的幽默感,電影評介 第20期。
‧林銘煌、方裕民、鄭仕弘,2008,幽默設計的類別與表現技巧,設計學報 第13卷第3期。‧邱誌勇、林雅莉,2007,超越美學的經濟思維─皮克斯的數位美學與娛樂經濟探索,電影欣賞學刊 第132期。‧徐芝君、陳學志、邱發忠,2005,千萬別笑,不然您的態度會從看笑話中洩露:貶抑類幽默感知態度調整理論之驗證,應用心理研究 第26期。‧張靜、孫斌,2009, 美國動畫角色造型圖解式的視覺特性,藝術探索 第23卷 第1期
‧曾西霸,2009,電影劇本的敘事功能,電影欣賞季刊 第139期。
‧湯俊,2009,法國當代動畫電影中幽默技巧的傳承與創新,北京電影學院報 第3期。
‧鄒瓊輝,2009,動畫喜劇性表現的主要元素研究,電影評介 第20期。
‧鄭秉泓,2004,特寫鏡頭:蘇莎夫人的馬賽曲《佳麗村三姊妹》,電影欣賞季刊 第119期。
學位論文
‧何俊達,2009,卡通人物造型與性格設計之研究創作,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培蘭,2003,幽默廣告機制與形式分類之初探---以1997~2001年時報廣告獎平面類作品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杜正修,2008,幽默商品設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發忠,1999,幽默創造訓練之課程設計及效果評估研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徐芝君,2003,幽默感知之態度調整理論,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峻豪,2002,圖像式刺激與語文訊息的幽默理解歷程,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伯拯,2005,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陳瑋琦,2002,幽默理解與感知量表之編製暨影響幽默理解與感知因素的探討,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論文。‧陳學志,1991,幽默理解的認知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楊雅雯,2006,由幽默刺激看思考風格對幽默理解暨幽默感知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課程碩士論文。‧鄒永勝,1997,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邦祺,2005,宮崎駿漫畫《風之谷》之研究,
‧蕭婉伶,2006,大友克洋之動畫《AKIRA》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妙芳,2008,電影動畫神怪角色設定準則可行性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鐘敻洋,2007,鄭問漫畫視覺語彙風格研究─以《深遂美麗的亞細亞》為例,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網站
‧http://adrianasassoon.wordpress.com/2009/11/30/artistic-freedom/toulouse/(點閱時間:2010年07月05日)
‧http://blog.pchome.com.tw/legend1976/post/1241141611(點閱時間:2010年04月17日)
‧http://characterdesign.blogspot.com/2009/06/french-roast_06.html(點閱時間:2010年06月12日)
‧http://mercopenmike.blogspot.com/2009_10_01_archive.html(點閱時間:2010年06月07日)
‧http://ouiouioui.wordpress.com/2008/07/30/a-proxima-grande-animacao-francesa(點閱時間:2010年07月08日)
‧http://spongebob.ytv.com/(點閱時間:2010年05月18日)
‧http://www.dljc.org/english/index.cfm(點閱時間:2010年06月12日)
‧http://www.giantfreakinrobot.com/film/monsters-aliens-clips.html/attachment/sg-gallaxhar(點閱時間:2010年05月22日)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culture_movie/040102-003/index.phtml?print=1(點閱時間:2010年06月13日)
‧http://www.impawards.com/(點閱時間:2010年07月08日)
‧http://www.manularcenet.com/blog/articles/752/le-president(點閱時間:2010年07月05日)
‧http://www.popeye.com/(點閱時間:2010年05月15日)
‧http://www.slemrovka.com/inspirationalart.htm(點閱時間:2010年07月05日)
‧http://www.vgboxart.com/browse/title/18041/revolutionary.girl.utena.the.complete.collection/(點閱時間:2010年04月23日)
‧IMDB網路電影資料庫 http://www.imdb.com/(點閱時間:2010年07月04日)
‧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bin/home.php(點閱時間:2010年05月14日)
‧弘恩動畫王國 http://myvideo.com.tw/index.php(點閱時間:2010年07月10日)
‧迪士尼動畫王國 http://disney.lovesakura.com/index.htm(點閱時間:2010年06月22日)
‧香港電影網 http://www.hkfilms.com/(點閱時間:2010年06月25日)
‧海鵬影業有限公司 http://www.swtwn.com/swfilm.htm(點閱時間:2010年05月20日)
‧高先電影有限公司 http://www.goldenscene.com/home.html(點閱時間:2010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