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71.15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2 02: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瓊雯
研究生(外文):Chiung Wen Chen
論文名稱: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ding Preferenc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 Higher Grade Level
指導教授:黃琇屏黃琇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u Pi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所)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閱讀閱讀偏好閱讀理解
外文關鍵詞:readingreading preferencereading comprehen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5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的現況,經由不同背景變項探討其在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對象,再以叢集抽樣法進行抽樣,樣本數共201人,共得有效樣本198份。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問卷」為工具,施測後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積差相關等方法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閱讀偏好因不同性別與學校規模有差異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因性別不同在「故事類」、「名人傳記類」與「歷史地理類」書籍類型上有顯著差異;而在「自然科學類」和「散文詩歌類」二類書籍,則達到非常顯著的差異。
(二)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自然科學類」和「歷史地理類」書籍的閱讀偏好有所差異,在其他書籍類型上則無顯著差異。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因不同閱讀偏好而有差異
偏好閱讀「名人傳記類」和「自然科學類」書籍的國小高年級學
童,其閱讀理解能力表現達到顯著差異。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
閱讀「娛樂休閒類」、「故事類」、「名人傳記類」和「自然科學類」這四種書籍類型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較大的影響,而「自然科學類」書籍與閱讀理解能力整體及各面向間相關程度最高。
本研究依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家長、學校、教育相關人員與未來研究者的參考。(一)正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尊重孩子的閱讀選擇權(三)選購符合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階段的圖書(四)正視自由閱讀的重要性(五)運用多元教學方式,提升學童的閱讀興趣(六)配合學童閱讀能力設定教學目標,提供不同層次的閱讀挑戰(七)學校圖書館需加強與他校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八)提供多樣化的書籍類型(九)長期性的閱讀活動推廣(十)規劃國民小學圖書專業人員之培養(十一)注重家庭閱讀教育政策(十二)落實閱讀為終身學習行動一環。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ading prefer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 higher grade level. Different variables concerning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were analyzed to discuss their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adopted with th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Pingtu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Cluster sampling was employed with the sampling population being 201 persons; 198 valid copies were collected. The questionnaire, titled: A Survey on the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 Higher Grade Level,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OVA, and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 Gender and school scale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regard to reading
preferences.
1. Gender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gard to preference for books in the category of “story”, “biographies of renowned figures”, and “history or geography”, with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tegorie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prose and poetry.”
2. Students at schools of different scales show different reading preferences for books on “natural science” and “history or geograph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he other categories.

II. Different reading preferences reflect differ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between those who prefer books on “biographies of renowned figures” and
those who prefer “natural science.”
III.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preferenc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Books on “recreation and leisure”, “stories”, “biographies of renowned figures” and “natural science” have greater impact on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mong these, “natural science” books can be credited with the highest influence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nd other relevant aspect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to parents, schools, education-related personnel, and future researchers: 1. emphasis on family education; 2. respect for children’s preference of books; 3. purchase of books suitable for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 stage of reading ability;4. emphasis on free reading; 5. utiliz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to motivat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6. setting a teaching objective and offering readings at different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7. strengthening interschool library and public library cooperation; 8. provision made for multiple categories of books; 9. promotion of long-term reading activities; 10. cultivation of library management expertise among the students; 11.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 policy of family reading; and 12. fulfillment of reading as part of lifelong learn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閱讀偏好之意涵…………………………………………………... 7
第二節 閱讀理解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14
第三節 文本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42
第六節 資料分析…………………………………………………………...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5
第一節 回收樣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45
第二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類型的差異分析…………………...… 51
第三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分析……………………... 66
第四節 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分析…………………………...…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7
文獻參考書目………………………………………………………. 81
中文部分………………………………………………………………………….... 81
西文部分………………………………………………………………………….... 86
附錄資料………………………………………………………………. 87
附錄一………………………………………………………………………………. 87
附錄二……………………………………………………………………………….. 92
附錄三………………………………………………………………………………... 97
表 目次

表2-1-1 兒童閱讀能力發展階段…………………………………........... 9
表2-1-2 影響閱讀偏好因素之相關研究結果一覽表………………….. 11
表2-2-1 影響閱讀理解因素之相關研究結果一覽表………………….. 18
表2-3-1 有關兒童閱讀偏好書籍相關研究一覽表…………………….. 27
表2-3-2 文本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31
表3-3-1 正式樣本分布與問卷回收統計表…………………………….. 36
表3-4-1 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預試內容分配表 38
表3-4-2 預試試題難度、鑑別度與相關係數分析摘要表………..…….. 40
表3-4-3 預試問卷各量表之信度摘要表分析………………….……….. 41
表4-1-1 正式樣本基本資料………………………………….………….. 45
表4-1-2 喜歡的課外讀物主題類型分析摘要表…….………………….. 46
表4-1-3 最常借閱的課外讀物主題類型分析摘要表………………….. 47
表4-1-4 喜歡的課外讀物內容編排方式分析摘要表………………..… 48
表4-1-5 閱讀全部文字沒圖畫的課外讀物分析摘要表……………...… 48
表4-1-6 最常閱讀課外讀物的地點分析摘要表…………………...…… 49
表4-1-7 最常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分析摘要表……………………...… 49
表4-1-8 閱讀時間比較分析摘要表 ……………………………….…… 50
表4-2-1 不同性別對娛樂休閒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1
表4-2-2 不同性別對故事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2
表4-2-3 不同性別對小說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3
表4-2-4 不同性別對名人傳記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4
表4-2-5 不同性別對自然科學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4
表4-2-6 不同性別對歷史地理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5
表4-2-7 不同性別對散文詩歌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6
表4-2-8 不同性別對其他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7
表4-2-9 不同學校規模對娛樂休閒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8
表4-2-10 不同學校規模對故事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59
表4-2-11 不同學校規模對小說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60
表4-2-12 不同學校規模對名人傳記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61
表4-2-13 不同學校規模對自然科學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61
表4-2-14 不同學校規模對歷史地理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63
表4-2-15 不同學校規模對散文詩歌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63
表4-2-16 不同學校規模對其他類書籍之分析摘要表…………………. 64
表4-3-1 不同性別之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摘要表………………………. 66
表4-3-2 不同學校規模之閱讀理解能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7
表4-3-3 偏好閱讀不同書籍類型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摘要表…... 69
表4-4-1 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係數摘要表…………………... 70
表4-4-2 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各面向相關係數摘要表…………... 72
圖 目次

圖2-3-1 讀者群區隔圖………………………………………………........... 23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4
圖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 ……………… 43
一、中文部分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牛文娟、宮敏(1997)。讀者心理學探析。圖書館工作與研究,3,38-41。
台北縣教育局(2007)。閱讀滿天星計畫,點亮閱讀星空。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0月4日。取自北縣e閱報三月號:http://epaper.tpc.gov.tw/20090310/Issues-00017.asp
江素枝(2008)。可預測書教學及其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何應傑(2003)。兒童閱讀圖畫書意義建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宜真(2002)。家庭環境因素對兒童閱讀能力影響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34(1),1-20。
吳宜真(2004)。重複閱讀與文章難度對五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影響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35(4),319-336。
吳宛真(2008)。不同形式的科學文本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以太陽能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應用化學暨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淑玲(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關聯詞使用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之探究。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呂玫真(2008)。東南亞籍新台灣之子與本國籍幼兒家庭閱讀環境與語言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宜真(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課外讀物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郁齡(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語文能力、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維青、單勇(2005)。新疆地區讀者的閱讀動機調查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62-68
李燕妮(2006)。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錫文(2005)。澎湖縣國小學童閱讀兒童讀物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杜慧君(2008)。馬祖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現況調查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岳修平譯,E. D. Gagne, C. W. Yekovich, F. R. Yekovich(1998)。教育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市:遠流。
林文寶(2000)。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2007)。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武憲(1993)。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的探索。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林美鐘(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清山譯,Richard E. Mayer(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市:遠流。
林慧娟(2007)。國小二年級幼童家庭語文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寶貴、楊惠敏、許秀英(1995)。台灣區中華國語文能力之編製及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林寶貴、錡寶香(1999)。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書局。
柯華葳(1995)。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初探--以現有的測驗為例。華文世界,75,81-86。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6(2),1-11。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陳冠銘(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以低年級學生為例。教育心 理學報,36(2),185-200。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中學閱讀推理篩選測驗編製報告。測驗學刊,54(2),429-450。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PIRLS 2006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6-
MOE-S-008-002)。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華葳、詹益綾(2006)。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桃園:國立中
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蘭英(2009)。臺北縣三鶯區高年級原住民學童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月女譯,Ken Goodman(1998)。談閱讀。台北市:心理。
洪蓉芳(2008)。國小三年級學童之閱讀流暢表現與文章難度、閱讀理解的關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洪蘭(2004)。講理就好Ⅲ:知書達禮。台北:遠流。
徐霈(2007)。國小學童課外讀物閱讀興趣與創造力傾向之關係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翁啟軒(2007)。國小六年級歷史科文本後設認知閱讀策略知識表現概況及其與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動機之關聯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翁聰慧(2004)。學童閱讀活動及其家庭兒童圖書消費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涂秋英(2007)。桃竹苗地區閱讀卓越學校推動閱讀教育對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國立臺中圖書館(2005)。國立臺中圖書館讀者閱讀需求及閱讀型態調查研究。台中:國立臺中圖書館。
張定琦譯,Csikszentmihalyi, M.( 1993)。快樂從心開始(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台北:天下文化。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純毓(2006)。平面文本與幼兒的邂逅-幼稚園團討活動中,幼兒對平面文本的回應。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惠如(2007)。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貴琳、黃秀霜、鄒慧英(2010)。從國際比較觀點探討臺灣學生PISA2006閱讀素養表現特徵。課程與教學季刊,13(1),21-46。
張毓仁(2006)。唸名速度與閱讀能力關係之追蹤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佃富、吳慧子、吳舒靜(2009)。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表現頂尖五國優勢
條件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1-26。
張鈿富、林淑萍(2002)。成人閱讀素養內涵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6,75-86。
張錦華譯,John Fiske(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張藍尹(2009)。中文關聯詞測驗與閱讀理解相關之研究-以一到四年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教育部(2000)。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0月2日。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5949
許美雲(2008)。不同重複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許惠玲(2007)。探討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以「文學圈」在國小六年級閱讀討論活動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連國樑(2007)。台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語文科學業成就及閱讀活動與其家庭兒童圖書消費相關性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翠秀(2006)。閱讀教學與國民小學學童閱讀動機及行為的關係-以2005年PIRLS資料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芊如(2008)。故事結構教學對國中聽覺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秀娟譯,Csikszentmihalyi, M.( 1998)。生命的心流: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
台北:天下文化。
陳秋芬(2003)。科學性文章中的時間序列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曾世杰(2004)。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中文閱讀障礙。台北:心理。
曾玉萱(2007)。一位國小教師提升小五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敘事課程的建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屏憶(2008)。閱讀能力與國家競爭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湯慧屏(2007)。學校營造閱讀特色之研究-以一所台灣中南部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家瑩(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國將(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葵、俞君立(1996)。閱讀學基礎。武漢市:武漢大學。
黃筱雯、蔡家珊(2004)。國中國中學生語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及寫作表現三者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教育科學期刊,4(2),118-160。
楊文廷(2008)。運用閱讀部落格推動國小五年級閱讀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廖麗芳(2008)。花蓮縣焦點三百學校五年級學童閱讀活動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蔣佳穎(2008)。自我發問、問題答案關係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和閱讀動機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宜芳(2008)。質問作者策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表現、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與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淑玲(2007)。國小學童家庭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佩雲、簡馨瑩和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賴苑玲(2006a)。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 86。
賴苑玲(2006b)。從推廣閱讀活動檢視國小圖書館館藏發展之研究。數位時代圖書館館藏發展研討會論文集,105-135,台中市。
賴苑玲(2007)。從推廣閱讀活動檢視彰化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行為與圖書館館藏使用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2,1- 40。
錡寶香(1999)。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國教學報,5(2),52-69。
錡寶香(2007)。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童的象徵性語言與口語類推能力。特教論壇,3,26- 41。
鍾馥如(2009)。國小學童閱讀環境對自由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閱讀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美鳳(2002)。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魏曼依(2008)。理解芬蘭-從國民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到PISA測驗成果。中等教育,11,100-133。
蘇慧堅、鍾燕宜(2004)。閱讀心流經驗於出版行銷策略之研究。出版與管理研究,1(1),79-132。
蘇慧堅、鍾燕宜(2004)。小說閱讀沉迷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

二、西文部份
Chall, J. S. (1996). Learning to read: The great debate. (3rd Ed. )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J. A. (1989). 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5), 815-822.
Gunning , T. G. (1996). Creating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 (2nd Ed. ).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Hughes-Hassell, S. & Rodge, P. (2007). The leisure reading habits of urb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literacy, 51(1), 22-33.
Kennedy, A.(1984).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London : Methuen.
Kendall, A. (2008). Playing and resisting: rethinking young people's reading cultures. Literacy, 42(3), 123-130.
Lynn, R. & Mikk, J. (2009). Sex Differences In Reading Achievement. TRAMES: A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13 (1), 3-13.
OECD(2007). PISA 2006: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 's World,Vol.1:Analysis, Retrieved November 7, 2009.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30/17/39703267.pdf
Soalt, J. (2005). Bringing together fic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texts to improve comprehension. Reading Teacher, 58(7), 680-683.
Williams, L. M. (2008). Book Selections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Black Elementary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02( 1), 51-6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柯華葳(1995)。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初探--以現有的測驗為例。華文世界,75,81-86。
2.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6(2),1-11。
3. 柯華葳、陳冠銘(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以低年級學生為例。教育心 理學報,36(2),185-200。
4.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中學閱讀推理篩選測驗編製報告。測驗學刊,54(2),429-450。
5. 張鈿富、林淑萍(2002)。成人閱讀素養內涵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6,75-86。
6. 黃筱雯、蔡家珊(2004)。國中國中學生語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及寫作表現三者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教育科學期刊,4(2),118-160。
7.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8. 劉佩雲、簡馨瑩和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9. 賴苑玲(2006a)。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 86。
10. 賴苑玲(2007)。從推廣閱讀活動檢視彰化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行為與圖書館館藏使用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2,1- 40。
11. 錡寶香(1999)。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國教學報,5(2),52-69。
12. 錡寶香(2007)。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童的象徵性語言與口語類推能力。特教論壇,3,26- 41。
13.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閱讀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4. 顏美鳳(2002)。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15. 蘇慧堅、鍾燕宜(2004)。閱讀心流經驗於出版行銷策略之研究。出版與管理研究,1(1),7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