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研究文本
末吉曉子(Sueyoshi Ak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森林裡的迷藏王》。嶺月譯。臺北市:阿爾發。1992。
征矢清(Soya Kiyoshi)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葉子小屋》。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1999。
林明子(Hayashi Ak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第一次去露營》。米雅譯。臺北市:信誼。2005。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聖誕老公公和小莉》。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1998。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兩顆草莓》。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1998。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神奇畫具箱》。汪仲譯。臺北市:台英。1998。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小根和小秋》。蕭英哲、賴惠鳳譯。臺北市:臺灣麥克。1998。
神澤利子(Kanzawa Tosh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娜娜的一天》。米雅譯。臺北市:道聲。2009。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快快樂樂做麵包》。鄭明進譯。臺北市:青林。2005。
宮川比呂(Miyakawa Hir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陀螺轉轉轉》。嶺月譯。臺北市:台英。1995。
筒井賴子(Tsutsui Yor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漢聲雜誌社譯。臺北市:漢聲。1984。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佳佳的妹妹不見了》。漢聲雜誌社譯。臺北市:漢聲。1985。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圓圓的野餐》。嶺月譯。臺北市:台英。1996。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帶我去嘛》。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2000。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妹妹住院了》。朱燕翔譯。臺北市:青林。2003。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叩,叩叩》。朱燕翔譯。臺北市:青林。2003。
瀨田貞二(Seta Teiji)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今天是什麼日子?》。漢聲雜誌譯。臺北市:漢聲。1984。
貳、對照文本
角野榮子(Kadono E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魔女宅急便》。王蘊潔譯。臺北市:貓巴士。2006。
征矢薰(Soya Kaoru)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七色山的秘密》。米雅譯。高雄市:愛智。2007。
安野光雅(Anno Mitsumasa)編。《世界的一天》。漢聲雜誌譯。臺北市:漢聲。1991。
林明子(Hayashi Ak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褲子的聖誕節》。游珮芸 譯。臺北市:信誼。1998。
松崗享子(Matsuoka Kyo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最喜歡洗澡》。李俊 德譯。臺北市:台灣麥克。1998。
馬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原著。坪井郁美(Tsubai Ikumi)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我直直走直直走》。鄭明進譯。臺北市:青林。2004。
參、論述專書
CR&LF研究所。《配色的魔法》。臺北縣:博碩文化,2008。
Deborah Cogan Thacker, Jean Webb。《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楊雅捷、林盈蕙譯。臺北市:天衛。2005。
Gillian Rose。《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王國強譯。臺北市:群學。2006。
大阪國際兒童文學館編著。《日本兒童文學大事典》。東京:大日本圖書。1993。
李利安‧H‧史密斯。《歡欣歲月》。傅林統。台北市:富春。1999。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著。《繪本之力》。林真美譯。臺北市:遠流。2007。
松居直。《再次撒下幸福的種子》。劉滌昭譯。臺北市:青林。2009。
───。《我的图画书论》。郭雯霞、徐小洁譯。上海:上海。2009。
妮娜‧米可森 (Nina Mikkelsen)。《童書中的神奇魔力》。李紫蓉譯。臺北市:阿布拉。2007。
洪文瓊。《臺灣圖畫書發展史》。臺北市:傳文文化。2004。
珍‧杜南 (Jane Doonan)。《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Looking at Pictures in Picture Books)。宋珮譯。臺北市:雄獅。2006。
重田紬美子。《用對色彩,好運天天來》。王蘊潔譯。臺北市:世茂。2003。
約翰‧洛威‧湯森 (John Rowe Townsend)。《英語兒童文學史鋼》(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謝瑤玲譯。臺北市:天衛。2003。
約翰‧史都瑞 (John Storey)。《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李根芳、周素鳳譯。臺北市:巨流。2003。
徐西森。《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心理。2003
培利‧諾德曼 (Perry Nodelman)、梅維絲‧萊莫 (Mavis Reimer)。《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劉鳳芯、吳宜潔譯。臺北市:天衛。2009。
培利‧諾德曼 (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黃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台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
張錫昌、朱自強著。《日本兒童文學面面觀》。湖南:少年兒童。1994。
郭靜晃。《兒童心理學》。台北市:洪葉文化。2006。
鳥越信 (Torigoe Shin)編。《日本的繪本史Ш》。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2。
莫麗‧邦 (Molly Bang)。《圖畫‧話圖》。楊茂秀。臺北市:毛毛蟲。2003。
彭懿。《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臺北市:信誼。2006。
瑪莉‧賈隆格 (Mary Renck Jalongo)。《幼兒文學:零歲到八歲的孩子與繪本》。葉嘉青譯。臺北市:心理。2008。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市:麥田。2003。
鄭明進。《鄭明進與20個插畫家的秘密通訊》。臺北市:積木文化。2010。
魯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mheim)。《藝術心理學新論》。郭小平、翟燦譯。臺北市:商務。1994。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訪談錄》。劉森堯譯。臺北市:桂冠。2004。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市:女書文化。1999。
肆、學位論文
張文婷。《傳記圖畫書的文本分析─以女性形象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梁菁雯。《不同讀者對林明子圖畫書插畫之反應》。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陳茹文。《〈長襪皮皮〉之兒童觀探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劉娣伶。《漫畫〈天才寶貝〉中的男童形象探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伍、期刊文章
Hollindale, Peter. Ideology and the Children’s Book. Oxford: Thimble, 1998. 18-40.
威廉‧梅比爾斯(William Moebius)。〈圖畫書符碼概論〉。《兒童文學學刊第三期》。馬祥來譯。台東:國立台東大學。160-182。
陸、網路資料
一、西方圖畫書發展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lter_Crane Walter Crane (2010/03/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ndolph_Caldecott Randolph Caldecott (2010/03/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e_Greenaway Kate Greenaway (2010/03/21)
二、林明子的生平與創作理念
http://www.fukuinkan.co.jp/index2.php 福音館書店 (2010/09/27)
http://tealgreen.exblog.jp/4281159/コガモ店長の絵本屋日記─林明子さんの「こんとあき」エスキース展 (2010/09/27)
http://www.warabe.or.jp/eventhole/about.html わらべ館 (2010/09/27)
http://tw.myblog.yahoo.com/jw!ZZue5OmaERmcCHwJ2asFh1M0n_eX/article?mid=54 漢聲雜誌部落格 (2010/09/20)
http://www.012books.com/shop/index.php 青林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10/09/20)
http://lib.m-alps.ed.jp/content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47&Itemid=126 南ALPS市立圖書館 (201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