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8: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芝安
研究生(外文):Chih-An Lin
論文名稱:林明子圖畫書中女童形象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Girl Images of Hayashi Akiko’s Picture Books
指導教授:游珮芸
指導教授(外文):Pei-Yun Yu
口試委員:郭建華施能木
口試委員(外文):Chien-Hua KuoNeng-Mu Shi
口試日期:2011-01-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林明子圖畫書女童形象
外文關鍵詞:Hayashi AkikoPicture BooksGirl Imag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筆者在欣賞閱讀日本圖文創作家林明子(1945~)的圖畫書作品過程,發現創作者主要選擇女童作為故事主角進行描繪,無論是自寫自畫的作品,或是圖文合作搭檔。本論文研究在於了解林明子圖畫書中呈現的女童形象,筆者選取其在臺灣出版的十七本圖畫書作為研究文本,使用文本分析法,從外在視覺圖像觀察女童的身體形貌、服裝配搭和肢體動作,再藉由故事脈絡觀看女童的行為與言說,探究女童內在性格的營造方式,最後回到創作者本身,推測作者在女童形象的展現上所隱藏的意念。

研究結果發現,女童的圓潤外型和短瀏海為主要特色,服裝顏色配搭多元,顏色使用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肢體的展現能動性高、主動意念強,整體外在圖像傳達出溫柔可愛、寫實細膩以及富有積極、行動的象徵意義;女童內在的性格營造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主題,卻具有相同的性格,主角都呈現出冒險、獨立、進取等陽剛特質,亦同時擁有溫和、靈巧、主觀等陰柔特質;由此可見,林明子以女童為故事主角,讓女童跳脫兩性的劃分,傳遞出「剛柔並濟」的形象,而此概念早已融匯於林明子近三十年的創作生涯。

In the Japanese creator Hayashi Akiko’s (1945~) picture books, the researcher finds the Hayashi Akiko used and love to choose girl characters to be a leading role in her works. The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girl images in the Hayashi Akiko’s picture books. The researcher selected Hayashi Akiko’s 17 picture books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Taiwan to be research texts. Analyze and categorize the images of girl characters in her works from the external visual images to internal temperament to observe through girl’s appearance, clothing, body movement, explore actions and words to discover the deeper mean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irl characters almost have round figures and fringe hair, loving to wear red, yellow and blue color mix-match style closes. About the Body movements, the characters show the high activity and initiative thought. In addition, the whole external visual images of girl characters show the figures of gentle, lovable, practical and positive. Although in the different surroundings and themes, the girls show the independence, enterprising tough internal temperaments; at the same time, display the mild, deft, subjective feminine internal temperaments. The researcher discovers the girls’ figure the Hayashi Akiko chosen in her picture books all shows “the images of couple hardness with softnes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文獻探討………………………………………………………………………………8

第貳章 我所認識的林明子……………………………………………………………………19
第一節 林明子的創作歷程……………………………………………………………………19
第二節 林明子的合作對象……………………………………………………………………25
第三節 研究文本簡介…………………………………………………………………………29

第參章 解析女童形象外在的圖像傳遞………………………………………………………34
第一節 身體形貌的描繪………………………………………………………………………34
第二節 服裝顏色的配搭………………………………………………………………………39
第三節 肢體動作的展現………………………………………………………………………45

第肆章 探究女童形象內在的性格營造………………………………………………………52
第一節 女童未知的境域冒險…………………………………………………………………52
第二節 女童已知的主動挑戰…………………………………………………………………63
第三節 女童臨場的隨機應變…………………………………………………………………72

第伍章 結論……………………………………………………………………………………81
第一節 研究發現………………………………………………………………………………81
第二節 研究反思與建議………………………………………………………………………86

參考書目……………………………………………………………………………………………88

附錄…………………………………………………………………………………………………93
附錄一:林明子生平年表…………………………………………………………………………93
附錄二:林明子圖畫書作品出版年表 (臺灣、日本) …………………………………………95
附錄三:研究文本簡介……………………………………………………………………………100
附錄四:人物分析表………………………………………………………………………………116

壹、研究文本
末吉曉子(Sueyoshi Ak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森林裡的迷藏王》。嶺月譯。臺北市:阿爾發。1992。
征矢清(Soya Kiyoshi)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葉子小屋》。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1999。
林明子(Hayashi Ak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第一次去露營》。米雅譯。臺北市:信誼。2005。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聖誕老公公和小莉》。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1998。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兩顆草莓》。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1998。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神奇畫具箱》。汪仲譯。臺北市:台英。1998。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小根和小秋》。蕭英哲、賴惠鳳譯。臺北市:臺灣麥克。1998。
神澤利子(Kanzawa Tosh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娜娜的一天》。米雅譯。臺北市:道聲。2009。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快快樂樂做麵包》。鄭明進譯。臺北市:青林。2005。
宮川比呂(Miyakawa Hir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陀螺轉轉轉》。嶺月譯。臺北市:台英。1995。
筒井賴子(Tsutsui Yor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漢聲雜誌社譯。臺北市:漢聲。1984。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佳佳的妹妹不見了》。漢聲雜誌社譯。臺北市:漢聲。1985。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圓圓的野餐》。嶺月譯。臺北市:台英。1996。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帶我去嘛》。游珮芸譯。臺北市:信誼。2000。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妹妹住院了》。朱燕翔譯。臺北市:青林。2003。
───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叩,叩叩》。朱燕翔譯。臺北市:青林。2003。
瀨田貞二(Seta Teiji)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今天是什麼日子?》。漢聲雜誌譯。臺北市:漢聲。1984。

貳、對照文本
角野榮子(Kadono E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魔女宅急便》。王蘊潔譯。臺北市:貓巴士。2006。
征矢薰(Soya Kaoru)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七色山的秘密》。米雅譯。高雄市:愛智。2007。
安野光雅(Anno Mitsumasa)編。《世界的一天》。漢聲雜誌譯。臺北市:漢聲。1991。
林明子(Hayashi Aki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褲子的聖誕節》。游珮芸 譯。臺北市:信誼。1998。
松崗享子(Matsuoka Kyoko)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最喜歡洗澡》。李俊 德譯。臺北市:台灣麥克。1998。
馬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原著。坪井郁美(Tsubai Ikumi)文。林明子(Hayashi Akiko)圖。《我直直走直直走》。鄭明進譯。臺北市:青林。2004。

參、論述專書
CR&LF研究所。《配色的魔法》。臺北縣:博碩文化,2008。
Deborah Cogan Thacker, Jean Webb。《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楊雅捷、林盈蕙譯。臺北市:天衛。2005。
Gillian Rose。《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王國強譯。臺北市:群學。2006。
大阪國際兒童文學館編著。《日本兒童文學大事典》。東京:大日本圖書。1993。
李利安‧H‧史密斯。《歡欣歲月》。傅林統。台北市:富春。1999。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著。《繪本之力》。林真美譯。臺北市:遠流。2007。
松居直。《再次撒下幸福的種子》。劉滌昭譯。臺北市:青林。2009。
───。《我的图画书论》。郭雯霞、徐小洁譯。上海:上海。2009。
妮娜‧米可森 (Nina Mikkelsen)。《童書中的神奇魔力》。李紫蓉譯。臺北市:阿布拉。2007。
洪文瓊。《臺灣圖畫書發展史》。臺北市:傳文文化。2004。
珍‧杜南 (Jane Doonan)。《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Looking at Pictures in Picture Books)。宋珮譯。臺北市:雄獅。2006。
重田紬美子。《用對色彩,好運天天來》。王蘊潔譯。臺北市:世茂。2003。
約翰‧洛威‧湯森 (John Rowe Townsend)。《英語兒童文學史鋼》(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謝瑤玲譯。臺北市:天衛。2003。
約翰‧史都瑞 (John Storey)。《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李根芳、周素鳳譯。臺北市:巨流。2003。
徐西森。《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心理。2003
培利‧諾德曼 (Perry Nodelman)、梅維絲‧萊莫 (Mavis Reimer)。《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劉鳳芯、吳宜潔譯。臺北市:天衛。2009。
培利‧諾德曼 (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黃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台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
張錫昌、朱自強著。《日本兒童文學面面觀》。湖南:少年兒童。1994。
郭靜晃。《兒童心理學》。台北市:洪葉文化。2006。
鳥越信 (Torigoe Shin)編。《日本的繪本史Ш》。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2。
莫麗‧邦 (Molly Bang)。《圖畫‧話圖》。楊茂秀。臺北市:毛毛蟲。2003。
彭懿。《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臺北市:信誼。2006。
瑪莉‧賈隆格 (Mary Renck Jalongo)。《幼兒文學:零歲到八歲的孩子與繪本》。葉嘉青譯。臺北市:心理。2008。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市:麥田。2003。
鄭明進。《鄭明進與20個插畫家的秘密通訊》。臺北市:積木文化。2010。
魯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mheim)。《藝術心理學新論》。郭小平、翟燦譯。臺北市:商務。1994。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訪談錄》。劉森堯譯。臺北市:桂冠。2004。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市:女書文化。1999。

肆、學位論文
張文婷。《傳記圖畫書的文本分析─以女性形象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梁菁雯。《不同讀者對林明子圖畫書插畫之反應》。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茹文。《〈長襪皮皮〉之兒童觀探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劉娣伶。《漫畫〈天才寶貝〉中的男童形象探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伍、期刊文章
Hollindale, Peter. Ideology and the Children’s Book. Oxford: Thimble, 1998. 18-40.
威廉‧梅比爾斯(William Moebius)。〈圖畫書符碼概論〉。《兒童文學學刊第三期》。馬祥來譯。台東:國立台東大學。160-182。

陸、網路資料
一、西方圖畫書發展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lter_Crane Walter Crane (2010/03/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ndolph_Caldecott Randolph Caldecott (2010/03/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e_Greenaway Kate Greenaway (2010/03/21)
二、林明子的生平與創作理念
http://www.fukuinkan.co.jp/index2.php 福音館書店 (2010/09/27)
http://tealgreen.exblog.jp/4281159/コガモ店長の絵本屋日記─林明子さんの「こんとあき」エスキース展 (2010/09/27)
http://www.warabe.or.jp/eventhole/about.html わらべ館 (2010/09/27)
http://tw.myblog.yahoo.com/jw!ZZue5OmaERmcCHwJ2asFh1M0n_eX/article?mid=54 漢聲雜誌部落格 (2010/09/20)
http://www.012books.com/shop/index.php 青林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10/09/20)
http://lib.m-alps.ed.jp/content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47&Itemid=126 南ALPS市立圖書館 (2010/09/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