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方則揚、林美倫,1997,《反腐敗行動》,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編,2000,《陽光政治:續篇一》,臺北市:編 者。
行政院研考會,2005,《國家廉政體系及指標之建構報告書》,臺北市:編者。
任建明、杜治洲,2009,《腐敗與反腐敗》,北京:清華大學。
宋筱元,1989,《肅貪機構與貪污之防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何亮亮,2006,《解密香港廉政公署》,北京市:中信出版社。
何增科,2008,《政治之癌:發展中國家腐化問題研究》,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李光耀,2000,《李光耀回憶錄》,臺北市:世界出版社。
李振昌、林慈淑譯,Harrison Lawrence, E., & Huntington Samuel, P. 著,2003,《為什麼文化很重要》,臺北市:聯經。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 1994,《行政學(一)》,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法務部,1996,《肅貪報告書》,臺北市:編者。
法務部,2002a,《如何加強稽核及減少公務人員受賄的可能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編者,未出版。
法務部,2002b,《易滋弊端業務之犯罪成因與防制對策研析報告》,臺北市:編者,未出版。
法務部,2003,《法務部廉政署組織條例草案說帖》,臺北市:編者,未出版。法務部,2006,《中華民國94年政風工作年報》,臺北市:編者。
法務部,2008,《政風白皮書》,臺北市:編者。
法務部,2009a,《中華民國97年政風工作年報》,臺北市:編者。
法務部,2009b,《98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第一次調查報告》,臺北市:編者。
法務部,2009c,《重大弊案檢討及制度改進方案報告》,臺北市:編者,未出版。
法務部調查局,2008,《96年廉政工作年報》,臺北縣:編者。
法務部調查局,2009,《97年廉政工作年報》,臺北縣:編者。
洪鎌德,1997a,《新加坡學》,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洪鎌德,1997b,《人文思想與社會學說》,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洪鎌德,1998,《21世紀社會學》,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洪鎌德,2004,《法律社會學》,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洪鎌德,2006,《當代政治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洪鎌德,2009,《當代社會科學導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侯志山,2004,《外國行政監督制度與著名反腐機構》,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宣揚,2002,《盧曼社會系統理論與現代性》,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刑事法雜誌社基金會,2009,〈研討會第三場專題報告紀錄〉,《刑事法雜誌》,第五十三卷第四期,頁184-204。
馬英九、吳英昭、林茂榮、崔昇祥、柯麗鈴(1995),《法務部新加坡考察報告》, 台北:行政院法務部。
馬長生,2004,《國際公約與刑法若干問題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盛杏湲,2000,《立法委員的代表行為(II)》,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新加坡貪污調查局,2006,《宣傳小冊子(中文版)》,新加坡:編者。
陳新民,2009,《反腐鏡鑒的新加坡法治主義:一個東方版本的法治國》,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陳烈甫,1982,《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程景民編,2000,《香港廉政公署》,北京市:中國書籍出版社。
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編譯,2002,《國際預防腐敗犯罪法律文件選編》,北京市:編者。
溫新琳、余永健、王文信、曾慶瑞、許志雲、馮俊雷,2003,《九十二年度考察「香港及新加坡廉政制度」報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
楊國樞,1993,《本土心理學的開展》,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甄貞,2007,《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與國內法協調機制研究》,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劉北成譯,Jürgen Habermas著, 2001,《合法化危機》(Legitimationsprobieme im Spatkapitalismus 1th ed.)臺北市: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73)
劉守芬、李淳,2003,《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之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蕭武桐,2001,《公務倫理》,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謝立功,2007,《法務部96年如何建構全民反貪網絡促進廉能政治報告書》,臺北市:中華民國乾淨選舉促進會。
謝立功、徐國楨,2009,《犯罪學-當代各類犯罪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期刊、研討會論文
立法院,2001a,《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40期,臺北市:立法院,委員會記錄,頁117-142.
立法院,2001b,《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49期,臺北市:立法院,委員會記錄,頁217-246.
余致力、陳敦源、黃東益,2003,〈非政府組織與反貪腐運動:國際透明組織與台灣透明組織簡介〉,《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夏季號,頁21-39.宋筱元,1999,〈論專責肅貪機構之設立〉,《人力發展月刊》,第68期。法務部,1993,〈如何檢肅貪瀆,建立清廉政府〉,《法務部公報》,第161期,頁25-30.
法務部,2001,〈立法院朝野有關廉政專責機關組織法草案條文規範重點分析表〉,未出版。
法務部,1993,〈如何檢肅貪瀆,建立清廉政府〉,《法務部公報》,第161期,頁25-30.
洪鎌德,2001a,〈結構─功能論的法律社會學──帕森思法律觀的析評〉,《國家發展研究》,臺北市,第一卷第一期,頁147-189.洪鎌德,200lb,〈從體系論到自生的法律-盧曼法律社會學的析評〉,《美歐季刊》,第十五卷第一期(l41) ,頁19-68.吳重禮,1998 ,〈美國「分立性政府」與「一致性政府」體制運作之比較與評析〉 ,《政治科學論叢》,9,頁61-90.吳瓊恩,2002,〈公共行政學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治理論的基礎〉,《公共行政學報》,第七期,頁173-220.
邱瑞忠,2002,〈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途徑-行政倫理之思考〉,《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6 輯,頁285-316.
胡佛,1983,〈貪污行為之概念界定〉,《中國論壇》,187期。
陳新民,2005,〈從新加坡的肅貪機制-談設置專責廉政機構〉,《94年政風工作年報》,頁97-102.
陳涵,1993,〈檢察機關應如何執行肅貪工作〉,《研考雙月刊》,第77期,頁42-47.陳文琪,2009 ,〈廉政工作成效與問題探討〉,《刑事法雜誌》,第五十三卷第四期,頁35-54.
黃秀端,2002,〈立法院內的投票結盟: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嘉義:台灣政治學會。
許濱松,1994,〈公務員貪污行為的成因與防治之道〉,《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8 輯,頁355-390.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臺灣政治學刊》,7(2) ,頁51-105.張雙印,1993,〈香港廉政公署和港府的廉政建設〉,《新視野》,北京市: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1993年06期,頁41-42.
葉晏綾,2005,〈新加坡廉政建設之研究〉,發表於2005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
楊婉瑩,2003,〈一致性到分立性政府的政黨合作與衝突:以第四屆立法院為例〉,《東吳政治學報》,16:頁49-95.管高岳,2007,〈臺灣廉政現況〉,發表於「2007年臺灣國際廉政研討會」,引自網站:http://www.ti-taiwan.org/ch.files/reserch.files/knowledge.files/knowledge.files/conference070125r1.pdf
管高岳、高清松,2009,〈廉政工作成效與問題探討〉,《刑事法雜誌》,第五十三卷第四期,頁81-130.廖正豪,2009,〈我國檢肅貪瀆法制之檢討與策進〉,《刑事法雜誌》,第五十三卷第四期,頁1-34.
謝立功,2003,〈以追查資金流向遏止貪瀆犯罪之思考─兼論財產來源不明罪〉,發表於「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研討會」,臺北市:台灣透明組織。
(三)學位論文
田國興,2003,〈我國政風機構組織設計之研究— 新制度主義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杜彬偉,2007,〈反腐敗國際合作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昱廷,2007,〈論本國貪污犯罪防制之特別規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維成,2004,〈我國設置廉政專責機構必要性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邱宏達,2007,〈從全球反腐觀點探討兩岸反貪機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胡佳吟,2003,〈公務員貪污犯罪影響因素之初探性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連城,2005,〈我國反貪腐策略改進之研究─以香港與新加坡為標竿學習對象〉,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韋漢樑,2001,〈我國廉政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煌,2002,〈我國貪污問題與廉政制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書樂,2002,〈我國政風組織功能與人員角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陳慶財,2005,〈我國行政機關建立內部稽核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陳東宏,2006,〈中共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以反腐鬥爭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陳俊洲,2008,〈我國政風組織改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莊欽耀,2008,〈從三種政策調控理論探析台灣廉政政策-以推動「法務部廉政局」為論述重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郭俊麟,2004,〈李光耀主政後的新加坡政治—威權抗拒的結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蔡穎玲,2008,〈貪污犯罪形成歷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戴睿家,2006,〈現階段中國大陸反腐敗建設〉,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四)報紙、網路資料
中央社,2006,〈立委指金融政風人員失職 施茂林:加強檢討〉,2006年11月2日引自中時電子報網頁: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1+132006110200906,00.html
中央社,2009,<宣示肅貪 總統指示限期提重大弊案報告>,2009年4月8日取自聯合新聞網網站: 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4835774.shtml
中廣新聞網,2009,〈高捷案二審!鍾善藤無罪 吳孟德1年6月〉,中廣新聞網2009年6月5日新聞,引自新浪網網站: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bcc/20090605/0639327990.html
今日新聞網,2009,〈葉素菲將入獄 有期徒刑14年〉,今日新聞網2009年11月19日刊載,引自同網站:http://www.ettoday.com/2009/11/19/138-2535405.htm
台灣透明組織,2009,〈台灣透明組織公布2009年「貪腐印象指數」新聞稿〉,2009年11月17日取自台灣透明組織網站: http://www.tict.org.tw/News/091117_2009cpi_News.pdf
呂啟元,2001,〈廉政署難產之我見〉,登載於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頁:http://www.npf.org.tw/post/1/561
林琳,2008,〈國際行賄 德西門子將付美政府8億美元罰金〉,《中央通訊社》,2008年12月15日,網址: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1215/1/19s90.html
林長順,2009,〈博達案定讞 葉素菲入監執行〉,中央社2009年12月8日刊載,引自奇摩電子報: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091208_1_1srtd
法務部,2009d,〈重大弊案檢討及制度改進方案報告落實反貪去腐、澄清史治的政策目標新聞稿〉,2009年7月8引自法務部官方網站。
吳景欽,2009,〈我國肅貪專責機關該有的定位〉,引自NOWnews電子報:http://www.nownews.com/newsflash/print.php
亞洲開發銀行與經濟合作開發組織亞太地區反貪腐聯盟,2001,《亞太地區反貪腐行動計畫》(Anti-Corruption Action Pla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引自亞洲經濟合作開發組織網址:http://www.oecd.org/dataoecd/38/24/35021642.pdf
胡文輝,2009,〈正義之劍與魔鬼之刀〉,引自2009年4月27日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27/today-f2.htm
香港廉政公署,2008,〈2008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調查報告摘要〉,取自香港廉政公署網站:http://www.icac.org.hk/filemanager/tc/Content_1283/2008surveysummary.pdf
高玉如,2008,〈動搖國本!立法院有「11大致命缺失」?〉,引自奇摩新聞電子報: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9/35/1c0p8.html
陳世昌,2001,〈灌頂與壓頂〉,《中時晚報》, 刊登於2001年4月7日讀者投書。
陳俊雄,2009,〈600萬買官 中將袁肖龍判10年〉,中國時報2009年9月3日新聞,引自奇摩電子報網站: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3/4/1qcxz.html
許毓圃,2001,〈為立法院暫緩審查廉政署組織喝彩〉,2001年11月9日登載於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頁: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C-090-295.htm
張世文,2009,〈王清峰 廉政肅貪決心扭轉社會文化〉,《新新聞雜誌》,1161期,引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printpage.jsp?f_ART_ID=197531
張宏業,2010,〈協調警方跟監王令麟 調查局:經費人力考量〉,引自2010年4月2日 聯合新聞網網頁: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5512558.shtml
張榮祥,2010,〈高鐵減振案 謝清志二審無罪〉,中央社2010年6月15日新聞,引自中央社網站: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6150171&pType0=aALL&pTypeSel=0
數位網路報,2005,〈調查局長葉盛茂重要講話〉,2005年11月9日,引自「數位網路報」網頁: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05/11/blog-post_09.html
劉添財,2001,〈法部設廉政署? 王光宇:不可能贊成〉,《中國時報》,2001年5月29日。
蘇位榮,2010,〈結構債弊案/會聽笑話沒失智 馬志玲重判〉,聯合報2010年5月29日新聞,引自聯合新聞網網站: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5630728.shtml
蘇郁文,2010,〈扁案二審 扁、珍從無期改判20年〉,2010年6月11日,引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5658458.shtml
蘇龍麒,2009,〈北投纜車案 顏萬進更一審判14年〉,中央社2009年07月22日新聞,引自大紀元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9/7/22/n2598470.htm
(五)網站資料
法務部政風司:http//www.ethics.moj.gov.tw/
廉政公署網站:http://www.icac.org.hk/
國際透明組織台灣分會網站:http://www.ti-taiwan.org/
調查員改革協會:http//www.mjib.org/
檢察官改革協會:http//www.pra-tw.org/
二、英文部分
Ackerman,Susan Rose,1978,Corruption: A Study in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Academic Press.
Ackerman,Susan Rose,1999,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Causes﹐Consequences and Refor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Friendrich, Carl J.,1966,“Political Pathology,”in Political Quarterly, 37, 64-112.
Heidenheimer, A. J.,1970,“Political Corruption: Readings,”in Comparative Analysis,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pp.3-9.
Holmes, Leslie ,1993, The End of Communist Power : Anti-Corruption Campaigns and Legitimation Crisis,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Huntington,Samuel p.,1996,“Modernization and Corrupti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 New Haven ,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Kneer, Georg、Nassehi, Armin,1993,Niklas Luhmanns Theorie Sozialer Systeme,München:Wilhelm Fink Verlag.中文譯本:魯貴顯譯,1998,《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臺北市:巨流圖書。
Lewin,K.,1951,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New York:Wiley.
Muhammed, Ali, 2000,“ Eradicating Corruption-The Singapore Experience,”Presentation Paper for The 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Good Governance and Fighting Corruption, Pimrnmek Room,3 rd Floor, The Grand Hotel Bangkok.
Nas,T.F., Price,A.C. and Weber,C.T.,1986,“A Police-Oriented Theory of Corruption,”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0(1), 107-119.
Quah﹐Jon S.T.,1995,“Controlling Corruption in City–Stat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and Singapore﹐”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22:391-414.
Quah﹐Jon S.T.,1998,“Singapore''s Model of Development:is it Transferable?﹐”Behind East Asian Growth: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Prosperity﹐London:Routledge﹐pp 105-125.
Quah﹐Jon S.T.,2003,“ Curbing Corruption in As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x Countries”﹐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Quah﹐Jon S.T.,2004,“Best Practices for Curbing Corruption in Asia”﹐The Governance Brief﹐11-2004:1-4.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2009, Global Cormption Barometer Report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