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5: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金發
研究生(外文):CHUNG, CHIN-FA
論文名稱:數位化應用與雕塑實踐─鍾金發作品解析
論文名稱(外文):Sculpture Practice with Digital Application-An Analysis on Chung, Chin-Fa's Creation
指導教授:劉柏村劉柏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Bo-C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數位化雕塑實踐
外文關鍵詞:digitalizationsculpture pract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數位化應用與雕塑實踐─鍾金發作品解析》是以現階段的作品來作為分析與研究的主體對象,歸納出「數位化」與「雕塑實踐」兩個主要的面向,並且經由創作的過程來比對兩者之間的差異;首先以數位化的應用為出發,整理出模型構作、造形結構到空間場域的連結關係,開始進入數位化與實體化的創作歷程,探索形式要素的視覺造形表現、內在心理對於空間的感知狀態、工具操作的身體行為,最後回到創作場所,探討場所氛圍所引發創作思維的再延伸,並且回歸數位與實體作品的理念詮釋與形式內容之分析,探索雕塑主體中所隱含的造形能量。

結論的部份,將數位化及實體化創作過程的狀態,進行分析、比對及比較,整理兩者之間的差異,歸納出本論文標題中的《數位化應用與雕塑實踐》,作為現階段創作及論文的總結,並成為未來創作生涯之參照與標向。
“Sculpture Practice with Digital Application - An Analysis on Chung, Chin-Fa's Creation” is targeted on current works to do the analysis and study then conclude digitalization and sculpture practice. Als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Starting with digital application, the model constitute, form structure, the connection of space field, getting into the creation progress of digitaliz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the exploring of visual factor, the feeling of space from inside, behavior of tool using, then back to the field of creation. To discuss the extension of creative thoughts inspired by field atmosphere, to draw back to the analysis of digital and material works and to explore the energy of sculpture identity.

For the conclusion, to do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collation of the progress of digitaliz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conclude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Sculpture Practice with Digital Application” fo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urrent creation and dissertation and for the reference of creation for the future.
謝誌
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圖目錄
表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數位美學與造形實踐
第一節 數位化模型構作
第二節 抽象造形與結構
第三節 空間場域

第二章 創作過程與形式思維
第一節 造形要素與表現
第二節 內在心理與空間的連結
第三節 數位操作與身體行為
第四節 創作場所

第三章 作品詮釋與形式分析
第一節 數位化作品形態
第二節 三維度之立體造形
結論
參考文獻
一、書籍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史》,1978,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Herbert Read著、李長俊 譯:《現代雕塑史》,1982,台北市,大陸書店。
‧鄭昭明:《認知心理學》,1993,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侯宜人 著:《自然、空間、雕塑》,1994,台北市,亞太圖書。
‧林崇宏:《基礎設計》,1995,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李玉龍、張建成 譯:《設計史》,1995,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王無邪:《立體設計原理》,1997,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Harold Rosenber著、張心龍 譯:《藝術品與包裝》,1998,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劉思量 著:《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1998,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歐陽中石 主編:《藝術概論》,1999,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崇宏:《造形與構成》,2002,台北市,視傳文化。
‧何政廣 主編:《柯爾達》,2002,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蔡毓芬 譯:《造形分析》,2005,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2005,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何政廣 主編:《布朗庫西》,2005,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龔卓軍 著:《身體部署》,2006,台北市,心靈工坊。
‧蔡孟家:《Rhinocero產品設計手冊》,2007,台北市,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許子凡:《數位設計基礎》,2008,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明錚 等:《造形原理》,2008,台北縣,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論文
‧陳東奕:《設計師的形態解讀能力與其產品造形設計之多變性的關係》,民國92年7月,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國勝:《論陳庭詩鐵雕藝術─鋼鐵架構》,民國93年12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雕塑組碩士論文。
‧許欣瑜:《線性‧空間與邊界─許欣瑜的鐵絲作品探討》,民國96年6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雕塑組碩士論文。
‧馬睿彣:《非線性敘事設計在數位藝術表現之研究與創作》,民國97年6月,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崇基:《電腦繪圖中3D建模技術之可塑性分類—以造形藝術中立體造形形式為例》,民國98年6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呂添德:《幾何抽象造形在空間中的現代性─呂添德雕塑作品研究》,民國98年6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雕塑組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