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07: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依專
研究生(外文):e-chang,liao
論文名稱:台灣揚琴作品的傳承與創新-以《蝴蝶操》、《牧野遙思》、《馬之三部曲》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of Taiwan Yangqin works-butterfly exercise. deep memory from field. trilogy of horse
指導教授:張儷瓊張儷瓊引用關係陳思伃陳思伃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chiung,chanshih-yu,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音樂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揚琴蝴蝶操牧野遙思馬之三部曲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8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台灣揚琴作品從1970年後開始蓬勃發展,二橋揚琴普及的同時,音樂專業化的社會背景,使國人開始投入二橋揚琴的創作。但這股風潮持續到1980年後逐步衰退:一方面揚琴形制進入轉換階段,另一方面因兩岸交流發展,使揚琴創作量開始下滑。直至2000年前後,以四橋揚琴為主的創作作品才又湧現。

本文透過《蝴蝶操》、《牧野遙思》、《馬之三部曲》三首不同時期的作品,探討台灣揚琴的發展歷程與作品間呈現的音樂面貌。文中針對人文的歷史背景統整,音樂的面向分析,剖析音樂的藝術特質,進而探討台灣揚琴音樂的傳承與創新之處,最後透過筆者的音樂詮釋總結作品、歷史、演奏間的傳承與創新。

圖目錄………………………………………………………………v
表目錄 .……………………………………………………………v
譜例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1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2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3
第3節 文獻探討……………………………………………………5
第二章 二橋揚琴的代表作品-《蝴蝶操》之分析與詮釋………11
第1節《蝴蝶操》音樂背景之探討………………………………11
第2節《蝴蝶操》結構分析………………………………………12
第3節《蝴蝶操》音樂詮釋………………………………………19
第三章 揚琴形制過渡期的作品 -《牧野遙思》之分析與詮釋…22
第1節《牧野遙思》音樂背景之探討……………………………22
第2節魏麗瑩《牧野遙思》結構分析……………………………24
第3節李庭耀《牧野遙思》結構分析……………………………29
第4節鐘泉波《遙思隨想曲》結構分析…………………………37
第5節從《牧野遙思》到《遙思隨想曲》-音樂詮釋面向探討…49
c…54
第1節《馬之三部曲》音樂背景之探討…………………………54
第2節《馬之三部曲》結構分析…………………………………58
第3節《馬之三部曲》音樂詮釋…………………………………80
第五章 結論…………………………………………………………89
參考資料……………………………………………………………92


一、書籍
李西安、軍馳
1985 《中國民族曲式》。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葉棟
1997 《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第二版。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趙艷芳
2002 《揚琴考級訓練問答》。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李吉提
2004 《中國音樂結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二、論文期刊
楊竟明
1963〈談變音揚琴及改革新嘗試〉,《樂器》,第1期,頁6。北京:中國
樂器協會。
楊秀榮
1994〈評幾種改良揚琴〉,《樂器》,第3期,頁16。北京:中國樂器協
會。
麻麗威
1999〈揚琴演奏的音色設計〉,《交響》,第1期,頁54~55。西安:西安
音樂學院。
麻麗冰
1999〈論揚琴的技巧與音響〉,《天津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40~44。
河北:天津音樂學院。
解駿
2002〈論揚琴演奏中的音色〉,《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頁
91~95。湖北:武漢音樂學院。
王文禮
2005 〈中國揚琴音樂現狀及未來發展空間的思考〉,《星海音樂學院學
報》,第1期,頁73~75。廣州:星海音樂學院。
劉寒力
2005 〈東北揚琴學派的形成與發展〉,《演藝設備與科技》,第5期,頁
27~30。北京:演藝設備與科技編輯部。
豐元凱
2005 〈中國揚琴改革的發展與現狀〉,《演藝設備與科技》,第5期,頁
50~55。北京:演藝設備與科技編輯部。
詹皖
2006 〈傳統揚琴的地域特徵〉,《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
卷,第1期,頁98~100。江蘇:南通大學。
趙師加
2007 〈揚琴擊弦與揚琴音樂的表現力〉,《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
期,頁114~116。海南:海南師範大學。
王義茹
2008 〈中國揚琴改革的先行者-楊竟明、鄭寶桓〉,《中國音樂(季
刊)》,第3期,頁168~200。

三、學位論文
詹金娘
2002 《台灣揚琴藝術發展之研究》。臺南:私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崔莉
2004 《中國揚琴與作品研究》。陝西: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戚梅
2005 《論20世紀揚琴音樂的分期》。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張馨
2007 《試論中國揚琴作品中的音樂形象》。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蕭銀芬
2007 《中國傳統流派比較研究》。陝西: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潘麗娜
2008 《揚琴作品《秋•夢•藕》的音樂分析》。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研究所
碩士論文。
李庭耀
2009 《中國揚琴起源及演奏語法之探究》。臺北:私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四、樂譜曲集
孫新財
1979 《揚琴密奏法》。台北:學藝出版社。
江菊松
1981 《揚琴講義》,第二版。台北:學藝出版社。(第一版1972年)
項祖華
1992 《揚琴彈奏技藝》。香港:繁榮出版社。
夏炎
1997 《揚琴專輯》,第十版。台北:學藝出版社。
王沂甫 王麗懿 王成懿整理
1999 《揚琴八大技法教程及樂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正平
2003 《台灣民族器樂獨奏曲選(三、彈撥樂篇)》,第二版。台北:台北市
立國樂團出版。
詹金娘
2005 《初級揚琴演奏曲集》,第三版。台北:蝴蝶琴室出版。
五、網路資料
華音網-華音音樂家頻道: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musician.huain.com/html/20.html&;ei=yYVzS7zuIJCTkAWp3tmBCg&;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3&;ved=0CBYQ7gEwAg&;prev=/search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