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古籍文獻(先依朝代先後,再按出版年代排列)
《史記三家注》(漢)司馬遷,台北:七略出版社,1991年9月
《漢書》(漢)班固,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 1981年2月
《論衡今註今譯》(東漢)王充,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4月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台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3月
《三國志全譯》(晉)陳壽著,吳順東等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西京雜記》(晉)葛洪,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
《晉陽秋》(東晉)孫盛,《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4年
《漢晉春秋》(東晉)習鑿齒,《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4
年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7月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台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1
月
《晉書》(唐)房玄齡等,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7月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3月
《舊唐書》(後晉)劉喣,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醉翁談錄》(宋)羅燁,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4月
《三朝北盟會編》(宋)徐夢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9月
《對床夜話》(宋)范晞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金佗稡編》(宋)岳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夢梁錄》(宋)吳自牧,《景印文淵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李心傳,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4月
《朝野遺事》(宋)無名氏,《中國野史集成》,巴蜀書社,1993年
《白石詩詞集》(宋)姜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3月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11月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撰,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1月
《東坡志林》(宋)蘇軾,《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宋史》(元)脫脫,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7月
《太和正音譜》(明)朱權,《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1960年1月
《曲品》(明)呂天成《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
1960年1月
《遠山堂曲品》(明)祁彪佳,《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曲出版社,1960年1月
《明太祖實錄》(明)李景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南詞敘錄》(明)徐渭,《歷代詩史長篇二輯》,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
2月
《宋忠武岳鄂王精忠類編八卷》(明)徐縉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山東:齊魯出版社,1996年
《岳集五卷》(明)徐階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山東:齊魯出版,
1996年
《三國演義》(明)羅貫中,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
《歸田詩話》(明)瞿佑,《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擊廷筑》(明)茅維,《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補天石傳奇》(清)周樂清,清道光庚寅靜遠草堂刊本
〈周文泉丈墓誌銘〉(清)宗稷辰,《躬恥齋文鈔》,越峴山館刊同治間續刊後編本,咸豐元年
《劇說》(清)焦循,《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年1月
《曲話》(清)梁廷柟,《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
1960年1月
《詞餘叢話》(清)楊恩壽,《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年1月
《日知錄》(清)顧炎武,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0月
《祁陽縣志》(清)陳玉祥修、(清)劉希關纂,《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寶慶府志》(清)黃宅中修、(清)鄧顯鶴纂,《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道州志》(清)李鏡蓉等纂,《中國地方志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3月
《全唐詩》(清)聖祖敕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12月
《杜詩詳注》(清)仇兆鰲,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7月
《海寧州志稿》(清)許傳霈等纂,《中國地方志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
1983年3月
《閑情偶寄》(清)李漁,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
《風箏誤》(清)李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
《元詩選》(清)顧嗣立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
《明詩綜卷》(清)朱彝尊,《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麻陽縣志》(清)黃志璋纂,《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江蘇:中國書店出
版,1992年
《屈大均全集》(清)屈大均,北京:人民文學,1996年2月
《歷代題畫詩》(清)陳邦彥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
《二十二史劄記》(清)趙翼,台北:世界書局,1997年4月
《北墅緖言》(清)陸次雲,《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出版社,1997年7月
《八洞天》(清)徐述夔,《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同治新化縣志》(清)甘啟運修、(清)關培鈞纂,《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同治黔陽縣志》(清)張扶翼等著,《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雕菰集》卷五(清)焦循,《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昭君夢》(清)薛旦,《雜劇三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讀離騷》(清)尤侗,《雜劇三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弔琵琶》(清)尤侗,《雜劇三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陽樂》(清)夏綸,《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4月
《青冢志》(清)胡鳳丹輯,《中國祠墓志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
10月
《同治即墨縣志》(清)林溥修、(清)周翕鐄纂,《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凰出版,2004年
《民國單縣志》(清)項葆禎修、(清)李經野纂,《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
凰出版,2004年
《百子圖》(清)無名氏,吳書蔭主編:《綏中吳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3月
《悔庵年譜》(清)尤侗,《清初名儒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6年8月
《山東通志》(清)張曜等編著,《山東文獻集成》,濟南:山東大學,2006年
《靜遠草堂初稿》(清)周樂清,《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
二、專書 (按出版年代排列)
《元代雜劇全目》傅惜華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
《明代雜劇全目》傅惜華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
《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王曉傳輯錄,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
《曲海總目提要》黃文暘撰,台北:新興書局,1967年8月
《四分律鈔批》續藏經會:《續藏經》,中國佛教會影印, 1967年
《中國近世戲曲史》青木正兒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10月
《四書集解》陳鉞譯註,台北:正言出版社,1978年1月
《文學論文集》高爾基,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書經補遺》呂宗傑等編,《宛委別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清代雜劇全目》傅惜華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歷代詩人咏屈原》溫庭義輯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
《話本小說概論》胡士瑩著,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3年5月
《先秦魏晉南北朝詩》逯立欽輯校,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元人雜劇概說》青木正兒著,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1985年7月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丁乃通,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
7月
《王國維詩學研究》佛雛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
《詩歌與戲曲》曾永義,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4月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陳慶浩、王秋桂主編,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1989年6月
《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蔡毅編著,北京:齊魯書社出版,1989年
10月
《戲曲考原》王國維,《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1989年
《諸葛亮形象史研究》陳翔華著,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大團圓─ ─ 一種複雜的民族文化意識的映射》李春林著,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10月
《全宋詩》傅璇琮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講唱文學‧元雜劇‧民間文學》譚達先著,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現公司,1993年6月
《敦煌變文集新書》番重規編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年12月
《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鄭傳寅著,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1月
《新譯燕丹子》曹海東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7月
《清人雜劇論略》曾影靖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寧夏卷》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北京:ISBN中國中心出版,1995年12月
《國學講演錄》章太炎著,上海:華範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古代神話選釋》袁珂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諸葛亮研究集成》王瑞功主編,濟南市:齊魯書社,1997年
《古本戲曲劇目要》李修生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2月
《論說戲曲》曾永義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97年3月
《明清傳奇綜錄》郭英德編著,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淮南子校釋》張雙棣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敦煌變文校注》黃征、張涌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北京:ISBN中國中心出版,1998年12月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海南卷》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北京:ISBN中國中心出版,2002年9月
《清朝通史》朱誠如主編,北京:紫禁城 出版社,2002年12月
《神話研究》聞一多,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北卷》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北京:ISBN中國中心出版,2003年1月
《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金榮華,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3月
《易經讀本》郭建勳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7月
《中國戲曲概論》吳梅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清初雜劇研究》杜桂萍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魯迅,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9月
《民間故事類型索引》金榮華,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2月
《尤侗研究》徐坤著,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
三、英文專書(按出版年代排列)
Ting,Nai-Tung, “The Type Index of Chinese Folktale” VOL.XCIV3 NO.223(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1978)
Stith Thompson, “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VOL.LXXV NO.184(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1981)
四、博碩士論文(按出版年代排列)
《昭君戲曲之研究》金容雅,國立台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88年《昭君戲曲研究─以雜劇、傳奇為範圍》陳盈妃,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元雜劇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研究》劉淑爾,中國文化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1996年
《岳飛故事研究》洪素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1999年
《諸葛亮戲曲造型之研究》張谷良,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0年。
《岳飛故事研究》張清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0年
《荊軻研究》許高祥,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4年
《岳飛文學形象的多種形態及其文化內涵探析》徐衛和,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昭君戲曲之演變及其舞台藝術》文淑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2005年
《李陵與李陵詩現象研究》董姣,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明代昭君詩研究》鄭潮鴻,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諸葛亮民間造型之研究》張谷良,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博士論文,2006年
《葉憲祖戲曲研究》吳豔萍,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漢將李陵故事研究》張秀莉,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2007年
《論尤侗及其戲曲創作》韓莉,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唐代昭君詩研究》殷康煥,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五、單篇學術論文(按出版年代排列)
〈昭君故事演變之點點滴滴〉張壽林,《文學年報》第一期,1932年
〈簡談歷史劇〉辛憲錫,《歷史劇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11月
〈漢唐之和親政策〉王桐齡,《史學年報》第一卷第一期,1969年8月〈講史性之變文研究〉謝海平,《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
第231種,1971年5月
〈元雜劇中的度脫劇(上) 〉趙幼民,《文學評論》第五集,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78年6月
〈清代雜劇概論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12月
〈紅樓夢評論〉王國維,《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0,年4月
〈談談「大團圓」〉遠帆,《文藝研究》第四期,1981年
〈試論古典戲曲中的悲劇〉 邵曾棋,《中國古典悲劇喜劇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
〈周樂清和《補天石傳奇》─清代戲曲家考略之一〉劉世德,《文史》V.19
1983年8月
〈中國古典戲曲中的「翻案補恨」思想〉沈惠如,《小說戲曲研究》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岳飛故事的流變與時人心態的關係〉林國華,《麗水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2年
〈岳飛故事的流傳與演變(上)〉包紹明,《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1994年
〈略論昭君題材作品主題的嬗變〉楊逢泰,《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2期,1995年
〈敦煌李陵、蘇武故事流變發微〉邵文實,《敦煌吐魯番研究》 第二卷,1997年
〈度脫劇的原型分析─ ─啟悟理論的運用〉容世誠,《戲曲人類學初探》
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6月
〈詩與史的對話──昭君形象的豐富與轉換〉 憫澤平,《湖北三峽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0年8月
〈「情節單元」釋義 ─ ─ 兼論俄國李福清教授之「母題」說〉 金榮華,
《華岡文科學報》第二十四期,2001年3月
〈屈原「愛國主義」研究的歷史審視〉周建忠,《中國楚辭學》第一輯,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7月
〈中國古典戲曲「大團圓」心理成因說〉范麗敏,《戲曲文化》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2002年4月
〈宋代昭君詩類型及其解讀〉唐眉江,《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3年1月
〈唐人咏昭君詩與士人心態〉蔣玉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總24卷第8期,2003年8月
〈昭君故事的流傳與演變〉閔澤平,《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第23卷第5期,2003年9月
〈儒家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對古典戲曲的影響〉鄭傳寅,《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3年11月
〈論中國古代戲曲中的岳飛戲〉母進炎,《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2004年
〈昭君出塞故事的演變〉張人和,《文學前沿》2004年1期
〈“大團圓”審美新理成因新探〉劉莉,《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語言文學研究) 第2期, 2005年
〈敦煌〈李陵變文〉與《漢書‧李陵傳》之情節比較深析〉 黃懷寧,《有鳳初鳴年刊》第二期,2005年7月〈明清戲曲中與屈原相關劇目考〉齊曉楓,《輔仁國文學報》第21期,2005年7月〈古代戲劇大團圓結局的社會心理透視〉劉軍華,《陜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第22卷第3期,2005年9月
〈補天者的悲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形象的悲劇美〉孫繼周,《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5年12月20日
〈論元詩對蘇武李陵的解釋〉丁國祥,《榆林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
2006年1月
〈古代昭君題材的歷史流變〉胡小成,《求是學刊》第33卷第2期2006年
2月
〈女媧補天神話的文學移位〉寧稼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第45卷第5期,2006年9月
〈傳統戲曲「翻案」與明清小說續書〉高玉梅,《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第32卷,2007年
〈敦煌李陵變文的考原〉 鐘書林,《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期,2007 年
〈論明代翻案劇興起之原因〉霍建瑜,《文學研究》第4期,2007年4月
〈明代的翻案劇及其審美風尚述論〉王良成,《藝術百家》第1期,2007年
〈書、劍與酒及俠之大者──解讀《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形象的文化內涵〉
唐紅,《攀枝花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8年2月
〈岳飛題材戲曲的主題嬗變〉伏涤修,《藝術百家》第3期,2008年
〈論岳飛題材戲曲劇作的核心價值追求〉伏涤修,《中國戲曲學院學報》
第29卷第3期,2008年8月
〈從歷史形象到文學形象──歷代昭君詩對昭君形象的虛擬生發〉王豔平,《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6卷第3期,2008年9月
〈歷代悲憫昭君詩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蘊〉王紹東、陳緖忠,《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2008年9月
六、電子資料
全唐詩庫(http://www3.zzu.edu.cn/qts/)
全唐詩索引系統(http://cls.hs.yz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 )
中華詩詞( http://www.shi-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