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 著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1988)。《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等級大綱》。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王文科、王智弘 (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書局。
王文科(1996)。《質的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順洪(2006)。《日本人漢語學習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1994)。《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北京:漢語水平考試部。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呂必松(2005)。《語言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李 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 揚(1994)。〈練習編排的基本原則〉。《對外漢語教程中高級練習題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水源、楊坤堂、吳純純、張世彗(2001)。《國小兒童書寫語文能力診斷測驗》。台北:心理出版社。
束定芳、庄智象(1996)。《現代外語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
林壽華(1997)。《外語教學概論》。台北:書林出版社。
胡裕樹(1992)。《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出版。
徐竹君(1992)。〈關於對外漢語教材針對性的思考〉。《面向世界的漢語教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1992)。《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印刷)。
程曉堂(2002)。《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芻議》。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等(1999)。《實用視聽華語(一)》。台北:正中書局。
趙金銘(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金銘(2006)。《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出版社。
劉月華(2006)。〈中文教材的課文和語法[A] 〉。《中文教材與教學研究:劉月華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力(1953)。〈中學語法教學問題〉。《語言學習》,第12期
王姿人(2000)。〈快樂學中文-以溝通性和趣味性為首之華語教材編寫〉。《第六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III-171-178,台北。
王曉鈞(1997)。〈從外國學生的認知模式看華文教材的編寫原則〉。《第五屆世華會論文集》,128-130。
王瑞烽(2007)。〈小組活動的任務形式和設計方式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尹德謨(2006)。〈母語與外語知識-認知雙元結構在FLT中的理論解析〉。《西華大學學報》,3月號。
李 泉(2004)。〈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
李 泉、金允貞(2008)。〈論對外漢語教材的科學性〉。《語言文字應用》,第4期。
呂文華(1987)。〈漢語教材中語法項目的選擇和編排〉。《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呂文華(2002)《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J〕。《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周雪林(1996)。〈淺談外語教材評估標準〉。《外語界》,第2期。
孟子敏,2000年,〈日語學生的華語語音偏誤成因及教學對策〉。《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六屆第四冊教學應用組,2000年。
信世昌 (2006) 。〈華語教學能力認證制度之探討〉。《台灣華語文教學》創刊號,73-76。
宮本幸子(2000)。〈日本學生學習漢語常見的錯誤表達〉。《漢語學習》,40-63。
徐子亮(1998)。《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認知理論研究》。〈語言教育問題座談
會紀要〉。《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徐家禎(1997)。〈從海外使用者的角度評論大陸編寫的初級漢語課本〉。《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徐麗萍(1998)。〈成人英語教材的合理選擇和使用〉。《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23-25。
張莉萍(2000)。〈華語教材中的語法用語〉。《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台北:世華會。
趙金銘(1997)。〈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述〉。《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趙賢洲(1987)。〈教學法理論與教材編寫的關係〉。《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46-48。
魯健驥(1984)。〈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3:113-125。
劉 珣(1994)。《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鄧守信(1986)。〈漢語教材編輯的方向〉。《華文世界》,第42期。
三、學位論文
方虹婷(2006)。《飲食華語課程教材設計-兼論網上輔助活動建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孔凡蓮(2008)。《對外漢語口語課堂小組活動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碩士論文。
李利津(2001)。《華語教學理念之重塑與實踐-基於日本經驗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何蓓蓓(2006)。《國際商務漢語教程》與《國際商務漢語》的比較-兼論商務漢語教材的編寫。武漢:華中科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
岡井將之(2008)。《日本華語教材加入台灣華語成分之探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吳馥如(2008)。《中級華語交際溝通會話課程之設計與實證》。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孟慶明(2008)。《在美國非華語環境下之中文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季露璐(2008 )。《日本人性格特徵對日漢語課堂教學》。上海:華東師範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碩士論文。
林仲彬(2007)。《親職華語教材編寫研究》。台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專班碩士論文。林君穎(2001)。《華語初級教材語法用語及語法點選擇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林淑慧(2002)。《現代漢語口語交際語法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孫 嫻 (2005)。《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習題設置的考察與思考》。北京:北京語言大學課程與教學專業碩士論文。
郭雯琪(2009)。《零起點短期速成聽說教材之設計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許銘桂(2009)。《新移民初級華語教材規劃設計與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陳燕秋(2001)。《台灣現今華語文教材的評估與展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張惠雯(2001)。《中醫華語教材編寫之規劃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張瓏艦(2006)。《漢語教程》與《新實用漢語課本》比較研究。四川:四川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
喬智慧(2008)。《漢語教程》與《發展漢語》(初)比較研究。新疆:新疆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
詹秀嫻(2002)。《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碩士論文。
趙 淼(2006)。《三套初級對外漢語綜合教材練習的考察》。北京: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專業碩士論文。
劉曉嵐(2007)。《經貿洽談ABC》與《商務漢語》比較研究。四川:四川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
四、外文部份
六角恒廣(1988)。《中国語教育史の研究》。日本:東方書店。
輿水 優(2004,10月)。〈日本における中国語教育の現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研所演講稿。
James Dean Brown(1995).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Hutchinson&Waters(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五、網路資源
九十七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修正草案。見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
日本東方書店網頁。見http://www.toho-shoten.co.jp/toho-web/search/detail?id=4497995658&bookType=jp
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網頁。見http://www.ocac.gov.tw/public/public.asp?selno=60&level=C&no=60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網頁。見http://www.hsk.org.cn/intro/HT.html
正中書局網頁。見http://www.ccbc.com.tw/book_detail.php?book_sn=1483
古川千春(2005.6.3)。〈以日籍學生為中心的數位華語語音教學策略構擬〉。第四屆華語文數位學習環境之建構研討會。台北:全球華文會。2009.9.10,取自http://edu.ocac.gov.tw/icice2005/ICICE2005/html/paper2/A06.pdf
庄司惠子(2004)。〈日本大學中國語教育與實用教學脫節的因素與背景〉。2009.9.20,取自http://iug.csie.dahan.edu.tw/giankiu/GTH/2004/LanguageRights/lunbun/1B03-keiko.pdf
吳素柔、劉佳韻(2006.11.6)。〈搶攻華文學習市場發揚台灣國語〉。中央社全球報導。2009.8.7,取自http://www.cna.com.tw
教育部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網頁。見http://www.edu.tw/BICER/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9.1.4)。〈基礎八百詞說明〉。見http://www.sc-top.org.tw/chinese/reference.php
張莉萍(2007.6)。〈華語八千詞說明〉。2009.11.14,取自http://www.pdffactory.com
郭靜修(2007.9.7)。〈日本的中文教學概況〉。數位內容產品研討會-華語文產業。台北:國際會議中心,2009.10.17,取自http://km.iiiedu.org.tw/chineseweb/images/guoxiujing.pdf。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華語文研習班課程資訊。見http://ntulcoffice.liberal.ntu.edu.tw/course.htm
華語文能力測驗Top Guidelines2009。2009.10.9,見 http://www.sc-top.org.tw/download/09_topguidelines.jpg
MBA智庫百科。2009.11.18,取自http://wiki.mba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