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保進(1997)。我國師資培育教育學程評鑑的可行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5-2418-h-023-002-f6),未出版。
王保進(2003)。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50,2-11。王睿君(2000)。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討—以高雄市國民中學八十六學年度校務評鑑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王麗芬(1998)。大學院校教育學程自我評鑑模式之研究,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台南市政府教育處 (2009)。台南市國民中小學97學年度校務績效評鑑實施計畫-流程控管表。台南。
江文雄(1982)。國民中小學實施教學評鑑之研究。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江文雄(1989)。校長做得好,不必怕評鑑:談校長評鑑的觀念。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8,17-21。江文雄(1999)。校長做得好、不必怕評鑑。談校長評鑑的觀念。教育資料與研
究,28,17-21。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市: 雙葉
吳宗立(2007)。教育品質:學校經營的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60,17-29。
吳明清(1995)。教育方案評鑑模式及其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4,44-48。吳明清口述(王淑怡、徐緯萍採訪)(2001)從智慧中挖掘寶藏-專訪國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吳明清教授。教育研究月刊,91,10-15。
吳清山(1999)。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台灣書店。
張佃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91,30―31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五南。
郭昭佑(2000b)。學校層級評鑑之問題探究—以臺北縣八十七學年度校務評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1,31-72。陳坤松(2002)。台南市國中小行政人員對校務評鑑態度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湯志民(2003)。臺北市國中校務評鑑實施之評析。教育資料與研究,50,22-27。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編譯(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韻寧(2003)。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楊文雄(1981)。教育評鑑之理論與實際。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詹益成(2003)。桃園縣立國民小學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劉奕權(1985)。國中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潘俊程(2002)。臺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藍瑞霓(1996)。落實校務評鑑功能之面面觀。研習資訊,13(3),15-17。
蘇秀花(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及整合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外文部份
Alkin, M.C. (1969). Evalu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omment, 2, 2-7.
David, M. F. (1996). Empowerment evaluation: An instr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In M. F. David, J. K. Shak & W. Abraham (Eds.), Empowerment evaluation knowledge and tools for self-assessment & accountability. U.S.A.: Sage.
House, E. R. (1993).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Kells, H. R. (1988). Self-study processes: A guide for postsecondary and similar service-oriented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s (3rd ed.). New York: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Levine, D. U. & Lezotte, L. W. (1990).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0032).
Nevo, D. (1995).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Tel Aviv ,Israel: Masada.
Popham, W. J. (1988). Education evaluation (2nd ed.)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rovus, M. M. (1971). Discrepancy evaluation. CA: McCutchan.
Robert Wolf.(1979)The Use of Judicial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Formul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1), 19-28.
Rossi, P. H. & Freeman, H. E. (1993). Evaluation - A Systematic Approach (5th ed.), Sage.
Smith, W. F., & Andrews, R. L. (1987). Clinical supervision for principa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 34-37.
Stevens, J. (2002).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4th ed.).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
Stufflebeam, D. L., Foley, W. J., Gephart, W. J., Guba, E. G., Hammond, R. L., Merriman, H. O.&Provus, M. M., et al.(1971).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diana: Phi Delta Kappa.
Stufflebeam, D. L.,&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 Boston: Kluwer-Nijhoff.
Tyler, R. W.(1950).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