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23: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明宜
研究生(外文):Tasi,Ming-Yi
論文名稱:苗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實施方案之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The evaluation of the Mobile Recreation Program for elders by circuital practicing in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陳琇惠陳琇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實施方案評估研究權責性整合性可近性效率性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2006年台灣正式開辦行動式社區服務之福利服務輸送型態,以老人為目標人口群,目的在針對偏遠地區老人因資訊阻礙或交通不便而無法取得社會福利服務,透過老人文康車深入社區,並結合民間團體定期定點辦理社區巡迴服務,除宣導各項社會福利服務措施外,亦提供健康諮詢、休閒文康育樂等服務,讓老人在住家附近就可以透過簡單的血壓與腰圍測量瞭解並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藉由歡唱卡拉OK來達到自娛娛人之功能,並藉此增進社區居民的互動。自實施至今已滿三年,迄今國內並未有相關評估研究,本研究針對台灣苗栗辦理之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實施方案之效益,利用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蒐集資料,並進行全面性之評估研究,評估指標以權責性、整合性、可近性及效率性等四項進行。
本研究結果四:一、權責上的確定與落實,是方案執行的關鍵,二、地方資源的運用與整合,是方案生根的關鍵,三、服務對象的意見與建議,是方案內容的改進,四、目標與成本的配合與運用,是方案落實的基礎。
最後,研究者對於研究限制與後續建議均分別加以說明,期待方案能繼續維持與改進,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數點建議分別為:一、將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服務與經費正式列為老人福利法所訂定之福利服務項目及固定式之法定經費,二、以方案委託民間機構辦理為最佳福利服務推動模式,三、建構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輸送網絡模式且方案相關單位常態性之溝通平台,四、人文康車輛數與人力配置依縣市幅員之廣度及人口數量之多寡而有不同設置標準,五、建構完備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實施方案之評鑑機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陳述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老人生活需
第二節 我國老年人口特質
第三節 積極老化
第四節 苗栗縣老人生活特質與福利需求
第五節 苗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實施方案
第六節 福利服務輸送考量面向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之考量與選取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第五節 研究嚴謹性與倫理考量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權責性面向
第二節 整合性面向
第三節 可近性面向
第四節 效率性面向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書目
英文參考書目
網路參考書目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附錄二 訪談大綱:方案制訂者版
附錄三 訪談大綱:方案推行者版
附錄四 訪談大綱:方案執行者版
附錄五 訪談大綱:方案受益者版
附錄六 訪談大綱:方案資源者版


表 次
表1-1-1 台灣地區重要人口結構、扶養比及人口老化指數統計表
表1-1-2 戶籍登記之出生狀況統計表
表1-1-3 1998年至2008年人口結婚與離婚狀況一覽表
表1-1-4 我國 65 歲以上高齡者之居住安排比例統計表
表1-1-5 老人參與休閒之功能表
表2-4-1 苗栗縣老人整體狀況族群分析表
表2-5-1 2007年苗栗縣各鄉鎮老人人口數及排名
表2-5-2 第一年老人文康車執行狀況統計表
表2-5-3 第二年老人文康車執行狀況統計表
表2-5-4 老人文康車至各鄉鎮村里服務次數表
表2-5-5 第二年執行受影響因素統計表
表2-5-6 第二年執行場地狀統計表
表2-5-7 第二年血壓統計表
表2-5-8 第二年腰圍統計表
表2-5-9 第二年服務使用者滿意度調查統計表
表2-5-10 第一年老人文康車資源使用狀況統計表
表2-5-11 第二年老人文康車資源使用狀況統計表
表2-6-1 評估類型與目的一覽表
表2-6-2 政策評估之標準一覽表
表3-3-1 方案制訂者基本資料對照表
表3-3-2 方案推行者基本資料對照表
表3-3-3 方案執行者基本資料對照表
表3-3-4 方案受益者基本資料對照表
表3-3-5 方案資源者基本資料對照表
表4-3-1 第一年服務使用者平均年齡統計表
表4-3-2 第一年及第二年文康車資源使用狀況統計表
表4-3-3 第一年及第二年健康服務使用狀況統計表
表4-4-1 第一年及第二年老人文康車執行人次及場次統計表
表4-4-2 老人文康車經費支出表
表4-4-3 老人文康車成本比較表

圖 次
圖2-3-1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積極老化之整體策略圖
圖3-2-1 本研究架構圖
圖4-2-1 資源輸送圖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書目
內政部(1986)。中華民國七十五年老年人口狀況調查。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6)。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老年人口狀況調查。台北:內政部。
王基祥(2008)。身心障礙者交通服務之研究-以南投縣溫馨巴士交通服務為例。南 投: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李大正、陳寬政、楊靜利(2008)。台灣近二十年來的家庭結構變遷。載於台灣社會福利學會主編,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與創新:跨時變遷與跨國比較(頁135-153)。嘉義:台灣社會福利學會。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吳昭男(2007)。優活政府-無限大未來。研考雙月刊,31(1), 61-75。
吳琇芬(2005)。政策績效的評估-政策評估的意涵。載於張世賢主編,公共政策分析(頁399-408)。台北:五南。
吳慶煌、陳俞伶(2004)。影響老人選擇休閒設施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市松柏育樂中心為例。嘉南學報,30,461-476。
周月清(2001)。社會工作研究倫理。載於徐震、李明政主編,社會工作倫理。台北:五南。
林麗惠(2006)。積極老化:政策架構之介紹。成人及終身教育,16,51-53。
林顯宗(2005)。老人福利與時俱進。社區發展季刊,109,97-102。
林美珍(1991)。老年期身體與心理動能的轉變。載於林美珍、林惠雅、幸曼玲、吳敏而、柯華葳、程小危等主編,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
苗栗縣政府(2004)。苗栗縣九十三年度老人狀況調查。苗栗:苗栗縣政府。
胡幼慧、姚美華(1997)。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向陽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07)。苗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九十六年度成果報告。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向陽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08)。苗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九十七年度成果報告。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向陽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09)。苗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九十八年1-3月季報表。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向陽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09)。苗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九十八年4-6月季報表。
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向陽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09)。執行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服務工作績效總報告。
高迪理(1993)。老人文康活動。老人福利研討會手冊(頁101-108)。
涂瑞德(2008)。載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的評估: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舒昌榮(2008)。由積極老化觀點論我國因應高齡社會的主要策略--從「人口政策白皮書」談起。社區發展季刊,122,215-235。
許臨高(2004)。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實務(初版二刷)。台北:五南。
張富鈞(2007)。從高齡化社會談銀髮族休閒運動。大仁學報,31,89-99。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宏哲(2002)。社區老人使用福利服務的情形及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縣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刊,8,183-232。
黃源協(2005)。社會福利機構績效管理與實例。南投:內政部社福研習中心。
湯慧娟(2002)。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之相關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萬育維(2007)。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修訂二版)。台北:三民。
萬育維(2006)。老人社會工作-尊重選擇維護自主。載於李瑞金主編,靜宜大學老人福利上課講義。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
趙善如、葉育秀(2000)。高雄縣鄉鎮老人文康活動中心功能評估。載於黃松林主編,新臺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老人篇(頁185-212)。臺灣省社會發展研究學會。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書廊。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第二版)。台北:巨流。
謝政諭(1988)。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主主義的台灣經驗。台北:幼獅。
蘇麗瓊、黃雅玲(2005)。老人福利政策再出發-推動在地化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0,5-13。
Colin Robson (2005)。方案評估:原理與實務(鄭怡世、魏希望譯)。台北:洪葉文化。
Joseph A. Maxwell (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王向葵、林盈助、高熏芳譯)。台北:心理。
Peter M. Ketter, Rober M. Moroney, Lawrence L. Martin (1967)。服務方案之設計與管理(高迪理譯,1999)。台北:揚智文化。(原作1967年出版)

英文參考書目
Andrews, F.M. (ed.) (1986) .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Life. Michigan: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University Michigan.
Andrews, F.M.& Withey, S.B.(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Plenum Press
Baltes, P.B. & Baltes, M.M. (eds) (1990). Successful Aging. Perspectives from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lman K.C.(1983).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 a hypothesis,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10:124-7.
Davey, J. A. (2002). Active ageing and education in mid and later life. Ageing and society, 22, 95-113.
Guba, E.G., & Lincoln, Y.S.(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Gilbert, N. & Terrell, P. (2005). 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Larson, R. (1978).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33:109-25.
Neuman, W.L., & Kreuger, L.W. (2003). Social work research method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O’Boyle, CA. (1997).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ater life. Philosophy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352:1871-9.
Patton, M.Q. (1988). The Evaluator's Responsibility for Utilization. Evaluation Practice, 9(2): 5-24.
Savas, E.S. (2000).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 : Chatham House.
Walker, A. (2002). A strategy for active ageing.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55(1), 121-139.
Walker, A. & Hennessy,C.H. (eds) (2004). Growing Older. London: Open University Press.
Yegids, B.L. & Weinbach, R.W. (2005).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er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網路參考書目
內政部主計處(2008)。2008年社會社會指標統計年報。上網日期:2009年5月4日,檢自: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100&CtUnit=1033&BaseDSD=7。
內政部戶政司(2008)。戶籍統計-戶籍人口統計年報。上網日期:2009年5月8日,檢自: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3.html。
內政部戶政司(2008)。戶籍統計-戶籍人口歷年統計表。上網日期:2009年5月8日,檢自: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4.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08)。性別統計專區-現住人口婚姻狀況。上網日期:2009年5月10日,檢自:http://www.moi.gov.tw/stat/gender.aspx。
內政部社會司(2007)。96年度社政年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7日,檢自:http://sowf.moi.gov.tw/17/96/index.htm。
內政部統計處(2008)。內政部統計年報。上網日期:2009年5月4日,檢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內政部統計處(2008)。內政部統計通報。上網日期:2009年5月4日,檢自: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內政部統計處(2008)。調查統計摘要。上網日期:2009年5月4日,檢自:http://www.moi.gov.tw/stat/survey.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05)。94年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上網日期:2008年10月30日,檢自:http://www.moi.gov.tw/stat/survey.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02)。91年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上網日期:2008年10月30日,檢自:http://www.moi.gov.tw/stat/survey.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00)。89年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上網日期:2008年10月30日,檢自:http://www.moi.gov.tw/stat/survey.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08)。老人福利服務。上網日期:2009年7月21日,檢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16.xls
王榮春、林柏煌、許耕榮、陳嘉鳳、韓明榮(2004)。台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績效評核模式之建立---以賦權評估理論為基礎。上網日期:2009月3月6日,檢自:http://grbsearch.stpi.org.tw/GRB/result.jsp?id=925129&plan_no=DOH-930519001&projkey=PG9407-0661&target=plan&highStr=%C9%E7%C7%F8%D0%C4%C0%ED%CE%C0%C9%FA。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中華民國臺灣97 年至145年人口推計報告。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7日,檢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key=&ex=2&ic=0000153。
法務部(2007)。全國法規資料庫。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8日,檢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50037。
鄭一青(2004)。為公民夢想加速。天下雜誌。上網日期:2009年10月4日,檢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0034。
傅湖標(2009)。苗縣高齡化 18鄉鎮市都是「老人國」。上網日期:2009年9月15日,檢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15/78/1r4cb.html。
臺灣省管理協會(2003)。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專題委託研究計畫-建立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監督機制之研究。上網日期:2009年9月28日,檢自:www.cpa.gov.tw/public/Data/811615324271.pdf。
U. K. Department of work and pensions (2009). Chapter Three – Active ageing. Retrieved May 29, 2009,
http://www.dwp.gov.uk/ageing-society/volume1/chapter-three.asp.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7). Active Aging: A Shift in the Paradigm. Retrieved May29, 2009,
http://aspe.os.dhhs.gov/daltcp/reports/actaging.htm.
WHO (2002). Active Ageing : A Policy Framework. Retrieved May 5, 2009, 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active/en/index.html.
WHO (2002). Active Ageing makes the difference. Retrieved May 10, 2009,
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active/en/index.htm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