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參考資料
丁嘉琳(2007)。借鏡國際,台灣閱讀出了什麼問題?。天下雜誌,387,
200-222。
仇小屏(2004)。章法學在「讀」與「寫」教學中的運用。國文天地,20(4),39-50。
毛連塭(1984)。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績學研討會結論報告。載於台北
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1-12。台北:台北市教
師研習中心。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江麗美譯, De Bono, E.著(2005)。六頂思考帽。台北:桂冠。
江芳盛、李懿芳(2009)。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試題特色分析及其對
我國教育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27-50。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
李坤崇(2004)。能力指標解讀轉化的理念。載於教育部委託林生傳(主
編),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叢書(二):理念篇,78-103。台北市:教
育部。
李雪莉(2007)。卡住的閱讀-台灣十年為何不如香港四年 。天下雜誌,
386,206-212。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作逸(1991)。創造思考教學理論及其實驗。國教天地,37,80-95。林建平(1994)。整合學習策略與動機的訓練方案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的輔導效果。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振春(2001)。閱讀方法與閱讀能力的培養。社教雙月刊,101,4-5。林于弘(2003)。過與不及:談國語文能力指標的編列問題。國教輔導,42(5),55-57。
林武憲(2003)。台灣閱讀加油。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4,7。
林煥祥主編(2008)。臺灣參加PISA2006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編號:NSC95-2522-S-026-002。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培養孩子堅實的閱讀力,打開學習之門。台
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7)。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最新發現-台灣需要更多
「閱讀策略」教學。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152-158。
柯華葳(2008)認識PIRLS一項新閱讀運動的重要指標。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
金會(主編),閱讀動起來,78-88。台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台北:天下雜誌。
涂佩鈴、林世華(2005)。由修訂版Bloom教育目標分類法分析九年一貫課程
國語文能力指標之意涵與其評量。發表於2005年學習、教學與評量國際研
討會。
張玉成(198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心理。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台北:五南。
張志玲(2007)。ASOIM閱讀策略:提升閱讀效果的利器。科學發展,412,76。
張毓仁(2007,11,30)。閱讀教學,也要講策略。聯合報,A23版。
張芳全(2008,8,18)。閱讀能力落後,問題出在哪裡?。國語日報,第13
版。
張貴琳、黃秀霜、鄒慧英(2009)。從國際比較觀點探討臺灣學生PISA2006
閱讀素養表現特徵。課程與教學季刊,13(1),21-4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本國語文(國語文)。台北
市:教育部。
許明輝(2003)。單元設計與創意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6(2),11-30。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陳滿銘(1993)。談文章作法賞析:以國中國文課為例。國文天地,9
(4),76-82。
陳滿銘(2001)。章法教學與思考訓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4),28-50。
陳奐宇(1999)。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
年級普通班為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
陳龍安(2005)。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教育資料集刊,30,1-66。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馮永敏(2003)。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載於教育部(主編),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64-79。台北
市:教育部。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楊振昇、洪淑萍(2002)。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96,23-33。
薀苑(1985)。如果我們看不懂文言文:白話文運動的另一種考察。國文天地,2,37-39。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49-63。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賈馥茗(1979)。英才教育。台北:開明。
劉靜萍(2004)。社會領域高層次思考教學策略之運用分析─以兩位國小教師
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潔玲(2009)。香港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計畫的閱讀表現對語文課程改革的啟示。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85-105。
樂中保(2008)。PISA中閱讀測試的測評框架與設計思路-兼談對我國閱讀測
試的啟示。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0(6),32-35。
潘麗珠(2009)。閱讀的策略。台北:商周。
潘麗珠、楊龍立、蕭千金(2004)。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第三階段能力指標的具
體轉化及示例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6-22。
潘麗珠、王秀玲、李玉馨、許力仁、連育仁、康瀚文(2003)。國中國文教師
的課程焦慮與因應之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4),61-80。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理論探討及其在閱讀教學上的啟示。師說,87,27-31。
蔡銘津(1997)。學童閱讀能力的測驗與評量。特殊教育季刊,65,23-28。羅玲妃譯(1997)。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台北:一智。
二、西文參考資料
Adams, R. & Wu, M. (Eds)(2002). PISA 2000 Technical Report.
Retrieved March 23,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53/19/33688233.pdf.
Goodman, Y., & Goodman, K. (1993). Vygotsky in a whole
language perspective. In L. C. Moll (Ed.), Vygotsky and
education (pp.223-2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0). The PISA 2000 Assessment of Read, 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bildungsstandards.bildung-
rp.de/fileadmin/user_upload/bss.bildung-
rp.de/downloads/Disk/PISA/PISA-2003-Aufgaben/PISA%
202000-Engl.pdf.
OECD (2001a). Outcomes of learning. Retrieved August 31,
2009, from http://nces.ed.gov/pubs2002/2002115.pdf.
OECD (2001b).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Life- First Results
from PISA 2000.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44/32/33691620.pdf
OECD (2002). Sample Tasks from the PISA 2000 Assessment:
Reading, 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44/62/33692744.pdf.
OECD (2003). The PISA 2003 Assessment Framework-
Mathematics, Readings,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pisa.oecd.org/dataoecd/46/14/33694881.pdf.
OECD (2006).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 2006. Retrieved August
30, 2009, from http://www.usgvox.nl/pdf/assessing%
20scientific..%20literacy%20pisa%202006.pdf.
三、網路參考資料
國民教育司即時新聞(2007)。台灣閱讀的下一步。2009年8月31日取自
http://www.edu.tw/eje/news.aspx?news_sn=1248。
國立台南大學(譯)(2006)。PISA2006樣本試題:閱讀。2009年10月17
日,取自
http://www.sec.ntnu.edu.tw/PISA/PISA2006/Downloads/
Reading_Relitem_TWN.pdf。
教育部國教司(2009)。教育部閱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劃成果發表會教
學示例彙編。2009年9月2日取自
http://140.115.107.17:8080/RST/menu/index.php?
account=admin&logo=1。
傅立圻(1999)。小學生的閱讀能力。2009年9月21日,取自
http://home.netvigator.com/~foolapki/Essay/read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