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5.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3 09: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宗佑
研究生(外文):Tsung-Yu Hsieh
論文名稱:打石司傅劉英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Stone-carving Master of Liou, Ying-Hong.
指導教授:林會承林會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3
中文關鍵詞:劉英宏打石司傅石雕打石產業
外文關鍵詞:LiouYing-Hongstone-carving masterstone-carvingstone-carving indus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0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劉英宏,一位臺灣本地的打石司傅,西元1943年出生於臺北三峽鎮。西元1947年臺北縣三峽祖師廟進行最後一次重建,許多當時臺灣重要的打石司傅聚集於此,也因如此,劉英宏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開始對打石雕刻有著濃厚之興趣。
劉英宏於西元1956年(十三歲)進入臺北縣三峽祖師廟學習打石技藝,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打石生涯。劉英宏的打石技藝受到臺灣許多著名的打石司傅之影響,其師承對象主要為施天福及簡志仲兩位打石司傅,在打石生涯中亦曾跟隨著張木成與蔣馨之外孫張清玉等打石司傅至臺灣各地許多廟宇參與打石雕刻。西元1968年以前,劉英宏主要跟隨施天福與張木成等打石司傅參與了臺南縣市與臺北縣市的廟宇石雕,其尚有彰化縣、嘉義縣與屏東縣的少數廟宇。
劉英宏於西元1968年(二十三歲)開始承攬廟宇石雕工程,其所參與的廟宇主要以臺灣北部為主,主要廟宇包含了臺北縣三峽祖師廟、臺北永和保福宮、臺北市行天宮、臺南市灣裡萬年殿、宜蘭縣大里草嶺慶雲宮、臺北縣大溪福仁宮、宜蘭縣九龍山玉清宮、臺北縣中和枋寮福德宮、桃園縣八德市指玄宮、臺北市內湖碧山巖開漳聖王廟等三十三間廟宇,而臺北市元智紀念館之石雕工程則為劉英宏所參與之唯一非廟宇的石作雕刻。劉英宏於西元1988年呈現完全退休之狀態,其長達三十多年的打石生涯中見證了臺灣從二次戰後至西元1980年打石產業的興衰史。
本論文試著透過打石司傅劉英宏的生平事蹟、作品分佈、作品風格與石作題材運用等議題切入,進而建構劉英宏司傅之生命史,以了解劉英宏在臺灣打石司傅中的定位,及臺灣於太平洋戰爭後的打石產業之時空背景。
Liou, Ying-Hong, a Taiwanese native stone-carving master, was born in 1943 in Sanshia Township of Taipei County. It was in 1947 when Sanshia Master Temple in Taipei County was undergoing restoration for the last time and many major Taiwanese stone-carving masters at the time were gathering on the scene that Liou, Ying-Hong had the chance to see and hear about stone-carving since young and started to be fascinated by the skill.
In 1956 when Liou, Ying-Hong was 13 years old, he entered Sanshia Master Temple in Taipei County to learn stone-carving and thus opened up his future career. His craftsmanship was much influenced by many well-known stone-carving masters in Taiwan, mostly from two masters, Shih Tian-fu and Chian Zhi-chong from whom he inherited the skills. During his professional career, he also followed stone-carving masters such as Chang Mu-cheng and Chang Ching-yu, the grandchild of Mr. Chiang Hsing to participate in many stone-carving projects in temples across the island. Before 1968, Liou, Ying-Hong mainly followed masters Shih Tian-fu and Chang Mu-cheng to participate in stone-carving in temples in Tainan City and Tainan County, and Taipei City and Taipei County. There were also projects of small number of temples located in Changhwa County, Chiayi County and Pingtung County.
Starting from 1968, Liou, Ying-Hong(23 years old at the time) engaged himself in temple’s stone-carv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His territory is mainly in northern Taiwan with a total of 33 temples including Sanshia Master Temple of Taipei County, Baofu Temple in Yonghe City of Taipei County, Hsingtien Temple of Taipei City, Wanli Wannian Temple of Tainan City, Dali Tiangong Temple of Yilan County, Dashi Furen Temple of Taipei County, Jiulong Mountain Yu Ching Temple of Yilan County, Fude Temple in Chonghe City of Taipei County, Zhi Shuan Temple in Bade City of Taoyuan County, and KaiChang ShenWang Temple in Neihu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Yuan Ze Memorial Hall located in Taipei City is the only one non-temple stone-carv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that Liu Ying-hong took part in. In 1988, Liou, Ying-Hong was fully retired. His more than 30-year long stone-carving career allowed him to witness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stone-carving industry in Taiwan from post Pacific War till the 1980s.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the life history of master Liou, Ying-Hong through his personal history, the distribution and style of his artworks, and his manipulation of stones in various subject matters so as to understand his position as a stone-carving master in Taiwan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aiwan’s stone-carving industry after the Pacific War.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一、研究動機2
二、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一、文獻資料的蒐集4
二、資料分析彙整4
三、實地田野調查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5
一、研究範圍5
二、研究限制6
第四節 相關文獻回顧7
一、打石匠師相關研究7
(一)整體匠師系統研究7
(二)個體匠師研究8
二、石作雕刻工藝技術相關研究究9
(一)石作裝飾藝術研究9
(二)石作技術研10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11
一、研究流程11
二、研究架構12
第六節 臺灣打石工藝概況13
一、臺灣打石業簡史13
二、打石類型17
三、打石題材之概述24
四、打石工種29
五、打石施作程序30
六、石材種類34

第二章 劉英宏習藝及工作歷程35
第一節 獨立執業之前36
一、從事石作雕刻之前(1943-1956)36
二、石作學徒時期(1956-1960)38
三、石作摸索時期(1961-1968)41
第二節 獨立執業之後45
一、獨立初期(1968-1974)45
二、成熟期(1975-1980)46
三、晚近時期(1981-1988)49
第三節 傳承體系51
一、劉英宏之師承背景51
二、劉英宏石作技藝之傳承53
第四節 承攬石作之管道與方式54
一、司傅相互介紹54
二、廟方主動聯繫54
三、競標承攬55
第五節 匠幫互動與司傅地位57
一、匠幫互動57
二、打石司傅之經濟收入及社會地位58

第三章 劉英宏之石雕作品分析研究63
第一節 主要作品與石雕技法64
一、主要作品一覽64
二、施工技法65
第二節 石雕構圖與題材之呈現69
一、麒麟堵69
二、龍、虎堵78
三、祈求、吉慶堵88
四、石獅96
五、獨立石柱106
第三節 石雕構圖與題材之分析比較118
一、麒麟堵118
二、龍、虎堵119
三、祈求、吉慶堵121
四、石獅123
五、獨立石柱125
第四節 小結127

第四章 劉英宏的廟宇打石作品之呈現129
第一節 三峽祖師廟、永和保福宮、板橋埔墘福德宮130
一、基本資料130
(一)臺北縣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公廟130
(二)臺北縣永和保福宮131
(三)臺北縣板橋埔墘福德宮132
第二節 三峽祖師廟之各組石雕介紹與整裡134
一、前殿及龍虎邊134
二、中殿135
三、東西廂房142
四、太陽及太陰神殿152
五、鐘鼓154
第三節 永和保福宮之各組石雕介紹與整裡165
一、門組165
(一)三川門166
(二)龍邊門176
(三)虎邊門178
(四)龍、虎對堵180
(五)祈求、吉慶堵183
二、獨立石柱186
(一) 三川五門前之獨立石柱186
(二)大殿內之獨立石柱188
第四節 板橋埔墘福德宮之各組石雕介紹與整裡190
一、三川中門組190
二、三川大邊門組192
三、三川小邊門組195
四、獨立石柱197

第五章 結論 199
第一節 結論200
一、劉英宏的打石生涯與臺灣打石業的發展200
二、劉英宏之傳承體系201
三、劉英宏之合作司傅群202
四、劉英宏之作品分佈區域的轉變203
五、劉英宏之石雕手法與特色的轉變203
第二節 後續研究205

參考書目207

論文附錄213
附錄1劉英宏大事記年表213
附錄2劉英宏之作品年表217
附錄3劉英宏之部分石作手稿218
附錄4劉英宏訪談之逐字稿221
一、期刊論文及小論文
林會承
2001〈臺灣建築史之建構:七個文化期與五個面向〉《臺灣文獻》52(3):231-280。

蘇秋金
2008《近代八里觀音山石傳統打石業之發展》,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楊秉銓
2008《打石司傅施弘毅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經典講座暨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二、博碩士論文
王源東
1993《透析臺灣廟宇石雕的繪畫創作》,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礽夏
1996《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築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芳立
1997《臺灣廟宇構造類型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世超
1997《澎湖地方傳統民宅裝飾藝術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玲
2009《打石匠師張木成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梅瑛
2000《大稻埕陳、郭家族及其技藝之研究》,臺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

姚村雄
1990《臺灣廟宇石雕裝飾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婷
2006《臺南市廟宇類古蹟石雕作品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耀棋
2001《在臺惠安峰前村蔣氏打石匠師群之研究》,臺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珍
1979《臺灣寺廟石雕藝術》,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卿
2001《剪黏司傅何金龍研究》,臺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

葉乃齊
2002《台灣傳統營造技術的變遷初探─清代至日本殖民時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張(艸+嘉) 鎂
2008《台南大天后宮的石刻與彩繪裝飾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知禮
2002《臺灣廟宇石雕與泥塑工藝表現形式之比較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秉銓
2010《打石司傅施弘毅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昭民
1999《澎湖西溪村打石師傅群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專書及報告書
尹建中
1988《民間技藝人材生命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王慶臺
1984《中國南系閩南地區-臺灣之石作雕刻》,臺北:啟元文化。
1986《中國南系閩南地區-臺灣之木作雕刻》,臺北:尚林出版社。
1996《傳統建築石雕「施弘毅、劉英宏」技藝保存與傳習計劃規畫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5《藝師劉英宏與三峽祖師廟》,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杜仙洲
1984《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臺北:丹青圖書。

李楷瑞
2001《三峽祖師廟導覽手冊》,臺北:三峽祖師廟。

李乾朗
1983《廟宇建築》,臺北:北屋出版社。
1986《臺灣的寺廟》,臺中:臺灣省新聞處。
1988《傳統營造匠師派別之調查研究》,臺北: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
1998〈臺灣寺廟的石構造〉《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999《臺灣傳統建築匠藝二輯》,臺北: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2001《臺灣廟宇裝飾》,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2002《臺灣傳統建築匠藝五輯》,臺北: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何培夫
1997《臺灣古蹟與文物》,南投: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李元強
2007〈福建石獅文化述略〉,《福建史志(第三期)》,福建:福建省地方志编委會。

林會承
1995《臺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再版。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1998《藝文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傳統聚落與傳統建築類》,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振聲
1979《中國建築裝飾藝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洪文雄
1993《臺閩地區傳統工匠之調查研究(第一期)》,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

莊伯和
1991《民間美術巡禮》,臺北:雄師圖書。
1994《臺灣民藝造型》,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陳修
2000《台灣話大詞典-修訂新版》,臺北:遠流。

程萬里
1991《中國建築形制與裝飾》,臺北:南天書局。

曾勤良
1996《三峽祖師廟雕繪故事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

梁思成
1984《營造法式註釋》,臺北:明文書局。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1982《中國民間傳統技藝訪查報告》,臺北:教育部與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文。

劉文三
1976《臺灣宗教藝術》,臺北:雄獅圖書。

漢寶德
1986《民藝名家》,嘉義:嘉義縣政府,吳鳳紀念公園。

薛琴
1992《古蹟工程施工說明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1《李宅古蹟特色與臺灣建築特色》,臺北:臺北縣政府。

謝明修
2008《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82號歷史性建築物-維護事業計畫暨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臺北:謝明修建築師事務所。

閻亞寧
1989《古蹟磚石構材製作與應用之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臺閩地區傳統工匠之調查研究(第二期)》,臺北:中國工商專校。
1999〈臺灣移民與建築文化的傳承現象〉,《兩岸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政府文化處。 

四、網址
三峽祖師廟網站:http://www.longfuyan.org.tw/chinese/view.asp(2009.10.20)
三峽玩家:http://tw.myblog.yahoo.com/jw!tUo1ptCLHwTNEDWw7YaiGDk-/article?mid=31
臺灣寺廟網:http://www.twgod.com/CwP/P/P11567.html(2009.11.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