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1. 王壘(1999)。《夢的解析者: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台北市:笙易。
2. 王林(1996)。《美術形態學》。台北市:亞太。
3. 正中書局編審委員會。(民53)。《克羅齊哲學述評》。台北市:正中。
4. 朱伯雄(2003)。《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台北市:藝術家。
5. 成寒(2007)。《花‧骨頭‧泥磚屋─走進歐姬芙畫裡的世界》。台北市:時報文化。
6. 李德(1981)。《一盧畫談》。台北市:中國美術。
7. 李醒塵(2000)。《西方美學史教程二刷》。台北市:淑馨。
8. 李建群(2006)。《西方女性藝術研究》。山東:山東美術。
9. 邱永福 編(1991)。《造形原理》。台北市:藝風堂。
10.侯宜人(1994)。《自然‧空間‧雕塑-現代雕塑透視》。台北市:亞太圖書。
11.高宣揚(1996)。《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市:唐山。
12.孫翠梅(2009)。《藝術治療:身心靈合一之道=Art therapy》。台北市:都華文化。
13.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14.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15.崔薏萍(2003)。《亨利‧摩爾:二十世紀雕塑大師=Henry Moore》。台北市:藝術家。
16.陳淑華(2006)。《油畫材料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17.陳慧蓀、鐘文斌 編輯(1994)。《八大山人畫集》。江西:江西美術。
18.曾長生(2005)。《布朗庫西:現代雕塑先驅=Brancusi》。台北市:藝術家。
19.雄獅西洋美術辭典編委會(1990)。《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
20.潘天壽(1983)。《潘天壽談藝錄》。台北市:丹青圖書。
21.藝術家雜誌主編(1989)。《亨利摩爾藝術全集》。台北市:藝術家。
22.黎玲、張小元、張晶燕、李紅梅(2002)。《藝術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
23.謝東山主編(2003)。《台灣當帶藝術》。台北市:藝術家。
24.顧燕翎主編(2003)。《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
外文書目
1. Charles F. Stuckey(1986).MONET. New York:PARK LANE.
2. Lisa Mintz Messinger(2001).GEORGIA O’KEEFFE. London:Thames &Hudson。
論文
1. Dee Spring, Ph.D, ATR-BC。楊佳芬、羅舒璘 譯(2002)。<藝術治療:心理創傷經驗的視覺語言>。《國際藝術治療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6。台北市:藝術館。
2. 呂素貞(2002)。<短期團體藝術治療運用於台灣的家暴婦女研究>。《國際藝術治療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81。台北市:藝術館。
3. 陳筠涵(2005)。《油畫畫布上膠打底種類與效能之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高分子工程研究所。
翻譯書目
1. 安妮‧莫伊爾(Anne Moir)、大衛‧傑塞爾(David Jessel) 著。洪蘭 譯(2006)。《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二版。台北市:遠流。 ISBN 957-32-5707-6。
2. 白瑞塔‧班克(Britta Benke) 著。En-Ling Chu(1989/1998) 譯。《O’Keeffe喬琪亞‧歐姬芙》。NY:Taschen。ISBN 3-8228-9167-3。
3. 凱西‧馬其歐迪(Cathy A. Malchiodi) 著。陳麗芳 譯(2002/2003)。《靈魂調色盤》。初版。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ISBN 957-8292-82-1。
4. 榮格(C.G.Jung) 著。劉國彬、楊德友 譯(1961/1997)。《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初版。台北市:張老師。ISBN 957-693-325-0。
5. 大衛‧科恩(David Cohen)著。唐韻 譯(1996/2003)。《思維的時態》。一版一刷。台北市:知書房。ISBN 957-0492-87-2。
6. Ellen Winner(1982)著。陶東風等 譯(1997/2000)。《Invented Worlds-The Psychology of the Apts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初版。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ISBN 957-8440-01-4。
7. Ediciones Poligrafa, S. A. 著。張瓊文 譯(1997/1997)。《象徵主義Symbolisme》。初版。台北縣:縱橫文化。ISBN 957-98846-5-X。
8. Henry Focillon 著。吳玉成 譯(2003)。《造形的生命》。初版二刷。台北市:田園城市。ISBN 957-0406-40-2。
9. Jefffrey Hogrefe 著。毛羽 譯(1992/1997)。《美國女畫家歐姬芙》。初版。台北市:方智。ISBN 957-679-458-7。
10.Murray Stein著。朱侃如 譯(1998/2005)。《榮格心靈地圖》。初版六刷。台北縣:立緒文化。ISBN 957-8453-71-X。
11.Norma Broude,Mary D. Garrard編。謝鴻均等 譯(1992/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Ⅰ》。初版。台北市:遠流。ISBN 957-32-3587-0。
12. 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 譯(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再版四刷。台北市:雄獅圖書。
13.諾貝塔‧威爾(Roberta Weir)著。尤可欣 譯(1998/2008)。《達文西的墨水瓶》。初版。台北市:商周。ISBN 978-986-124-988-9。
14.Stephen Segaller & Merrill Berger著。龔卓軍、曾廣志、沈台訓 譯(1989/2000)。《夢的智慧》。一刷。台北縣:立緒文化。ISBN 957-8453-94-9。
15.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吳康 譯(1998)。《精神分析引論新講》。初版。台北市:桂冠。ISBN 957-730-050-2。
16.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宋廣文 譯(2000)。《性愛三學、愛情心理學》。一版一刷。台北市:知書房。ISBN 975-0492-21-X。
17.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著。吳瑪莉 譯(1955/1995)。《藝術與藝術家論》。初版。台北市:藝術家。ISBN 957-9500-93-2。網路資訊
1. Joennifer(2005)。《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0402191。(2009/8/8瀏覽)
2. 丁香花開(2006)。〈水的智慧〉。《丁香花開—我的博客,我的生活》http://slzy200.bokee.com/viewdiary.13495526.html。(2010/5/6瀏覽)
3. 吳嘯(?)。〈學太極權的另類思維〉。http://web.ntpu.edu.tw/~ccw/taichi/papers/wu.htm(2010/5/6瀏覽)。
4. 李建群(2009)。〈女性主義革命在西方藝術中的意義〉。《藝術檔案》。http://66.163.168.225/babelfish/translate_url_content?.intl=tw&lp=zh_zt&trurl=http%3a%2f%2fwww.artda.cn%2fview.php%3ftid%3d2540%26cid%3d35(2010/4/26瀏覽)
5. 秋羽(2005)。《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1701185。(2009/9/14瀏覽)
6. 張硯筑(2006)。《奇摩知識》http://paper.poiic.org/html/09_200611/0401.htm。(2009/7/30瀏覽)
7. 張硯筑(2009)。〈「心流」(Flow)〉。《一言堂》。http://eba.idv.tw/viewthread.php?tid=2772。(2010/4/26瀏覽)
8. 張全成(1985)。〈潛談克羅齊的「直覺說」〉。http://www.aerc.nhcue.edu.tw:1080/paper/%E5%BC%B5-%E6%B7%BA%E8%AB%87%E5%85%8B%E7%BE%85%E9%BD%8A%E7%9A%84%E3%80%8C%E7%9B%B4%E8%A6%BA%E8%AA%AA%E3%80%8D.htm(2010/5/12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