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20: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明信
研究生(外文):Wang,Ming-Hsin
論文名稱:高中職學生遭校園暴行被害與恐懼感關聯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chool viol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fear of crime felt in general andvocational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楊士隆楊士隆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程敬閏曾淑萍
口試日期:2011-06-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高中職學生校園暴行被害經驗被害恐懼感
外文關鍵詞: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School Violencevictimization experienceFear of Cri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3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現今高中職校園暴行被害、恐懼感之現況與關聯,進而對改善校園暴行與減少恐懼感提出可行之建議。本研究方法採取量化研究,以自編的「高中職學生校園生活情形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對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一至三年級抽樣調查,抽樣方法採取分層隨機採樣,共發出778份問卷,經扣除填答不實及測謊量表之篩選,回收有效問卷共計616份,有效問卷比率為79.2﹪。歸納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高中職校園直接被害經驗經調查發現,以曾被謾罵佔25.2﹪、曾被羞辱佔24.5﹪最多,其次為物品或錢財曾被被偷占17.9%。聽聞他人間接被害經驗方面,以聽聞他人物品或錢財曾被被偷占69%,其次為聽聞他人被謾罵占58%,再其次為聽聞他人被羞辱占57.1%。顯示高中職學生被害行為的親身經驗與聽聞大他人被害經驗大致相同。
二、高中職學生的被害恐懼感調查發現,以害怕自己物品、錢財在學校被偷(76.5﹪)最高,其他如被同學威脅、物品被搶、羞辱、謾罵、徒手毆打等事項也都有五成以上受測者比例學生感到恐懼害怕。顯示高中職學生被害恐懼感有偏高之情形。
三、高中職學生有較高之被害經驗為:男性、高年級、在校常遭記過、在校學業成績偏低、校園管理較差等。另具有較高之被害恐懼感為:高被害風險知覺、被害經驗較多、對校園設計(建築老舊、
校園狹小、死角多)感覺較負面等。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及未來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供相關單位及人員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cidents of school viol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fear of crime felt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so as t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reduction, if not complete eradication of school
violence and the fear of crime that goes with it. Adopting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utilizing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Campus Life of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students from grades one to three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s adopted and a total of 778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Excluding the questionnaires with false answers and those excluded by the lie scale, a total of 616 qualified filled up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a validity rate of 79.2%.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mong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who were subjected to direct harm,25.2﹪ has been abused, 24.5﹪ has been humiliated and 17.9% has been stolen of belongings or money. In terms of hearsay
related to collateral harm, 69% is about being stolen of belongings or money, 58% is about being abused and 57.1% is about being humiliated. A great similarity can be found in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victimized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nd the rumors spread around campus.
2.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garding the fear of crime of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76.5﹪of them fear that their belongings and money would be stolen in school, which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More than
50% of them fear that they would be threatened, robbed, humiliated, verbally abused or beaten by others. The survey ha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high prevalence of fear among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3.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who have a
greater tendency to be subjected to harm include the male students, students in senior grade, students who have been given administrative demerits, students with relatively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school and students exposed to an
environment with poor campus management. Moreover, student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fear of crime include students who are highly conscious of victimization, students who are frequently harmed and students who have a negative perception
toward the campus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old and shabby buildings, small campus, and a large number of blind spot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education and school authorities, and future follow-up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as well, which shall a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departments or agencies and their personnel.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被害者學之基本概念...................... 11
第二節 被害者相關理論.......................... 13
第三節 校園暴行被害相關研究.................... 23
第四節 被害恐懼感之相關研究.................... 28
第五節 綜合探討................................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過程......................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問題及研究假設......................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變項測量...................... 46
第五節 問卷之信度、效度分析.................... 5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描述統計................................ 55
第二節 相關分析................................ 67
第三節 個人特性與被害經驗、被害恐懼感之分析..... 74
第四節 綜合討論................................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建議...................... 98
參考文獻................................... 99
附錄...................................... 105

表目錄
表2-3-1 1998-2008有關校園暴力被害研究................... 25
表2-3-2 1995-2009年有關被害恐懼感相關研究............... 30
表3-2-1 高中職學生問卷回收紀錄表........................ 44
表3-3-1 社經地位等級計算表.............................. 50
表3-3-2 問卷各量表之信度分析............................ 52
表4-1-1 受測者性別分析表................................ 55
表4-1-2 受測者年級分配分析表............................ 56
表4-1-3 在校學業成績表現分配表.......................... 56
表4-1-4 受測者在校德行表現分配表........................ 57
表4-1-5 受測者雙親最高教育程度分配表.................... 57
表4-1-6 受測者雙親最高之職業分配表...................... 58
表4-1-7 受測者雙親社經地位分配表........................ 59
表4-1-8 高中職學生個人被害風險知覺分析表................ 60
表4-1-9 受測者對校園環境知覺現況分析表.................. 62
表4-1-10 高中職學生親身被害經驗分析表................... 63
表4-1-11 高中職學生聽聞他人被害經驗分析表............... 64
表4-1-12 高中職學生個人被害恐懼感分析表................. 66
表4-2-1 性別與被害經驗之相關係數表...................... 67
表4-2-2 性別與被害風險知覺之相關係數表.................. 68
表4-2-3 性別與被害恐懼感之相關係數表.................... 68
表4-2-4 性別與其他變項之相關係數表...................... 69
表4-2-5 年級與被害經驗之相關係數表...................... 69
表4-2-6 年級與校園環境及被害恐懼感之相關係數表.......... 70
表4-2-7 品德表現與被害經驗相關係數表.................... 70
表4-2-8 在校表現被害恐懼感相關係數表.................... 71
表4-2-9 個人被害經驗與被害恐懼感之相關係數表............ 71
表4-2-10 被害經驗與校園環境之相關係數表................. 72
表4-2-11 被害風險知覺與被害恐懼感之相關係數表........... 72
表4-2-12 校園環境與被害恐懼感之相關係數表............... 73
表4-3-1 不同性別與被害經驗、被害風險知覺、被害恐懼感之獨立樣
本T檢定............................................. 75
表4-3-2 不同年級與被害經驗、被害恐懼感差異情形.......... 77
表4-3-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與被害經驗、被害恐懼感差異情形.. 78
表4-3-4 不同學業成績表現與被害經驗、恐懼感差異情形...... 79
表4-3-5 不同品德表現與被害經驗、恐懼感差異情形.......... 81

圖目錄
圖2-2-1生活方式暴露被害理論模式 ………………………………16
圖2-2-2 直接接觸掠奪性犯罪生活方式暴露理論修正模型………18
圖3-1-1校園暴行被害與恐懼感研究架構圖 ………………………4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學者(按筆畫順序)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編輯小組(2007)。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方法。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
王麗雅(2008)。媒體閱聽、被害經驗、制握信念與國中生被害恐懼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青少年輔導委員會(1998)。青少年被害問題調查研究。青少年輔導委員會。
吳長穎(2002)。國小兒童校園環境知覺、被害經驗與被害恐懼感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嫦娥、蔡麗滿、杜悌仁(2004)。台北市少年被害經驗調查報告。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
李碧玲(2004)。少年犯罪被害恐懼及其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李慧馨(1998)。都市住宅社區形式與居民被害恐懼感關係研究。都市與計劃,第27卷。
周愫嫻、侯崇文(2000)。青少年被害影響因素的探討。犯罪學期刊,第5期。
林孝慈(1986)。國中生校園暴行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和男(2004)。國中生校園暴行被害經驗與特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坤松(2000)。青少年校園暴力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雨璉(2003)國中生被害恐懼感與其所採行為策略、人際信任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浩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SPSS 中文視窗版操作實務詳析。台北市:五南。
邱淑蘋(2002)。犯罪恐懼感初探。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2卷。
邱淑蘋、莊忠進(2002)。犯罪被害恐懼感研究方法的問題與省思。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3卷。
邱逸華(1999)。女大學生犯罪被害恐懼感之研究:整合模式之實證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詩琪(1998)。臺北市國小學生對校園暴行之被害恐懼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侯崇文、黃啟賓(2002)。由校園環境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發生與被害經驗。警學叢刊第32 卷5期。
段義孚(2008)。恐懼。台北縣:立緒文化。
唐子俊等譯(2009)。變態心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
翁居易(2006)。國中生遭校園暴行被害恐懼感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平吾(1999)。被害者學概論。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
張平吾、蔡田木(1996)。老人被害問題相關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報第33期。175-195頁。
張雅婷(2003)。桃園市國中校園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訓委會(2001),校園問題行為。
郭乃榮(2007)。國中生校園暴力被害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張慶勳(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新學林。
陳玉書(2004)。社會治安與犯罪被害恐懼感。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5期,39-58頁。
陳淑娟、董旭英(2006)。個人犯罪被害恐懼感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2期。
陳淑娥、鄭瑞隆(2008),少年重複被害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2 期。
陳麗欣(1995)。從被害者學觀點探討校園暴行被害經驗、加害行為、與被害恐懼感之關係-以國中學生鬥毆現象為分析之。犯罪學期刊,第1期。
陳麗欣(1995)。從被害者學觀點探討國中校園勒索暴行暨其被害恐懼感。
教育與心理研究,18期。
陳麗欣(1997)。從校園暴行之迷失談校園危機處理。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4期。
陳麗欣、洪健晃、鄭斐州、洪莉娟(2009)。台灣大專院學生校園被害經驗與被害恐懼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2009年校園犯罪預防國際研討會。
陳麗欣、謝高橋、黃國彥(1990)。國民中學校園暴行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13期。
曾慧佳(2000)。害怕與恐懼的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三期。
黃富源(1988)。校園暴行之研究與抗制。現代教育,10,25頁。
黃富源、張平吾(2008)。被害者學新論。台北市:銘傳大學。
黃富源、張平吾、范國勇(2002)。犯罪學概論。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
楊士隆(1994)。情境犯罪預防之技術與範例。警學叢刊。25(1),87-106。
楊士隆、曾淑萍,(2009)。校園犯罪之情境犯罪預防。2009年校園犯罪預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楊士隆主編(2008)。暴力犯罪: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市:五南。
鄔佩麗、洪儷瑜(1997)。校園暴力行為之診斷與處理策略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29 期。
蔡文華(2008)。高中與高職學生校園暴行被害經驗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德輝、楊士隆(2006)。犯罪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蔡德輝、楊士隆,(2002)。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市:五南書局。
賴雅琦(2002)。國中生對校園犯罪之被害恐懼感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靜琪(2000)。犯罪被害恐懼感之性別異同-從符號互動理論觀點來探究。犯罪學期刊,第5 期。
蘇明月(2004)。女大學生校外賃居之犯罪被害恐懼感調查研究-以中國醫藥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ox, S. Hale, C., & Andrews, G. (1988).Explaining fear of crime.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8,340-356.
Ferraro, Kenneth F.(1995). Fear of crime: Interpreting victimization
risk.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Garofalo ,J. (1981)The fear of crime:Cause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72(2): 839-859
Hindelang , M.J., R.Gottfredson , M.R.,and Garofalo , J.(1978):
Victims of Personal crime: An EmpiricalForndation for a Theory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Cambridge, Mass:Ballinger Publisging
company.
May,D.C.& Dunaway,R.G.(2000).Predictors of fear of criminal
victimization at school.Sociological Spectrum, 20, 149-178.
Newmam ,(1972):Defensible Space,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Urban
Design New York:Macmillan , 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parks ,R.F.(1982). Research on Victims of Crime:Accoplishments
Issues and New Pirections.
Taylor, R. B. and M.Hale(1986)Testing alternative models of fear of
crim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77: 151-189.
Yin,Peter(1982). Fear of crime as a problem for elderly. Social
Problems,30,240-245.

三、網路部分
http://news.ftv.com.tw/?sno=2010B24C08M1&type=Class 民視新聞/田志興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中時電子報/顏玉龍報導
http://data.udn.com/data/titlelist.jsp?random=0.8576807132879238聯合報/張宏業報導
http://deptcrc.ccu.edu.tw/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中心。
http://csrc.edu.tw/ 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簡稱教育部校安中心)。
http://www.npa.gov.tw 內政部警政署。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謝靜琪(2000)。犯罪被害恐懼感之性別異同-從符號互動理論觀點來探究。犯罪學期刊,第5 期。
2. 黃富源(1988)。校園暴行之研究與抗制。現代教育,10,25頁。
3. 鄔佩麗、洪儷瑜(1997)。校園暴力行為之診斷與處理策略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29 期。
4. 曾慧佳(2000)。害怕與恐懼的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三期。
5. 陳麗欣(1997)。從校園暴行之迷失談校園危機處理。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4期。
6. 陳麗欣(1995)。從被害者學觀點探討國中校園勒索暴行暨其被害恐懼感。
7. 陳麗欣(1995)。從被害者學觀點探討校園暴行被害經驗、加害行為、與被害恐懼感之關係-以國中學生鬥毆現象為分析之。犯罪學期刊,第1期。
8. 陳淑娥、鄭瑞隆(2008),少年重複被害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2 期。
9. 陳淑娟、董旭英(2006)。個人犯罪被害恐懼感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2期。
10. 陳玉書(2004)。社會治安與犯罪被害恐懼感。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5期,39-58頁。
11. 侯崇文、黃啟賓(2002)。由校園環境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發生與被害經驗。警學叢刊第32 卷5期。
12. 張平吾、蔡田木(1996)。老人被害問題相關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報第33期。175-195頁。
13. 邱淑蘋、莊忠進(2002)。犯罪被害恐懼感研究方法的問題與省思。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3卷。
14. 邱淑蘋(2002)。犯罪恐懼感初探。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2卷。
15. 周愫嫻、侯崇文(2000)。青少年被害影響因素的探討。犯罪學期刊,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