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4: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火木
研究生(外文):KUO,HUO-MU
論文名稱:銀行分支機構企業網路銀行經營效率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E-banking Operating Efficiency for Bank Branches' Business Customers
指導教授:王瑜琳王瑜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Yu-Lin
口試委員:崔曉倩林億明
口試委員(外文):Tsui,Hsiao-ChienLin,Yih-Ming
口試日期:2010年11月12日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中文關鍵詞:企業網路銀行資料包絡分析法TOBIT經營效率
外文關鍵詞:E-BankingDEATOBI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金融E化的服務當中,網路銀行是銀行提供相關業務服務的重要通路之一,不僅能夠讓顧客方便快速的完成交易,同時也增加了顧客與銀行間的溝通管道。對銀行而言,只要較少的服務人員、較低的交易成本就可以服務廣大的顧客群,也創造了銀行和消費者彼此的雙贏。
  本研究在銀行分行企業網路銀行經營效率的衡量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估計出各分行之企業網銀經營效率,以及達到最適規模應改善的方向及數據。再利用Tobit迴歸模型,針對可能影響企業網銀經營效率的環境變數,其歸類於三個構面,分別是「地區環境構面」、「分行基礎構面」、「分行營運構面」,衡量外生變數效率值的邊際效果。
  本研究以民國98年度為研究期間,選取兆豐國際商業銀行89家分行為研究對象,經由實證分析得到下列結論:
一、樣本89家分行效率值為1的分行共8家,佔8.99%;另外,其餘相對無效率的分行共81家,共佔91.01%。
二、其整體無效率主要係規模無效率,而規模無效率係因大部份分行屬規模報酬遞增階段。
三、在總技術效率方面,結果顯示與「交易敘作量」、「位於中部縣市」呈現顯著正相關,而與「分行年資」則呈現負相關。
四、在純技術效率方面,結果顯示與「交易敘作量」、「位於中部縣市」及「行員平均薪資」呈現顯著正相關,與「分行年資」則呈現負相關。
五、在規模效率方面,「分行年資」、「合併前身為中國商銀」與規模效率有正相關,與「放款額」、「行員平均薪資」呈現負相關。
六、DEA實證結果與實際考評比較結果可看出某些排名雷同,表示資料包絡分析法所算出之相對效率具有參考價值,也提供了個案銀行在年底績效考評時客觀的依據。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3
第二章 企業網路銀行之概述
第一節 企業網路銀行簡介…………………………………………………………… 5
第二節 企業網路銀行目標及發展策略……………………………………………… 6
第三節 企業網路銀行個案簡介-以兆豐商銀全球金融網為例…………………… 7
第三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效率定義及其衡量方法……………………………………………………… 11
第二節 銀行業投入項與產出項之界定……………………………………………… 13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14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包絡分析法……………………………………………………………… 18
第二節 效率評估模式………………………………………………………………… 19
第三節 Tobit迴歸模型………………………………………………………………… 23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企業網路銀行之生產過程…………………………………………………… 24
第二節 投入與產出項之選取………………………………………………………… 25
第三節 效率值結果及分析…………………………………………………………… 27
第四節 差額變數分析………………………………………………………………… 32
第五節 Tobit迴歸分析…………………………………………………………………32
第六節 實證結果與實際考評比較 ……………………………………………………3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45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47
參考文獻
附錄

【中文部分】
1.王筱鈴(2001),「我國網路銀行發展現況及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王建仁(2010),「我國上市銀行推行網路銀行服務之經營績效影響因素探討」,私立靜宜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德耀(1994),「本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之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葆源(2005),「本國銀行e化後效率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碩士論文。
5.林佳渝(2010),「消費者網路銀行使用之研究」,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吳桂華(1994),「銀行經營效率之探討與改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吳濟華、何柏正(2008),「組織效率與生產力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8.林炳文(2002),「臺灣地區商業銀行合併效率性之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臺灣管理學刊,2002 年2 月,第1卷,第2期,頁341-356。
9.馬裕豐(1993),「銀行分支單位經營績效衡量模式之建構-資料包絡分析模式(DEA)的應用」,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許晉銘(2006),「臺灣地區機場績效評估-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姚國中(2008),「臺灣銀行業科技服務創新與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張淑靜(2009),「臺灣地區銀行之經營績效--結合財務比率之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3.郭秋香(2005),「金控公司下與非金控公司下之銀行效率分析」,遠東學報,第二十二卷,第三期,頁429-440。
14.郭憲章、許振維、李揚、徐萬爐(2001),「臺灣地區商業銀行效率之研究
--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亞太社會科技學報,第一卷,第一期,頁129-147。
15.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初版,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頁45。
16.徐清俊、黃俊誠(2004),「探討金控公司子銀行之經營績效-以臺灣為例」,遠東學報,第21卷,第2期,頁279-294。
17.陳龍海(2003),「臺灣地區縣市金融產業效率評比」,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
18.黃淑惠(2005),「組織改革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元培科學技術學院2005管理創新與科技整合學術研討會,2005
19.黃鏡如、傳祖壇、黃美瑛(2008),「績效評估-效率與生產力之理論與應用」,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0.劉大鵬 (1996),「資產規模,區域差異及業務限制對信用合作社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1.葉桂珍、陳昱志(1995),「銀行經營績效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DEA)與財務比率法之比較」,企銀季刊,第19卷第2期,頁30-39。
22.葉彩蓮、陳澤義 (1998),「臺灣公民營銀行經營效率之比較: 資料包絡分析的應用」,東吳經濟商學學報,22期,頁77-100。
23.楊孟霖 (2005),「銀行區位與效率—以彰化銀行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
24.鍾作意(2010),「銀行電子化與經營績效關聯之研究-以國內某銀行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碩士碩文。
25.賴仁基(1997),「我國綜合大學效率差異之衡量-資料包絡分析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賴坤堂 (2004),「臺灣地區國際金融分行經營績效之評估」,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7.蔡清雲(2004),「安泰商業銀行各消費金融業務分行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謝甲輝 (2002),「本國銀行OBU分行經營績效之研究-DEA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運用」,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
29.盧家富(2007),「應用非意欲因素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銀行分行經營效率-以本國某銀行為例」,私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 Aly, H. Y., Grabowski, R., Pasurka, C. and Rangan, N. (1990), “Technical, Scale,and Allocative Efficiencies in U. S. Bank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2, 211-218.
2. Banker, R. D. (1989), “Econometric Estimation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Research in 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Accounting, 5, 231-243.
3. Charnes, A., W.W. Cooper, and E.Rhodes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 ,339.
4. Dyson, R.G., Allen, R., Camanho, V. V., Podinovski, V. V. and Sarrico, C. S., (2001), “Pitfalls and protocols in DEA,”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132, 245-259.
5. Farrell, M. 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120, 253-281.
6. Faver, C. A. and Papi, L. (1995),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Italian Banking Sector: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Applied Economics, 27,385-39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