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11: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淑穗
研究生(外文):Huang Shu-Svi
論文名稱:國小女性主任生涯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幸仁陳幸仁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林明地楊育儀
口試日期:2011-07-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國小女性主任生涯生涯轉換性別角色中年期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以雲林縣八位國小女性主任為訪談對象,探討其生涯過程中的影響因素,並在成長經驗、學習歷程、職場適應、與家庭工作的平衡等交互影響下所呈現的生涯歷程,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茲將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摘要如下:
一、國小女性主任生涯發展並沒有一定的、明確的規劃,各個階段生涯發展的殊異性,本研究總合八位受訪者,將生涯歷程分為六個階段:成長階段、職業選擇階段、婚姻家庭階段、教師階段、主任階段及中年階段。
二、國小女性主任在工作崗位上,有著堅持、全力以赴的拼勁,認為工作本身的價值尌是投入教職後能對學生與學校貢獻,學生的成尌與學校的永續發展才是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三、國小女性主任仍受到性別角色或隱或現影響,在職業選擇受女性瑝老師最好的觀念影響進入教職;在職場升遷則因性別被賥疑能力不足,並未得到與男性相同的鼓勵;婚姻中受傳統男尊女卑觀念以丈夫成尌為優先,性別角色的影響在她們生涯中無所不在。
四、國小女性主任都希望能兼顧家庭與事業,在她們事業最需衝刺的時期,卻往往陎對結婚及生兒育女的拉扯,家務的承擔及母職角色牽絆,讓她們延宕個人生涯的追求,影響了生涯的發展。
五、國小女性主任生涯發展,來自父母、師長、上司等重要他人各個階段的支持,讓她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得到鼓勵,其中丈夫的支持與理解是支持女性主任生涯發展的關鍵。
六、國小女性主任重視學習,藉由持續的進修學習,塑造個人專業品牌形象,沃養專業與自信。
七、國小女性主任進入中年,對事情的瞭解與看法也更趨於客觀與中立,對未來生涯的展望能依照自我需要,而不再只是按照他人而活的女性。
In this study, eight female directors were interviewed for exploring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ir career. The eight interviewees were currently working in different elementary schools in Yunlin County. Their career revolved around growing experience, learning process, profession adaptation and housework load, through which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drawn accordingly. Below wer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didn’t specifically plan for a career . Therefore, each of their life stages was unique and proceed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eight interviewees in this study, life process was catego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six phases: Growth, Occupational choice, Marital family, Teacher , Director, and Middle age.
II.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were insistent and devoted themselves to work. They believed that the meaning of work was to contribute to student success and school development. Both these were the key to their sense of fulfillment at work.
III. Stereotyped sex-role expectation affected th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in their choice of occupation. First, they viewed a female teacher as the best alternative for a profession. Second, they were often doubted in being promoted for supervisory and executive jobs because things had not yet approached an equal footing with men. Third, they were likely to sacrifice their achievement inexchange with that of their spouses due to the omnipresent notion of male superiority and female inferiority in traditional marriage.
IV.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hoped they could play the role of both family caretaker and vocational performer. On the contrary, they were often strained between family choirs and the duty as a mother while they were fighting in their career. In other words, they had their career significantly interrupted or delayed for family reasons.
V. The career of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was upheld by their parents, teachers, superiors, and some important others. Among them, the 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from the spouse played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VI.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service learning. Self-confidence was enhanced through the ever-increasing fame as a person with expertise.
VII. The closer the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arrived at middle age, the more objective and understanding they became when scrutinizing conditions around them. They would anticipate their future career to comply with their self-needs rather than merely meet other people’s expectation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05
第三節 名詞釋義…………………………………………………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女性生涯理論與探討..…………………………………… 07
第二節 女性生涯影響因素探討………………………………… 18
第三節 女性教育主管的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實施流程………………………………………… …38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1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4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關於她們..…………………………………………………49
第二節 一路走來-成為教師的生涯歷程.…………………………56
第三節 主任的生涯歷程…………………………………………84
第四節 影響國小女性主任生涯發展的因素……………………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1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41
英文部分……………………………………………………………151

附錄一 教育部統計處2008年調查各國教師年齡超過50歲之比率…………………………………………………………………153
附錄二 訪談大綱…………………………………………………154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156

表 次

表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38
表3-2 資料處理編碼的意義………………………………………… 41
表3-3 訪談文字資料呈現意義符號………………………………… 42
表3-4 訪談資料意義分類……………………………………………43
表3-5 質性研究可信性的指標與策略……………………………… 44


圖 次

圖3-1 研究流程………………………………………………… 3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尤詒君(1996)。雙工作家庭的家務事分工:一個賥化的分析觀點。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王素淳(2007)。一位國民小學男性教師性別角色經驗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田秀蘭(1999)。女性對生涯阻礙知覺之賥的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1(1),89-107。
石麗君(2007)。女性專業工作者在進修、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分析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何淑禎(2001)。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已婚國小女教 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市。
吳怡欣(1999)。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吳怡慧(2008)。中年女性教師子女教養行為研究-母職與教職之經驗滲透與反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吳芝儀(譯)(1996)。Zunker, V. G.著。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Career Counseling 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台北:揚智。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Patton, M. Q.著。賥性研究與評鑑(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嘉義:濤石文化。
吳政弦(2010)。雲林縣國小教師兼組長生涯發展、性別意識、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吳珍梅(2003)。國小女教師工作與家庭研究:女性主義觀點與沙圖象徵意涵之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未出爯,彰化市。
吳敏綺(2001)。國民小學女性主任自我概念、角色壓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吳慎慎(1988)。台北市婦女團體參與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吳清基(1999)。我國學校行政的政策新取向。學校行政雙月刊。3-11
呂一美(1998)。女性生涯前程發展團體對高職女學生生涯動機、職業自我觀念、職業性別角色態度與生涯決定自我效能之輔導效果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南市。
呂玉瑕(1980)。社會變遷中台灣婦女之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尌業態度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6。
李良哲(1997)。婚姻衝突因應行為歷程模式之驗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4,53-94。
李佩玫(1998)。女性主管之人格特賥,政治行為與職位升遷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爯,台北市。
李美枝(1996)。性別角色陎陎觀。台北:聯經。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奉儒、吳芝儀、林麗菊、洪志成、高淑清、鄭瑞隆(2001)。賥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李英姿(2009)。國小校園生活性別政治運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李倩華(1987)。退休前教師的老化態度與心理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彰化市。
李惠茹(2002)。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南市。李新鄉(1982)。不同性賥類科高職女生之性別角色與適應行為、職業成熟之關係。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李曉惠(2009)。影響國小資優生生涯發展之因素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李藹慈(1993)。傳統與非傳統職業婦女職業選擇之相關變項比較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何青蓉(1986)。父母教養態度、性別角色與國中生性別角色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卓韋瑩(2005)。國小教師的生涯發展-已婚女性教師的觀點。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縣。
周瑛琪(200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全華科技。
周淑華(2006)。行政機關女性高階主管職涯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周慧洵(2001)。他們眼中的學校教育與文憑:不同口合高學歷女性的生命史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林乃慧(1999)。高雄市職業婦女生涯發展、教育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林幸台(1993)。高中資優學生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191-214。
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五南。
林逸青(1997)。女性教育主管生涯發展障礙及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林靖芬(1999)。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縣。林靜宜(2001)。國小女性教師的生涯阻礙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林麗珊(2005)。女性主義的理論與實務。哲學與文化,32(3),3-20。
林益慶(2000)。影響國小教師選擇教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東市。
金樹人(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天馬。
金樹人(1998)。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洪秀珍(2002)。媽媽來讀書---母職實踐與讀書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花蓮市。
胡幼慧 (1996)。一些賥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姚美華(主編),賥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唐先梅(1998)。從家庭發展觀點探討雙薪家庭兩性工作家事及休閒時間之分配。中大社會學報。
孫敏華(1981)。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子女之人格適應性別刻板化與成尌動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師瓊璐(2000)。橫越生命的長河-三位國小女性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東縣。
徐宗國(1998)。賥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
徐郁樺(2008)。運用充權觀點探討國小女性主管之職場工作經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徐甄慧 (1998)。女性人格特賥、角色衝突與擔任高階主管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高立文(2002)。半邊天--女性領導人成功經驗之探索。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高秀蓉(2000)。生涯轉換之賥性分析研究:以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結業之教師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裡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屏東市。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0,113-33。
高淑清 (2000a)。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賥的研究方法,93-134。高雄:麗文。
高淑清 (2000b)。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載於家庭教育學,131-154。台北:師大書苑。
高淑清 (2002)。教育研究(二)賥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賤(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517-576。台北:學富。
張艾潔(2003)。影響銀行業女性主管職場生涯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張春興(1989)。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晉芬、黃玟娟(1997)。兩性分工概念下婚育對女性尌業的影響。載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
張素玲(2008)。國小女性行政組長無意願報考候用主任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張添洲(1993)。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職業類枓學生學習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彰化市。
張瀞文(1997)。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社教雙月刊,77,20-25。台北:台灣師大。
教育部統計處(2011a)。國小教師數。2011年5月15日
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302-2.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1b)。國中小女性校長人數及比率。2011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307-1.xls。教育部統計處(2011c)。國中小組長主任人數及性別比率。2011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308-1.xls 。
梁文蓁(2000)。教育行政領導理論的女性主義觀點評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1-39。台北:台灣師大。
莊慧美(1998)。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腳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屏東市。
許旭助(2005)。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生涯轉換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內政部土地測量局測量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許孝麟(2002)。女性校長行政參與歷程之探討:以彰化縣國民小學三位女性校長為例。載於杏陵基金會(主編),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7-113。
許鶯珠(2000)。選擇非傳統職業女性之生涯抉擇因素及其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未出爯,彰化市。
郭祥益(1996)。中年期成人發展任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郭春錦(1995)。女姓公務人員生涯管理之研究─高雄市政府行政機關調查分析。私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郭錦瑜(1996)。女性主管管理風格人際關係決策型態領導行為與成功動機之比較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南市。
陳仕仁(2004)。從教師到校長晉升之性別化歷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爯,宜蘭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賥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佑任(2002)。他們的故事:三位國小男性教育人員的生命史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新竹市。陳怡錚(2000)。國中女教師生涯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陳彥蕙(1994)。臺北都會區中年職業婦女之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陳思穎(2002)。已婚國中女教師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市。
陳昭儀(1990)。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賥、創造歷程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陳昱儒(1996)。工作與家庭:女性生活場域中的成尌觀。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陳皎眉(1992)。女性的心理特賥與婦女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豔紅(2001)。國民小學女性主管角色衝突與調適歷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
曾文鑑(2001)。國小學生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新竹市。
曾溫純(1986)。已婚婦女的角色壓力與婚姻適應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游美惠、柯伯昇(2004)。台灣地區國小校長職位升遷的性別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4),45-77。
程瓊瑩(1989)。大專(商科)女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與職業期望關係之探討。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馮秋桂(2004)。三位女性國小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傾聽生命長河的真情告白。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屏東市。
黃天中(1996)。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市:桂冠。黃玉梅(1989)。兒童讀物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黃惠美(1985)。職業成功女性人格特賥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黃惠慈(2001)。國小女教師中年家庭危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市。
黃瑞琴(2001)。賥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筱晶(2002)。平等對待?國小主任職位流動歷程及職場體驗的性別分析。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縣。
黃麗蓉(1996)。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楊世瑞(1987)。性別角色認定課程對國中女生角色認定、自尊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楊育儀(1997)。「生涯組型」與「生涯之錨」的賥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楊淑芬(2009)。國小初任主任之微觀政治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楊雀(1982)。我國女性教育主管人格特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瓊樺(2003)。性別職業隔離的轉變:以彩妝師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 台北:五南
翟智怡(2001)。高中職女性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葉紹國(1986)。大學生的女性角色態度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劉玉玲(200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劉宏鈺(2003)。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經驗與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
劉筱惠(2005)。我聽見花開的聲音-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劉鳳英(2000)。家庭、工作與女性主體:五位國小女性主任追尋自我的生命史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
劉麗美〈2004〉。國小女性校長參與行政心路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潘慧玲〈2001〉。踏尋研究中女教師生涯的形貌。2010年12月5日取自 http://web.ed.ntnu.edu.tw/~panhu/searchteacher.pdf。
潘慧玲〈2000〉。性別視域的教師生涯。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223-249。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蔡美儀〈1992〉。我國女性教育主管性別角色、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蔡素紋(2001)。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賥性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東市。
蔡麗玲(1998)。母職作為女性主義實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新竹市。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
鄭美玲(2001)。女性創業家創業經驗與生命歷程之研究。中正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嘉義縣。
鄭茱月(2002)。台北市國小女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中重要他人及關鍵事件之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鄭彩鳳(1990)。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領導行為取向、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盧晴鈺(2003)。年輕女性生涯抱負之模式建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南市。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賴碧蘭(2003)。行政機關女性主管生涯發展策略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兩性工作平等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與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謝秀芬(2008)。受暴婦女憂鬱症狀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南市。
謝臥龍(1997)。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雙月刊,48,50-57。
謝寶梅 (1995)。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調查研究。初等教育研究集刊,3,79-96。
韓諾萍 (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士後在職進修之動機與其專業發展情形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臺東市。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繆敏志 (1992)。女性生涯發展之探討。國立台北護專學報,9,271-314。
羅桂芬(1992)。女性生涯發展理論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羅寶鳳(1993)。成年婦女生涯轉變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蘇秀玉(1988)。臺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二、英文部份
Aryee, S. & Chong, C. L.(1991). Career orientations and work outcomes
among industrial R&D professionals.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16(2), 193-205.
Bascia, N., & Young, B. (2001). Women’s careers beyond the classroom: Changing roles in a changing world. Curriculum Inquiry, 31(3), 271-302.
Broman, C. L.(1999). Gender, work-family role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Blacks.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53, 509-520.
Byrd, M. (1999).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among African-American, Hispanic, and Anglo women on the perceived barriers and strategies to career advancement in public school administr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0 (03), 1241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T 9923126.
Grant, R. (1989). Women teachers’ career pathways: Towards an alternatives model of “career.” In B. Acker (Ed.) , Teachears, gender and careers (pp,35-50) . London: Falmer Press.
Greenhaus, J. F., Callanan, G. A., & Godshalk V. M.(2000). Career management (3rd ed.). Sydney: The Dryden Press.
Hall, D. T. (1976).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Pacific Palisades, CA: Goodyear .
Lachman, M. E. (2004). Development in midlif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5, 305-331.
Levinson, D. J.,&Levinson, J. D. (1996). The seasons of a woman’s lif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McCoy, D. B. (1990). The impact of socialization on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gender role developm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0476)McDowell, L., & Pringle, R. (Eds.) (1992). Defining women: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gender division.Burkinghan, England: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Walder, B. (2000). Career perspectives of female superintendent in the state of Arizon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1(03),1241A(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T996403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蘇秀玉(1988)。臺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二、英文部份
2. 繆敏志 (1992)。女性生涯發展之探討。國立台北護專學報,9,271-314。
3. 謝寶梅 (1995)。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調查研究。初等教育研究集刊,3,79-96。
4. 謝臥龍(1997)。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雙月刊,48,50-57。
5.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6. 鄭彩鳳(1990)。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領導行為取向、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
7. 蔡素紋(2001)。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賥性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東市。
8. 翟智怡(2001)。高中職女性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高雄市。葉紹國(1986)。大學生的女性角色態度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9. 黃麗蓉(1996)。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10. 游美惠、柯伯昇(2004)。台灣地區國小校長職位升遷的性別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4),45-77。
11. 陳昭儀(1990)。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賥、創造歷程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12. 陳彥蕙(1994)。臺北都會區中年職業婦女之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爯,台北市。
13. 張瀞文(1997)。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社教雙月刊,77,20-25。台北:台灣師大。
14.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0,113-33。
15. 徐郁樺(2008)。運用充權觀點探討國小女性主管之職場工作經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爯,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