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千倖(201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推廣政策之敘說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3 卷第 1 期,31-56。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尹玫君(2001)。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九年一貫新思維,翰林書局,臺北。
古明峰(1998)。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認知歷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6(3),63-77。
古明峰(1999)。加減法文字題語意結構、問題難度及解題關係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1-25。何榮桂(2001)。從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未來的發展。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5,5-14。何冠慧(2009)。掀開教科書發展的新篇章—談電子教科書的發展、特色與展望。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研究,第二卷第二期,126-131。
李宗薇(2009)電子教科書的時代已來臨?。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研究,第二卷第二期,118-122。
李昱慶(2010)。英語電子書教學的個案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吳清山、林天祐(2006)。一綱多本。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8,241。
吳明鴻、陳嬿而(2009)。電子書在教育上的發展與挑戰。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研究,第二卷第二期,136-140 。
林柏伶(2006)。影響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行為意願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美君(2008)教科書選用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9期。
范德鑫(1992)。共變數分析功能、假設及使用之限制。師大學報,37,133-163。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張金鐘(200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與學生採用數位化教材的態度。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春興(1990)。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芳全(2007)。一綱多本的政策分析:政策利害人觀點。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頁127-172)。台北市:五南。
張基成、王秋錳(2008)。台北市高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影響因素。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1卷第1期。
陳偉慈(2010)。淺談電子教科書之發展。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9期。
陳瑞嫻(2011)。國小師生對自然課使用電子教科書的學習環境知覺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國民小學數學教學電子書(二上)。臺南,翰林發行。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國民小學數學教師手冊第三冊(二上)。臺南,翰林發行。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國民小學數學課本第三冊(二上)。臺南,翰林發行。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國民小學數學習作第三冊(二上)。臺南,翰林發行。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臺北,教育部。
甯自強(1993)。兩步驟的問題。教師之友,34 (2),45-49。
甯自強(1994)。國小低年級兒童數概念發展研究(1)-「數概念」類型研究(2),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83-0111-S-23-001A。
黃嘉雄(2000)。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現況與展望。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66-82。
楊美伶(2003)。教師如何因應數學課程的變革。
經濟部工業局(2010)。國內外數位學習產業現狀與產值調查分析報告。經濟部工業局99年度專案計畫,臺北,經濟部。
經濟部工業局(2009)。數位出版產業發展策略及行動計畫。臺北,經濟部。
彰化縣政府教育局(2004)。彰化縣資訊教育推動中程計畫書,彰化縣政府。
潘慧萍(2007)。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歐用生(2006)。課程理論與實踐。臺北:學富文化。
歐用生(2010)。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之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臺北。
盧家慶(2010)。電子書的下一波藍海市場。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第九卷第八期。
閻育蘇(2000)。怎樣解題。臺北,九章出版。
謝堅(2000)。實驗課程對四則運算教材的處理,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中年級),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臺北。
謝慧齡(2004)。國小一年級學童解減法文字題表現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蕭如玲(2010)。運用多媒體電子書輔助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國小三年級數學分數單元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藍順德、王立心(2005)。國際教科書研究資源的發展~兼論國立編譯館所藏教育資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7,23-36。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衍生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二卷第三期。蘇進棻(2007)。國民中小學一綱多本教科書之研究與建議。在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53-64。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臺北。二、英文部份
Ginsburg, H.P. & Opper, S. ( 1979 ). Piaget's theory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2nd ed.)
Nesher, P.& Hershkovitz, S.(1994). The role of schemes in two-step problems: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nding. Educational Studies Mathematics, 26, 1-23.
Piaget, J. (1952). The children's conception of number (trans. by Cattegno, C. & Hodgson, F.M. ) New York: reprinted 1997 by Routledge. (first published 1941)
Piaget, J. (1953). How children form mathematical concept. Scientific American, 189(5), 74-79.
Piaget, J.(1965).The Child’ s conception of number. New York: W. W. Norton.
Polya ,G.(1945). How to solve i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