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12: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忠義
研究生(外文):Chung-I Chang
論文名稱:以地理資訊系統評估廬山溫泉遷移選址地點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Benefit Evaluation of New Lu-Shan Hot-spring Location with GIS Technique
指導教授:李 民
指導教授(外文):Min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產業安全衛生與防災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公共衛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8
中文關鍵詞:選址評估地理資訊系統廬山溫泉
外文關鍵詞:Location Evalua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Lu shan Hot Spring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6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將藉由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與分析來說明廬山溫泉現有問題與潛在的災害,其次將以春陽台地作為觀光溫泉新址為方案,進行選址評估,研究結果可提供政府、業者與消費者三者間一具體建議方案,作為後續觀光溫泉地點設置依據。廬山溫泉區為台灣著名的觀光溫泉地,然而經由調查後發現,該地區有山崩土石流與颱風降雨災害,以及建築物不良開發等問題,實在不適合在該地區繼續經營與開發觀光溫泉。為了讓「天下第一泉」美譽的廬山溫泉能永續經營,使觀光產業的不致於遭受嚴重損失,所以本研究提出將廬山溫泉的開發與經營移轉到春陽台地,並對新選址地點進行分析與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廬山地區的地質條件確實不利於發展觀光溫泉,災害部分有山崩與土石流的威脅。在春陽台地的溫泉選址評估方面,春陽地區的坡度明顯較緩,相較於廬山地區發生土石流的危害會較為輕微,較有利於發展觀光產業。最後本研究也提出可行之中短期改善建議方案,在環境保育與觀光產業發展間取得平衡,再創廬山溫泉之新榮景。
This study appli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 to analyze current problems and potential hazards in Lu shan hot-spring resort, and evaluate new location for re-build Lu shan Hot Springs in Chunyang tablel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feasible alternativ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mong the government, proprietors, and consumers. Lu shan Hot Springs is one of famous resorts in Taiwan. However,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surveying reports, the high risks in mudslide, landslide, typhoon with rainstorm always exist. Besides, the insuitable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Lu shan area, is further detriment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operation.
For sustainable use and management of “The number one hot spring – Lu shan Hot Spr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to chang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Lu shan Hot Springs from Lu shan area to Chunyang area. This study also analyzes and evaluates benefits for new location. From research results,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conditions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hot-spring resort due to threats of mudslides, landslides, and rainstorms. In the gradient in Chunyang area is more gradual than in Lu shan area, that is, less hazards and damages in Chun Yang area to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livng and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nally proposes feasibile short-term and middle-term alternatives to balanc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for better future of Lu shan Hot Spring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廬山溫泉與相關文獻介紹 6
2-1-1 廬山溫泉區地層 8
2-1-2 廬山溫泉地質構造 11
2-2 廬山溫泉相關災害探討與文獻回顧 15
2-2-1 土石流的特性 15
2-2-2 土石流發生的基本條件 17
2-2-3 土石流的相關研究 20
2-2-4 山坡地災害 20
2-2-5 邊坡崩塌之原因與特性 21
2-2-6 災害影響與選址評估因子之相關研究 23
2-3 災害影響與選址評估因子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3-1 研究流程 28
3-2 研究區域 30
3-3 導入影響因子與GIS圖層規劃 31
3-4 圖層前期處理 34
3-5 廬山溫泉GIS圖層建立 36
3-6 廬山溫泉GIS圖層製作 39
3-7 廬山溫泉GIS製作統計圖 47
3-8 廬山溫泉地區災害分析 49
3-8-1 土石流 49
3-8-2 颱風 51
第四章 選址比較分析與建議 54
4-1 廬山溫泉區災害原因分析 54
4-2 廬山溫泉區遷移之考量:春陽台地 57
4-3 春陽地區GIS圖層製作 59
4-4 廬山地區與春陽地區選址效益比較 62
4-5 廬山地區與春陽地區潛勢災害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5-1 研究結果歸納 77
5-2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一 國土計畫法草案 89
參考文獻
1.中文部分
中央氣象局,1997~2007氣象資料年報。
王智仁(2001)「以現場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公路岩石邊坡穩定性之工程地質因子-以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坤國 (1999) 「梨山地滑影響因子與危險管理值之研究」,國立成功 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永哲、林啟源 (1991)「土石流之發生雨量特性階分析」,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2(2),第21-37頁。
行遍天下(2002,10月)元氣泡湯超好玩,行遍天下,頁 12。
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概論: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第40~70頁。
李三畏(1984)台灣崩塌問題探討,地工技術,第7期,43-49頁。
李德河、方世杰、林宏明(2004),「颱風引致公路邊坡之破壞特性探討- 以阿里山公路為例」,防災與國土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pp.115-136。
李錫堤等人 (2005)「山崩潛勢分析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洪如江 (1992)坡地災害防治(一) 重點科技叢書第六輯,行政院國科會編印,32頁。
洪榮利(2000)醫療美容溫泉養生指南,東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胡毓港 (2007)「阿里山山區道路邊坡崩塌規模評估與特性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能礦所,(1976)台灣地熱資源探勘工作報告之二,工業技術研究院礦研所:礦業研究所第163號報告,150頁。
張石角 (1988-1992)「台灣過去二十年重大崩山災害及其對受影響地區之自然和社會環境之影響」(一~五),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報告77-42、78-89、79-56、80-25、81-49。
張石角(1989)「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敏感區及潛在災害地區之調查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張寶堂(1984a)「 南投縣東埔溫泉區地質」。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3 號,第91∼102 頁。
張寶堂,(1984b)台灣區地熱資源探勘評估報告之一,廬山地熱區之地質:能礦所研究報告,第207號,第4~16頁。
張寶堂、焦中輝(1979)礦冶;廬山地熱區之地質,第二十三卷、第二期,第65~72頁。
陳榮河、林美聆、陳宏宇、蔡丁貴、范正成、黃燦輝(1993-1995),「花蓮地區土石流之研究」(一)(二)(三),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報告。
游繁結、林信輝、詹新甫、段錦浩、謝豪榮、李正義 (1990),「花蓮縣銅門村土砂災害之調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水保持研究所研究報告,80農建-9.3-林-72,84頁。
游繁結、段錦浩 (1996)「南投縣陳有蘭溪沿岸賀伯颱風災害初步調查報告」,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http://www.moeacgs.gov.tw/main.jsp
經濟部自然環境資料整合供應成果網站,http://ngis.moea.gov/moeaweb/main. aspx
詹錢登 (1994)「土石流危險度之評估與預測」,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25卷,第2期,第95~102頁。
詹錢登 (1998)「土石流的發生與運動」,土木技術第一卷第一期,第132-144頁。
詹錢登 (2000)土石流概論,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趙衛君 (2004)「應用高斯過程建立分階式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式之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蔡光榮、楊宏志(1995)「阿里山公路邊坡漸進式破壞之力學特性研究」,第六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第893-902頁。
蔡岱佑(2007)「台灣中部山區道路邊坡崩塌潛勢之分析比較」,國立台 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富書、林銘郎 (1996)「 賀伯風災所暴露之工程缺失」, 地工技術, 第57期,第65-74頁。
鄧勝軒(2008)「廬山溫泉區災害調查與災後重建的省思」,臺灣省土木 技師公會:技師報,NO617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月四日。
整合性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http://gis.swcb.gov.tw/smgis
蕭寶宗、曾長生與魏聲焜,(1980)南投縣廬山區地質與地熱潛能:台灣石油地質,第17號,第107~123頁。
賴季鋒(1999)「山坡地災害防治評估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謝獻仁、盧建昌、廖志中、洪士林、潘以文(1998),「類神經網路落石坡危險度分析以中部橫貫公路谷關至德基段為例」,1998岩盤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365~374。
藍世欽(2000)「工程地質因子對道路邊坡穩定性之影響-以南橫公路甲仙至梅山段」,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羅 偉 (2002) 霧社地質圖幅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圖幅第二十六號。共59頁。
蘇苗彬(1995)「八十三年度臺灣山坡地土壤力學性質基本資料調查計畫-選點、取樣及試驗方法研究-」,臺灣省農林聽水土保持局。

2.英文部分
Carro M., De Amicis, M., Luzi, L. and Marzorati, S. (2003),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modeling techniques to landslides induced by earthquakes: The case study of the 26 September 1997 Umbria-Marche earthquake Italy”, Engineering Geology, 69, 139-159.
Gao, J. and Lo, C.P. (1991), “GIS modeling of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and morphology on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Nelson County”, Virginia: GIS/LIS ''91 Proceedings, 1, 954-963.
Jibson, R.W., Harp, E.L. and Michael, J.A. (2000), “A method for producing digital probabilistic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maps”, Engineering Geology, 58, 271-289.
Koukis, G. and Ziourkas, C. (1991), Slope Instability Phenomena in Greece: A StatisticalAnalysis,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43, 47-60.
Miles S.B. and Ho, C.L. (1999), “Rigorous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using Newmark’s method and stochastic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8, 305-323.
Nagarajan, R., Sankaralingam, K., Burger, D. and Keckler, S.W. (2001), “A design space evaluation of grid processor architectur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architecture, 40-51.
Popescu, S., Wynne, C. and Nelson, R.H. (2002), “Estimating plot-level tree heights with LIDAR: Local filtering with a canopy-height based variable window size”,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37(1-3), 71-95.
Refice, A. (2002), “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uncentainties in earthquake-infuced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Computer and Geoscience, 28, 735-749.
Terzaghi, K. (1950), Mechanism of Landslide, Engineering Geology, Berkey,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4-121.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智仁(2001)「以現場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公路岩石邊坡穩定性之工程地質因子-以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江永哲、林啟源 (1991)「土石流之發生雨量特性階分析」,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2(2),第21-37頁。
3. 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概論: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第40~70頁。
4. 李德河、方世杰、林宏明(2004),「颱風引致公路邊坡之破壞特性探討- 以阿里山公路為例」,防災與國土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pp.115-136。
5. 張石角 (1988-1992)「台灣過去二十年重大崩山災害及其對受影響地區之自然和社會環境之影響」(一~五),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報告77-42、78-89、79-56、80-25、81-49。
6. 張寶堂,(1984b)台灣區地熱資源探勘評估報告之一,廬山地熱區之地質:能礦所研究報告,第207號,第4~16頁。
7. 張寶堂、焦中輝(1979)礦冶;廬山地熱區之地質,第二十三卷、第二期,第65~72頁。
8. 陳榮河、林美聆、陳宏宇、蔡丁貴、范正成、黃燦輝(1993-1995),「花蓮地區土石流之研究」(一)(二)(三),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報告。
9. 詹錢登 (1994)「土石流危險度之評估與預測」,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25卷,第2期,第95~102頁。
10. 詹錢登 (1998)「土石流的發生與運動」,土木技術第一卷第一期,第132-144頁。
11. 鄭富書、林銘郎 (1996)「 賀伯風災所暴露之工程缺失」, 地工技術, 第57期,第65-74頁。
12. 蕭寶宗、曾長生與魏聲焜,(1980)南投縣廬山區地質與地熱潛能:台灣石油地質,第17號,第107~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