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5)。學校建築現代化與國際化:台北市。
王百合(2008)。學習型學校發展的危機與轉機。學校行政雙月刊。53,
192-210。
王世璋(2006)。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
國民教育研究學報,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16:27-53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5)。優質學校教育指標。2006/10/12取自
http://www.edunet.tp.edu.tw/public/DownFile/
田右方(2005)。陽光國小校園空間建構歷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
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末出版,彰化。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名詞---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18,
16。
吳清山(1998)。學校組織再造之研究。北縣教育,24,12-15。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與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
徑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9-74。
吳清山、林天祐(2009)。特色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88,145-146。吳易凌(2002)。從新校園運動探討教學空間規劃與環境教學之研究—以
台中縣土牛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烈(1997)。邁向共同願景:學習型組織。載於歐用生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願景,197-211。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烈(2004)。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台北:高等教育
吳思華(2005)。創意與經營需相輔相成。天下雜誌,321,40。台北:天 下遠見。
何昕家(2006)。從教育空間資源共享觀點探討相鄰學校校園規劃歷程模式
之研究以台中市新設學校為例。國立高學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呂瑞芬(2005)。學習型學校校長的領導、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金娥。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以高雄市新上國小為例。國教之友‧60(3), 57-60
李綠枝(2006)。新空間型態在教學上的挑戰----以育英國小為例。載於建
築改革合作社,921震災新校園運動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9-13。
李明霞(2006)。參與式設計之空間規劃之研究--以基隆市碇內國小之創
意空間規劃之研究為例。
李明興(2008)。從使用後觀點評估開放教育下校園空間規劃之研究 ---以
朴子市祥和國小為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藝術碩士專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
李惠銘(2007)。柑園的戴明學校(3)--運用戴明品質哲學進行學校轉型的案例。品質月刊,2007.9,72-76
林志成(2007)。變革挑戰下的學校文化創新經營策略。載於教育部2007年「特優學校特色遊學發表暨學術論壇專輯」,105-112。
林志成(2009)。臺灣地區特色學校之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學校行政雙月
刊,66,1-19。
林明地(2006)。組織學習與學校再造。教育研究月刊,144,104-115。林光偉(2009)。優質學校建築與規畫-以桃園縣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
築研究學會舉辦之「2009學校建築研究:校園建築優質化」研討會論
文集,475-486,臺北市。
林海清(2007)。創意校園的規劃與經營。創意校園的規劃與經營,11-23 。
林海清(2008)。省能減碳中論校園建築發展之理論與實務。載於中華民國
學校建築研究學會舉辦之「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研討會
論文集,241-254,臺北市。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 39(2),11 - 1 8。
林憲德(2006)。新校園運動的省思。載於建築改革合作社,921震災新校園
運動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67-76
林煥民(2009)。建構學習型的學校--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學校行政雙月
刊,59,63-75
林俊成(2007)。台灣近二十年來學校組織變革論文研究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1,116-136
林慶國(2002)。雕塑國民中學成為學習型學校之研究-以兩所學習型學校
的個案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騰雲(2002)。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育賢(2006)建立「會學習」的學校:以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國小為例。社教雙月刊,131,28-38。
范熾文(2007)。形塑學習型的學校組織。台灣教育,644,12~17。
洪淑芬、張碧文、孫秋雄,友善校園的空間規劃與設計。創新校園規劃與
經營,2007.12,336-344,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
學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室業經營研究所。
周龍慈(2005)。透過教育理念的變遷探討國小教學空間使用問題之研究~
以新竹市為例。私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夏鑄九(2002)。91年度大專院校創意校園空間營造-評審感言。
http://po.creativity.edu.tw/about/910926-11.htm(2005/7/28)
秦夢群與濮世偉(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
發展期刊,2(3),124-150。
翁崇文(2008)。邁向學習型學校~國小推動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曹志宏(2003)。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曹音鵬(2005)。校園空間意象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行
政班碩士論文。台東縣。
許文宗(2004)。高級中學推展學習型組織現況、困境與可行策略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明輝、魏惠娟(2000)。學習型學校願景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崖就計
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20-H-003-002-F19)
張明輝(2002)。學習型學校的挑戰與因應。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
理念與實踐,333-361。台北:學富文化。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2006/10/8,取自臺灣師範大學張明輝老師網頁:
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innovationandschoolmanagement.pdf
陳加彌、潘慧玲、張明輝、魏惠娟、王麗雲(2004)。當前影響學校發展學
習型組織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研究」,27(2),
307-324。
陳 浩(2009)。先進國家學校建築理念與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
究學會舉辦之「2009學校建築研究:校園建築優質化」研討會論文集,
276-285,臺北市。
湯志民(1993)。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初等教育學刊,2,33-91。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劃。初等教育學刊,3,237-264湯志民(2001),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E世紀的校園新貌。8(34),台
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
湯志民(2004)。學校綠建築的規劃與設計。中等教育,55(1),4-30。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a)。教育設施規劃。載於謝文全等,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
例,421-467。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b)。未來學校:學校建築規劃。教育研究月刊。165,63-80。莊傑志、陳素鉁(2007)。學習型國民小學指標建構與發展策略之研究。教
育暨外國語文學報,2007 年6 月,5,51-73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張世宗(2002)。91年度大專院校創意校園空間營造-評審感言。
http://po.creativity.edu.tw/about/910926-14.htm(2005/7/28)
張信務(2003)。台北縣立國民中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美玲(2006)。學習型學校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
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張鈿富(1986)。校園規劃與美化。載於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專題研究。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台北市。台灣書店。
張秀惠與詹志禹(2006)。學校創意空間的建構與經營。教育研究月刊,
145,73-81。
張素真(1999)。國民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行不行?教育資料與研究,
27,22-26
張德銳(1999)。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
張金淑(2006)。永續校園的推動與展望。教育行政雙月刊。44,66-84。傅志鵬(2004)。國民小學知識型學校的建構要素與發展策略之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49-76。
黃世孟(2001)台灣大學校園規劃之經驗與策略-海峽兩岸第一屆「大學
校園」學術研討會。
黃政傑(1999)。永續的課程改革經營。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系主辦「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
術研討會。台灣屏東。
曾旭正(2007)。新校園運動與教育新空間。教育研究月刊,156,34-36。黃淑馨(1997)。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作為,教育研究雙月刊,57,55-60。
黃淑馨(1998)。學習型學校組織之形成,教育研究雙月刊,60,19-23。
鄭崇趁(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1-58。潘慧玲(2002)。緒論:學校革新的脈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
念與實踐,1-47。台北:學富文化。
魏惠娟(2002a)。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魏惠娟(2002b)。學習型學校:教育改革的終極完成?成人教育學刊:6,267-293。
魏惠娟(2004)。學習型學校的規畫與實踐:一個學校的經驗。研習資訊,21(1),13-19。
魏惠娟(2007)。學校組織全員學習:規劃架構與成校指標。教育研究月刊。153,52-61。
教育部(2003)。突破與創新----新校園運動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台北:
百巨。
教育部(2005)。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台北:作者。
羅清水(1999)。建構學習型學校之策略。研習資訊,16(6),1-12。羅賽鳳(2007)。教師的職場學習:強化教師學習與教育改革之連結。成人
及終身學習教育。9:127-158。
劉振寧(2001)。知識管理與學習型學校。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中華民國
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貳、英文部分
Argyris, C., & Schon, D. A. (1978). Organization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Drucker, P. F. (1995). 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New York:
Herremans, I. M., & Reid, R. E. (2002). Developing Awareness of the
Sustainability Concept.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4(1),
16-20.
King, J. B. (2008). Bridging the achievement gap: Learning from three charter
hools.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umbia University, NY.
Leithwood, K., Jantzi, D., & Steinbach, R. (1995). An organization learning –
perspective on school responses to central policy initiatives. School
Organization. 15(3), 229-252.
Leithwood, K., Tomlinson, D., & Genge, M.(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K. Leithwood, J. Corson, P. Hallinger, & A. Hart(Eds.),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785-840). Nethevlands: Kluwer Academic.
Leithwood, K., Leonard, L., & Sharratt, L. (1998). Conditions foster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4(2), 243-276.
Leithwood, K., Jantzi, D., & Steinbach, R. (1999). Changing leadership for
changing time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Penguin.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Sebba R,1986,Architecture as Determining the child place in its school, Jerusalern ,Isreal:the Edusystem 200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ducational Facilities,Values& cont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ation Service No.ED 284-367)
Senge, P. M., Cambron-McCabe, N., Lucas, T., Smith, B., Dutton, J., & Kleiner,
A. (2000). Schools that learn: 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ors, parents,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Stoll, L. (1999). School culture: Black hole or fertile garde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on Prosser(ed.), School culture (pp.30-47). London: Paul
Chap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