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8 01: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文洲
研究生(外文):Wen-Chou Chen
論文名稱:影響臺中市國民小學校園規劃相關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Impact Campus Planning Subjec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林海清 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Hai-Chi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臺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校園規劃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campus plan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臺中市國民小學校園規劃之因素。研究者經由文獻探討分析歸納出影響國民小學校園規劃之因素。並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校長及教師對於影響國民小學校園規劃之因素的認知與差異。以「影響臺中市國民小學校園規劃因素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抽取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664人為樣本,將調查資料進行分析與處理,本研究獲致結論歸納如下:影響臺中市國民小學校園規劃相關因素有行政運作、經費預算、教育理念、環境因素與社區參與等,其中以教育理念層面認知程度最高;研究所以上學歷及資深人員對影響校園規劃相關因素認知較高;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在社區參與層面的認知呈現多項的差異情形。
This research wa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impact campus planning subjec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chung City . The researcher discuss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campus planning by the way of literature review meaning to analysis impact campus planning subjects at elementary schools.And explor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campus planning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gnitive factors.The questionnaire "Research of impact campus planning related subjec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chung City questionnaires "was as a research tool, and chose 664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chung city as the sample. After dealt with and analyzed the investigating data, these were the conclusions:Taichung Ci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n the impact of factors related to campus planning are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s, Budge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Among them, the highest awareness level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s and senior staffs to campus planning factors that affect higher cogniti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aichung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the level of awareness in the community involved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scenarios presented.
目  次
目次………………………………………………………………… Ⅲ
表次………………………………………………………………… Ⅴ
圖次………………………………………………………………… 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校園規劃意義與內涵之探討……………………………13
第二節 影響校園規劃因素之探討………………………………31
第三節 校園規劃相關實證研究之探討…………………………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對於影響校園規劃相關因素認知之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對於影響校園規劃相關
因素認知之差異分析………………………………………… 81
第三節 綜合討論………………………………………………9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1
第二節 結論……………………………………………………… 102
第三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107
中文部分…………………………………………………………107
英文部分…………………………………………………………111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13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16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第十四版)。臺北:五南。
王佩蓮、吳孟修(2006)。永續校園規劃與實務~以三所學校為例。北縣教育,54,37-43。
王湘婷、李育齊(2009)。創意校園之規劃─從校園空間社區化觀之。北縣教育,66,83-90。
田又方(2005)。陽光國小校園空間建構歷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余淑敏(2004)。九二一震災後重建國小校園新式硬體設備使用與維護之研究~以「遠東建築獎」之「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為例。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五南。
吳財順、侯世昌(2002)。學校工程實務。臺北:心理。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吳清山(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15。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師大書苑。
吳順發(1997)。中小學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71。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天祐(1997)。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 。
林文達(1994)。教育行政學。臺北:三民。
林明地(2002)。創意的學校經營。現代教育論壇,12,285-296。
林春宏(1990)。臺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海清(2001)。知識管理與校園規劃。e世紀的校園新貌,83-90。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海清(2007)。創意校園的規劃與經營。創意校園的規劃與經營,11-23 。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林逸青(2003)。新設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盛豐(2001)。校園重建中九二一重建推動委員會的角色。建築師,316 ,75 。
林萬義(1986a)。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萬義(1986b)。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評鑑之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臺北:五南。
范巽綠(2001)。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建築師,316 ,72-74。
侯錦雄(1994)。未央歌的重現-大學校園戶外空間的意象性,造園季刊,18-24。
徐明和(2002)。新設國民小學學校經營之研究─以雲林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徐國棠(2001)。學校工程採購模式選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馬惠娣(2003)。九二一震災後校園重建過程與經驗之研究— 以南投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雄縣政府(2005)。校園空間美學。2010年5月5日擷取自:http://beauty.ks.edu.tw/btschool/rules_d/2241.doc
徐暐倉(2010)。校園規劃與策略管理整合模式之研究。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士軍(2003)。管理辭典。臺北:華泰文化。
陳介山(2008)。GIS 輔助校園開放空間規劃之研究-以成功大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1)。新校園運動。2010年12月25日擷取自:http://www.ilan.org.tw/edu/sports/index.htm
教育部(2004)。教育政策白皮書。2010年12月25日擷取自: 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5)。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2010年12月25日擷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8
教育部(2008)。永續校園推廣計畫。2010年12月25日擷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index_c_context.asp?Display=Script&ScriptFile=introduction.htm
畢恆達(1994)。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劃設計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陳宥年(2008)。探討開放式國小校園之規劃與用後評估----以象設計集團所規劃之土牛國小、水尾國小、中科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紹儀(1973)。學校建築研究。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許碧蕙(2002)。校園規畫「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瓊瑩(1994)。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臺北: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黃世孟(1988)。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47-62。臺北:臺灣書店。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五南。
湯志民(1993)。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空間雜誌,51 ,96-105。
湯志民(2000a)。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五南。
湯志民(2000b)。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15-62 。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2a)。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五南。
湯志民(2002b)。優質學校環境規劃之探析。優質的學校環境,1-39 。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9)。校園活化:閒置空間再利用。敎育研究,184,5-19。
湯志民、廖文靜(2001)。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的規畫。 e世紀的校園新貌,35-68 。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程良雄(1976)。台北市中等學校校園規劃與管理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宗輝(2002)。南投縣921震災後影響國民中小學校園重建因素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黃宗顯(2003)。教改十年的省思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4,111-119。
黃崑山(2007)。校園規劃的遠景與機制:一個都市設計範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59 ,189~202 。
曾漢珍、湯志民(1998)。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園整體規劃研究。臺北:政治大學。
黃耀榮(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劃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楊尚穎(2006)。新興學校校園規劃的歷程與其建置的迷思立新國中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董貞吟(2006)國小校園音環境之現況及管理政策分析—以臺北縣市十二所國小為例。學校衛生,49 ,65。
漢寶德(1988)。教育精神之象徵:學校建築所傳達的信息。建築的精神向度,244-257。臺北:境與象。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國民小學校園規劃。臺中:作者。
劉仲成(2002)。參與式決策理論及其在災後校園重建規劃設計上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5(1), 91-108 。
劉金山(2004)。從哲學之主體與空間互動觀點談學校建築規劃─以梅洛龐蒂的身體存有論出發。中等教育,55(4),78-89。
蔡宛蓉(2006)。農村社區小學校園規劃之研究-以南投縣農村小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村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蔡保田(1977)。學校建築學。臺北:臺灣商務。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臺北:五南。
蔡淑玲、郭雄軍、鄭英志、陳靜宜和張崇豪(2009)。教育部98年度校園活化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臺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樓琦庭(1996)。開放式學校空間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以實施開放教育之90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黎傳增(2001)。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賴協志(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英文部分
Abend, A. C. (2000). Planning and designing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Washington , D. C.: National Cleaning 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Castaldi, B.(1987).Educational faciliyies Planning,modernization,and management(4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Inc.
Daigneau(2002),W.A,Facilities and educational quality.Retrieved October 23.
Duke, D. L., Griesdorn, J., Gillespie,M.& Tuttle, J.B.(1998).Where our childrenlearn matters: A report on the the virginia school facilities impact stud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6585)

Earthman, G. I. & Lemasters, L. K.(1998). Where children learn : A discussion of how a facility affects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19368)

Gorsuch, R. L. (1983). Factor analysis (2nd ed.). Hillsdale, NJ: Erlbaum.
Kowalski, T. J.(1989).Planning and managing school facilities.New York:Praeger.
Lodico, M.G., Spaulding, D.T., & Voegtle, K.H. (2006) Metho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Metropolitan Toronto School Board(1972). SEF:Academic evaluation:An intermrepot.(Report No.SEF-E5).Toronto:Metropo lition Toronto School Board,Study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 061598).
Sebba, R. 1986. Architecture as determining the child’splace inits school. Jerusalem, Israel:The Edusystems 200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Values &Conten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4 367)
Shafritz, J. M., Koeppe, R. P., & Soper, E. W. (1988) . The facts on fil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佩蓮、吳孟修(2006)。永續校園規劃與實務~以三所學校為例。北縣教育,54,37-43。
2. 王湘婷、李育齊(2009)。創意校園之規劃─從校園空間社區化觀之。北縣教育,66,83-90。
3. 林天祐(1997)。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 。
4. 林逸青(2003)。新設校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5. 林萬義(1986a)。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6. 范巽綠(2001)。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建築師,316 ,72-74。
7. 侯錦雄(1994)。未央歌的重現-大學校園戶外空間的意象性,造園季刊,18-24。
8. 畢恆達(1994)。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劃設計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9. 黃世孟(1988)。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47-62。臺北:臺灣書店。
10. 湯志民(1993)。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空間雜誌,51 ,96-105。
11. 湯志民(2009)。校園活化:閒置空間再利用。敎育研究,184,5-19。
12. 程良雄(1976)。台北市中等學校校園規劃與管理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3. 黃崑山(2007)。校園規劃的遠景與機制:一個都市設計範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59 ,189~202 。
14. 黃耀榮(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劃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15. 董貞吟(2006)國小校園音環境之現況及管理政策分析—以臺北縣市十二所國小為例。學校衛生,49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