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 B.M. , ‘‘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WS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1998)。
Joachin, A. W. R., and Kandish, S., “The Composition of Some Local Soil Concretions and Clays,”Trop. Agric, (1941)。
Martin, F. J., and Doyne, H. C., “Laterite and Lateritic Soils in Sierra Leone,”J. Agric, Sci, (1930)。
Maignien, R., ‘‘Review of Research on Laterites.’’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Ⅳ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Paris. (1966)。
Maignien, R., “Uti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ateritic Gravels in Road Bases,” Journal of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Division, ASCE, (1992)。
Regourd, M., J. H. Thomas sin, P. Bailiff, and J. C. Touray, “Blast-Furnace Slag Hydration Surface Analysis,” Cement and Research,(1984)。
Sowers, G.F. Introductory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4th ed., Macmillan, New York, (1979) 。
王建評,「高爐水泥及其摻料對台中紅土之剪力強度特性改良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中(2002)。王瑞賢,「利用飛灰及爐石改良淡水紅土的工程性質」,淡江大學,碩士論文,台北(1996)。江慶陞,「爐石的資源化」,技術與訓練,第6卷,第9期,(1981)。何春蓀,台灣地質概論台灣地質圖說明書,(1972)。吳偉康,「夯實紅土礫石之工程性質與工程適用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博士論文,台北(1991)。李家逸,「紅土-高爐石粉複合土壤之工程性質」,建國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彰化(2011)。林朝棨,台灣地形。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洪如江,「台灣地區地質分區簡介」,地工技術雜誌,第二期,(1983)。
鐘弦峰,「真三軸試驗下夯實紅土應力應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基隆(2005)。
高祥生,「利用飛灰及爐石改良黏土的工程性質」,淡江大學,碩士論文,台北(1988)。許澤善,「台灣紅土回脹壓力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臺南(1978)。
陳慧珊,「利用廢棄牡蠣殼改良林口紅土之工程性質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基隆(1999)。黃兆龍,「高爐熟料的性質及在混凝土工程上的應用」,營建世界,(1884)。
楊貫一,「爐石資源化-水淬高爐爐石之反應性與研磨」,技術與訓練,第16卷,第5期,(1991)。歐章煜,「台灣北部紅土之強度與滲透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台南(1958)。劉黔蘭,「台灣紅棕土壤中雲母類礦物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台中(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