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編撰,(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出版。
(2)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系列2006年10月(溼地.台灣)文建會出版。
(3)邱文彥 博士,(海洋文化與歷史)胡氏圖書出版。
(4)蘇于修,2008年1月(騎遇東台灣)天下生活出版社。
(5)行政院體委會,2007年11月(鐵馬逍遙遊)。
(6)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94年1月修正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觀光客倍增計畫』。2007年7月核定頒布 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 。
(7)行政院經濟建設委會,「國土復育條例」修正案於行政院第2941次院會核定通過,共計分為8章,共四十九條。
(8)研究計畫主持人-邱文彥 博士,藍色國土政策-為落實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研擬之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主軸理念,「永續管理」為最終目標的「海洋白皮書」-國土計畫海域範圍之界定與規劃議題之研究,。
(9)教育部,西元2007年3月13日(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
(10)林憲德,西元1999年(城鄉生態)詹氏書局出版,。
(11)蔡厚男 邱銘源 呂慧穎 合着,2008年1月(道路建設與生態工法)熊貓出版社 。
(12)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台灣史前時期)引自網路。
(13)何傳坤,西元2003年(淺談台灣北部史前文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出版。(14)網路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大坌坑文化)引自網路。
(15)林嘉偉,西元1995年(十三行遺址出土凹石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碩士論文。(16)中央研究院,西元1996年(十三行類型)中央研究院論文出版。
(17)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十三行文化遺址)引自網路。
(18)新竹市香山區公所全球資訊網。
(19)王怡菁,西元1998年(自行車騎乘者在參與活動過程中之休閒能力與生活體驗程度,提升生活品質的水準依涉入程度研究其相關存在的影響)論文。
(20)林建堯,西元1999年(不同騎乘動機的騎乘者對於騎乘環境屬性重要認知的差異性)論文。
(21)陳建銘,西元1999年(影響自行車騎士選擇自行車作為一般運具使用的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22)劉浩寧,西元2002年(吸引人類使用腳踏車的因素)論文。
(23)廖明豐,西元2003年(環境規劃為吸引遊客的主要因素研究,與服務品質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之比較)論文。
(24)傅元幟,西元2003年,不同的自行車道配置方式會造成不同的自行車車流,車道的設計也會造成使用量不同的相關研究)論文。
(25)張馨文,西元2004年(自行車觀光的特性探討研究)論文。
(26)陳冠璋,西元2006年(選擇不同的自行車類型之遊客與其社經背景及參與行為之間的差異)論文。
(27)顏妙珊,西元2006年(自行車道遊客與管理者對於環境屬性知覺差異之研究以八里左岸自行車道為研究背景)論文。
(28)陳冠璋,西元2006年(不同自行車類型與車道設施滿意度之研究)論文。
(29)行政院體委會,西元2007年11月(鐵馬逍遙遊上、下冊)。
(30)邱文彥 博士主編, (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 五南圖書出版。
(31)宋瑞、薛宜珍,西元2004年(生態旅遊理論與實務)論文。
(32)涂哲豪,西元2007年(生態旅遊觀點,剖析台東舊鐵道路廊使用之研究)論文。
(33)西元2008年5月5日 「海岸法」草案。
(34)Nature for People,People for Nature-Policy document for nature, forest and landscape in the 21st century。
(35)INDICATIVE MAP OF THE PAN-EUROPEAN ECOLOGICAL NETWORK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TECHNICAL BACKGROUND DOCUMENT) , I.M.Bouwma, R.H.G. Jongman & R.O. utovsky。
(36)European Centre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