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22: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佳穎
研究生(外文):Jia-Ying Zhuang
論文名稱:國中生對生態旅遊認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in the Ecotourism
指導教授:黃有傑黃有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中文關鍵詞:知覺行為控制計畫行為理論行為意向生態旅遊環境教育
外文關鍵詞: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ecotourism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behavioral inten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7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新北市二重國中學生生態旅遊行爲意向。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266份問卷的發放,總回收有效問卷份數為257份,有效回收率達96.62%。本研究採用SPSS17.0版統計軟體,以敘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述。首先,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中,僅性別一項主觀規範中有顯著差異存在。其次,國中生行為態度量表總平均值為3.43;其中,以「認知」為最高(M=3.77),如可以增廣見聞、有助於放鬆心情等;「情感」(M=3.42)次之,「行為」為最低(M=2.87)。最後,計畫行為理論模式可以用來解釋與預測國中生生態旅遊行為意向,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休閒參與行為意向的解釋變異量達50.8%。研究結果顯示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生態旅遊行為意向均會產生顯著性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pplying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to ecotourism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By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total number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266 and valid number was 257 that made a 96.62% validity rate. SPSS17.0 was used to do the data statist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dopted for the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results were shown as follows: Firstly, genders of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ubjective n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condly, the mean of total 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 was 3.43, and the highest mean score of 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 subscales was cognitive (M=3.77), the rest of them followed by affective (M=3.42), and behavior (M=2.87). Thirdly,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could explain and predicat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 Junior High School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were positively effects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環境教育 5
第二節 生態旅遊 10
第三節 計畫行爲理論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0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與問卷設計 31
第三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抽樣方法 3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36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3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40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表 40
第二節 生態旅遊行為意向各變數之現況分析 42
第三節 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差異分析 46
第四節 生態旅遊意向之複迴歸分析 50
第五節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6
第一節 結論 5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7

表目錄
表 2-1 九年一貫環境教育目標及分段能力指標表 7
表3-1計畫行爲理論之操作性定義 31
表3-2計劃行爲理論構面及問項 33
表3-3前測問卷各構面之内部一致性檢定 36
表4-1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表 41
表4-2國中生從事生態旅遊態度現況分析表 43
表4-3國中生主觀規範現況分析表 44
表4-4國中生知覺行為控制現況分析表 45
表4-5國中生在生態旅遊行爲意向現況分析 46
表4-6性別在計劃行爲理論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47
表4-7不同月零用金在各項變數的差異性比較表 48
表4-8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在各項變數的差異性比較表 49
表4-9不同父、母親職業在各項變數的差異性比較表 50
表4-10 行為意向影響變數之Pearson相關檢定 51
表4-11計畫行為理論影響行為意向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52
表4-12行為意向之Pearson相關分析 52
表4-13態度影響行為意向之逐步回歸分析摘要表 52
表4-14主觀規範影響行為意向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52
表4-15知覺行為控制意向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52
表4-16研究假設與驗證結果 52





圖目錄
圖2-1計畫行為理論概念圖 19
圖3-1本研究架構圖 30
圖4-1 研究架構迴歸模式 51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重國中首頁(2011)。http://www.ecjh.tpc.edu.tw/
王育群 (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4), 19-30。
王柏青(1995)。遊客之環境態度及其與生態旅遊經營管理關係之研究-以關渡濕地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王菊霞(2003)。台北市高中生參與服務性休閒活動意圖之研究---以師大附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態保育(181-184頁)。台北市:揚智文化有限公司。
王鑫(2001)。生態旅遊與永續旅遊(13-25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學會。
朱芝緯(2000)。永續性生態旅遊遊客首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吳忠宏、范莉雯、蘇珮玲 (2003)。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相關研究。環境與管理研究,4(1),1-28。
吳忠宏、蘇珮玲 (2005)。職前教師參與生態旅遊活動之行為意圖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73-97。
呂適仲、賴明洲、薛怡珍(2000)。雪霸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以武陵遊憩區為例。東海學報,41,175-186。
李能慧、古東源、吳桂森、余泰魁(2004)。金門觀光客行為傾向模式之建構,管理學報,21(1),131-151。
李碧霞(1998)。北市某高中男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和行為之研究。醫學研究,18(6),390-399。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聯經。
李思屏(2001)。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邢逸玲(2002)。預測與解釋國立東華大學學生從事跑步、唱KTV、上網咖三種休閒行為─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輔瑾(1995)。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錫波(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及階段行為改變模式探討大學生在中華職棒之觀賞意圖。大專體育學刊,12(2),57-68。
邱家範(2000)。高雄市家戶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邱碧虹(2006)。森林生態旅遊在國小戶外環境教學上之應用—以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洪振超(2002)。遊客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柴山自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洪振超(2002)。遊客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柴山自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范莉雯(2002) 。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東海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孫武彥(1994)。文化觀光。三民書局
孫慶文(2001)。生態旅遊業相關規範研議。第一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學會, 78-98。
康書華 (1997)。大學生對國家公園前往意願之研究─以理性行動和計畫行為理論為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環境教育課程設計(109-128頁)。台北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子超(2001b)。環境教育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環境教育課程,589,12-21 。
張春興(1986) 。張氏心理學辭典,135-146頁。東華書局。
許辰維(2004)。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冒險性遊憩活動參與者之行為意向-以登山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臺中縣。
許哲彰(1998)。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行為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畫行為理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光華(2006)。生態旅遊旅客行為模式之建構:以旅遊動機為中介變項。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1(1),1-18。
陳明川 (2003)。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山美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台中市。
陳素琴、李明聰 (2007)。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生態旅遊遊客之環境行為模式—以高雄洲仔溼地公園為例。2007年21世紀第五屆產業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
黃啟明(2001)。國民中學高關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運用與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黃躍雯(2001)。台灣原住民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的概念架構與實踐方針。國家公園學報,11(2),192-212。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9,3-19。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明文書局:台北。
楊書銘(2001)。強制垃圾分類政策對民眾資源回收行為之影響評估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葉國樑(1996)。臺北市國中學生垃圾分類行為意圖研究。衛生教育雜誌 16,1-19。
詹淑清、俞珮君 (2008)。生態旅遊行為分析:延伸計畫行為理論之觀點。2008第五屆台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274-286。
趙信賓(1999)。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臺中縣國小學童參加休閒運動育樂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劉柏瑩(2004)。鄉村生態旅遊永續發展指標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歐聖榮,蕭芸殷(1998)。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35-58。
顏建賢、方乃玉(2005)。台灣與日本綠色旅遊與鄉村社區永續發展之比較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0,233-248。
顧淑馨(1994),全球吊詭-小而強的年代,天下出版,台北市。
Stephen Page,Ross Dowling(2005)。生態旅遊(郭乃文、黃秋蓮、陳盈樺、  
  呂新發譯)。台北市:五南。
二、英文文獻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Ajzen, I. (1988). Attitud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Stony Stratford: Milton Keynes.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 665-683.
Ajzen, I., & Driver, B. L. (1991). Predic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om behavioral, normative, and control belief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Leisure Sciences, 13, 185-204.
Ajzen, I., & Driver, B. L. (1992).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4, 207-224.
Ajzen, I., & Madden, T. J. (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 intention,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453-373.
Blamey, R. K.(2001)Principles of ecotourism. In:Weaver. D. B.(eds).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 CABI﹐New York﹐5-22.
Fennell, D.A(1999).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edge
Holden, A. (2000).Environment and tourism. New York: Routedge.
Kerner, M. S., & Kalinski, M. I. (2002). Scale construction for measuri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attitudes, beliefs, perception of control, and intention to engage in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5, 109-117.
Lee, W. H., & Moscardo, G. (2005).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ecotourism resort experiences on touris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3, 546-565.
Steward, W. P. & Sekart jakrarini, S.(1994).Disentangling ecotourism. 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1(4), 840-841.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4, 207-224.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0), Consumer behavior (7th ed.). NY: Prentice Hall.
Taylor, S., & Todd, P. (1995). An integrated model of waste managient behavior: A test of household recycling and composting intention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 27 , 603-6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育群 (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4), 19-30。
2. 吳忠宏、范莉雯、蘇珮玲 (2003)。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相關研究。環境與管理研究,4(1),1-28。
3. 吳忠宏、蘇珮玲 (2005)。職前教師參與生態旅遊活動之行為意圖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73-97。
4. 呂適仲、賴明洲、薛怡珍(2000)。雪霸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以武陵遊憩區為例。東海學報,41,175-186。
5. 李能慧、古東源、吳桂森、余泰魁(2004)。金門觀光客行為傾向模式之建構,管理學報,21(1),131-151。
6. 李碧霞(1998)。北市某高中男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和行為之研究。醫學研究,18(6),390-399。
7. 林錫波(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及階段行為改變模式探討大學生在中華職棒之觀賞意圖。大專體育學刊,12(2),57-68。
8.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
9.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環境教育課程設計(109-128頁)。台北師範大學,台北市。
10. 陳光華(2006)。生態旅遊旅客行為模式之建構:以旅遊動機為中介變項。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1(1),1-18。
11. 黃啟明(2001)。國民中學高關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運用與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12.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9,3-19。
13. 葉國樑(1996)。臺北市國中學生垃圾分類行為意圖研究。衛生教育雜誌 16,1-19。
14. 歐聖榮,蕭芸殷(1998)。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