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仇小屏(2003)。論小學階段「限制式寫作」。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4(3),121-145。方素珍 譯(1999)。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臺北市:三之三。
毛綺芬(2007)。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王文科、邵瑞珍、皮連生(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書局。
王春苹(2008)。心智繪圖在國小六年級學生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王淑貞(2002)。感官觀察活動與過程導向寫作教學對學童寫作表現與態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王嘉燕(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運用SWOT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甘陽(譯)(2005)。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原作者:Ernst Cassire)。臺北市:桂冠書局。
何三本(2006)。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何琦瑜(2007) 。從閱讀到寫作中小學現況大調查。天下雜誌-敎出寫作力,9,138-151。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
吳怡靜(2007)。搶救被遺忘的寫作力。天下雜誌-敎出寫作力,9,30-34。
吳貞慧(2009)。創造思考運用在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吳當(2008)。新概念作文高手。板橋:螢火蟲。
吳錦釵 (1997)。兒童寫作修改歷程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呂秀瑛(2009)。心智繪圖應用於文章構思的研究 ──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李博文(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議論文寫作教學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杜淑貞(199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台北市:學生書局。
沈慧芳(2007)。引導式作文輕鬆教。台北市:幼獅文化。
周文君(2002)。「多元智能統整-合作-反省思考」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周雅玲(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困難覺察與寫作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周慧菁 (2007)。美國新一波教育革命,因為寫作真的很重要。天下雜誌-敎出寫作力,9,82-87。
林玉珮(2007)。體檢國語文教育。天下雜誌-敎出寫作力,9, 68-73。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林宜利(2003)。「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盈君(2005)。一個國小教師作文教學慎思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林郁展(2004)。概念構圖在國小「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林莉鈺(2008)。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林瑋、蘇國書(2010年10月6日)。兒童園地年度特刊專題。國語日報,6版。
林慧姿(2005)。新手教師應用繪本結合心智圖法於國小資源班閱讀教學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林國樑(1988)。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原作者:Tony.Bruzan)。臺北縣:耶魯文化。
孫易新(2010)。孫易新心智圖法-培養孩子的思考力與學習力。台北市:浩域企管。
孫晴峰(2004)。炒一盤作文的好菜。台北:台灣東方。
徐華聲(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作文組織能力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孫麗翎(1988)。國小童作文常犯錯誤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高令秋(1996)。歷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中聽覺障礙學生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涂亞鳳(2006)。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莊惠秀(2008)。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國民教育司(2003)。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國民教育司(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常雅珍(2005)。創意作文新祕笈-觀察學習+心智繪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春榮 編(2005)。創思教學與童詩。板橋:螢火蟲。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修訂版三十刷)。台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張新仁(1994)。寫作的心理歷程。教育文粹,23,112-153。
張麗玉 編(2002)。語文教學的葵花寶典。板橋:螢火蟲。
曹宇君(2006)。「WebQuest主題探索」寫作教學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莊景益(2008)。心智繪圖結合摘要教學法與寫作教學法對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許文章(2001)。故事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記敘文寫作表現與組織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郭生玉(198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陳文琪(2001)。全語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批判思考、寫作表現和學習內發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陳弘昌(200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陳宜貞(2002)。「創造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六年級作文課程的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教育大學,臺中。陳怡靜(2001)。國小低年級實施視覺空間智慧取向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陳盈達(2004)。「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陳純純、江艾謙、王文秀(2006)。閱讀寫作so easy。台北市:幼獅文化。
陳淑娟(2004)。心智繪圖融入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雲珠(2004)。合作學習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表現及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學院,臺北。陳嘉成(1998)。以概念構圖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小學生自然科學習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鳳如(2003)。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諭蓁(2005)。曼陀羅創造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寫作表現、寫作態度、創造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陳鴻基(2008)。「合作式電腦心智繪圖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寫作成效與寫作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粘佩雯(2006)。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曾啟瑞(2008)。國小學童寫作能力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曾瑞雲(2002)。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曾慧禎(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寫作歷程中後設認知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院,屏東。童丹萍(2003)。嘉義縣市國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游光昭、蔡福興(2001)。電腦化心智繪圖在創造思考教學上之運用。生活科技教育,34(10),14-18。
馮瓊瑤(2004)。國小四年級學童實施概念構圖作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黃尤君(1996)。臺灣地區國小作文教學觀念演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臺東。黃文瑾(2009)。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黃怡綺(2009)。綜合寫作教學法影響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黃春貴(2001)。寫作教學與思考訓練。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4),51-59。黃藍億(2004)。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大一學生英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楊坤堂、張世彗、李水源、吳純純(2000)。國小兒童書寫語文能力診斷測驗第二版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鄒小蘭(2002)。心智繪圖的技巧與教學。創造思考教育,12,37-44。劉佳玟(2007)。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上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劉冠妏(2007)。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劉錫珍(2006)。科學文章閱讀與寫作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批判思考與科技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歐瑞賢(2003)。整合性的寫作教學課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149-162。蔡佩欣(2002)。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蔡英俊(2007)。什麼是寫作力。天下雜誌-敎出寫作力,9,74-81。
蔡淑如(2005)。心智構圖對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文章內容記憶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蔡榮昌(1979)。作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蔡澤玉(2006)。進階作文範例。台北市:健行文化。
鄭博真(1996)。國民小學作文教材之分析研究。國語文教育通訊,12,78-94。鄭博真(2004)。中小學寫作修改教學之探討。國教輔導,42(5),24-29。賴蕙謙(2009)。電子化寫作教學對學生在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錢秀梅(2002)。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韓秋麟 編(2004)。小學生資優作文:基礎篇。台南:世一。
韓秋麟 編(2004)。小學生資優作文:進階篇。台南:世一。
藍怡君(2008)。心智繪圖策略結合線上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寫作能力提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魏靜雯(2004)。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羅玲妃 譯(1997)。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臺北市:一智企
業。
羅秋昭(200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書局。
蘇倩慧 (2007)。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二、英文部分
Applebee,A.N. (1986). Problems in process approach: Toward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process instrucation. In A.R.Petrosky and D.Bartholomae (Eds.)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Chicago,Illinoi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pplebee. A. N. (1984). Writing and reaso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4), 577-596.
Arnold, R. (1991). Writing development.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Buzan, T.& Buzan,B.(2006). 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by. New York:Plume.
Coleman, D.R.(1982).The effects of pupil use of a creative writing scale as an evaluative and instructional tool by primary gifted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8,3409-3410.
Dale. (1994). Collaborative writing interactions in one ninth grade classroo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7(6), 334-344.
Dyson, A. H. (2000). Writing and the sea of voices: Oral language in, around, and about writing. In R. Indrisano & J. R. Squire (Eds.), Perspectives on writing: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pp. 45-65).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Farrand , P. , Hussain, F., & Hennessy ,E. M.E.(2002). The efficacy of the "mind map" study technique. Medical Education, 36(5), 426-431.
Flower, L. S., & Hayes, J. 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365-387.
Goodnough, K., & Woods, R.,(2002).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mindmapping:A middle school case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USA.
Hillocks, G. (1984). What works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93, 133-170.
Hughey, J. B. (1994).The effects of facilitative teacher response and revision strategies on adolescent writing achievement. Teaxs A & M University.
Humes, A. (1983). Research on the composing proces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3(2), 201-216.
Ian, H., & Oliver, C. (2003). Think it- Map it!. Stafford, VA: Network Educational.
Kroll, B. M.(1981).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aking and writing. In B. M. Kroll & R. J. Vann(Eds.), Exploring speaking-writing relationships: Connections and contrasts (pp. 32-54). Champaign, I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Scott, C. M.(1999). Learning to write. In H. W. Catts & A. G. Kamhi(Eds.),Language and reading disabilities (pp. 224-258). Boston: Allyn & Bacon.
Van Vleet, C. (2006). "We’re writers, too! " Engaging younger students in the writing process. Library Media Connection, 24(7), 42-43.
Weaver,C.(1995).Creating support for effective literacy education. Portsmouth,NH: Heinemann.